法華經 常不輕菩薩品 第二十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 


爾時佛告得大勢菩薩摩訶薩。汝今當知。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持法華經者。若有惡口罵詈誹謗。獲大罪報。如前所說。其所得功德。如向所說。眼耳鼻舌身意清淨。得大勢。乃往古昔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有佛名威音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劫名離衰。國名大成。其威音王佛。於彼世中為天人阿修羅說法。為求聲聞者。說應四諦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為求辟支佛者。說應十二因緣法。為諸菩薩。因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說應六波羅蜜法。究竟佛慧。得大勢。是威音王佛。壽四十萬億那由他恆河沙劫。正法住世劫數如一閻浮提微塵。像法住世劫數如四天下微塵。其佛饒益眾生已。然後滅度。正法像法滅盡之後。於此國土復有佛出。亦號威音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如是次第有二萬億佛。皆同一號。最初威音王如來既已滅度。正法滅後。於像法中。增上慢比丘有大勢力。爾時有一菩薩比丘名常不輕。得大勢。以何因緣名常不輕。是比丘凡有所見。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皆悉禮拜讚歎。而作是言。我深敬汝等。不敢輕慢。所以者何。汝等皆行菩薩道。當得作佛。而是比丘不專讀誦經典。但行禮拜。乃至遠見四眾。亦復故往禮拜讚歎。而作是言。我不敢輕於汝等。汝等皆當作佛。四眾之中有生瞋恚心不淨者。惡口罵詈言。是無智比丘。從何所來。自言我不輕汝。而與我等授記。當得作佛。我等不用如是虛妄授記。如此經歷多年常被罵詈。不生瞋恚。常作是言。汝當作佛。說是語時。眾人或以杖木瓦石而打擲之。避走遠住。猶高聲唱言。我不敢輕於汝等。汝等皆當作佛。以其常作是語故。增上慢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號之為常不輕。是比丘臨欲終時。於虛空中。具聞威音王佛。先所說法華經。二十千萬億偈。悉能受持。即得如上眼根清淨。耳鼻舌身意根清淨。得是六根清淨已。更增壽命二百萬億那由他歲。廣為人說是法華經。於時增上慢四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輕賤是人。為作不輕名者。見其得大神通力。樂說辯力。大善寂力。聞其所說。皆信伏隨從。是菩薩復化千萬億眾。令住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命終之後。得值二千億佛。皆號日月燈明。於其法中說是法華經。以是因緣。復值二千億佛。同號雲自在燈王。於此諸佛法中。受持讀誦。為諸四眾說此經典故。得是常眼清淨。耳鼻舌身意諸根清淨。於四眾中說法。心無所畏。得大勢。是常不輕菩薩摩訶薩。供養如是若干諸佛。恭敬尊重讚歎。種諸善根。於後復值千萬億佛。亦於諸佛法中說是經典。功德成就當得作佛。得大勢。於意云何。爾時常不輕菩薩。豈異人乎。則我身是。若我於宿世不受持讀誦此經。為他人說者。不能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於先佛所。受持讀誦此經。為人說故。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大勢。彼時四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以瞋恚意輕賤我故。二百億劫。常不值佛。不聞法。不見僧。千劫於阿鼻地獄。受大苦惱。畢是罪已。復遇常不輕菩薩。教化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大勢。於汝意云何。爾時四眾常輕是菩薩者。豈異人乎。今此會中。跋陀婆羅等五百菩薩。師子月等五百比丘。尼思佛等五百優婆塞。皆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退轉者是。得大勢。當知是法華經。大饒益諸菩薩摩訶薩。能令至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諸菩薩摩訶薩。於如來滅後。常應受持讀誦。解說書寫是經。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過去有佛 號威音王 神智無量 將導一切

天人龍神 所共供養 是佛滅後 法欲盡時

有一菩薩 名常不輕 時諸四眾 計著於法

不輕菩薩 往到其所 而語之言 我不輕汝

汝等行道 皆當作佛 諸人聞已 輕毀罵詈

不輕菩薩 能忍受之 其罪畢已 臨命終時

得聞此經 六根清淨 神通力故 增益壽命

復為諸人 廣說是經 諸著法眾 皆蒙菩薩

教化成就 令住佛道 不輕命終 值無數佛

說是經故 得無量福 漸具功德 疾成佛道

彼時不輕 則我身是 時四部眾 著法之者

聞不輕言 汝當作佛 以是因緣 值無數佛

此會菩薩 五百之眾 并及四部 清信士女

今於我前 聽法者是 我於前世 勸是諸人

聽受斯經 第一之法 開示教人 令住涅槃

世世受持 如是經典 億億萬劫 至不可議

時乃得聞 是法華經 億億萬劫 至不可議

諸佛世尊 時說是經 是故行者 於佛滅後

聞如是經 勿生疑惑 應當一心 廣說此經

世世值佛 疾成佛道




    0會員
    3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柏慎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法師功德品》主要講述了法師宣講、讀誦、書寫、解釋《妙法蓮華經》的功德。經文提到,弘揚佛法的法師將獲得無量福德,並且他們所行之善事不僅會讓自己受益,還能廣泛利益眾生。透過修持和弘揚正法,法師能引導他人走向覺悟,並累積無上的功德。經文中特別強調了尊敬和供養法師的重要性,因為法師的弘法及利生。
    妙法蓮華經卷第六 隨喜功德品 爾時彌勒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法華經隨喜者。得幾所福。而說偈言。 世尊滅度後 其有聞是經  若能隨喜者 為得幾所福 爾時佛告彌勒菩薩摩訶薩。阿逸多。如來滅後。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及餘智者若長若幼。聞是經隨喜已。從法會出。
    在《妙法蓮華經》的第十七品中,佛陀講述了壽命的長遠和教法的廣大,讓無數眾生得以受益。特別是對於彌勒菩薩的教導,強調了信解的功德無量。信仰的力量與實踐佈施、持戒等行為相結合,能讓眾生在未來的修行中獲得重大的利益與智慧。這段經文通過生動的譬喻與深刻的智慧,啟發人們走向覺悟的道路。
    本篇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如來壽量品的精髓,重申佛陀對於佛法的教化、眾生的救度及真理的說明,闡釋了佛陀教導的方便法門及其背後的意義。透過彌勒菩薩的請求與佛陀的回應,本文分析瞭如來的無量壽命、教法的永恆與智慧,期待讀者能透過此經文,更深入理解佛教的核心思想。
    本文探討了佛教教義中「煩惱即菩提」的深刻意義,解釋善惡、美醜、得失等二元對立的本質。透過多個比喻,如酸甜之果和波浪海水,展示煩惱與菩提的密切關聯,強調煩惱可作為修行的助力,以達到覺悟的境界。於日常生活中,透過轉念來化解困難,並超越執著的觀念,最終達到超越煩惱與菩提的智慧。
    佛光四句偈 星雲大師全集 古德常用四句偈來表達經義,讓大眾在生活上奉行,像七佛通戒偈、回向偈等,都是佛教徒熟悉的四句偈。四句偈簡明易記,就像中國的詩歌,容易朗朗上口。但隨著時代的改變,大家需要一個融古匯今、與時俱進的四句偈,以便在日常生活中奉行無礙,所以我也學習古德,擬定了〈佛光人四句偈〉
    《法師功德品》主要講述了法師宣講、讀誦、書寫、解釋《妙法蓮華經》的功德。經文提到,弘揚佛法的法師將獲得無量福德,並且他們所行之善事不僅會讓自己受益,還能廣泛利益眾生。透過修持和弘揚正法,法師能引導他人走向覺悟,並累積無上的功德。經文中特別強調了尊敬和供養法師的重要性,因為法師的弘法及利生。
    妙法蓮華經卷第六 隨喜功德品 爾時彌勒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法華經隨喜者。得幾所福。而說偈言。 世尊滅度後 其有聞是經  若能隨喜者 為得幾所福 爾時佛告彌勒菩薩摩訶薩。阿逸多。如來滅後。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及餘智者若長若幼。聞是經隨喜已。從法會出。
    在《妙法蓮華經》的第十七品中,佛陀講述了壽命的長遠和教法的廣大,讓無數眾生得以受益。特別是對於彌勒菩薩的教導,強調了信解的功德無量。信仰的力量與實踐佈施、持戒等行為相結合,能讓眾生在未來的修行中獲得重大的利益與智慧。這段經文通過生動的譬喻與深刻的智慧,啟發人們走向覺悟的道路。
    本篇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如來壽量品的精髓,重申佛陀對於佛法的教化、眾生的救度及真理的說明,闡釋了佛陀教導的方便法門及其背後的意義。透過彌勒菩薩的請求與佛陀的回應,本文分析瞭如來的無量壽命、教法的永恆與智慧,期待讀者能透過此經文,更深入理解佛教的核心思想。
    本文探討了佛教教義中「煩惱即菩提」的深刻意義,解釋善惡、美醜、得失等二元對立的本質。透過多個比喻,如酸甜之果和波浪海水,展示煩惱與菩提的密切關聯,強調煩惱可作為修行的助力,以達到覺悟的境界。於日常生活中,透過轉念來化解困難,並超越執著的觀念,最終達到超越煩惱與菩提的智慧。
    佛光四句偈 星雲大師全集 古德常用四句偈來表達經義,讓大眾在生活上奉行,像七佛通戒偈、回向偈等,都是佛教徒熟悉的四句偈。四句偈簡明易記,就像中國的詩歌,容易朗朗上口。但隨著時代的改變,大家需要一個融古匯今、與時俱進的四句偈,以便在日常生活中奉行無礙,所以我也學習古德,擬定了〈佛光人四句偈〉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專欄將提供給您最新的市場資訊、產業研究、交易心法、精選公司介紹,以上內容並非個股分析,還請各位依據自身狀況作出交易決策。歡迎訂閱支持我,獲得相關內容,也祝您的投資之路順遂! 每年 $990 訂閱方案👉 https://reurl.cc/VNYVxZ 每月 $99 訂閱方案👉https://re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說諸法斷滅,莫作是念!何以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說斷滅相。」 ※白話: 須菩提,你如果有這種念頭
    Thumbnail
    ※經文: 「復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前言:  從〈離色離相分第二十〉、〈非說所說分第二十一〉至〈無法可得分第二十二〉,佛陀揭示般若妙理,亡分別
    Thumbnail
    此為漢譯佛經中最早提到文殊菩薩的經典,於西元168—189年東漢靈帝在位期間譯出,全文約三千六百字,內容為世尊向文殊師利菩薩說明佛的各種示現,平舖直敘的多種舉例卻蘊含佛法的深刻智慧,說明佛順應世間習俗而不被束縛,經文最後記載若有人聽聞此經,皆能獲得安穩平靜度過無數劫,更顯示本經的珍貴。
    Thumbnail
    此為西晉時期的經典,經中強調菩薩在娑婆世界行道的艱難和忍辱的重要性,佛陀透過講述前世恩德,解釋自己與文殊師利的師徒關係。最終鼓勵菩薩繼續修行,發無上道心。 原典│大正藏 經集部二 第15冊No. 629 全1卷 安公云元闕譯人今附西晉錄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佛經原文,細體字為白話翻譯)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
    Thumbnail
    釋迦牟尼佛說「若有菩薩,儻聞說此勸助教者,即能奉持、諷誦、講說,如是不久皆當滅盡一切罪蓋,令無罣礙。」 西晉 月氏國三藏 竺法護 譯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俱,比丘千二百五十,菩薩無央數——一切大聖神通已達,逮得總持,攬十方慧,立三脫門,曉了三世,無所罣礙頒宣三寶救濟三界
    Thumbnail
    觀音山發起助印《佛說延命地藏菩薩經》2000冊,歡迎十方善信法友隨喜護持助印,廣修福慧二資糧,您所助印的每一本佛經善書,都將成為改變生命的力量!
    Thumbnail
    第七地的菩薩:不應著二十法,應具足二十法 不著:我、眾生、壽命、眾數及知者見者、斷見、常見、取相、作因見、名色、五眾、十八界、十二入、三界、著心、作願、作依止、依佛見、依法見、依僧見、依戒見。 具足:空、無相證、知無作、慈悲智、不念一切眾生、一切法等觀、知諸法實相、無生忍、無生智、說諸法一相、破
    Thumbnail
    做一個菩薩容易嗎?要精進。這人世間很短的時間,幾十年一下就過了,能修的時間很少,不精進怎麼成就菩薩道?菩薩為了度眾生「施無礙辯」,把祂的無礙辯才布施出來,利益有情。「無礙辯才」怎麼修?得先有無礙辯,再來施無礙辯,得先有錢才能布施錢。所以,無礙辯怎麼修?「語業」短時間沒有辦法講得很微細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導讀: 【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在〈莊嚴淨土分第十〉裡,即有「莊嚴佛土」之言說章句,是以世俗諦以及勝義
    Thumbnail
    本專欄將提供給您最新的市場資訊、產業研究、交易心法、精選公司介紹,以上內容並非個股分析,還請各位依據自身狀況作出交易決策。歡迎訂閱支持我,獲得相關內容,也祝您的投資之路順遂! 每年 $990 訂閱方案👉 https://reurl.cc/VNYVxZ 每月 $99 訂閱方案👉https://re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說諸法斷滅,莫作是念!何以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說斷滅相。」 ※白話: 須菩提,你如果有這種念頭
    Thumbnail
    ※經文: 「復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前言:  從〈離色離相分第二十〉、〈非說所說分第二十一〉至〈無法可得分第二十二〉,佛陀揭示般若妙理,亡分別
    Thumbnail
    此為漢譯佛經中最早提到文殊菩薩的經典,於西元168—189年東漢靈帝在位期間譯出,全文約三千六百字,內容為世尊向文殊師利菩薩說明佛的各種示現,平舖直敘的多種舉例卻蘊含佛法的深刻智慧,說明佛順應世間習俗而不被束縛,經文最後記載若有人聽聞此經,皆能獲得安穩平靜度過無數劫,更顯示本經的珍貴。
    Thumbnail
    此為西晉時期的經典,經中強調菩薩在娑婆世界行道的艱難和忍辱的重要性,佛陀透過講述前世恩德,解釋自己與文殊師利的師徒關係。最終鼓勵菩薩繼續修行,發無上道心。 原典│大正藏 經集部二 第15冊No. 629 全1卷 安公云元闕譯人今附西晉錄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佛經原文,細體字為白話翻譯)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
    Thumbnail
    釋迦牟尼佛說「若有菩薩,儻聞說此勸助教者,即能奉持、諷誦、講說,如是不久皆當滅盡一切罪蓋,令無罣礙。」 西晉 月氏國三藏 竺法護 譯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俱,比丘千二百五十,菩薩無央數——一切大聖神通已達,逮得總持,攬十方慧,立三脫門,曉了三世,無所罣礙頒宣三寶救濟三界
    Thumbnail
    觀音山發起助印《佛說延命地藏菩薩經》2000冊,歡迎十方善信法友隨喜護持助印,廣修福慧二資糧,您所助印的每一本佛經善書,都將成為改變生命的力量!
    Thumbnail
    第七地的菩薩:不應著二十法,應具足二十法 不著:我、眾生、壽命、眾數及知者見者、斷見、常見、取相、作因見、名色、五眾、十八界、十二入、三界、著心、作願、作依止、依佛見、依法見、依僧見、依戒見。 具足:空、無相證、知無作、慈悲智、不念一切眾生、一切法等觀、知諸法實相、無生忍、無生智、說諸法一相、破
    Thumbnail
    做一個菩薩容易嗎?要精進。這人世間很短的時間,幾十年一下就過了,能修的時間很少,不精進怎麼成就菩薩道?菩薩為了度眾生「施無礙辯」,把祂的無礙辯才布施出來,利益有情。「無礙辯才」怎麼修?得先有無礙辯,再來施無礙辯,得先有錢才能布施錢。所以,無礙辯怎麼修?「語業」短時間沒有辦法講得很微細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導讀: 【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在〈莊嚴淨土分第十〉裡,即有「莊嚴佛土」之言說章句,是以世俗諦以及勝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