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夏天,有幸在大二升大三的暑假,來到國內學術研究的最高殿堂--中央研究院,參與為期兩個月的暑期生計畫。
報名動機十分單純,當時思考暑假能做些甚麼,正好導師實驗室裡的學長姊都當過中研院暑期生,他們非常推薦我來生物多樣性中心看看(下簡稱「生多中心」)於是便著手整理成績單、作品,投出實習申請。
我們這一期的錄取公告是在五月中,很幸運地能被第一志願--端木茂甯老師的實驗室錄取。端木老師主要是在進行鳥類的研究,包含鳥類性狀、鳥類聲景的資料蒐集與分析。
確定參與暑期生計畫後,老師馬上讓我加入實驗室的 slack,並與學長姊聯繫。因確切研究內容須保密,故本文將著重在中心辦給暑期生的活動、端木老師實驗室的氛圍以及個人實習感想。
生多中心對暑期生非常用心,從踏入跨域大樓的第一天起,幾乎每周都有研習、活動與講座。讓我們除了自己實驗室的內容外,能更全面的了解生多中心的架構、各個研究員專精的領域。
第一周除了豐盛的迎新茶會,還有共用儀器的使用講習。有些實驗室需要用到這些較精密的實驗設備(如:冷凍切片機、即時螢光定量PCR、分光光譜儀等),暑期生可依實驗內容或興趣,自行選擇要聽哪些場次。
此外,前幾周也會有院區的導覽,包含跨域大樓內的研究室、標本館、溫室大樓的各個角落,還有辦生物多樣性特展的時代館。可說是把生多中心的地盤都踏過一遍 XD
大約八月初的時候,中心替暑期生籌備一場 field trip,到基隆採集魚類樣本,順道至海科館參觀。我們運氣很好,遇上基隆難得一見的好天氣。穿上礁鞋、救生衣,拿起釣竿,我們在晴朗的天空之下,體驗野外採集的樂趣。
另外,中心為暑期生辦了好幾場講座,可以聽見研究員們深入淺出的分享,不論在生物知識或人生體悟上,皆帶來深刻的啟發。
最後,結訓時會有壁報競賽。暑期生兩個月的研究成果要製作成學術海報,張貼於大廳。像園遊會一般,大家會在海報間走動,看到有興趣的內容便停下來、等暑期生解說給他們聽。觀眾們都有投票權,會在結束後根據票數頒獎。
整個暑假,除了原本的實驗室之外,也能深入探索整個生多中心、與其他暑期生互動。我們實驗室是做鳥類的研究,每次參加活動時,會聽到其他人分享酵母菌、構樹、魚類...的研究過程。雖然彼此的內容相差十萬八千里,但都是為了環境中的生物多樣性而努力著,每次交談過後總覺得相當有趣。
讀了生物相關科系,大學裡的必修課讓我發現,自己是個非常不喜歡做實驗的人。舉凡任何需要滴加藥劑、架設器材等事情,都不太擅長,甚至是發自內心感到排斥。
然而,端木老師的實驗室不需要做這些事,工作幾乎都在電腦上完成,是完完全全的 dry lab。實驗室的格局像是辦公室,老師的隔間在角落,旁邊有著簡單舒適的會議室。
學姊為我訂定的研究主題,大致是在分析大尺度的鳥類性狀資料。兩個月的實習生活,主要是在看文獻、查資料,並撰寫程式碼進行統計分析。
值得一提的是,學長姊們會準備許多課程,從研究方法、程式語言到海報製作,無一馬虎,為我們小小的研究計畫打下穩固的基礎,甚至會有別的實驗室暑期生過來一起上課。這是我個人認為端木老師實驗室對暑期生特別用心的地方。
實驗室每周都有會議,此時暑期生需要準備 PPT ,向大家報告研究進度。學長姊和老師會給予非常多建議,不僅即時解惑、也避免經驗不足的我們浪費時間走歪路。
另外,實驗室常會有野外行程。我跟了兩次:一次到萬芳蝙蝠洞,觀察蝙蝠大量出沒;一次到南部山區,更換聲景收音設備。學長姐們都是在領域具有豐富經驗的前輩,每次出門除了飽覽自然界的壯麗之美、品嘗當地美食,也會習得意想不到的生態知識。
整體而言,我覺得兩個月的收穫超乎預期。原本以為研究單位都是氣氛嚴肅、公事公辦的地方,但其實生多中心的研究員、行政人員都很親切,且整棟大樓寬敞明亮、設備嶄新,現代感十足。在這樣的環境下工作,絲毫不會感到沉悶。
除了剛剛提到的暑期生行程,我們也參與了幾場中心辦給職員們的 happy hours 與下午茶聚,每次皆充滿著歡樂溫馨的話語,使大家在繁忙的研究過程中得到喘息。
兩個月的經歷,改變了我看待許多事情的態度。以往認為枯燥乏味的必修課、理論課,漸漸發掘了它在研究與實務上的重要性;對於自身能力的懷疑與膽怯,在一次次的挑戰中褪去了這些不自信,找到不卑不亢的平衡點。
只要是對生物、生態有所熱忱的大學生,都很推薦來中研院生多中心實習。在這裡,你將與國內最頂尖的學術人士交流、參與各式各樣的生態活動,同時會也在學長姊的協助下,完成一項小專案。是個難能可貴的研究體驗,也是認識自己的一趟旅程!
如果需要:中研院美食推薦/申請資料參考/台大-中研院通勤建議... 都歡迎私訊我的 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