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的世界消失了》——災難帶給人們的啟示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raw-image


簡介


一場巨大的瘟疫突然襲來,人類文明幾近毀滅,退化至原始的樣貌。在瘟疫席捲全球的二十年後,許多人早就忘了瘟疫前世界的樣貌;網路、電力、汽油已成了遙不可及的過去,徒留不能使用的電腦、汽車、飛機。在這個支離破碎的世界中,行者交響樂團巡迴演出交響樂和莎士比亞劇;在他們離開一個詭異的小鎮後,怪事一樁接著一樁發生……

 

心得(無雷)


當初看到書名就猜到,這是一部講述災難的小說,而且十之八九是瘟疫一類的災難,事實也的確如此。以往我對這類型的小說沒什麼興趣,不過這幾年疫情中經歷了種種惶恐不安的時刻,我也曾經思考疫情過後世界的樣貌;要是疫情的陰霾永遠籠罩人類?要是我們全都感染變種病毒而亡?要是疫情摧毀了文明?閱讀這本書時,有個縈繞不去的念頭:如果我們沒有挺過疫情,我們的世界會不會變成這樣?本書出版於疫情爆發前幾年,在疫情過後的現在帶給人們的是一種想像,一個平行世界。小說中的瘟疫與現實中的新冠疫情相比,可說是嚴重不只數倍。在短短幾天內,醫院爆發群聚感染,人們堵在逃亡路上,新文一台台消失,接著輪到網路、電力、汽油;人類建築了幾萬年的文明與秩序,就這樣在大自然的力量下被無情摧毀,往日的世界幾乎蕩然無存。

描寫這樣一場浩劫,作者卻選擇了相對清淡的筆法,用輕描淡寫對照至現實的殘酷。書中有多處如下的描述:「那些人當中,活得最久的是酒保。三週後,他死在離開多倫多市區的路上。」、「在電話上按下幾個鈕,就能和地球遠方的人通話,這樣的時代,已經來到最後一個月了。」更有一章「不完整清單」羅列瘟疫過後,世界上消失的文明產物。社群媒體、電影院、藥局、國境,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甚至覺得微不足道的事物,親眼看到它們消失了,竟然會如此令人心碎;那些建構起我們日常的事物如此輕易就被摧毀,我們的日常竟然就這樣消失殆盡了。清淡的筆法映照浩劫後破敗的世界,反而交織出一種詩意;像是坐在窗前望著夕陽落下,心裡清楚太陽再也不會昇起。

就算文明的一切似乎都不復返,但藝術仍然沒有消失,就像天無絕人之路一樣,文明也不是這麼容易就被擊垮的。瘟疫發生二十年後,行者交響樂團在五大湖週邊地區巡迴演出莎士比亞戲劇和音樂,將文明的結晶帶給所有的倖存者。

《如果我們的世界消失了》用簡單卻有力的方式描寫了瘟疫前後的世界,巧妙地將故事限縮在相互關聯的一小群人身上,透過之前與之後的描述,刻劃瘟疫使他們的人生轉至什麼方向——這些轉變又或多或少和一位剛出廠就殺青的角色有關,可以看出作者延伸出的架構。不過,這本書和我的預期其實落差頗大;簡介寫到樂團成員一個個消失,儼然一副推理小說中密室連續殺人案的架式,前半的段落中,消失原因的伏筆也讓人聯想到奇幻小說中的神祕儀式,但看完後就會發現故事並沒有著重在團員們消失的懸疑感。樂團的故事作為二十年後的主軸,節奏到後來稍顯過快,和其他支線相互擠壓,結局雖收攏了所有故事線,卻讓人有種結束得太快的空虛感。不過書中的描寫手法在在勾勒瘟疫後世界的空曠感,我想,或許這就是作者想營造出的留白吧。

總之,《如果我們的世界消失了》是一本容易上手,可以輕鬆閱讀的小說,很適合當作睡前讀物,也推薦疫情後對世界有所疑問的大家。希望大家都能享受書中被詩意包圍的浩劫。

 

心得(有雷)

 

《如果我們的世界消失了》圍繞著演員亞瑟周遭的人事物展開:主要敘述者克絲婷是他在劇團照顧過的小演員,吉梵在他病發當時作為觀眾上台為他急救,在瘟疫中死去的《十一號太空站》作者,也是他前妻的米蘭達,最後是他的摯友克拉克。這些人物和亞瑟相處的時間長短不一,卻都間接及直接地受到他的生命影響;亞瑟的性格、行事、遺物成為了他們心中的信念或執念,他雖然在瘟疫中死去卻依舊不斷影響世界,也算是達成了他不想被遺忘的心願。

有些事物就是怎麼也不會消失,就像亞瑟在世界留下的痕跡,這部小說的另一個核心,藝術,也同樣如此;在文明消逝的後世界,音樂、文學、攝影依舊被人們執著地保留下來,繼續感動著所有人。亞瑟生前是演員,他周遭的人:亞絲婷、吉梵、米蘭達、克拉克,他們的生命也都或多或少和藝術有所關係。本書著墨於世界如何毀滅以及世界如何重建的篇幅不多,更多的是這些人在瘟疫前後的世界中,藝術如何牽動他們的生命。

米蘭達和亞瑟離婚,捨棄原先的藝術家夢後,依然放不下她的繪製的漫畫《十一號太空站》;這部漫畫隱喻著瘟疫後的世界,也影響了克絲婷的人生。克絲婷跟著行者交響樂團巡迴演出莎劇。小時候和亞瑟共演過《李爾王》,原本可能會進入演藝圈的她,在瘟疫過後依舊進行著她最喜歡的莎劇演出;亞瑟和亞瑟送給她的《十一號太空站》成為了她人生中的小小執念,每次搜索空屋時她都要尋找是否留存亞瑟的相關新聞,以及《十一號太空站》的續集。克拉克是亞瑟攻讀藝術時的朋友,後來他聽從父母的選擇轉而學習商業,卻在瘟疫後重拾了他對藝術的憧憬,打造了塞文市機場中的文明博物館,保存著舊時代留下的結晶。

如果說藝術和亞瑟是書中所呈現的,影響著敘述者們的兩個因素,吉梵可說是其中較為特別的例子。原先想成為攝影師的他,因為種種因素先後做過各種職業。在瘟疫前,他有了成為救護人員的夢想,也因此上過急救課程,才能在亞瑟倒下時上台替他急救。要是世界依舊維持瘟疫前那樣,亞瑟的夢想不知道有沒有實現的那天,但在後世界,他成為了一位醫生,擁有了相愛的妻子,過上了瘟疫前的他絕對想像不到的生活。吉梵因為目睹亞瑟的死而碰巧耦合了各種巧合,最終在瘟疫中活了下來,說亞瑟的死是他能存活的導火線一點也不為過。

世界總是充滿各種巧合,吉梵因為巧合而活了下來,克拉克和當初降落塞文市機場的所有人也是;反過來說,其他人的死去或許也是巧合,例如載到染疫者的圭航班機,就算成功抵達塞文市機場,機上乘客也被隔離在飛機裡,過了二十年都沒有人走出那架飛機。米蘭達的死可以算是巧合,她送給亞瑟的漫畫被轉送到克絲婷手上也是;克絲婷在疫情裡活了下來是巧合,迪亞特因為麻醉藥而死是巧合,行者交響樂團的人聚集到一起也是。克拉克閱讀到報紙採訪克絲婷的那期是巧合,但這些巧合全部對在一起,卻造就了必然。

就像克拉克必定會遇到克絲婷一樣,近乎毀滅後的文明也必然重啟。本書末尾,克絲婷看到機場附近的小鎮亮起了燈火,人類文明再次來到了電力時代這個里程碑。在處處是斷壁殘垣的這本書中,作者最後留給我們的卻是希望;回頭去看便會發現,處處是毀滅的世界,其實也處處暗藏著希望。科技和藝術,人類文明的兩大瑰寶都被保存下來,世界不如瘟疫剛發生時動盪,甚至也有許多瘟疫後出生的小孩活了下來。《十一號太空站》中,米蘭達將人生轉捩點的晚宴畫了下來,晚宴中的人們也因此在書中——在藝術中永恆;被詩意包圍的這場浩劫,埋藏著溫柔的種子,正等待時機綻放。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寫作植物吃書吃片的地方
2會員
16內容數
ss在這裡打一些觀書&觀影心得,希望喜歡閱讀或看電影的你可以一起交流! 追蹤ss的instagram帳號獲得更多資訊!
2025/04/30
約莫三月底時看到小說《第四翼》中文版即將推出的消息。在宣傳中,許多知名作家名列推薦欄,讓我超級期待!直到終於看完這本600多頁的小說,可以來跟大家分享感想了!
Thumbnail
2025/04/30
約莫三月底時看到小說《第四翼》中文版即將推出的消息。在宣傳中,許多知名作家名列推薦欄,讓我超級期待!直到終於看完這本600多頁的小說,可以來跟大家分享感想了!
Thumbnail
2025/04/29
一開始只是意外看到廣告,貓咪+旅行的主題真的好吸引我!大部分是為了可愛貓貓去看的🥹後來聽說這部電影榮獲金球獎以及奧斯卡最佳動畫電影,而我認為它的確實至名歸!
2025/04/29
一開始只是意外看到廣告,貓咪+旅行的主題真的好吸引我!大部分是為了可愛貓貓去看的🥹後來聽說這部電影榮獲金球獎以及奧斯卡最佳動畫電影,而我認為它的確實至名歸!
2025/01/29
1980年代的波蘭,路德維克在營隊當中遇見了亞努許,並且一眼就墜入愛河。他們在營地附近的河邊私會,游泳、分享禁書;但營隊結束後,他們被迫面對現實——這是個同性戀有罪的社會,他們光是存在就被否定,這段關係註定無法見光。躲躲藏藏之中,他們經常相約於泳池,但面對種種困難,路德維克被迫在戀人與自由之間拉扯。
Thumbnail
2025/01/29
1980年代的波蘭,路德維克在營隊當中遇見了亞努許,並且一眼就墜入愛河。他們在營地附近的河邊私會,游泳、分享禁書;但營隊結束後,他們被迫面對現實——這是個同性戀有罪的社會,他們光是存在就被否定,這段關係註定無法見光。躲躲藏藏之中,他們經常相約於泳池,但面對種種困難,路德維克被迫在戀人與自由之間拉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一主題是因「萬物皆有靈」,以及前陣子看的韓劇“死期將至”(我死了又死)所引發的靈感。 死後的世界在部分著作裡有著描述,但生死終究是兩隔,死亡之後,沒有人可以給出絕對的答案。 電腦程式運行有可能因bug影響產生當機,那……死亡遇到bug……
Thumbnail
這一主題是因「萬物皆有靈」,以及前陣子看的韓劇“死期將至”(我死了又死)所引發的靈感。 死後的世界在部分著作裡有著描述,但生死終究是兩隔,死亡之後,沒有人可以給出絕對的答案。 電腦程式運行有可能因bug影響產生當機,那……死亡遇到bug……
Thumbnail
唯有在自己熟悉趨勢的狀況下,你知道自己欠缺什麼?再讓新商品融入自己的生活中......
Thumbnail
唯有在自己熟悉趨勢的狀況下,你知道自己欠缺什麼?再讓新商品融入自己的生活中......
Thumbnail
「如果地球真的是一個充滿痛苦的地方,在那裡我們只能了解到人生不幸的話, 為什麼離開的朝聖者沒有回來呢?」 「留在地球上的理由,僅因一個人便足夠了。」 生活中充斥著不幸與挫折,因為愛,讓我們不再獨自抗爭,而是一同對抗這充滿痛苦與磨難的世界。
Thumbnail
「如果地球真的是一個充滿痛苦的地方,在那裡我們只能了解到人生不幸的話, 為什麼離開的朝聖者沒有回來呢?」 「留在地球上的理由,僅因一個人便足夠了。」 生活中充斥著不幸與挫折,因為愛,讓我們不再獨自抗爭,而是一同對抗這充滿痛苦與磨難的世界。
Thumbnail
世界末日的概念在人類歷史上一直存在,一個被討論了幾個世紀的話題。不同文化和宗教對世界末日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認為它將是一個具體的事件,比如核戰爭或自然災害,而另一些人則認為它將是一個更漸進的過程,比如社會的崩潰或環境的退化,它們通常都涉及重大變革或世界終結的時期。
Thumbnail
世界末日的概念在人類歷史上一直存在,一個被討論了幾個世紀的話題。不同文化和宗教對世界末日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認為它將是一個具體的事件,比如核戰爭或自然災害,而另一些人則認為它將是一個更漸進的過程,比如社會的崩潰或環境的退化,它們通常都涉及重大變革或世界終結的時期。
Thumbnail
要修「人心合天心」,人的心要跟上天的心相契合,學習去體會上天在跟我們講什麼話,要給我們做什麼樣的教導。為什麼有這麼大的瘟疫?為什麼死傷這麼多人?為什麼很多的經濟、個體戶、商號都倒閉,經濟崩潰?就是要人類(我們這些眾生)去想、去省思這些問題。
Thumbnail
要修「人心合天心」,人的心要跟上天的心相契合,學習去體會上天在跟我們講什麼話,要給我們做什麼樣的教導。為什麼有這麼大的瘟疫?為什麼死傷這麼多人?為什麼很多的經濟、個體戶、商號都倒閉,經濟崩潰?就是要人類(我們這些眾生)去想、去省思這些問題。
Thumbnail
無常離我們很遠嗎?視乎很近不遠,無常瞬息萬變下一秒發生什麼事?都是不清楚的⋯ 佛說八大人覺經 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人在世間上生存,隨時隨地都有風災、水災、火災、地震、刀兵等災難發生;國土的不安、不實,讓
Thumbnail
無常離我們很遠嗎?視乎很近不遠,無常瞬息萬變下一秒發生什麼事?都是不清楚的⋯ 佛說八大人覺經 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人在世間上生存,隨時隨地都有風災、水災、火災、地震、刀兵等災難發生;國土的不安、不實,讓
Thumbnail
https://joyying888.blogspot.com/2018/10/123.html 00:03 ➠不只有一個地球 02:25 ➠人類有一個世界毀滅於核子大戰……。 04:50 ➠人類內在世界的探索與演化
Thumbnail
https://joyying888.blogspot.com/2018/10/123.html 00:03 ➠不只有一個地球 02:25 ➠人類有一個世界毀滅於核子大戰……。 04:50 ➠人類內在世界的探索與演化
Thumbnail
地球尚未完全融入新時代,這個過程總共花了約三個世紀;眾所周知,我們現在正處於這一進程的最後幾週,因此正在經歷這一過渡的重大事件。 人類已知的所有系統,包括那些對我們隱藏的系統,都開始瓦解。一切都不再是以前的影子了。
Thumbnail
地球尚未完全融入新時代,這個過程總共花了約三個世紀;眾所周知,我們現在正處於這一進程的最後幾週,因此正在經歷這一過渡的重大事件。 人類已知的所有系統,包括那些對我們隱藏的系統,都開始瓦解。一切都不再是以前的影子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