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世界末日的書多到數不清,但已是七年前出版的書可以如此跟Covid-19如出一撤不免起雞皮疙瘩。
一場由喬治亞而起的流感以驚人的速度肆虐全世界,病毒傳染率強到人會極短的時間內發病死亡,究竟多短,書中一段這樣寫:「當晚那群人之中,活得最久的是酒保。三週後,他死在離開多倫多市區的路上。」
小說開頭以一齣舞台劇「李爾王」說起,演員亞瑟在舞台上突然心臟病去世,此刻致命流感開始漫延,從醫院、公路逃亡的車潮、停滯的班機與機場、電力和網路陸續中斷,電視台的主播向觀眾揮手告別……熟悉的世界在一夕之間消失,文明也跟著瓦解。
所謂文明不過就是群島般的零星小鎮
在世界受到流感衝擊後的20年,一群倖存的人組成「行者交響樂團」,徒步行走在新世界,在各地仍有人聚集的聚落裡巡迴演出莎士比亞的戲劇和音樂。
一開頭即領便當的亞瑟其實是本書的核心,小說透過不同主角的觀點,以及舊世界和新世界在流感前後主角發生的事情與際遇,在當中有了相遇和交錯,使得在閱讀中充滿樂趣,而隨著時間軸在作者巧妙安排下逐漸靠近,也更多看見當一切都消失時,還能留下什麼,而自身又記得什麼。
那時他早已明白,世界的改變無法反轉,然而,這番體悟卻將他的記憶照得更為鮮明。最後一次在陽光灑落的公園裡吃甜筒。最後一次在俱樂部跳舞。最後一次看到行駛中的公車。最後一次搭上飛機,不是給裝成成居住空間的機艙,而是真正起飛的飛機。最後一次吃橘子。
新世界裡沒有石油、沒有電力、沒有網路….人們靠的是彼此的信任,在一個個聚落裡活著,但槍枝與刀械並沒有隨著流感消失,在資源短缺下少數人靠著話術與暴力強取豪奪(像是現今所稱的宗教異端),在荒蕪的世界也見證了被病毒感染的人心。另一方面,音樂與藝術在本書扮演極重要的角色,當文明崩解,沒有文化持續演進和保存,聚落透過樂團演出、發行新世代報紙、自主建立文明博物館保存舊世界的物品…不只是調劑心靈,也許也是為了讓在新世界才出生的人們得以認識流感來臨之前的美好世界。
若世界消失,我想記得與留下什麼?
「沒事的,你哭什麼呢?」「我以為全世界就剩下我了。」
很喜歡作者艾蜜莉·孟德爾以靈性和行雲流水的筆觸描述世界消失之前與之後的交錯與影響,兩個世界看似沒有相關的人,卻深深影響著彼此,從愛恨到名利爭奪,從失去到感嘅,才發現新世界看似消失了一切,人性的黑暗與競爭仍存在,如同「行者交響樂團」所深信著出自《星際爭霸戰》的台詞:「光只是生存還不夠」,所以他們持續為倖存者帶來音樂與戲劇,彷彿是某種希望,盼著有天世界會回到最初那樣。
本書一開頭,作者便拋出:「如果我們此刻生活的世界消失了,你最想念的,會是什麼?」在結尾以一張飛機的照片表示她最想念的是「搭飛機」,對於我而言,最想念的除了世上的美食,工作獲得的成就感,還有與所愛之人擁有的關係和羈絆,最重要的無非是能夠從閱讀獲得的滿足感~
看完本書心中除了沉重,對於這幾年因疫情而被迫改變的世界的不謀而合更是五味雜陳,即使此刻已能脫下口罩,當疫情所帶來的影響,從個人到全體,從經濟、文化、局勢等等面向的影響,而知道世界已不會回到過去,人類是如此渺小,而我們卻又是萬物之靈掌管世界,當世界已改變,沒有任何事物勢永遠,我們能做什麼以不愧對下個世代的人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