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人生》我的人生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根據維基大百科記載,《音樂人生》(英語:KJ: Music and Life)是一部2009年香港紀錄片,由張經緯導演,紀錄香港音樂天才黃家正的成長歷程。紀錄片於2009年4月3日在香港國際電影節首映,於2009年第46屆金馬獎中獲提名並奪得最佳剪輯、最佳音效及最佳紀錄片,其後於2009年12月10日在香港,並於2010年1月奪得第16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電影獎。第2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提名最佳電影、最佳剪輯、最佳音響效果及新晉導演並奪得新晉導演。

raw-image


《音樂人生》紀錄片也是在MOD的CNEX紀實頻道看到的(MOD好多紀錄片喔),片中其實有部分是家中以手持小型攝影機拍下的紀錄,然後加上後來在拔萃男書院拍攝的完整片段剪輯而成,至於為什麼會拍攝《音樂人生》這部紀錄片,2023年黃家正曾經在Facebook發文講述當年拍攝紀錄片始末,提到紀錄片並非他或家人有目的性地找人來拍攝,而是黃家正在11歲時參加香港校際音樂節的一個項目勝出,因而受邀到捷克演出,導演張經緯經中間人接觸他並開始拍攝(這裏有部分片段是黃家自行拍攝提供)。


從11歲至17歲(2001至2007年)的六年間,黃家正與張經緯並沒有太多接觸,直到2007年張經緯得到台灣CNEX的支持,提出想完成這套紀錄片的建議。黃家正表明:「一開頭,其實我是拒絕的。」他解釋當時自己與父親關係不好,認為一個年輕人頭上過早被放上光環,會對將來個人發展有影響,打算拒絕拍攝,後來卻被導演的誠意打動,同意在家中進行第一個訪問,過程中提到一些對家人的不滿,但黃家正隨即表示,曾向導演嚴正聲明,「這些片段,你一定不可以給任何人看,也不可以放在紀錄片上。」後來,這些片段出現在《音樂人生》紀錄片中,雖然是忠實呈現,無視黃家正的聲明。


紀錄片上映期間,黃家正沒公開說出來,他表示因為不想「火上加油,搧風點火」,上映前他極力阻止未果,而放映後的對於家庭造成的影響,他一人承擔,2023年重提往事不是要攻擊,而是想解釋此事件的前因後果。他解釋發文只是想「還我家人一個公道」,並透露其後用了很大努力和父親修補雙方關係。


最後,對於紀錄片的爭議,他表示「唯一就是,我希望那些主角們,永遠不要被過去的自己define,更加不要因為別人的注目,而因應別人的看法而define你自己是誰。真正你自己的生命,只會被你自己define,自己活出來。」

raw-image


關於紀錄片給觀眾的整體觀感,從一個觀眾的角度切入,個人認為要從三個方面來看,首先要來看的是從受訪者,或是被拍攝者的角度,受訪者或是被拍攝者是否能夠主導紀錄片的呈現,由於被拍攝者往往不是紀錄片企劃者,或是紀錄片拍攝主導者,多數無法要求或是編構出要呈現的內涵,而且就算是被拍攝者主導整個紀錄片的拍攝,這樣的紀錄片不免產生主觀要給觀眾的想法悖離現實或是未忠實記錄事件的發生,甚至紀錄角度偏頗。


第二個面向是從導演或是企劃者所看到的角度,比如說「戰浪」紀錄片中的主角陳永福船長,多是處於被動受拍的狀況,像是受到颱風影響、旗魚季鏢魚比賽、水仙宮爐主辦理拜拜餐會等,導演將拍攝之後的所有素材剪輯呈現,讓觀眾能夠了解東部漁業人口老化及漁業現況,這部分要視拍攝、蒐集的素材而定,有些畫面稍縱即逝,無法再來第二次,紀錄片之所以珍貴也就在這裡。《音樂人生》也是此類紀錄片,雖然真實,但被拍攝者部分隱私或不願意公開的畫面,概由導演剪輯呈現,這在紀錄片倫理方面可能產生衝突。


第三個面向是由觀眾的角度來看,觀眾想看什麼,導演就餵什麼,個人認為這是最不好的方式,為什麼不乾脆去拍商業片就好了...


不過也要感謝這些拍攝紀錄片的導演,紀錄片可能賺不了什麼錢的,但讓我們看到最接近真實的紀錄。


內容總結
《音樂人生》
5
/5
50會員
139內容數
無聊亂寫一通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無聊亂寫的小茶几 的其他內容
《國際市場:半世紀的諾言》是拿韓國過去半個世紀的一些歷史事跡作為背景去講述代父養家的男主角窮了一生時間去守護家庭的故事,從電影中,可以看到他耗盡一生完成父親的囑咐,當一個盡責的家長;他用半世紀守護等待他家人歸來的「花粉之家」。
5/5《國際市場:半世紀的諾言》
這部電影是偶然在 MOD CATCHPLAY+電影台(又是MOD)看到的,恰好就是自己成長的年代,當時所有動漫和文化資訊幾乎都來自日本,除了NBA Michael Jordan 兩次三連霸之外,灌籃高手、破壞王、七龍珠等經典中的經典集大成的一個年代,看到這部電影彷彿又回到過去的時光...
5/5Sunny我們的青春
《製琴師與他的琴人》紀錄了美國紐約格林威治村的手工吉他製琴人瑞克凱利及其小店的經營日常。紀錄片展現瑞克利用回收的老舊木材製作出富有歷史故事的吉他,同時揭示了他與音樂人之間的深厚情感和職人精神。瑞克的創作不僅呈現音樂的美麗,更反映了文化的傳承。
5/5《製琴師與他的琴人》
《尋找心樂章》是一部日本音樂電影,講述指揮天道與一群來自不同背景的樂手重組樂團的故事。隨著故事展開,主角香阪發現自己與天道之間的關聯,並在音樂的感召下尋找自我與父親的回憶。電影以感人的音樂與情感衝突為核心,傳遞了音樂對人生的深刻影響與共同合作的美好,同時展現了音樂的力量與人際關係所帶來的感動。
4/5《尋找心樂章》
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這句話應該許多人都聽過,但事真的這樣嗎?從放牛班的提琴手這部電影中可以找到很深刻的解答。
5/5放牛班的提琴手
"一個創團10年的在地銅管樂團,試圖把音樂教育帶到鄉下,使鄉下的孩子也能有機會接觸樂器與學習,他們一方面經營樂團來推動偏鄉校園巡演;一方面到鄉下的管樂社從事音樂教育,持續讓偏鄉孩童有學音樂的機會。看似容易的過程,但其中的難度或許都不如表面上看得那麼簡單"
5/5《換你吹吹看!》
《國際市場:半世紀的諾言》是拿韓國過去半個世紀的一些歷史事跡作為背景去講述代父養家的男主角窮了一生時間去守護家庭的故事,從電影中,可以看到他耗盡一生完成父親的囑咐,當一個盡責的家長;他用半世紀守護等待他家人歸來的「花粉之家」。
5/5《國際市場:半世紀的諾言》
這部電影是偶然在 MOD CATCHPLAY+電影台(又是MOD)看到的,恰好就是自己成長的年代,當時所有動漫和文化資訊幾乎都來自日本,除了NBA Michael Jordan 兩次三連霸之外,灌籃高手、破壞王、七龍珠等經典中的經典集大成的一個年代,看到這部電影彷彿又回到過去的時光...
5/5Sunny我們的青春
《製琴師與他的琴人》紀錄了美國紐約格林威治村的手工吉他製琴人瑞克凱利及其小店的經營日常。紀錄片展現瑞克利用回收的老舊木材製作出富有歷史故事的吉他,同時揭示了他與音樂人之間的深厚情感和職人精神。瑞克的創作不僅呈現音樂的美麗,更反映了文化的傳承。
5/5《製琴師與他的琴人》
《尋找心樂章》是一部日本音樂電影,講述指揮天道與一群來自不同背景的樂手重組樂團的故事。隨著故事展開,主角香阪發現自己與天道之間的關聯,並在音樂的感召下尋找自我與父親的回憶。電影以感人的音樂與情感衝突為核心,傳遞了音樂對人生的深刻影響與共同合作的美好,同時展現了音樂的力量與人際關係所帶來的感動。
4/5《尋找心樂章》
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這句話應該許多人都聽過,但事真的這樣嗎?從放牛班的提琴手這部電影中可以找到很深刻的解答。
5/5放牛班的提琴手
"一個創團10年的在地銅管樂團,試圖把音樂教育帶到鄉下,使鄉下的孩子也能有機會接觸樂器與學習,他們一方面經營樂團來推動偏鄉校園巡演;一方面到鄉下的管樂社從事音樂教育,持續讓偏鄉孩童有學音樂的機會。看似容易的過程,但其中的難度或許都不如表面上看得那麼簡單"
5/5《換你吹吹看!》
本篇參與的主題策展
2020年的金馬影展上,入圍最佳紀錄片的《佔領立法會》與入圍劇情短片的《夜更》一齊放映,兩部作品都是香港電影,更重要的是,兩部電影都與香港近年來的社會運動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夜更》用一個晚上的故事,講出許多香港人與我城,正共同面臨著命運的巨大轉變。
頭愈垂愈低是 minus,叫不出五角的同學是 minus,女神請下神壇後是 minus,泡沫紅茶店四缺一的桌子也成了 minus,即使無所不用其極也無法升格為那群被售屋廣告符號化的成功人士,明天真的會更好嗎?命運浮浮沉沉,頭過身就過,真正答案始終是一片混沌。
作為近年為數不多參加金馬競賽的港產電影,《幻愛》以如夢似幻的畫面及配樂描述精神病患者的情愛妄想,是部充滿新意的佳作。本片將屯門拍得像美不勝收的日系電影,甚至男女主角在現實生活發展成情侶關係,都在香港當地蔚為話題。如同台灣近期適逢歐美大片取消的狀況,本片靠著口碑獲得不少香港觀眾進戲院支持。港幣600
感恩金馬讓我參加,短短兩天看完今年金馬57,五部精彩的最佳影片。觀眾票選最佳影片跟金馬獎最佳劇情長片又不一樣:觀眾票選最佳影片為,集結北中南的「觀眾代表」,在兩天內看完入圍作品,並投票選出最佳;金馬獎最佳劇情長片,是金馬「評審團」選出來的最佳。
手捲煙不似成煙、電子煙,需要用雙手花時間製造,關超對文尼講出:「不談一,不談三,談「義」;不談風,不談雨,談啥?」 雖然就粵語發音與字面的吻合,是談「雷」,但我更願意解讀為「情」,兄弟情。 年僅29歲的導演陳健朗指《手捲煙》隱喻香港現況,那麼這樣的結局又怎能說不是導演對於香港的未來一種樂觀的盼望呢?
台灣電影《孤味》描寫著一個靠賣蝦捲養大女兒的單親媽媽的家庭故事,林秀英獨自撫養三個女兒,各個事業有成。但就在自己七十歲生日當天林秀英接到了一個噩耗,自己那離家多年的丈夫去世了,並且身邊陪著的是另一個女人,這時從丈夫離開的原因、宗教信仰、還有各式各樣的問題,都隨著這天揭開傷疤。
2020年的金馬影展上,入圍最佳紀錄片的《佔領立法會》與入圍劇情短片的《夜更》一齊放映,兩部作品都是香港電影,更重要的是,兩部電影都與香港近年來的社會運動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夜更》用一個晚上的故事,講出許多香港人與我城,正共同面臨著命運的巨大轉變。
頭愈垂愈低是 minus,叫不出五角的同學是 minus,女神請下神壇後是 minus,泡沫紅茶店四缺一的桌子也成了 minus,即使無所不用其極也無法升格為那群被售屋廣告符號化的成功人士,明天真的會更好嗎?命運浮浮沉沉,頭過身就過,真正答案始終是一片混沌。
作為近年為數不多參加金馬競賽的港產電影,《幻愛》以如夢似幻的畫面及配樂描述精神病患者的情愛妄想,是部充滿新意的佳作。本片將屯門拍得像美不勝收的日系電影,甚至男女主角在現實生活發展成情侶關係,都在香港當地蔚為話題。如同台灣近期適逢歐美大片取消的狀況,本片靠著口碑獲得不少香港觀眾進戲院支持。港幣600
感恩金馬讓我參加,短短兩天看完今年金馬57,五部精彩的最佳影片。觀眾票選最佳影片跟金馬獎最佳劇情長片又不一樣:觀眾票選最佳影片為,集結北中南的「觀眾代表」,在兩天內看完入圍作品,並投票選出最佳;金馬獎最佳劇情長片,是金馬「評審團」選出來的最佳。
手捲煙不似成煙、電子煙,需要用雙手花時間製造,關超對文尼講出:「不談一,不談三,談「義」;不談風,不談雨,談啥?」 雖然就粵語發音與字面的吻合,是談「雷」,但我更願意解讀為「情」,兄弟情。 年僅29歲的導演陳健朗指《手捲煙》隱喻香港現況,那麼這樣的結局又怎能說不是導演對於香港的未來一種樂觀的盼望呢?
台灣電影《孤味》描寫著一個靠賣蝦捲養大女兒的單親媽媽的家庭故事,林秀英獨自撫養三個女兒,各個事業有成。但就在自己七十歲生日當天林秀英接到了一個噩耗,自己那離家多年的丈夫去世了,並且身邊陪著的是另一個女人,這時從丈夫離開的原因、宗教信仰、還有各式各樣的問題,都隨著這天揭開傷疤。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徐仁國雜誌翻譯】今年是徐仁國日本出道十週年,身為巨星+日本友善大使(我自封的)行程當然也是跑好跑滿。除了一連五天的單曲發行活動,他也接受了日本音樂網站的專訪,暢聊了十週年紀念單曲的製作內幕,與自己是如何看待音樂的。
Thumbnail
〈Complicated〉— Avril Lavigne 流行龐克天后 千禧世代出生的樂迷朋友或許妳對西洋音樂很陌生,但你/妳絕對有聽過她的歌,她就是來自加拿大的創作歌手Avril Lavigne,擁有甜美雅緻的臉蛋、小巧玲瓏的外表,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很和藹單純的鄰家女孩,然而在音樂呈現上的Avri
Thumbnail
透過這項工作,讓他在過去數十年裡可說是享盡音樂帶來的充實、歡樂,重點是還有時間陪家人,這是最大的好處。我聽了不只讚嘆,還很羨慕。
Thumbnail
掐指一算,今年是我認識人稱「黃總編」的黃威融三十周年。整整三十年前的九月,台大開學那天,我沒去活動中心行禮如儀學唱校歌,而是跑到操場逛社團聯展。見到一位個頭很高,頭髮捲捲,眼睛大大,瘦得一臉嶙峋的學長在發傳單。
Thumbnail
按:李泰祥(1941-2014)於1月2日辭世,謹以此文悼念。原載於《紐約時報》中文網,刊出版略有編輯,這裡是作者校正過的定版。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徐仁國雜誌翻譯】今年是徐仁國日本出道十週年,身為巨星+日本友善大使(我自封的)行程當然也是跑好跑滿。除了一連五天的單曲發行活動,他也接受了日本音樂網站的專訪,暢聊了十週年紀念單曲的製作內幕,與自己是如何看待音樂的。
Thumbnail
〈Complicated〉— Avril Lavigne 流行龐克天后 千禧世代出生的樂迷朋友或許妳對西洋音樂很陌生,但你/妳絕對有聽過她的歌,她就是來自加拿大的創作歌手Avril Lavigne,擁有甜美雅緻的臉蛋、小巧玲瓏的外表,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很和藹單純的鄰家女孩,然而在音樂呈現上的Avri
Thumbnail
透過這項工作,讓他在過去數十年裡可說是享盡音樂帶來的充實、歡樂,重點是還有時間陪家人,這是最大的好處。我聽了不只讚嘆,還很羨慕。
Thumbnail
掐指一算,今年是我認識人稱「黃總編」的黃威融三十周年。整整三十年前的九月,台大開學那天,我沒去活動中心行禮如儀學唱校歌,而是跑到操場逛社團聯展。見到一位個頭很高,頭髮捲捲,眼睛大大,瘦得一臉嶙峋的學長在發傳單。
Thumbnail
按:李泰祥(1941-2014)於1月2日辭世,謹以此文悼念。原載於《紐約時報》中文網,刊出版略有編輯,這裡是作者校正過的定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