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人生》我的人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根據維基大百科記載,《音樂人生》(英語:KJ: Music and Life)是一部2009年香港紀錄片,由張經緯導演,紀錄香港音樂天才黃家正的成長歷程。紀錄片於2009年4月3日在香港國際電影節首映,於2009年第46屆金馬獎中獲提名並奪得最佳剪輯、最佳音效及最佳紀錄片,其後於2009年12月10日在香港,並於2010年1月奪得第16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電影獎。第2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提名最佳電影、最佳剪輯、最佳音響效果及新晉導演並奪得新晉導演。

raw-image


《音樂人生》紀錄片也是在MOD的CNEX紀實頻道看到的(MOD好多紀錄片喔),片中其實有部分是家中以手持小型攝影機拍下的紀錄,然後加上後來在拔萃男書院拍攝的完整片段剪輯而成,至於為什麼會拍攝《音樂人生》這部紀錄片,2023年黃家正曾經在Facebook發文講述當年拍攝紀錄片始末,提到紀錄片並非他或家人有目的性地找人來拍攝,而是黃家正在11歲時參加香港校際音樂節的一個項目勝出,因而受邀到捷克演出,導演張經緯經中間人接觸他並開始拍攝(這裏有部分片段是黃家自行拍攝提供)。


從11歲至17歲(2001至2007年)的六年間,黃家正與張經緯並沒有太多接觸,直到2007年張經緯得到台灣CNEX的支持,提出想完成這套紀錄片的建議。黃家正表明:「一開頭,其實我是拒絕的。」他解釋當時自己與父親關係不好,認為一個年輕人頭上過早被放上光環,會對將來個人發展有影響,打算拒絕拍攝,後來卻被導演的誠意打動,同意在家中進行第一個訪問,過程中提到一些對家人的不滿,但黃家正隨即表示,曾向導演嚴正聲明,「這些片段,你一定不可以給任何人看,也不可以放在紀錄片上。」後來,這些片段出現在《音樂人生》紀錄片中,雖然是忠實呈現,無視黃家正的聲明。


紀錄片上映期間,黃家正沒公開說出來,他表示因為不想「火上加油,搧風點火」,上映前他極力阻止未果,而放映後的對於家庭造成的影響,他一人承擔,2023年重提往事不是要攻擊,而是想解釋此事件的前因後果。他解釋發文只是想「還我家人一個公道」,並透露其後用了很大努力和父親修補雙方關係。


最後,對於紀錄片的爭議,他表示「唯一就是,我希望那些主角們,永遠不要被過去的自己define,更加不要因為別人的注目,而因應別人的看法而define你自己是誰。真正你自己的生命,只會被你自己define,自己活出來。」

raw-image


關於紀錄片給觀眾的整體觀感,從一個觀眾的角度切入,個人認為要從三個方面來看,首先要來看的是從受訪者,或是被拍攝者的角度,受訪者或是被拍攝者是否能夠主導紀錄片的呈現,由於被拍攝者往往不是紀錄片企劃者,或是紀錄片拍攝主導者,多數無法要求或是編構出要呈現的內涵,而且就算是被拍攝者主導整個紀錄片的拍攝,這樣的紀錄片不免產生主觀要給觀眾的想法悖離現實或是未忠實記錄事件的發生,甚至紀錄角度偏頗。


第二個面向是從導演或是企劃者所看到的角度,比如說「戰浪」紀錄片中的主角陳永福船長,多是處於被動受拍的狀況,像是受到颱風影響、旗魚季鏢魚比賽、水仙宮爐主辦理拜拜餐會等,導演將拍攝之後的所有素材剪輯呈現,讓觀眾能夠了解東部漁業人口老化及漁業現況,這部分要視拍攝、蒐集的素材而定,有些畫面稍縱即逝,無法再來第二次,紀錄片之所以珍貴也就在這裡。《音樂人生》也是此類紀錄片,雖然真實,但被拍攝者部分隱私或不願意公開的畫面,概由導演剪輯呈現,這在紀錄片倫理方面可能產生衝突。


第三個面向是由觀眾的角度來看,觀眾想看什麼,導演就餵什麼,個人認為這是最不好的方式,為什麼不乾脆去拍商業片就好了...


不過也要感謝這些拍攝紀錄片的導演,紀錄片可能賺不了什麼錢的,但讓我們看到最接近真實的紀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無聊亂寫的小茶几
138會員
412內容數
一個步入中年才開始學管樂的貪吃大叔無聊亂寫一通的地方
2024/09/11
《奧勒岡之春》是一部探討安樂死議題的紀錄片,背景設定在美國奧勒岡州。影片中,導演彼得理查森透過訪談末期病人及其家屬,展現人性掙扎、死亡和尊嚴的關聯。文中也提到傅達仁的故事,呼籲臺灣通過安樂死法案,並深入探討安寧療護與安樂死之間的辯論,讓觀眾思考是否應該能選擇自己的死亡方式。
Thumbnail
2024/09/11
《奧勒岡之春》是一部探討安樂死議題的紀錄片,背景設定在美國奧勒岡州。影片中,導演彼得理查森透過訪談末期病人及其家屬,展現人性掙扎、死亡和尊嚴的關聯。文中也提到傅達仁的故事,呼籲臺灣通過安樂死法案,並深入探討安寧療護與安樂死之間的辯論,讓觀眾思考是否應該能選擇自己的死亡方式。
Thumbnail
2024/09/05
紀錄片《戰浪》深入探索臺灣成功漁港的鏢魚傳統,聚焦在年齡超過60歲的漁民在海上的生活。導演Frank Smith和攝影Rob Taylor以極具震撼力的視角記錄這門即將消逝的技術與文化,展現漁民在海上的單槍對決及生活的掙扎,不僅呈現精彩的捕魚過程,更探討漁民的情感與生活哲學。
Thumbnail
2024/09/05
紀錄片《戰浪》深入探索臺灣成功漁港的鏢魚傳統,聚焦在年齡超過60歲的漁民在海上的生活。導演Frank Smith和攝影Rob Taylor以極具震撼力的視角記錄這門即將消逝的技術與文化,展現漁民在海上的單槍對決及生活的掙扎,不僅呈現精彩的捕魚過程,更探討漁民的情感與生活哲學。
Thumbnail
2024/08/22
《製琴師與他的琴人》紀錄了美國紐約格林威治村的手工吉他製琴人瑞克凱利及其小店的經營日常。紀錄片展現瑞克利用回收的老舊木材製作出富有歷史故事的吉他,同時揭示了他與音樂人之間的深厚情感和職人精神。瑞克的創作不僅呈現音樂的美麗,更反映了文化的傳承。
Thumbnail
2024/08/22
《製琴師與他的琴人》紀錄了美國紐約格林威治村的手工吉他製琴人瑞克凱利及其小店的經營日常。紀錄片展現瑞克利用回收的老舊木材製作出富有歷史故事的吉他,同時揭示了他與音樂人之間的深厚情感和職人精神。瑞克的創作不僅呈現音樂的美麗,更反映了文化的傳承。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突然發現還沒有介紹過他(後知後覺 這位仁兄可厲害啦! 首位奪下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的台灣演技派男神——吳慷仁。 在《但願人長久》這部電影,他是有著吸毒這種惡習慣的父親,演技和服化道的部分非常完美,沒有什麼可以指摘。 https://m.youtube.com/watch?v=Cd
Thumbnail
突然發現還沒有介紹過他(後知後覺 這位仁兄可厲害啦! 首位奪下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的台灣演技派男神——吳慷仁。 在《但願人長久》這部電影,他是有著吸毒這種惡習慣的父親,演技和服化道的部分非常完美,沒有什麼可以指摘。 https://m.youtube.com/watch?v=Cd
Thumbnail
《神人之家》是2022年公開上映的台灣紀錄片,由盧盈良執導,以導演自身家庭為故事背景,講述了他與他家人之間的故事。(取自維基百科) 展覽介紹📽️ 導演盧盈良是一位嘉義人,從高職開始對電影非常有興趣,因此獨自來到台北生活。當家人用bbcall聯絡他時才發現他是真的下定決心離開。 2
Thumbnail
《神人之家》是2022年公開上映的台灣紀錄片,由盧盈良執導,以導演自身家庭為故事背景,講述了他與他家人之間的故事。(取自維基百科) 展覽介紹📽️ 導演盧盈良是一位嘉義人,從高職開始對電影非常有興趣,因此獨自來到台北生活。當家人用bbcall聯絡他時才發現他是真的下定決心離開。 2
Thumbnail
話說有一天,陳明章和許景淳、王明輝、陳主惠、陳明瑜聚會,大家唱歌聊天,在座的還有當時在《民生報》擔任編譯的何穎怡。
Thumbnail
話說有一天,陳明章和許景淳、王明輝、陳主惠、陳明瑜聚會,大家唱歌聊天,在座的還有當時在《民生報》擔任編譯的何穎怡。
Thumbnail
大導演還是不習慣短片製作模式,某些效果比電影系畢業生的作品更差。
Thumbnail
大導演還是不習慣短片製作模式,某些效果比電影系畢業生的作品更差。
Thumbnail
去年八月二十一日,與紀錄片導演洪麗晶出席《香港面面觀:香港運動員精神 – 放映會及導演座談會。她的《超越7分鐘》我和黃郁芳的《家長應援團》,製成五年後,又再次聯乘放映。
Thumbnail
去年八月二十一日,與紀錄片導演洪麗晶出席《香港面面觀:香港運動員精神 – 放映會及導演座談會。她的《超越7分鐘》我和黃郁芳的《家長應援團》,製成五年後,又再次聯乘放映。
Thumbnail
對新北市紀錄片獎來說,黃胤毓並不算是新人,17、19年分別以《綠色牢籠》與《神之高原》獲獎。17年參賽時,正處於《綠色牢籠》跟拍中期,基本的剪接素材都具備了,但導演想在片中以類劇情片的方式重現歷史,卻苦於遲遲籌不到經費。「對我們製作長片而言,這樣的補助還是很需要的,有點像是中間加入的活水。」導演笑說
Thumbnail
對新北市紀錄片獎來說,黃胤毓並不算是新人,17、19年分別以《綠色牢籠》與《神之高原》獲獎。17年參賽時,正處於《綠色牢籠》跟拍中期,基本的剪接素材都具備了,但導演想在片中以類劇情片的方式重現歷史,卻苦於遲遲籌不到經費。「對我們製作長片而言,這樣的補助還是很需要的,有點像是中間加入的活水。」導演笑說
Thumbnail
「新北市紀錄片獎有一個重點,就是參加這個徵件活動,不代表導演必須交出自己作品的版權,所以新北市紀錄片獎始終是以『扶植創作者』為出發點,舉辦多年來也秉持初衷,我認為這個精神非常可貴。」曾擔任大小紀錄片徵件活動之評審,已是資深紀錄片導演的黃嘉俊,肯定彼時 2012 年首屆新北市紀錄片獎的專業與美意。
Thumbnail
「新北市紀錄片獎有一個重點,就是參加這個徵件活動,不代表導演必須交出自己作品的版權,所以新北市紀錄片獎始終是以『扶植創作者』為出發點,舉辦多年來也秉持初衷,我認為這個精神非常可貴。」曾擔任大小紀錄片徵件活動之評審,已是資深紀錄片導演的黃嘉俊,肯定彼時 2012 年首屆新北市紀錄片獎的專業與美意。
Thumbnail
今年,《釀電影》與新北市紀錄片獎合作,先是在六月以 3 篇文章介紹了 10 部線上影展選片,接著本月將刊出 5 篇專訪,邀請 5 位導演深入分享他們曾獲獎的心得、紀錄片對他們的意義,各自的選材、心路以及關懷。
Thumbnail
今年,《釀電影》與新北市紀錄片獎合作,先是在六月以 3 篇文章介紹了 10 部線上影展選片,接著本月將刊出 5 篇專訪,邀請 5 位導演深入分享他們曾獲獎的心得、紀錄片對他們的意義,各自的選材、心路以及關懷。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