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黃嘉俊執導作品《一首搖滾上月球》勇奪第 15 屆台北電影節觀眾票選獎,並憑藉陳如山〈I Love You〉一曲,獲得第 50 屆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獎。講述六個撫養罕病兒童的父親,在一肩扛起家庭責任之餘,以音樂排解生活壓力並聯繫情誼,最終站上貢寮國際海洋音樂祭舞台,以「睏熊霸」團名登台演出。
較少人知的是,在《一首搖滾上月球》之前,黃嘉俊導演曾參加舊稱「新北市城市印象紀錄片徵件活動」的新北市紀錄片獎。在徵件活動中,他將《一首搖滾上月球》的素材,先整理成短片《地瓜阿爸》。短片聚焦在《一首搖滾上月球》主角之一的「番薯爸」鄭爸,細緻探索他身為捏麵師傅的日常生活,他對家庭的責任感,還有他身扛壓力下的愛與樂觀。
紀錄片拍攝需要資金挹注,許多導演會在完成紀錄長片之前,以短片版本尋找合適的播映管道、參加提案,或是做為籌措資金的敲門磚。各大紀錄片的徵件活動,或許是做為導演完成作品之前的一份助力,或是做為讓作品曝光,媒合潛在出資者、業界工作者合作的管道,始終在產業中扮演重要位置。
「新北市紀錄片獎有一個重點,就是參加這個徵件活動,不代表導演必須交出自己作品的版權,所以新北市紀錄片獎始終是以『扶植創作者』為出發點,舉辦多年來也秉持初衷,我認為這個精神非常可貴。」曾擔任大小紀錄片徵件活動之評審,已是資深紀錄片導演的黃嘉俊,肯定彼時 2012 年首屆新北市紀錄片獎的專業與美意。回憶當時《地瓜阿爸》的提案過程,他也對於有志參與紀錄片提案的後進提出一些建議。
《一首搖滾上月球》劇照(新北市紀錄片線上影展提供)
在參加徵件活動之前,《一首搖滾上月球》的拍攝已經大致完成,對黃嘉俊來說,這樣的準備完成度可以給予提案更多自信。「在這樣的競賽中,證明自己的能力是很重要的,紀錄片的專業評審會審視資歷、審視能力,最怕就是你願景很漂亮,卻沒有對應的證明。當然,很多創作者會有拍攝重點說不清楚的問題,能夠具體地指出自己拍攝影片的核心議題,也是很重要的事。」
紀錄片拍攝時程長,構想時常要進行修正與改變,黃嘉俊也以自身經驗出發,建議創作者不要在創作前期就開始參與提案與徵件。「很多變化,是拍攝紀錄片時意想不到的,在末期才開始參加提案,較不會有損失,構想也較成熟。像《一首搖滾上月球》花了六年的拍攝時間,如果前期就進行提案,反而會面臨結案的壓力,面臨『不知何時才能結束』的壓力。」因此,在構想成熟後再行提案,也能減少對創作者額外的成本。
比較短版與長版的差異,黃嘉俊也表示,不同的版本最後會需要不同的側重。「決定作品的規格,有點像是料理:同樣的食材買回來,料理出來的樣子可能也不會相同。《地瓜阿爸》的片長只有短短十幾分鐘,我會思考如何用更平易近人的方式,讓觀眾可以看見一個父親的生命樣貌;長片《一首搖滾上月球》可以有一百多分鐘,就能更有起承轉合。嘗試各種不同的呈現樣貌,對創作者也是很好的練習。」
不斷轉換拍攝與論述方式,從早期作品《飛行少年》到《一首搖滾上月球》與近作《男人與他的海》,黃嘉俊認為自己不斷依循不同的生命狀態,嘗試新的表現方法,在手機、電視、戲院等各種觀看方式各自流通的當代,也有更多對作品的想像需要考慮。舉例來說,在戲院、大銀幕做放映的影片,可能與電視播出的想像會不太相同,「我在《男人與他的海》拍攝的影像,是要呈現浩瀚的海洋,如果在小螢幕看,可能就會是一個微小的世界。」不同規格,為電影帶來不同的可能性,也有更多思考的標的。
從以往以入選者身份參加徵件,到之後擔任評審,在監製工作會議中輔導作品成形,黃嘉俊也提及自己以評審身分,向入選導演提供監製意見的想法:2018 年優選作品《老鷹之手》、《之後的那些日子》,監製工作便有黃嘉俊的參與,「紀錄片導演都會有自己的期待,身為監製的時候,則自然希望更點出這些想法往後可能會碰到甚麼挑戰。但我們也不會去強迫,一定要配合新北市這個計畫做出甚麼改變,最終還是希望讓作品成為導演希望的樣子。身為創作者,我想這是一個可以去參與的平台。」
《一首搖滾上月球》劇照(新北市紀錄片線上影展提供)
從創作出發,徵件平台、提案機會,最終都是要回到能讓創作者有更好的發展。「只要夠好、夠獨特的作品,都應該要提供肯定,且讓創作者能安心放下顧慮去嘗試,新北市紀錄片獎在這方面是值得信賴的。」回到對創作者的尊重,也是黃嘉俊認定一個好的紀錄片徵件項目,應具有的良好品質。
採訪、撰稿:橘貓(蔡曉松)
訪談側拍、劇照提供:新北市紀錄片線上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