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憐憫的種類》:重返伊甸園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尤格藍西莫就是個心理變態。我在看《單身動物園》和《聖鹿之死》的時候就有這種感覺,在他的新作《憐憫的種類》(Kinds of Kindness)中,這種感覺被提升到了新的層次。在這部電影我們可以看到熟悉的尤格藍西莫,但他不再被侷限於完整的故事,而是以寓言的形式來展現他的獵奇想法。在我看來,他最終關切的還是信仰與人性之間的強烈掙扎。


《憐憫的種類》宣傳圖

《憐憫的種類》宣傳圖


離開伊甸園之後

廣角鏡頭、狹長的通道、誇張的運鏡、詭異的配樂、還有隨處可見的EXIT標誌,這無疑是我們熟悉的尤格藍西莫。他的電影風格,就算拍生態紀錄片都會好看,但他偏偏要拍讓人感到不舒服的題材,造成了「獵奇又好看」的衝突感。

這部電影中出現了許多宅邸和醫院的場景,在影像風格上讓人想到《聖鹿之死》。但在內容上,這部電影更接近《可憐的東西》,神的形象、人的自由等概念反覆出現。但和《可憐的東西》不同,《憐憫的種類》描繪的不是人在獲得自由後,重新自我肯定的過程,而是人在離開伊甸園之後,沒有能力自我肯定,反而急切渴望重返伊甸園的扭曲心理。


《憐憫的種類》劇照

《憐憫的種類》劇照


恐懼與顫慄

第一則故事是三則故事中最容易理解的。我直覺的解讀是:雷蒙代表神,而羅柏代表亞伯拉罕。雷蒙要求羅柏按照指示去過生活,而指示的詳細程度堪稱荒謬:從喝什麼飲料到娶什麼妻子,羅柏的一言一行都接受雷蒙的安排。作為報償,他獲得了許多珍稀的收藏品,甚至是一棟豪宅。如果你開始覺得有些心動,不妨也想想羅柏遭遇的最終難題:開車撞向另一個人。另一個人,也受到雷蒙的安排,等著被撞,你不撞的話他還會有點困擾。這時你會怎麼做?

羅柏終於受不了,拒絕服從這項指示,而雷蒙宣告羅柏獲得了自由。在我看來,雷蒙的指示就如同神所安排的命運,既荒謬又難以拒絕;羅柏拒絕服從,是出於人的良知,不論命運的安排如何,他都拒絕殺人。

然而,獲得自由的羅柏後悔萬分,因為他需要被更高的存在所引導。他無法承受自由,無法成為自己生活的主宰者,就如同沙特所言「被判處自由之刑」。於是他苦苦哀求想回到雷蒙身邊,卻始終不得其門而入。

故事最後出現了反轉:羅柏最終還是開車殺死了那個人,重返神的宅邸,和雷蒙與薇薇安同睡。就此而言,人類最終捨棄了自由,重返信仰的懷抱中。這種信仰超越倫理,有時甚至是反倫理的。在「亞伯拉罕獻祭以撒」的故事中,亞伯拉罕被神要求帶著兒子上山獻祭。哲學家齊克果在《恐懼與顫慄》(Fear and Trembling)描繪了亞伯拉罕的心情,從而探討信仰與倫理的關係。當電影詭譎的音樂響起,尤格藍西莫再度讓我們感受到信仰所帶來的顫慄。


《憐憫的種類》劇照

《憐憫的種類》劇照


掏空自己的內在

妻子在受困荒島後歸來,丈夫卻懷疑妻子不是本來的人,於是要求妻子切下身上的器官煮給他吃。這個故事本身不複雜,卻相對不容易理解。原因是電影主要是從丈夫的視角出發,而我們並不知道丈夫的猜疑是否為真,而且這些情節乍看和第一個故事沒有關聯。

如果我們切換成妻子的視角,可能會比較容易理解和串聯:離家的妻子歷劫歸來,卻被丈夫懷疑不是本來的人,於是按照丈夫的要求切下身上的器官。很明顯地,妻子是那個想重返伊甸園的人,而且願意為此付出巨大的代價。伊甸園未必帶有宗教意涵,它也可以是指任何讓人感到幸福的地方。為了回到這個地方,她願意「掏空自己的內在」,幾乎殺死了自己,足見這種想望的可怕。

重回丈夫的視角,我們可以讀出另一層旨趣:丈夫不斷要求妻子成為他所想像的樣子,而妻子為了融入家庭而不斷自我犧牲。最終,當妻子幾乎死亡,丈夫開門看見原本的妻子,那個他所想像的妻子,才終於獲得了幸福。從這個角度來看,想重返伊甸園的不只是妻子,還有那個以為妻子變了人的丈夫。他想回到伊甸園的渴望加諸在他人身上,逐漸殺死了他人。這個故事也有性別批判的意涵。


《憐憫的種類》劇照

《憐憫的種類》劇照


引擎蓋上的神

第三則故事最難懂,但仍然有清楚的主軸。它有兩條主軸:一是艾蜜莉在邪教的生活,二是艾蜜莉尋找記憶中的某位女孩。這兩者看似沒有關聯,但在艾蜜莉因「受到汙染」而被逐出邪教後,那位女孩成為了回到邪教的關鍵。

伊甸園可以是神的宅邸,也可以是一個家,當然也可以是某個邪教,它讓人感到神聖,感到幸福。艾蜜莉受到前夫的「汙染」,就如同吃下亞當給的蘋果,造成她被逐出伊甸園。她所尋找的女孩,擁有將人死而復生的神力,當然也就暗指著神。找到神的艾蜜莉欣喜若狂,以為自己可以就此回歸邪教,回到伊甸園。結果在路上撞上護欄,神從後座飛到引擎蓋上,一命嗚呼。

被逐出伊甸園的人類,瘋狂尋找著神,願意為此殺死別人或自己,結果找到的神卻被人意外殺死,這是何等的諷刺。於是,《憐憫的種類》看似描寫人如何重返神的懷抱,卻還是回到「上帝已死」的母題。神要不是被人刻意否定,就是被人無意殺死。重返伊甸園的道路遙遠且漫長,其實也未必要回去。


《憐憫的種類》劇照

《憐憫的種類》劇照

內容總結
憐憫的種類
5
/5
電影書籍哲學評論,試著在荒蕪的生活中種出點什麼。完整文章放在方格子,臉書和IG分享片段的文字。合作請私訊臉書或IG。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暑假結束了。對你來說是歡樂的終結,還是希望的開始呢?每年八月三十一都會想到這部電影。《八月三十一日,我在奧斯陸》是挪威導演尤沃金提爾「奧斯陸三部曲」的第二部,但三部電影的劇情沒有相關,所以也可以視作獨立的作品。《奧》是一部「致鬱系」的作品。在我看來它很像北歐的《人間失格》,映照出現代人的虛無與絕望。
4/5八月三十一日,我在奧斯陸
你聽過Die With A Smile了嗎?最近被這首歌洗腦。它在Youtube上線一週就有超過兩千萬觀看。Lady Gaga和Bruno Mars兩個人的合作擦出了新火花。想聊聊這首歌,嘗試使用AI創作,自己也順便增廣見聞。以下內容由ChatGPT提供,人工編輯與修潤。
5/5Die With A Smile
我曾發誓不為了海報進場看電影,但《霍爾的移動城堡》讓我破了例:不只是因為海報太美,還是因為記憶中這部電影充滿張力,魔法、變形和流浪的意象四處潛伏。童話的特性是將複雜的情節簡化,並透過隱喻的方式來表達。在我看來,這部電影的隱喻是圍繞著「魔法」的概念展開。
4/5霍爾的移動城堡
最近愈來愈覺得,適合進電影院看的電影是像《海邊的曼徹斯特》這樣:當你有選擇的時候會想轉頭不看,但當你強迫自己進入,現實會開始溶解,取而代之的是主觀性。我們彷彿不坐在銀幕前,而是沉溺在永遠走不出的悲傷中。
4/5海邊的曼徹斯特
多巴胺不是好東西。這篇文章瀏覽《神經可塑性》、《貪婪的多巴胺》(The Molecule of More,繁體中文譯為《欲望分子多巴胺》)、《多巴胺國度》、《自造幸福》、《箭藝與禪心》等書籍,探討減少仰賴多巴胺的生活是否值得追求,並試著描述「無欲」與「審美」的境界。
我很喜歡這本書的「包裝」,不是單指書本的外觀,而是所有的介紹文字與符號。它們都圍繞在「神經可塑性」的核心概念上,而這個概念,光從名稱就賦予我們一種想像,這種想像介於現實與理想之間:一方面,它承認我們的感受與行為深受神經影響,隱含悲觀的唯物論觀點;另一方面,它樂觀地告訴我們這有改變的可能。 更重
5/5神經可塑性
暑假結束了。對你來說是歡樂的終結,還是希望的開始呢?每年八月三十一都會想到這部電影。《八月三十一日,我在奧斯陸》是挪威導演尤沃金提爾「奧斯陸三部曲」的第二部,但三部電影的劇情沒有相關,所以也可以視作獨立的作品。《奧》是一部「致鬱系」的作品。在我看來它很像北歐的《人間失格》,映照出現代人的虛無與絕望。
4/5八月三十一日,我在奧斯陸
你聽過Die With A Smile了嗎?最近被這首歌洗腦。它在Youtube上線一週就有超過兩千萬觀看。Lady Gaga和Bruno Mars兩個人的合作擦出了新火花。想聊聊這首歌,嘗試使用AI創作,自己也順便增廣見聞。以下內容由ChatGPT提供,人工編輯與修潤。
5/5Die With A Smile
我曾發誓不為了海報進場看電影,但《霍爾的移動城堡》讓我破了例:不只是因為海報太美,還是因為記憶中這部電影充滿張力,魔法、變形和流浪的意象四處潛伏。童話的特性是將複雜的情節簡化,並透過隱喻的方式來表達。在我看來,這部電影的隱喻是圍繞著「魔法」的概念展開。
4/5霍爾的移動城堡
最近愈來愈覺得,適合進電影院看的電影是像《海邊的曼徹斯特》這樣:當你有選擇的時候會想轉頭不看,但當你強迫自己進入,現實會開始溶解,取而代之的是主觀性。我們彷彿不坐在銀幕前,而是沉溺在永遠走不出的悲傷中。
4/5海邊的曼徹斯特
多巴胺不是好東西。這篇文章瀏覽《神經可塑性》、《貪婪的多巴胺》(The Molecule of More,繁體中文譯為《欲望分子多巴胺》)、《多巴胺國度》、《自造幸福》、《箭藝與禪心》等書籍,探討減少仰賴多巴胺的生活是否值得追求,並試著描述「無欲」與「審美」的境界。
我很喜歡這本書的「包裝」,不是單指書本的外觀,而是所有的介紹文字與符號。它們都圍繞在「神經可塑性」的核心概念上,而這個概念,光從名稱就賦予我們一種想像,這種想像介於現實與理想之間:一方面,它承認我們的感受與行為深受神經影響,隱含悲觀的唯物論觀點;另一方面,它樂觀地告訴我們這有改變的可能。 更重
5/5神經可塑性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八十-二十法則提到,在多數生活的現象中,約80%的效果是來自於20%的原因,除了經濟學、學習理論外,這個法則同樣也可以應用在生活中的幸福感上。 我們需要認知到擁有的越多不一定會越快樂,反而有可能會因為無法專注在少數事物上而產生空虛、迷茫的感覺。「極簡」精神最重要的一點在於放下對於「多」的執著,將有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斗大的電影標題映入眼簾,智齒──LIMBO──意指「罪不致落地獄,卻又沒有資格進天堂」的靈魂安息地。有趣的是標題是由一大群螻蟻聚集而成,就像是這座城市裡,力量微小、無足輕重的人們。
Thumbnail
尋找寄生上流中的隱喻,令人聯想到喬瑟夫坎伯的著作千面英雄。這本影響好萊塢創作者的經典著作,催生出星際大戰等電影,影響力無需多言。坎伯也經常談及電影中的角色,用神話角度來做出詮釋,讓人對故事有更深的理解。
Thumbnail
本文描述了眾神之王宙斯的送幸福故事,以及作者對這個故事的詮釋。透過神話故事,探討現實生活中的情況,以及創作者們藉助神話表達的意涵。
Thumbnail
我記得我看《人慈》的後座力和震撼,羅格.布雷格曼舉了非常多耳熟能詳的實驗與故事,徹地深入調查發現,事實的真相並非被媒體報導所渲染的人性本惡,反而是人性本善的呈現,世界並非如此令人絕望。 我抱著同樣的好奇心翻開了《慷慨的感染力》,作者是TED總裁克里斯.安德森 Chris Anderson,滿滿的正
Thumbnail
《都靈之馬》中的兩人困境,正是隻身暴露於環境的荒蕪中──電影中最明顯的,就是視聽上存在感極強的強風,幾無文明的中介作為他們生存的保障。貝拉・塔爾在影像中開展出來的,是生命去除掉敘事與救贖的綁架所展現的,看似匱乏實則扎實的生命實相自身,抑或是剝除掉枷鎖之後,生命自身其實仍舊是一場欲振乏力的荒蕪呢?
Thumbnail
「在這種時候,人對自己心靈正好有足夠的了解,隱約知道心靈超脫肉體的侷限,具有強大的力量,能跳脫塵世,不受時間與空間限制。」
Thumbnail
這本書通過主人公莫梭的冷漠態度和他的人生經歷,深刻地探討了存在主義和荒誕哲學的核心問題。以下是我對這本書的閱讀心得,帶你一起走進莫梭的世界,理解他的迷失與覺醒。
Thumbnail
依然是諾蘭會嘗試展演與詮釋的電影作品 一定要夠深、夠複雜、夠燒腦……一不留意或一個閃神,就會跟丟了線索,觀影的樂趣瞬間遞減或直接睡著。 我喜歡他用預言故事開場,直接定錨「這是一場悲劇」 「普羅米修斯從眾神那裡偷來了火種,並將其帶給人們」
Thumbnail
我個人很少看電影,但既然學了文學,對於一些具有特別深意的電影應該要親自去體會,這篇系列文章比較了東西方對 「英雄角色」的冒險意境及人性如何呈現做了非常精闢的解說~
Thumbnail
八十-二十法則提到,在多數生活的現象中,約80%的效果是來自於20%的原因,除了經濟學、學習理論外,這個法則同樣也可以應用在生活中的幸福感上。 我們需要認知到擁有的越多不一定會越快樂,反而有可能會因為無法專注在少數事物上而產生空虛、迷茫的感覺。「極簡」精神最重要的一點在於放下對於「多」的執著,將有
Thumbnail
1.加權指數與櫃買指數 週五的加權指數在非農就業數據開出來後,雖稍微低於預期,但指數仍向上噴出,在美股開盤後於21500形成一個爆量假突破後急轉直下,就一路收至最低。 台股方面走勢需觀察週一在斷頭潮出現後,週二或週三開始有無買單進場支撐,在沒有明確的反轉訊號形成前,小夥伴盡量不要貿然抄底,或是追空
Thumbnail
近期的「貼文發佈流程 & 版型大更新」功能大家使用了嗎? 新版式整體視覺上「更加凸顯圖片」,為了搭配這次的更新,我們推出首次貼文策展 ❤️ 使用貼文功能並完成這次的指定任務,還有機會獲得富士即可拍,讓你的美好回憶都可以用即可拍珍藏!
Thumbnail
斗大的電影標題映入眼簾,智齒──LIMBO──意指「罪不致落地獄,卻又沒有資格進天堂」的靈魂安息地。有趣的是標題是由一大群螻蟻聚集而成,就像是這座城市裡,力量微小、無足輕重的人們。
Thumbnail
尋找寄生上流中的隱喻,令人聯想到喬瑟夫坎伯的著作千面英雄。這本影響好萊塢創作者的經典著作,催生出星際大戰等電影,影響力無需多言。坎伯也經常談及電影中的角色,用神話角度來做出詮釋,讓人對故事有更深的理解。
Thumbnail
本文描述了眾神之王宙斯的送幸福故事,以及作者對這個故事的詮釋。透過神話故事,探討現實生活中的情況,以及創作者們藉助神話表達的意涵。
Thumbnail
我記得我看《人慈》的後座力和震撼,羅格.布雷格曼舉了非常多耳熟能詳的實驗與故事,徹地深入調查發現,事實的真相並非被媒體報導所渲染的人性本惡,反而是人性本善的呈現,世界並非如此令人絕望。 我抱著同樣的好奇心翻開了《慷慨的感染力》,作者是TED總裁克里斯.安德森 Chris Anderson,滿滿的正
Thumbnail
《都靈之馬》中的兩人困境,正是隻身暴露於環境的荒蕪中──電影中最明顯的,就是視聽上存在感極強的強風,幾無文明的中介作為他們生存的保障。貝拉・塔爾在影像中開展出來的,是生命去除掉敘事與救贖的綁架所展現的,看似匱乏實則扎實的生命實相自身,抑或是剝除掉枷鎖之後,生命自身其實仍舊是一場欲振乏力的荒蕪呢?
Thumbnail
「在這種時候,人對自己心靈正好有足夠的了解,隱約知道心靈超脫肉體的侷限,具有強大的力量,能跳脫塵世,不受時間與空間限制。」
Thumbnail
這本書通過主人公莫梭的冷漠態度和他的人生經歷,深刻地探討了存在主義和荒誕哲學的核心問題。以下是我對這本書的閱讀心得,帶你一起走進莫梭的世界,理解他的迷失與覺醒。
Thumbnail
依然是諾蘭會嘗試展演與詮釋的電影作品 一定要夠深、夠複雜、夠燒腦……一不留意或一個閃神,就會跟丟了線索,觀影的樂趣瞬間遞減或直接睡著。 我喜歡他用預言故事開場,直接定錨「這是一場悲劇」 「普羅米修斯從眾神那裡偷來了火種,並將其帶給人們」
Thumbnail
我個人很少看電影,但既然學了文學,對於一些具有特別深意的電影應該要親自去體會,這篇系列文章比較了東西方對 「英雄角色」的冒險意境及人性如何呈現做了非常精闢的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