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電轉接頭:電動車主的必備神器還是安全隱憂?

充電轉接頭:電動車主的必備神器還是安全隱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使用電動車充電轉接頭(EV charger adapter)在某些情況下是必要的,特別是當充電站的插頭與電動車的插頭不匹配時。然而,使用轉接頭時需要特別注意安全,以確保充電過程中的安全性和效率。以下是詳細的說明和分析:

 

使用電動車充電轉接頭的必要性

電動車充電轉接頭的主要功能是解決不同充電標準之間的兼容性問題。全球各地的電動車充電標準不盡相同,常見的包括:

  • J1772(美規慢充)
  • Type 2(歐規慢充)
  • CCS1(美規快充)
  • CCS2(歐規快充)
  • CHAdeMO(日規快充)
  • NACS(特斯拉專用)

在台灣目前政策是以CCS1為主,配置規格是以CCS1+N來進行配置,隨著特斯拉轉向CCS2規格,CCS2充電樁的數量不斷增加,CCS1+CCS2已經逐漸成為電動車充電站的主流,然而其他品牌的電動車可能需要使用轉接頭來適應不同的充電站。



是否應該使用電動車充電轉接頭?

  • 必要性:當您的電動車充電接口與充電樁不匹配時,轉接頭是必要的。這在出遊、跨國旅行或使用舊型充電樁時尤為常見。
  • 便利性:轉接頭能提升充電的便利性,讓您不必受限於特定充電樁。
  • 潛在風險:轉接頭可能增加充電過程中的故障風險,如接觸不良、過熱等,嚴重時可能導致火災。
raw-image


使用充電轉接頭的安全注意事項

  1. 檢查轉接頭:使用前檢查轉接頭是否有損壞、破裂或過熱現象。
  2. 正確連接:確保轉接頭與車輛及充電樁正確連接,避免鬆動或接觸不良。
  3. 避免潮濕環境:避免在雨天或潮濕環境下使用轉接頭,以免發生漏電。
  4. 充電時勿離開:充電時盡量留在車旁,隨時觀察充電情況,如有異常立即停止充電。
  5. 定期檢查線路:定期檢查車輛及充電樁的線路,確保其正常運作。
充電槍口有明顯熔蝕的痕跡(來源/特斯拉台灣車主群)

充電槍口有明顯熔蝕的痕跡(來源/特斯拉台灣車主群)


充電轉接頭的品質檢核認證

目前台灣對於電動車充電設備有相關的產品安全驗證及電能計量檢定要求,但對於轉接頭尚未有明確的強制性標準。然而,消費者仍可參考相關國際標準,如 ISO 15118 等,選擇具有相關認證的產品。此外,選購知名品牌、品質有保證的轉接頭也是一個確保安全的好方法。

 

充電轉接頭的品質檢核認證標準

目前,台灣經濟部已實施「電動車充電設備」產品安全驗證及電能計量檢定要求,以確保充電設備的安全性和計量準確性。這些標準包括:

  • CNS 15511-1:電動車輛傳導式充電系統的一般要求(含安規及交流通訊相容性)。
  • CNS 15511-21-2:電磁相容性要求。
  • CNS 15700:充電槍介面及纜線安全要求。
  • CNS 15511-23:直流充電設備安全性。
  • CNS 15511-24:直流充電設備通訊相容性。

這些標準確保了充電設備在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經濟部標準檢驗局也將資訊安全驗證項目納入「電動車充電設備」自願性產品驗證,以保障消費者的使用安全。

 

結論

使用電動車充電轉接頭在某些情況下是必要的,但需要特別注意安全。選擇高品質、經過認證的轉接頭,並遵循正確的操作步驟,可以確保充電過程的安全性和效率。此外,了解並遵守相關的品質檢核認證標準,有助於選購到安全可靠的充電設備。


avatar-img
【電趨未來】電動車 | 智慧移動 | 能源 | 企業管理
20會員
25內容數
M-Torque|Leveraging the Future 在這個電動化、智慧移動與綠色能源快速變革的時代,一個正確的支點,能改變一切。 以理工思維為槓桿,以商業邏輯為力量,沒有生硬的專業用語,用淺顯易懂的文字,讓你一看就懂。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最強大的團隊是最薄弱的系統服務養出來的」這句話,道出逆境能鍛鍊團隊的強大韌性與應變能力,但並不鼓勵企業刻意維持系統薄弱。文章探討如何在團隊與系統建設間取得平衡,提出補齊系統短板、團隊參與系統建設、優化人機配合等最佳實踐,目標是打造強大系統支持強悍團隊,實現1+1>2的協同效應。
職場霸凌成為社會熱議議題,涉及權力不對等和人際壓力。這篇文章探討了不同形式的職場霸凌,包括上對下的壓迫、下對上的反向霸凌以及橫向霸凌,並分析了新世代員工對權威的挑戰。文章強調主管在管理過程中面臨的雙重壓力,以及如何透過多元化的管理方式與支持系統來應對這一挑戰,以建立更健康的職場環境。
隨著電動車在全球的普及,充電基礎設施的發展成為重要議題。本文探討了電動車的兩種主要充電計費方式:時間計費與度數計費,分析其優缺點。時間計費簡單易懂,但對不同充電效率的車型不夠公平;而度數計費則提供更高的公平性與透明度,但在推廣上面臨挑戰。最後,提出多元計費模式的必要性,以滿足不同車主的需求。
「最強大的團隊是最薄弱的系統服務養出來的」這句話,道出逆境能鍛鍊團隊的強大韌性與應變能力,但並不鼓勵企業刻意維持系統薄弱。文章探討如何在團隊與系統建設間取得平衡,提出補齊系統短板、團隊參與系統建設、優化人機配合等最佳實踐,目標是打造強大系統支持強悍團隊,實現1+1>2的協同效應。
職場霸凌成為社會熱議議題,涉及權力不對等和人際壓力。這篇文章探討了不同形式的職場霸凌,包括上對下的壓迫、下對上的反向霸凌以及橫向霸凌,並分析了新世代員工對權威的挑戰。文章強調主管在管理過程中面臨的雙重壓力,以及如何透過多元化的管理方式與支持系統來應對這一挑戰,以建立更健康的職場環境。
隨著電動車在全球的普及,充電基礎設施的發展成為重要議題。本文探討了電動車的兩種主要充電計費方式:時間計費與度數計費,分析其優缺點。時間計費簡單易懂,但對不同充電效率的車型不夠公平;而度數計費則提供更高的公平性與透明度,但在推廣上面臨挑戰。最後,提出多元計費模式的必要性,以滿足不同車主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