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聽到一集Podcast,談到有關照顧者心理調適的內容,深有所感。在面對老年化的社會結構下,許多人成了照顧者,這裡我想縮小範圍,談的是照顧老年父母或長輩的成年子女照顧者,年紀約略在45~65歲之間,當然被照顧者也都在70歲以上了,無論照顧年資或照顧的難易度,我認為多數的照顧者均承載著不少的心理與經濟壓力。
一開始主持人提到,照顧者如果是一個完美主義者,必定不會允許被照顧者比如是父母,有任何一點不滿意或是不開心,這樣自己常常處於緊繃的狀態而無法放鬆,導致照顧者生病或比被照顧者先離世之案例時有所聞。
這讓我想起許久以前有一位女性長輩罹癌,她的先生日以繼夜的照顧,治療約莫兩年後,醫生建議病人帶著嗎啡貼布回家即可,但這位先生在太太回家後沒多久,重感冒入院,住了一個月後不幸離世,而太太至今還好好的生活著。當時大家稱讚這位先生有情有義,如此細心呵護太太的大小事,可惜但卻忘了好好照顧自己,若是願意給自己一點喘息的空間,也許是不是結局有所翻轉呢?
目前的我是屬於成年子女照顧者,回首過往在面對照顧工作上,一方面個性始然,二方面覺得要全力滿足父母的大小要求,確實在長期情緒的壓力下,在生理、心理上都出現了病症,多年前為此找心理諮商師尋求協助,幫助自己走出低潮。但讓我震驚的是,自己在今年初發現疾病,且還領了張重大傷病卡,這無疑是不會釋放自己情緒與壓力的錯誤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