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心累了嗎?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Burnout 雖然大半是指工作者,但也可能是 #家庭照顧者,因為幾乎是全年無休。
我是一個有 #照顧者情結 的人,身為獨生女,覺得應該要承擔原生家庭的重責大任,尤其在父母年老時,讓他們得到妥適的照顧、不留遺憾,才是善終,其實這個預期目標就是 #不可能的任務。
母女、親子課題何其複雜,而且每個家庭和個人的條件都不同,每個人的都是獨立個體,尤其是活了一輩子的父母,他們哪有可能照我們期待的方式活著?使不上力的感覺,很容易讓人感到 #心力耗竭。
長期來看,就是「#燃燒殆盡症候群」,這是指逐漸喪失熱情,精神與肉體上出現各式各樣的症狀,美國學者 #赫爾伯特 稱為 #Burnout。
照顧者常常會因為帶有同理心,而將他人的情緒堆積在自己的心裡,長久下來,很容易產生同理心疲乏,甚至對自己的工作感到倦怠,而導致精神上的耗竭。

努力卻得不到回饋的剝奪感讓人失去動力

生命考驗無預警,人人有機會成為照顧者,人終會老去,人生轉彎處難保意外不會降臨。曾經看過統計,每五個人,就有一個人的內心曾經生病過,總是為了小事煩躁生氣、認為自己沒用而沮喪、在意旁人的眼光無法做自己,或顧慮他人的感受而疲憊不堪。
活著,不僅辛苦,尤其還要照顧長輩,這種無奈只有局內人真正懂呢!
若是碰上 #依賴型 父母,情緒勒索極有可能發生,能者多勞,卻過勞。有時候無論做甚麼努力,或是盡力付出,結果卻不如預期,這種無能為力的時候,心就被掏空了。
如果社會氛圍希望照顧者「盡孝」,認為照顧父母年老責無旁貸,做什麼都是「應該」,「要求完美照顧」、「有父母可以奉養是福報」,那麼照顧者們很可能會燃燒殆盡,所以照顧者要 #自我增強,將每件小小的好事存起來當作戰備能量。

跟前半生結清

很多孩子因為家庭等環境因素,在同齡小孩正在享受童年的時候,他們成了過度成熟的小大人。而從小成為照顧者的他們,未來可能也不自主的強迫自己照顧別人。
受傷的內在小孩,容易形成 #討好性格,潛意識裡都希望大家可以認同自己,照顧者更容易因此陷入深深的痛苦中,因為照顧之路有太多的不得已跟不完美,但是,照顧者這麼辛苦,才更要用盡全力讓自己好過,所有會讓自己不好過的事情絕對不要做,只有這樣,才能夠活下去、活得好。

先照顧自己的傷口

如果沒有找到傷口的源頭,好好的面對這件事,又該怎麼好起來呢?讓傷口透透氣,才能讓傷口有復原的可能。
若要走漫長的陪伴之路,照顧家人前更要照顧自己,先當一個「可愛」的人,把很多內心過不去的事情清理掉,讓好的感覺和事物留下,若內心有傷,無論物質生活多麼好,都無法過得快樂。
就算我不為別人做些什麼,也是一個值得被愛的人。當所有人都需要我的時候,我要記得最需要的是自己,把自己放在生命當中的第一位,才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做不到的時候,要先放下,如果放不下,就交給時間吧!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9會員
68內容數
學會衡量自己的人生,為自己的生命秤重。 成就不是幸福人生的唯一解答, 活得好、活出價值,才得到人生真味。 真情人生不是成為鉅富, 而是用圓融自在的方式生活, 用心記錄萬事萬「悟」。 撰寫幸福人生的劇本,系統化描繪夢想的願景, 打造兼顧事業、健康、有愛的生活藍圖, 體驗完整的每天,過好有味人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勤愛自己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可以放下別人,放下自己,是屬於歲月的叛逆,人生的出口, 唯一要做的事,就是要讓自己喜歡, 從過去獲得能量,滋養現在的自己,找到未來前進的力量。
爸爸過世後,阿母在到我家「安頓」之前,是一個人獨居,那時已七旬的她不願意進安養院,也不願接受其他長照服務,我是她唯一的小孩,所以大小事都是我打理。 最忐忑不安的是我回娘家送餐或處理家務時,常有鄰居「攔轎申冤」......
曾經,我常提醒自己「應該」要這樣,「必須」完成那個,「一定要」成為怎麼樣的人。 然後,就是一連串的無奈和挫敗感,對自己越來越沒有自信,感慨先天失調、後天又無力,更羨慕別人可以這樣那樣,花了好長的時間調整自己的心態。
所有的離開都是決定的結果,告別是讓自己好好活著,活著像個人。每一場告別,都是真心愛過的證明告別,也是走向幸福的路程。
跟過不去的自己告別,放掉糾結的人事物,將心中那股悶氣吐掉,在現實中 #好好生活。 跟黑歷史告別,相信前方有一道光,終於能夠走出黑暗的隧道,前進中 #好好生活。 跟摯愛的人告別,感謝他給我們生命中的滋養,知道他在另一個世界 #好好生活。
「為了成全你,我會盡力燃燒我自己」,容易變成自我犧牲型的虐愛。最近讀了這本《#練習不焦慮的生活》,除了讓我重新學習親子間的互動關係,也使我審視自己是否有 #情緒上的營養不良。
可以放下別人,放下自己,是屬於歲月的叛逆,人生的出口, 唯一要做的事,就是要讓自己喜歡, 從過去獲得能量,滋養現在的自己,找到未來前進的力量。
爸爸過世後,阿母在到我家「安頓」之前,是一個人獨居,那時已七旬的她不願意進安養院,也不願接受其他長照服務,我是她唯一的小孩,所以大小事都是我打理。 最忐忑不安的是我回娘家送餐或處理家務時,常有鄰居「攔轎申冤」......
曾經,我常提醒自己「應該」要這樣,「必須」完成那個,「一定要」成為怎麼樣的人。 然後,就是一連串的無奈和挫敗感,對自己越來越沒有自信,感慨先天失調、後天又無力,更羨慕別人可以這樣那樣,花了好長的時間調整自己的心態。
所有的離開都是決定的結果,告別是讓自己好好活著,活著像個人。每一場告別,都是真心愛過的證明告別,也是走向幸福的路程。
跟過不去的自己告別,放掉糾結的人事物,將心中那股悶氣吐掉,在現實中 #好好生活。 跟黑歷史告別,相信前方有一道光,終於能夠走出黑暗的隧道,前進中 #好好生活。 跟摯愛的人告別,感謝他給我們生命中的滋養,知道他在另一個世界 #好好生活。
「為了成全你,我會盡力燃燒我自己」,容易變成自我犧牲型的虐愛。最近讀了這本《#練習不焦慮的生活》,除了讓我重新學習親子間的互動關係,也使我審視自己是否有 #情緒上的營養不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時常在腦中產生許多思緒,可是卻沒能很好的整理出來變成文章分享,一部分可能是時間不夠用。 我通常在思緒產生的當下,會用手機記事本App-Google keep或notion紀錄,想說之後再統整好,寫成文章來分享,可是遇到很大的狀況是,其實根本沒有後續的創作,想著想著也覺得很可惜。 突然靈光一閃,或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身為照顧者,承擔著很大的責任和壓力,但是大部分的照顧者往往是因為心軟,捨不得父母受苦,或是禁不起別人的眼光,所以只好自己承擔了。這篇文章分享了照顧者的故事和經驗,並提出了一些應對的方法和建議。
這一代中老年人,常常需要面對父母年老的照顧需求,甚至是上有老下有小,再加上自己的工作壓力。 疲累時似乎難免會心生抱怨,為何其他兄弟姊妹袖手旁觀、或做得不多,責任都由自己在承擔,財產權利等卻未必等比例。 從五年前與母親一起照顧父親,就訂下一個立場, 設想自己是獨生子女。
在臺灣,長期照顧失能家人的壓力很大。選擇安養院或家中看護都有壓力。本文談及讀者面臨的問題,並提出探討和討論。
Thumbnail
「上班壓力大、下班後還要處理家裡的事,蠟燭兩頭燒,實在吃不消......」 「我不知道原來照顧爸爸的時間就這樣一年年過去,累積也有十年了,我實在無法想像,以後是否能回到職場。」
Thumbnail
兒少照顧者在家庭中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和負擔,不被家庭成員尊重,無法得到情感上的支持與關懷。而長期高壓的照顧下,無法獲得釋放,可能會導致身心健康問題和長照犯罪的隱藏因素。文章中描述了兒少照顧者的心理壓力和家庭成員之間的爭吵,並希望長照早日結束,讓自己有機會規劃未來。
Thumbnail
兒少照顧者通常承受巨大的心理與生活壓力。本文講述了一位兒少照顧者的真實生活故事,以及他們內心所承受的心酸與矛盾。文章呼籲重視照顧者的心理健康,並提醒人們預防失能、失智等問題。這篇文章深刻描繪了照顧者的內心世界,讓人深刻地感受到照顧這一群體的辛酸與無奈。
Thumbnail
因為二次的重病後,爸爸這次真的需要長期由他人照顧了,舉凡生活中的大小事自理的能力已經被疾病剝奪。起初開始照顧爸爸的時候,很難想像這種連自己決定要幹嘛的自由都沒有的感受是什麼? 因為自己把全部的力氣和感受,放在照顧者的位置,因此對於「病人」「被照顧者」「無行為能力者」他們仰賴他人的照顧而會有的心情很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時常在腦中產生許多思緒,可是卻沒能很好的整理出來變成文章分享,一部分可能是時間不夠用。 我通常在思緒產生的當下,會用手機記事本App-Google keep或notion紀錄,想說之後再統整好,寫成文章來分享,可是遇到很大的狀況是,其實根本沒有後續的創作,想著想著也覺得很可惜。 突然靈光一閃,或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身為照顧者,承擔著很大的責任和壓力,但是大部分的照顧者往往是因為心軟,捨不得父母受苦,或是禁不起別人的眼光,所以只好自己承擔了。這篇文章分享了照顧者的故事和經驗,並提出了一些應對的方法和建議。
這一代中老年人,常常需要面對父母年老的照顧需求,甚至是上有老下有小,再加上自己的工作壓力。 疲累時似乎難免會心生抱怨,為何其他兄弟姊妹袖手旁觀、或做得不多,責任都由自己在承擔,財產權利等卻未必等比例。 從五年前與母親一起照顧父親,就訂下一個立場, 設想自己是獨生子女。
在臺灣,長期照顧失能家人的壓力很大。選擇安養院或家中看護都有壓力。本文談及讀者面臨的問題,並提出探討和討論。
Thumbnail
「上班壓力大、下班後還要處理家裡的事,蠟燭兩頭燒,實在吃不消......」 「我不知道原來照顧爸爸的時間就這樣一年年過去,累積也有十年了,我實在無法想像,以後是否能回到職場。」
Thumbnail
兒少照顧者在家庭中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和負擔,不被家庭成員尊重,無法得到情感上的支持與關懷。而長期高壓的照顧下,無法獲得釋放,可能會導致身心健康問題和長照犯罪的隱藏因素。文章中描述了兒少照顧者的心理壓力和家庭成員之間的爭吵,並希望長照早日結束,讓自己有機會規劃未來。
Thumbnail
兒少照顧者通常承受巨大的心理與生活壓力。本文講述了一位兒少照顧者的真實生活故事,以及他們內心所承受的心酸與矛盾。文章呼籲重視照顧者的心理健康,並提醒人們預防失能、失智等問題。這篇文章深刻描繪了照顧者的內心世界,讓人深刻地感受到照顧這一群體的辛酸與無奈。
Thumbnail
因為二次的重病後,爸爸這次真的需要長期由他人照顧了,舉凡生活中的大小事自理的能力已經被疾病剝奪。起初開始照顧爸爸的時候,很難想像這種連自己決定要幹嘛的自由都沒有的感受是什麼? 因為自己把全部的力氣和感受,放在照顧者的位置,因此對於「病人」「被照顧者」「無行為能力者」他們仰賴他人的照顧而會有的心情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