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一說字藥師,一說藥師為本名。
或說本隴西成紀人,多稱雍州或京兆三原出身,但事實上這兩個三原也不同。
隴西成紀跟狄道,其實就是李唐皇族的意思。
李靖是個名人,也是個謎人。《新唐書》完全不採李靖祖上的記錄,也不相信李靖曾經擔任過長安縣功曹、駕部員外郎。
光是這樣你就知道,不用查後魏李崇義跟隋朝李詮,李靖的父祖肯定不在史書中。
大家比較有共識的是,李靖的舅舅,是隋初名將韓擒虎。而李靖也曾得到吏部尚書牛弘稱「王佐之才」,更得宰相楊素賞識。
然後他爸不見於史,非常扯。
李淵在隋朝的役別,可能是《新唐書》所記的「殿內直長」,我們在秦叔寶篇大致提過「帳內」,殿內沒意外就是升級版。
直長一樣很多部門都有,比較偏雜役,但殿內直長跟勛衛一樣,是從七品官。
把所有資訊都考慮進來,李淵能服「從七品」替代役,但後來也不過就是個功曹,大概就是裴寂那種人。
家族勢大,但親不可恃。
這邊要用李靖的哥哥,李藥王的墓誌來解讀。
李靖大約十九歲時,父親過世,由哥哥繼承爵位:上次杜如晦篇才說到,這些高官子弟大概會服義務役到二十幾歲,然後去任官得到免役的身分(平民到六十歲左右都有服役的義務)。
由於李靖家出了這破事,他們兄弟接下來看上去都是依附母親韓家那邊。不過舅舅韓擒虎也只比李靖的父親李詮多活三年。
連續的噩耗,導致非長子的李靖官途不順。
接下來,李藥王跟韓家子弟一起打仗,慢慢往上攀升,卻又不幸打了個敗仗,更因為遭楊素所嫉,被廢為庶人。
李靖的墓誌提及,他也遭到牽連,直到哥哥過世後(大業九年),才開始擔任縣令,連年考績優秀升上馬邑郡丞一職。
郡丞也滿大的,跟副留守相當。
接著,李靖發現來到太原當差的李淵,有意叛變。
「高祖擊突厥於塞外,靖察高祖,知有四方之志。」
這真的非常棒,之前說過,李淵是先討突厥接著起義兵,但討突厥這件事被隱去。相對來說,在這個時間點上,馬邑校尉劉武周也已經殺太守造反了。
而馬邑郡丞李靖卻決定自己把自己關起來,好前往京城告死李淵?
乍看之下好像李靖很有先見之明,但擺明了就是非常愚蠢的作法。但不這麼說,又難以解釋李淵在長安挖出李靖後,第一時間便要殺他。
還好結果李靖說服了李淵,加上李世民也來求情,於是李靖就被派入李世民麾下。
一說引為三衛,一說納入幕府。總之從此拉起國防布,直到三年後攻打王世充,李靖才被釋放出來。
這時候,李靖得到開府的官品:這跟特進一樣,沒有真正的職務。
注意了,李靖傳寫武德三年,那表示李世民跟王世充一開打,李靖就立下了功勞。
但接著有官無職的李靖,也僅僅是作為使節,去荊州招安蕭銑。
反回來看,武德三年的東都之戰初起,李靖很可能也是立下招安的功勳:當時的大項目就是「懷戍賊帥高開道遣使降,授蔚州總管,封北平郡王,賜姓李氏」。不過高開道傳是說,他因為羅藝而投降。
卻說李靖沒有兵馬,只是輕騎啟程,走的是上庸路線。
倒楣的是,李靖碰上了盧江王李瑗正在討伐山賊。
李瑗不是一個擅長打仗的將軍,一直沒能突破困境。此時李靖來求見,就順手獻了個策,打了幾個勝仗,李瑗哪還讓他走啊?
好不容易討平了山賊,李靖不知為何直接南下夷陵那一帶。這邊,許紹正在跟蕭銑的部隊對峙,李靖又走不通了。
就在這時,許紹收到李淵的命令,表示李靖多所逗留,瀆職當斬。
許紹認為,李靖對於戰爭十分熟悉,正是用人之際,請李淵收回成命。同時,更要李靖逆長江而上,前往蜀地協助趙王李孝恭。
別的可以省,李孝恭這邊要說。
基本上,李靖南下的路線,就是李孝恭開拓出來的。
南方戰初期不但記錄破碎,李唐佔有的地盤也是東一塊西一塊的。加上李瑗事更是明白,他們連保持交通順暢都有困難。(其實最難的是隋唐大改地名,整個方向感都沒了)
大致上看起來是這樣,李孝恭一開始從上庸入蜀,得到蜀地的支持,接著規劃對抗蕭銑,往荊州平推出去,當年劉備如果沒失上庸八成也會這樣,從漢水跟長江兩個出口,往東去收回新野江夏等地。原則上就是先取荊北。
不過一來長江那邊有蕭銑的梁軍抵抗,江夏一帶也有朱粲的勢力。更慘的是蜀地還有很多反對勢力。
李靖到來的時候,不只是李瑗,李孝恭也相當疲於應付突然冒出的山賊。
這次,李靖頭上壓著個「瀆職死罪」,不敢再出一張嘴。連忙跟李孝恭擬定計畫,並且親自領軍出陣。
老實說,這是李靖傳中,真正的「首戰」。
「靖率兵八百,襲破其營,後又要險設伏,臨陣斬肇則,俘獲五千餘人。」
消息傳回長安,李淵很得意的跟大家說:「朕聞使功不如使過,李靖果展其效。」
那當下李淵一邊跟李孝恭那邊說,你們好好幹朕不會虧待你們。另一邊又給李靖去密信,表示之前的事情一筆勾消。
好,李靖既然重生到了異世界,那就要拿出真本事來。他先寫了「滅梁十策」給李淵,李淵也順理成章的把南方兵權移交到李靖手裡。
你以為我在亂嘴?其實李孝恭南下是「承制拜假」,比李世民東征當個軍團元帥還大,已經是西南天子代理人的程度。
李靖此行,恐怕本來就是李淵為了奪還權力所發起的。你就想像幫劉備鎮守荊州的,原本是劉備的堂弟之類,然後劉備派了關羽去「幫忙」堂弟打仗。
總之李孝恭也不反對李靖接手,兩人開始規劃造船,練水戰。
我就問李靖到底怎麼懂水戰的?就算韓擒虎傳授過他,頂多也是紙上談兵的程度吧。
更狂的是,李靖選定豐水期的農曆八月發動攻擊,李孝恭也同意了。
蕭銑那邊想說這時水漲,長江三峽根本看不見水路中的石頭,神經病才出船,就乾脆休兵不設備。
誰想得到,唐軍就來了。
當時唐軍諸將都表示,應該等水退再進軍。
李靖卻說:「兵貴神速,機不可失。今兵始集,銑尚未知,若乘水漲之勢,倏忽至城下,所謂疾雷不及掩耳,此兵家上策。縱彼知我,倉卒徵兵,無以應敵,此必成擒也。」
隋唐開始,中國戰爭明顯進入新的階段。李靖這是老牌嘴砲,實際狀況沒有那麼簡單。
就整個李靖傳在這邊的描寫,可看出:
1.江陵皇城周邊解除了防備。
2.夷陵北岸仍有蕭梁守軍。
3.唐軍依然是漢江雙路齊出。
進一步從蕭銑傳看:
1.蕭梁正在內亂,大司馬意圖投降李孝恭被殺。
2.蕭梁總管各自為政,即使總管已降,仍有部隊意圖頑抗。
3.唐軍是四路共進,除了三峽李靖,漢水李瑗,更有一路從雲南抄長沙,一路從大別山殺入夏口。
饒是如此,也仍不是李靖平梁十策的全貌。
當李靖他們抵達夷陵時,收到北路唐軍已破荊門的消息,長坂坡就在荊門。
李孝恭認為,應該趁機突破夷陵,但李靖表示:「此是救敗之師,恐不可當也」。
就是說,情勢已經這麼差,還不肯投降的部隊,那可不是要打兩敗俱傷:人家肯定還有什麼救亡圖存的手段。
真的有嗎?恐怕是沒有的。恐怕,這也是李靖的其中一策。
李孝恭也認為沒有,就展開攻擊,被敵軍打得大敗,更逃回長江南岸本陣。敵軍追殺過來,看到李孝恭陣營中的糧食兵器財寶,哪還管得了李孝恭,就是一陣劫掠……
這是劉備的專用招術,一破文醜,二拖虎豹騎。
當敵軍為了爭奪戰利品,陣型大亂,甚至連武器盾牌都拋下,只為多拿兩件財物時,李靖就出動了。
「靖見其軍亂,縱兵擊破之,獲其舟艦四百餘艘,斬首及溺死將萬人。」
同時,由於李孝恭大敗,李靖大勝。許多唐軍將領就站在了李靖這一邊。
士氣可用,加上蕭銑徵召部隊馳援已然不行,李靖遂率五千先鋒,再下兩城,直逼江陵。
隔天,蕭銑投降,李靖入城接管。這時跟著李孝恭的「大軍」就擺出那標準嘴臉:請讓他們抄蕭梁君臣的家。
李靖連忙出來阻止,也是老套:「先降的要善待,這樣其他地區才會放棄抵抗。」
至此,方可說李靖十策盡出,荊州遂平。
也就像演義提過的,李靖與李孝恭繼續收復嶺南廣西一帶,直至輔公祏叛變,這邊參考【隋唐天下群英傳-江淮決戰】系列即可,畢竟內容挺多的。
東南平定後,武德八年,李靖被召還,領江淮兵馳援太原。
那場李世民生平最大敗戰中,僅李靖的江淮兵未損。
然而,這邊就出現了一個詭異點:李靖接下來被派往長城的東北極處。一個突厥進攻大唐完全不可能走的路線。
雖然時間點不精確,但概略就在六四玄武門事變前後,李靖又收到了命令,轉調往西涼迎戰突厥。
長城兩端的跋涉,非一蹴可幾。李靖什麼時候抵達或有沒有抵達,根本不知道。
我們唯一得到的訊息就是,在尉遲敬德於關中擋住突厥那穿心一擊之時,李靖成功截斷了突厥入侵的路線,成為迫使突厥退兵的一大功臣。
進而,在李世民登基之日,李靖得封四百戶,任刑部尚書。
這一切,也不過僅僅就是李靖軍神傳說的開端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