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世界-房玄齡】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raw-image

房玄齡,以字行,本名喬。齊州臨淄人,就山東啦。

說真的,唐朝人捏造祖譜的行為,實在叫人深惡痛絕。那已經不是「我是炎黃子孫」的等級,而是「我祖上應龍,生應軒,為顓頊司空,子蟜,與鯀治水,九歲,功用不成」。

史書確實有「鯀治水」事,但查不到你應家人,那這種事情又是你家祖譜說了算,怎麼考?能驗DNA都挖不出祖墳了。

關於房家的起源,用他爸房彥謙的說法「本清河人」就好。祖先本來是給慕容大燕打工的,跟著搬家到山東去。會有這個遷山東的舉動,那大概就是後燕而已,最後的主子其實姓高。

南北朝史我也是略懂,這個網串起來就是「北齊世族」,而且是等級很高的那種。

房彥謙十八歲就已經是北齊知名的文人,給廣寧王高孝珩打工。後來北齊被滅,房彥謙很有骨氣的就不給北周招。但當北周派來的刺史被叛軍抓了,房彥謙又為國為民去把刺史救出來。

然而,就是改朝換代入隋之後,房彥謙還是不想上班(羨慕)。

講得一副大義凜然,開皇七年還是被逼出來啦。

房彥謙做過不少工作,但不為隋文帝重用……其實前面人設就是鋪這個。不過,他倒是很得第一宰相高熲的歡心,是人事部考核使者中非常重要的一員。

這樣講你就知道,為什麼房彥謙交遊滿天下了吧:他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巡視州縣,給大小官員打考績。大家有心配合統一的年代,房彥謙就是個受歡迎的人。可等到地方各有異心的「大業九年」?房彥謙就被鬥爭下台,去當個縣令了。

非常可愛的是,房玄齡傳就只記他爸最後這個雞毛小官,完全不提房彥謙的豐功偉業。(新唐書反過來,只記房彥謙的最大官)

卻又記載,房玄齡少時隨父親去京師,就跟爸爸說「隋室必亡」。當時仍是隋文帝喔。到了開皇末年,十八歲的房玄齡,更「舉」上了進士科。

這短短一句話,有三個違反認知的地方。

根據杜佑的考證,進士科應該是隋煬帝時才開。這是其一。

第二,舉是舉薦,但進士科應該要用考的。

最後,房玄齡為什麼會走進士?那是給非大族姓出身的人用的,他們房家可是「世為著姓」。

以房玄齡從小「聰敏,博覽經史,工草隸,善屬文」,又是世族的情況,應該要「舉高才博學者為秀才」的秀才科更合理。

順帶一提,房玄齡中舉之後兩年,隋朝就暫停了「所有外部舉薦制度」,直到楊廣做出改變。

說回來,《隋書》在房彥謙身上,其實強調了房家不親北周也不親隋。而《舊唐書》似乎也避重就輕的在強調這件事……要知道,那就是「跟李淵的政治路線相反」的意思。

先專注房玄齡本人,他舉科之後,就被授予吏部八尉最低的羽騎尉。

隋時吏部設八郎八尉,上階為郎,下階為尉。分為正六品以下,從九品以上。共八個品不過不知道是每個位置都有可能不同品,或是正六郎正六尉,從六郎從六尉這樣排。

但是我們知道,吏部高孝基跟兵部裴矩,都非常看好這個年輕人。

房彥謙過世後,房玄齡就轉補隰城尉去了。

中國有兩個隰城,一在司隸,房彥謙被貶官之前最高就是司隸刺史。

另一個在山西呂梁,如果房玄齡在這邊當官,李淵起義他就不太可能在李世民入關中時才加入了。

饒是如此,房玄齡也是一個千里迢迢趕進京城長安。最終在太原溫彥博的舉薦下,見到了李世民。

差點忘了說,房彥謙最終的好友名單是:太原王邵,北海高構,蓚縣李綱,河東柳彧、薛孺,趙郡李少通。

高構就是高孝基。

房彥謙的專長,是人事選拔考核,事實上房玄齡同樣擅於此道。

「賊寇每平,眾人競求珍玩,玄齡獨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謀臣猛將,皆與之潛相申結,各盡其死力。」

房玄齡根本從他爸爸身上分裂出來的吧?

但要想想,房彥謙是跟隋文帝相看兩相厭,房玄齡跟李世民卻是一見如故,引為知己。那就會產生,房玄齡其實才是秦王府的「掌權者」效應。

權力不假外求,油然而生。

只因眾人皆知,去房玄齡那邊露一手,關節自然就打通了。

既而秦王與太子之爭的發起者,自然也是房玄齡……與長孫無忌。

這邊要回追一下,房玄齡少年時認為隋朝必敗的「主因」:「隋帝本無功德,但誑惑黔黎,不為後嗣長計,混諸嫡庶,使相傾奪,諸後籓枝,競崇淫侈,終當內相誅夷,不足保全家國。今雖清平,其亡可翹足而待。」

「混諸嫡庶,使相傾奪,諸後籓枝,競崇淫侈」。是指楊堅一開始就定下了讓皇子們並立競爭的規格。李淵也做了同樣的事。

也就是說,當時房玄齡知道,李世民去太子東宮食物中毒後,他擔心的並不是自己的主子會怎樣。房玄齡擔心的是,「變端一作,大亂必興,非直禍及府朝,正恐傾危社稷」

從兩宮之爭為起點,將會延燒至朝廷,甚至引爆如隋朝那樣的大亂。

於是,房玄齡出謀了(不然怎麼叫房謀)。

「莫若遵周公之事,外寧區夏,內安宗社,申孝養之禮。古人有云,『為國者不顧小節』,此之謂歟!孰若家國淪亡,身名俱滅乎?」

繞文就囉嗦,其實房玄齡的意思就是,讓李世民建立軍功,跟宗室交好,把李淵架空掉。

對,這就是李世民的行事準則。但因為沒有相關大事與時間,我們大約只能肯定,事發於李世民封天策上將之前……說了等於沒說?不,這至少還能看出,李世民後來中毒酒是另一樁。

李建成對李世民下手其實不只一次。

更進一步來推,李建成的兵權,一直持續到義寧年底,跟李世民一同去攻打洛陽歸還。然後李建成就不帶兵了,李世民繼續領軍迎戰薛舉。

李世民,病不能戰。

這是一個可能的時間點。另一個就是當劉武周打下太原時,李淵有一個打算是放棄太原,守住關西就好。李世民提出了反對意見。

我本來覺得事違常理,但去推李淵本是突厥先鋒,其實他不回擊就合理了。

相對的,跟房玄齡定謀的李世民,在這個局勢下爭取「外寧區夏(平定中國)」的機會,也很是說得過去。

卻說當時房玄齡只是先跟長孫無忌提及,就見無忌哥哥點了點頭:「我也是這麼打算,但找不到機會說,你這個謀略深得我心,我去跟世民說說。」

於是,李世民把房玄齡叫去:「你說崩壞的預兆已經出現,那我們該怎麼做?」

房玄齡答:「國家患難,今古何殊。自非睿聖欽明,不能安輯。大王功蓋天地,事鐘壓紐,神贊所在,匪藉人謀。

喔,宮三小朋友?

房玄齡是說,國家級的災難,從古到今都一樣,只有聖人才能解決。大王你這麼棒,神都會幫你不需要凡人的計謀啦。

我不貼原文就怕你不相信房玄齡這麼狗。

但這其實跟杜如晦那邊有點像:房玄齡也用了某種「向上管理」的手段。

李世民真正需要的不是複雜的計謀,只要他決定去做就行了。房玄齡跟長孫無忌,自然會為他完成複雜的部分。

當然,還有杜如晦。

房玄齡的軼事當中,還有這一條:「玄齡在秦府十餘年,常典管記,每軍書表奏,駐馬立成,文約理贍,初無稿草。」

李淵曾經跟近臣說,房玄齡每次幫李世民上書,都能夠讓他感覺像跟千里之外的李世民在對話一樣。

如果說,李世民記錄中的漂亮決策,其實都是杜如晦在背後的獻計。

那麼,李世民在官場上的絕妙發言,很可能也都是房玄齡在說話。

房謀杜斷,造就了眾人眼中的李世民。

就像我們上一回提過的,李建成跟李元吉很清楚這個狀況,所以想辦法把房杜二人調離了李世民身邊。

但也像演義寫過的,大家根本沒有防備到,看起來一無是處的長孫無忌。

對李唐而言,代人跟北方所需要的掮客,是長孫順德。

比較可惜的是,關於長孫無忌到底做了些甚麼,記錄也是從缺。唯一披露的就是上面那段:長孫無忌很早就「希望李世民能奪權」。以及我們看得出,李世民雖然被房杜「扮演」著,但他最親信的人,始終是長孫無忌。

在李世民被架空的時期,長孫無忌就去聯絡房杜,讓他們假扮道士入宮議事。

不過房玄齡傳有了一個新消息:其實貞觀第一功,不算裴寂的話,並不是只有長孫房杜尉遲四英。侯君集同樣是首功。之後再看他。

一入貞觀,李世民就讓房玄齡取代蕭瑀,升上中書令的位置。

蕭瑀其實是轉調尚書左僕射,以當時的體制是第一宰相,不過蕭瑀很快就發現自己被架空,同樣容後再聊。

中書省,在漢朝只是個文書處理部門,從曹丕時代才開始重用。

簡單說,它有點像是取代了原本尚書臺的作用。尚書本來是內朝機構,漢武帝藉著文書都要透過他們,開始拉高尚書的權責,到東漢時整個才拉出來跟三公大將軍並為獨坐。

用唐朝的話就是宰相啦。

在唐朝,中書令可以跟門下省的主管「侍中」(這時也是宰相),一起處理呈給皇帝跟皇帝頒布的文件,有判斷之權。

對,就是有實無名的宰相。

貞觀期間,李世民甚至逐步將門下省跟祕書省的業務都再往中書令移動。這其實都顯露出李世民的初期權力有限跟他想要加強的情況。

過去曹丕是設中書令跟中書監,唐朝則改為雙令制,當時由宇文士及並任。在風雨飄搖,人事劇烈變動的貞觀前三年,房玄齡始終屹立不搖。

當他有所改變時,就是升上尚書左僕射了。

房玄齡功高權重,初時李神通也出來表示過不滿。

李世民嗆人嘴巴是不留情的:「起義帶兵投靠的人很多,叔父你雖然帶了不少人,但可沒立下戰功(戰功都是李家柴娘子那邊)。後來我爸叫你去打山東,打成那鳥樣子……」

白話都客氣了,原文是「叔父望風而破」。

「今天房玄齡有蕭何籌謀帷幄、定社稷之功,所以第一。叔父你是愛國的,自然也不會希望我因為私人關係來封賞功臣吧?」

本來跟在李神通後面的一票將軍,看李世民這麼「大公無私」,哪還敢放屁,一個一個都說「皇上是對的」、「皇上好棒棒」啦。

房玄齡活得很長久,可說是貞觀之治最重要的功臣之一。許多事情就不在這邊說完。

我們的焦點,也會繼續在武德到貞觀前三年之間遊走。

248會員
878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阿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房謀杜斷的杜如晦,絕對是李世民手下功臣的第一梯隊。然而,本傳的記錄卻是非常之少。 難道這就是所謂的「深不可測」嗎?
藉由《通典》來看一下養兵這件事。
很快的講一下大周無上孝明皇帝,武士彠。並且附上劉文靜傳,為舊唐書傳八做一個收尾。
第一次知道柴紹這個名字,就是在《大唐雙龍傳》。少帥寇仲的情敵嘛。 傳八的掮客們,雖然不少也是前代大官,得補禁衛役的貴冑子弟,但也只有柴紹,是真正的豪門。柴紹的役別,是三侍之上的千牛備身,跟李淵同級。不過已經是楊廣之子的屬下了。 也只有這對夫妻,真的是牽起了李唐與「黑道」的線。
殷開山過世得早,但在凌煙閣的排名十分靠前。除了整個傳八中,人人皆有的「掮客」功能之外,殷開山又為李世民立下過什麼大功? 這是一個能跟「南人」聯繫的角色,同時也協助李世民最大化了自主權的部分,奠定了李世民被拔權之後,仍能發起六四玄武門之變的基石。
一次打兩個姓劉的試試。 兩個都是凌煙閣功臣,劉弘基排十一,劉政會第二十一。 「劉弘基,雍州池陽人也。父升,隋河州刺史。」 「劉政會,滑州胙城人也。祖環雋,北齊中書侍郎。」
房謀杜斷的杜如晦,絕對是李世民手下功臣的第一梯隊。然而,本傳的記錄卻是非常之少。 難道這就是所謂的「深不可測」嗎?
藉由《通典》來看一下養兵這件事。
很快的講一下大周無上孝明皇帝,武士彠。並且附上劉文靜傳,為舊唐書傳八做一個收尾。
第一次知道柴紹這個名字,就是在《大唐雙龍傳》。少帥寇仲的情敵嘛。 傳八的掮客們,雖然不少也是前代大官,得補禁衛役的貴冑子弟,但也只有柴紹,是真正的豪門。柴紹的役別,是三侍之上的千牛備身,跟李淵同級。不過已經是楊廣之子的屬下了。 也只有這對夫妻,真的是牽起了李唐與「黑道」的線。
殷開山過世得早,但在凌煙閣的排名十分靠前。除了整個傳八中,人人皆有的「掮客」功能之外,殷開山又為李世民立下過什麼大功? 這是一個能跟「南人」聯繫的角色,同時也協助李世民最大化了自主權的部分,奠定了李世民被拔權之後,仍能發起六四玄武門之變的基石。
一次打兩個姓劉的試試。 兩個都是凌煙閣功臣,劉弘基排十一,劉政會第二十一。 「劉弘基,雍州池陽人也。父升,隋河州刺史。」 「劉政會,滑州胙城人也。祖環雋,北齊中書侍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东汉末年,十常侍和朝中大臣的对立日益明显,当时掌握大权的大将军何进出了一个昏招,那就是召地方诸侯进京试图共诛十常侍。
Thumbnail
嘉慶二十五年(西元1820年),當時李大王坐著神轎,進入諸羅縣城,因與當時的胡縣令狹路相逢,兩者互不退讓,縣令因此大怒,欲將神轎趕出城外.....
Thumbnail
唐太宗李世民知道了武則天的預言後,不知如何面對,聽完李淳風的分析後,決定臣服於命運,扮演好皇帝的角色,順其自然。
Thumbnail
繼隋末農民起義,李唐一統天下,更發生了爭儲兵變:六四玄武門之變。 然後,隨著唐太宗李世民的登基,我們將要正式展開關於唐朝的旅程!
Thumbnail
過去的人說,時跟事是併記的,功與名是搭配的。然而名與事,是過去的賢者刻不容緩必須達成的。他們所制定的規範,因為在那個時代而有價值。留下來的名號,也是因為他們的功勞才千古不朽。 如果只是跟隨時代的潮流,揚名一時身死名滅,那倒是讓君子們感到羞恥的事情。 所以達人鑽研大道,探索細微的事物,觀察天道的運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台灣的歷史學家呂世浩,以下為書中部分內容,以及我的感想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歷史學家呂世浩,以下為書中部分內容,以及我的感想
Thumbnail
最初讀元代辛文房《唐才子傳》中的李百藥傳,對其名印象很深。
Thumbnail
譙周傳裏頭,他說過兩次光武傳奇的故事。都是給劉禪的上書。第一次是劉禪改年號,立太子,忙活了大半輩子想要來點小愛好又怎麼了的時刻。 你各位不要老記著光武劉秀的大絕招是放隕石,晉宣司馬懿同樣都是略懂略懂。劉秀真正的歷史定位,就是「以德服人」。 「以德服人」可以勸王者爭霸,也可以勸王者,投降。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东汉末年,十常侍和朝中大臣的对立日益明显,当时掌握大权的大将军何进出了一个昏招,那就是召地方诸侯进京试图共诛十常侍。
Thumbnail
嘉慶二十五年(西元1820年),當時李大王坐著神轎,進入諸羅縣城,因與當時的胡縣令狹路相逢,兩者互不退讓,縣令因此大怒,欲將神轎趕出城外.....
Thumbnail
唐太宗李世民知道了武則天的預言後,不知如何面對,聽完李淳風的分析後,決定臣服於命運,扮演好皇帝的角色,順其自然。
Thumbnail
繼隋末農民起義,李唐一統天下,更發生了爭儲兵變:六四玄武門之變。 然後,隨著唐太宗李世民的登基,我們將要正式展開關於唐朝的旅程!
Thumbnail
過去的人說,時跟事是併記的,功與名是搭配的。然而名與事,是過去的賢者刻不容緩必須達成的。他們所制定的規範,因為在那個時代而有價值。留下來的名號,也是因為他們的功勞才千古不朽。 如果只是跟隨時代的潮流,揚名一時身死名滅,那倒是讓君子們感到羞恥的事情。 所以達人鑽研大道,探索細微的事物,觀察天道的運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台灣的歷史學家呂世浩,以下為書中部分內容,以及我的感想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歷史學家呂世浩,以下為書中部分內容,以及我的感想
Thumbnail
最初讀元代辛文房《唐才子傳》中的李百藥傳,對其名印象很深。
Thumbnail
譙周傳裏頭,他說過兩次光武傳奇的故事。都是給劉禪的上書。第一次是劉禪改年號,立太子,忙活了大半輩子想要來點小愛好又怎麼了的時刻。 你各位不要老記著光武劉秀的大絕招是放隕石,晉宣司馬懿同樣都是略懂略懂。劉秀真正的歷史定位,就是「以德服人」。 「以德服人」可以勸王者爭霸,也可以勸王者,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