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為我們帶來了智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歲月給我們帶來的禮物除了智慧,還有自信,

但對我來說,更多的是“沉澱”。


我記得,我母親總對我說

「等妳到了我這個年紀,妳就知道」、

「啊,我老了」、

「跟妳這年紀說 妳也聽不懂」

對我說這些話的她,不過才56、58歲……

這些話讓我感受到她害怕年老的恐懼,

羨慕著我這三十而立的風景,

背後藏著更深的是深深的匱乏,

她無視於歲月帶來的歷練、眼界、智慧,

把自己困在死胡同裡出不去,就如同她的婚姻。

她是我親眼見到,

活生生的把才年過半百的人生,

活得像80幾歲的姥嫗,

連姥嫗都比她來得有生命力,

這種周圍充斥著負面的腐敗氛圍的長輩,

只會讓人不由自主的感到害怕,

甚而想遠離。

我不願意自己年老後的思維如此僵直,

更不願自己年老後的日子過得如此了無生趣,

因此更加深我培養日常興趣的動力,

學習從日常的微小之處尋找幸福感。


在時時刻刻、任何狀態都可以‘’沉澱‘’自己的身心,

享受歲月帶給我們的靜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鋼化的玻璃心
0會員
5內容數
喜歡在忙碌過後, 坐在咖啡廳,一邊品嚐黑咖啡,一邊享受閱讀, 然後思考並看著自己內心的變化。 一個有時候很情緒化的女人...
鋼化的玻璃心的其他內容
2025/04/10
有人說:「頂級的孤獨是一個人去醫院看病開刀」, 我雖然覺得很有趣,但是卻不這麼認為。
2025/04/10
有人說:「頂級的孤獨是一個人去醫院看病開刀」, 我雖然覺得很有趣,但是卻不這麼認為。
2024/09/21
昨天傍晚去安親班接Barry下課,返回的途中……
2024/09/21
昨天傍晚去安親班接Barry下課,返回的途中……
2024/09/20
如果一個人幼時因寄人籬下,那麼長大後, 他在職場可能也會覺得自己經常遭到孤立。 這段話讓我有點感覺。 雖然我懷念跟阿嬤、還有兩個表妹住在一起 的歡樂時光, 那曾是我童年最美好的回憶, 很慶幸那時跟她們住在一起,讓我感受到家 的溫暖, 也感受到愛;但同時,我也清楚自己是寄人 籬下
2024/09/20
如果一個人幼時因寄人籬下,那麼長大後, 他在職場可能也會覺得自己經常遭到孤立。 這段話讓我有點感覺。 雖然我懷念跟阿嬤、還有兩個表妹住在一起 的歡樂時光, 那曾是我童年最美好的回憶, 很慶幸那時跟她們住在一起,讓我感受到家 的溫暖, 也感受到愛;但同時,我也清楚自己是寄人 籬下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有時會對我的身體感到失望 - 皺紋、眼神和下墜的屁股。 常常被那個活在我鏡子裡的老人抓住,但是我不會長時間因為那些事情感到煩惱。隨著年紀的增長,我對自己越來越友善,對自己越來越不批判。我變成了自己的朋友。
Thumbnail
我有時會對我的身體感到失望 - 皺紋、眼神和下墜的屁股。 常常被那個活在我鏡子裡的老人抓住,但是我不會長時間因為那些事情感到煩惱。隨著年紀的增長,我對自己越來越友善,對自己越來越不批判。我變成了自己的朋友。
Thumbnail
年輕時從來沒有想過自己老了以後會是什麼樣子,人生一路走來,經歷了結婚、生子、照顧長輩,再等到孩子慢慢大了,更年期也到了,記憶力變差了,突然才發現老離我這麼近,可以說已經到了門口,而我的心態準備好迎接老了嗎?我想其實並沒有。
Thumbnail
年輕時從來沒有想過自己老了以後會是什麼樣子,人生一路走來,經歷了結婚、生子、照顧長輩,再等到孩子慢慢大了,更年期也到了,記憶力變差了,突然才發現老離我這麼近,可以說已經到了門口,而我的心態準備好迎接老了嗎?我想其實並沒有。
Thumbnail
自從奶奶過世後,家裡過年一直都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的(?),只有我們家四口人過農曆新年和走春。如今到現在2023年的兔年也好幾年頭了,我也從二十幾歲到三十幾歲了,再過幾年我就要到人類社會、世俗眼中裡所謂的中年年紀。雖然從以前到現在,一直不太在意自己的外表逐漸老化,甚至覺得長出的白髮和笑起來的魚尾紋
Thumbnail
自從奶奶過世後,家裡過年一直都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的(?),只有我們家四口人過農曆新年和走春。如今到現在2023年的兔年也好幾年頭了,我也從二十幾歲到三十幾歲了,再過幾年我就要到人類社會、世俗眼中裡所謂的中年年紀。雖然從以前到現在,一直不太在意自己的外表逐漸老化,甚至覺得長出的白髮和笑起來的魚尾紋
Thumbnail
偶爾在朋友們聊天中會聽到:「我們都有了年紀...」「都這樣的年紀...」,剛開始我都會在心中有些OS:「這樣的年紀怎麼了?」腦中突然閃過一個期許:「希望五十歲生日時的自己,有五十歲的姿態(智慧),四十歲的體態(能)以及三十歲的心態。」
Thumbnail
偶爾在朋友們聊天中會聽到:「我們都有了年紀...」「都這樣的年紀...」,剛開始我都會在心中有些OS:「這樣的年紀怎麼了?」腦中突然閃過一個期許:「希望五十歲生日時的自己,有五十歲的姿態(智慧),四十歲的體態(能)以及三十歲的心態。」
Thumbnail
不知道是在哪一個時刻,哪一個當下,我發現你真的老了。 從來,我沒有正眼的看過你,我放工,滿腦子只想著明天的工作;我放假,滿腦子只想著去哪裏玩樂。 那時我不明白,為什麼有這麼多不滿,還是要常常找她們。到很久之後,你才說,因為悶,因為寂寞。 你仍然會生氣。 你仍然在笑。 我慶幸,我可以陪著妳老去。
Thumbnail
不知道是在哪一個時刻,哪一個當下,我發現你真的老了。 從來,我沒有正眼的看過你,我放工,滿腦子只想著明天的工作;我放假,滿腦子只想著去哪裏玩樂。 那時我不明白,為什麼有這麼多不滿,還是要常常找她們。到很久之後,你才說,因為悶,因為寂寞。 你仍然會生氣。 你仍然在笑。 我慶幸,我可以陪著妳老去。
Thumbnail
春天,享盡多少好聽的讚美,一陣風吹來天空立刻變了顏色,甚至降下溫度,或打雷,或飄起毛毛細雨。人心不也如此,左一言,右一語的,就被左右,然而老化卻不客氣的頑固,在成熟人的眼中,對錯是認知,不是答案,標準不同。
Thumbnail
春天,享盡多少好聽的讚美,一陣風吹來天空立刻變了顏色,甚至降下溫度,或打雷,或飄起毛毛細雨。人心不也如此,左一言,右一語的,就被左右,然而老化卻不客氣的頑固,在成熟人的眼中,對錯是認知,不是答案,標準不同。
Thumbnail
為什麼大人們(老人們)老要浪費唇舌跟所有的孩兒拐騙恐嚇的說那些一定年紀就會知道的事?那些關於「身體」會懂的事,每個人都會遇見,只是年紀還沒有到而已。
Thumbnail
為什麼大人們(老人們)老要浪費唇舌跟所有的孩兒拐騙恐嚇的說那些一定年紀就會知道的事?那些關於「身體」會懂的事,每個人都會遇見,只是年紀還沒有到而已。
Thumbnail
以前曾經覺得29歲老到不行,現在卻真正感覺人生40才開始。 生了小孩的這七年,我都過著今年不知道自己幾歲的日子,甚至當身邊的孩子還是個寶寶,更可以不知道今天是星期幾。全職媽媽的生活,24小時都與孩子綁在一起,當了媽媽之後的許多苦痛和喜悅常常都只能自己咀嚼體會,爸爸因為工作性質平假日很少在家,星期一的
Thumbnail
以前曾經覺得29歲老到不行,現在卻真正感覺人生40才開始。 生了小孩的這七年,我都過著今年不知道自己幾歲的日子,甚至當身邊的孩子還是個寶寶,更可以不知道今天是星期幾。全職媽媽的生活,24小時都與孩子綁在一起,當了媽媽之後的許多苦痛和喜悅常常都只能自己咀嚼體會,爸爸因為工作性質平假日很少在家,星期一的
Thumbnail
母親用了一生的時間,交待我老了會發生的事,卻無法親身參與我的未來。也許有一天,當我感覺到寒意時,我會記起母親曾經提醒我多加一件衣服的幸福。也許這就是親情,走過,方知輕重……
Thumbnail
母親用了一生的時間,交待我老了會發生的事,卻無法親身參與我的未來。也許有一天,當我感覺到寒意時,我會記起母親曾經提醒我多加一件衣服的幸福。也許這就是親情,走過,方知輕重……
Thumbnail
歲月增長是定數,心智成熟卻是未知數,兩者不一定相當,未經世事淬煉,未知數只能緩步成長或停留在某個階段,通透的人能從別人經驗中吸取精華,多數人卻必須碰過撞過,才能或深或淺留下印記,成為未知數的養分
Thumbnail
歲月增長是定數,心智成熟卻是未知數,兩者不一定相當,未經世事淬煉,未知數只能緩步成長或停留在某個階段,通透的人能從別人經驗中吸取精華,多數人卻必須碰過撞過,才能或深或淺留下印記,成為未知數的養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