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那些老了就會知道的事,就不用再耳提面命的叨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個冬天,不知為何每日早起我不再是拿著冰牛奶攪和著冰咖啡,也許是因為我在超商的寄杯領完了,咖啡得現沖或是現泡,再加冷的牛奶成了無法喜愛、半冷不熱的溫度,我拿出打奶泡的鋼杯,溫熱著日日的咖啡牛奶,再倒進保溫杯裡。即使天並不冷得會瞬間降低那剛熱好的溫度,但還是希望它的溫度不要太快降低。
我在Facebook寫著:「人老了還有一種症頭,開始不喝冷的東西!」引來朋友的笑臉和按讚,C問我:「你是說認真的?」
搞不好也是因為這樣,我冰箱裡台啤十八天都不知道冰了多久,就是提不起勁把它從冰箱拿出來喝,不小心連酒都戒了,至少,在這個冬天(應該來找找溫酒好喝的。只是無用的中年連胃都受不了酒精。)
母親倒是幾乎沒有用過她的年紀,叨叨絮絮地講著從小到大每個女孩都會聽到的那句:「喝冰的不好。老了妳就知道。」每回我要是聽到誰講什麼話後面接著這句:「老了就知道」的話,我都會擺出我那死孩子的叛逆回嘴:「啊就還沒老,幹嘛現在要知道。」
有意思的是,即使從小畏懼母親威嚴,我很少有機會這樣跟母親頂嘴,因為「老了才會知道的事。」母親好像很少提,連「為你好」這種帶著某種威脅警告的用語,母親也幾乎沒有開口說過。(也許是我自動開啟略過功能也說不定。)
*
母親不知道何時開始,常常作飯時飯菜裡總混著同一餐菜不同盤的食材渣,她洗的碗總洗不乾淨。每回見她眯著眼拿著手機說「我看嘸」(看不懂或是看不清楚)總半依賴想要讓旁邊的我幫她處理,我兇她:「為什麼看嘸?幹嘛不戴眼鏡?」
特別是那洗不乾淨的碗,總讓人為之氣結,老是忍不住大叫:「碗又沒洗乾淨。」
可兇久了,又覺得母親無辜,想知道也還算愛乾淨的她,怎會碗都洗不乾淨?慢慢老花以後,因為近視得需要有不同的眼鏡的替換才能遠或近調節眼睛的使用,開始過著「世界是糊的」的日子,這才恍然大悟,那個沒有近視,不習慣老花眼鏡的母親,應該是一直都在「糊糊」的視野裡生活。(但她始終無法習慣眼鏡。)
撐了兩三年的模糊世界,每回看書或是看小字都非常沒有耐性(還索性把所有字擠到爆的書全都清出二手賣掉)這個過年,終於受不了配了只多焦鏡,有種世界終於是清晰的雀躍,像小時候父親第一次幫我配眼鏡,讓我可以在教室的最後一排看得清楚老師寫在黑板上那些小小的字。
*
後來常聽見母親說:「年輕真好。」不怎麼能體會她的心情,直到自己穿著羽絨衣看著鄰居家的孩子穿著短袖在巷子口晃盪,忍不住想問:「不冷喔?」才想起那個十二三歲在寒流來襲的校外露營時,在深夜穿著短袖在營區裡閒逛,跟我現在年紀差不多的老師問當時的我:「為什麼不穿外套?」我吐吐舌說:「又不冷!」那會兒老師的心情應該就跟我現在一樣吧!
然後,我們都會在母親現在的年紀時,看著比自己年輕幾十歲的青壯年們,冒出那句:「啊!年輕真好。」
為什麼大人們(老人們)老要浪費唇舌跟所有的孩兒拐騙恐嚇的說那些一定年紀就會知道的事?那些關於「身體」會懂的事,每個人都會遇見,只是年紀還沒有到而已。
那大人們該幹些什麼事讓自己過來人經驗能夠讓孩子們知道呢?也許只需要在他們驚慌失措、大驚小怪的時候跟他們說:「嘿!don’t worry,那就是慢慢變老的過程而已!想辦法讓自己舒服的活著就對了!」
算是日記好了。
圖:20220216,終於拿回多焦鏡看清了世界XDDDDD。可以好好讀書了~~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357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線線的生活日常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avatar-img
13.9K會員
867內容數
自由工作者、上班族究竟要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呢?來看線線怎麼說;業餘的時候,也來跟線線一起看劇看電影及看書;有空的話一起來學做出版、編輯和電子書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換日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不是外省的哪一代,卻有很長的眷村記憶,特別是過年,總是想起家境不好的年節,期待著去大姨家,吃著大姨豪邁準備的年節零嘴,無拘無束地不受母親的制止,大姨和大姨丈會說:「要吃就去拿!」我便窩在眷村裡那間長長的屋子後平日害怕的陰暗廚房中,使勁地咬斷手中的牛肉乾和魷魚絲。
後來身邊的朋友孩子慢慢長成可以學點什麼的年紀,姊姊總問我:「如果你有孩子,你會讓他學什麼?」「畫畫。」那時我好像是這麼答的。
聽說,「馬克杯」是最令人厭惡的禮物。對於一個總是送禮物連回應都沒收過幾次的我來說。馬克杯我可以!(但要夠好看的,太普通的不行)如果誰認真用包裝紙把它好好包裝寄給我,我會小心翼翼把包裝紙拆封收好!
在我方圓幾里的世界裡,我能成為那個溫暖的人,溫柔地陪伴著我的家人、朋友,或是路上遇到還算友善的人;而我的世界因為我的存在,有那麼一點點有趣、有那麼一點陽光明亮⋯⋯這就算是我所期待的世界、我所期待的自己了!你期待一個怎麼樣的世界?你,期待著一個,什麼樣的,自己?
我喜歡夜的寂靜,但我更喜歡我無可救藥地,全心全意投入工作的專注,那像是進入了像是小王子星球般,世界就剩我一個人,是孤獨卻又富有地擁有全宇宙的安靜
其他人進三級被關在家裡要調適心情,我則是離開三級恢復正常生活要重新調整所有外出的節奏。
我不是外省的哪一代,卻有很長的眷村記憶,特別是過年,總是想起家境不好的年節,期待著去大姨家,吃著大姨豪邁準備的年節零嘴,無拘無束地不受母親的制止,大姨和大姨丈會說:「要吃就去拿!」我便窩在眷村裡那間長長的屋子後平日害怕的陰暗廚房中,使勁地咬斷手中的牛肉乾和魷魚絲。
後來身邊的朋友孩子慢慢長成可以學點什麼的年紀,姊姊總問我:「如果你有孩子,你會讓他學什麼?」「畫畫。」那時我好像是這麼答的。
聽說,「馬克杯」是最令人厭惡的禮物。對於一個總是送禮物連回應都沒收過幾次的我來說。馬克杯我可以!(但要夠好看的,太普通的不行)如果誰認真用包裝紙把它好好包裝寄給我,我會小心翼翼把包裝紙拆封收好!
在我方圓幾里的世界裡,我能成為那個溫暖的人,溫柔地陪伴著我的家人、朋友,或是路上遇到還算友善的人;而我的世界因為我的存在,有那麼一點點有趣、有那麼一點陽光明亮⋯⋯這就算是我所期待的世界、我所期待的自己了!你期待一個怎麼樣的世界?你,期待著一個,什麼樣的,自己?
我喜歡夜的寂靜,但我更喜歡我無可救藥地,全心全意投入工作的專注,那像是進入了像是小王子星球般,世界就剩我一個人,是孤獨卻又富有地擁有全宇宙的安靜
其他人進三級被關在家裡要調適心情,我則是離開三級恢復正常生活要重新調整所有外出的節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歲月給我們帶來的禮物除了智慧,還有自信, 但對我來說,更多的是“沉澱”。 我記得,我母親總對我說 「等妳到了我這個年紀,妳就知道」、 「啊,我老了」、 「跟妳這年紀說 妳也聽不懂」 對我說這些話的她,不過才56、58歲…… 這些話讓我感受到她害怕年老的恐懼, 羨慕著我這三十而立的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小時候不知道為什麼爸爸都不在家,我媽告訴我,他在國外工作,媽媽說爸爸很努力賺錢,所以我們要好好的把爺爺奶奶照顧好。 奶奶是個很瘦、很美的老人家,她不太說話,常常穿著連身類似旗袍的洋裝,然後總是待在房間裡。我對她的印象很淺,因為奶奶在我很小的時候就走了,對她的印象是:她每天都必須要喝一碗煲湯。
我的媽媽有非常燦爛陽光的笑容,似乎什麼難題都不會影響她吃睡,一覺天亮的能力堪比年輕人。 印象深刻是她養生保健—從小我們出外都會戴帽子,物理性防曬;不要太靠近電視/腦,會有電磁波;少吃油炸等等。彷彿她看得見這些隱形物質。雖然小時候並不理解,但成人之後覺得這些作法的確是要從小做起,因為「老化」是不
Thumbnail
小時候,我們總是幻想著自己長大,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發現自己的個性並沒有太大的變化。與同齡人相比,我們感到自己似乎落後了許多,這使我們開始懷疑,所謂的"大人"究竟是如何定義的? 是年齡?見識?還是言談舉止?或者是其他的因素?我們並不清楚,只是隱約感覺到自己似乎已經老了。 有一次,我和EN與
Thumbnail
年輕人的心事約莫是薪水太低、房價太高,以及上有父母下有孩子的孝養壓力等等。而老年人的心事跟年輕人的心事互為因果,沒有生產力,帳單幫不上忙,病痛像牽牛花藤綿延不斷,多活一天就多拖累兒女一天。老人心事重重大腦就損傷重重,最後變成憂鬱重重,不僅智力會因此退化,癡呆也很快就報到。 一位八十三歲的老阿嬤
Thumbnail
我們與孩子約莫有三十歲的人生差距,現在人晚婚晚生,恐怕拉距會更大,差個四五十歲比比皆是。孩子三十歲,我們也就六七十歲了,觀念就變成老觀念,在孩子眼中我們就成了那個缺乏與時俱進不思進步的老人。 有一個婦人跟婆婆三觀不合,自從嫁進婆家,每天上演婆媳大戰,她嫌婆婆的裹腳布又長又臭,所以不管婆婆說什麼
Thumbnail
這是一封給孩子的信,分享我們對未來的思考和期許,當我們進入老年並需要照料時,請不要把我們接到你們的小家庭住,即使我們有這樣的要求。這樣做對於我們的自尊和尊嚴來說並不好。
Thumbnail
有一天朋友跟我聊爸媽年紀到且開始老化 有天他回家吃飯發現媽媽煮菜時變得脾氣不好就跟媽媽說不要煮了去外面吃 但是媽媽說食材都買好了只是早上沒睡好,漸漸他觀察爸媽的頭髮已經都半白 也最近聽到媽媽說腰酸背痛才去醫院做檢查回來 他說回想這半年爸媽都是膝蓋及肌力的問題 她跟媽媽說以後晚餐請人送餐來,
婆婆年事已高,我們接她與看護北上同住。她長年的壞習慣是每日皆要飲用兩罐感冒糖漿,屢勸不聽,某晚她突感身體不適送醫後住院,三周的病房生活,飲食皆須嚴格管控,我們趁機勸她戒掉感冒糖漿,然而返家一周後又在回收桶看到空罐。 我輕聲詢問:「媽媽,妳是不是有喝感冒糖漿?妳應該是有點感冒吧!」「對呀對呀,我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歲月給我們帶來的禮物除了智慧,還有自信, 但對我來說,更多的是“沉澱”。 我記得,我母親總對我說 「等妳到了我這個年紀,妳就知道」、 「啊,我老了」、 「跟妳這年紀說 妳也聽不懂」 對我說這些話的她,不過才56、58歲…… 這些話讓我感受到她害怕年老的恐懼, 羨慕著我這三十而立的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小時候不知道為什麼爸爸都不在家,我媽告訴我,他在國外工作,媽媽說爸爸很努力賺錢,所以我們要好好的把爺爺奶奶照顧好。 奶奶是個很瘦、很美的老人家,她不太說話,常常穿著連身類似旗袍的洋裝,然後總是待在房間裡。我對她的印象很淺,因為奶奶在我很小的時候就走了,對她的印象是:她每天都必須要喝一碗煲湯。
我的媽媽有非常燦爛陽光的笑容,似乎什麼難題都不會影響她吃睡,一覺天亮的能力堪比年輕人。 印象深刻是她養生保健—從小我們出外都會戴帽子,物理性防曬;不要太靠近電視/腦,會有電磁波;少吃油炸等等。彷彿她看得見這些隱形物質。雖然小時候並不理解,但成人之後覺得這些作法的確是要從小做起,因為「老化」是不
Thumbnail
小時候,我們總是幻想著自己長大,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發現自己的個性並沒有太大的變化。與同齡人相比,我們感到自己似乎落後了許多,這使我們開始懷疑,所謂的"大人"究竟是如何定義的? 是年齡?見識?還是言談舉止?或者是其他的因素?我們並不清楚,只是隱約感覺到自己似乎已經老了。 有一次,我和EN與
Thumbnail
年輕人的心事約莫是薪水太低、房價太高,以及上有父母下有孩子的孝養壓力等等。而老年人的心事跟年輕人的心事互為因果,沒有生產力,帳單幫不上忙,病痛像牽牛花藤綿延不斷,多活一天就多拖累兒女一天。老人心事重重大腦就損傷重重,最後變成憂鬱重重,不僅智力會因此退化,癡呆也很快就報到。 一位八十三歲的老阿嬤
Thumbnail
我們與孩子約莫有三十歲的人生差距,現在人晚婚晚生,恐怕拉距會更大,差個四五十歲比比皆是。孩子三十歲,我們也就六七十歲了,觀念就變成老觀念,在孩子眼中我們就成了那個缺乏與時俱進不思進步的老人。 有一個婦人跟婆婆三觀不合,自從嫁進婆家,每天上演婆媳大戰,她嫌婆婆的裹腳布又長又臭,所以不管婆婆說什麼
Thumbnail
這是一封給孩子的信,分享我們對未來的思考和期許,當我們進入老年並需要照料時,請不要把我們接到你們的小家庭住,即使我們有這樣的要求。這樣做對於我們的自尊和尊嚴來說並不好。
Thumbnail
有一天朋友跟我聊爸媽年紀到且開始老化 有天他回家吃飯發現媽媽煮菜時變得脾氣不好就跟媽媽說不要煮了去外面吃 但是媽媽說食材都買好了只是早上沒睡好,漸漸他觀察爸媽的頭髮已經都半白 也最近聽到媽媽說腰酸背痛才去醫院做檢查回來 他說回想這半年爸媽都是膝蓋及肌力的問題 她跟媽媽說以後晚餐請人送餐來,
婆婆年事已高,我們接她與看護北上同住。她長年的壞習慣是每日皆要飲用兩罐感冒糖漿,屢勸不聽,某晚她突感身體不適送醫後住院,三周的病房生活,飲食皆須嚴格管控,我們趁機勸她戒掉感冒糖漿,然而返家一周後又在回收桶看到空罐。 我輕聲詢問:「媽媽,妳是不是有喝感冒糖漿?妳應該是有點感冒吧!」「對呀對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