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追索西洋兒童文學的開端,究竟應該從哪裡開始說起呢?
或者我們要從為什麼自古沒有兒童文學開始說起。
由西方有文字紀錄出現一直到中世紀以來,也沒有所謂兒童文學或童書的概念,社會對兒童的認知也與今天大不相同:當時的普遍觀念認為兒童只是未成熟的成人,人們並未意識到孩子有獨立需求和興趣,固而沒有特別為兒童創作的文學作品。
即使後來文藝復興已經開始,離開中世紀的黑暗時期已經非常之遠,但兒童讀物如果存在,其主要目的也是宗教教育而非娛樂功能,例如早期的角帖書(Horn book),既是認字工具,同時也是用於教導宗教信仰和社會道德。
另外限制兒童文學的發展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印刷術並未普及。在當時,書籍本身已經昂貴稀少,所以專門為兒童撰寫書籍便顯得不切實際,這也兒童文學遲遲不能起步的原因。
儘管如此,書籍不普及並不代表兒童沒有故事可聽,相反當時的童話、民間傳說、寓言、宗教故事便是自古以口述形式代代相傳,這些故事既適合兒童,也適合成人。早期的兒童讀物的出現方式之一,便是從收集民間流傳的故事開始。例如上一篇提到的鵝媽媽故事,便是在1697年由法國作家夏爾·佩羅 (Charles Perrault) 整理編纂而成。
人類天生喜歡聽故事,透過故事來學習和想像。這種渴望推動了故事的傳承和發展。
《十日談》相信大家有聽過吧?
這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作家薄伽丘創作,與但丁《神曲》齊名的作品的短篇小說集。故事背景設在1348年黑死病肆虐的的佛羅倫斯,10名青年男女來到鄉郊避疫,他們結伴遊玩,並在十天裡每人每天講一個故事,共貢獻了100個精彩故事。
有趣的是,17世紀意大利人詹巴蒂斯塔·巴西爾(Giambattista Basile)創作了那不勒斯童話集《五日談》(Pentamerone),在結構上有《十日談》有雷同之處,同樣以「故事中有故事」的方式推進情節。
《五日談》有一個名為伍迪谷的地方,那裡的國王有個女兒名叫佐扎(Zoza),這位公主無論父親做什麼來逗她開心,她都無法笑出來,國王為此憂心忡忡,試遍各種辦法,從踩高蹺、雜技表演到各種滑稽演出,但都無濟於事。最終,國王在宮門前設置了一個巨大的油泉,期望人們滑倒的滑稽場面能逗女兒發笑。
某天,一位老太太來到油泉用海綿吸油,途中被一個小男孩扔石頭打碎了罐子。老太太憤怒地大叫,佐扎見狀終於笑了出來。但老太太因此詛咒佐扎,說她只能嫁給圓田王子,且必須在三天內用眼淚裝滿一個罐子才能喚醒他。
佐扎受到詛咒後開始尋找王子,並在仙女們的幫助下找到了他,然而,在罐子快裝滿時她不慎睡著了。一位摩爾女奴偷走了罐子,以最後一滴眼淚喚醒了王子,並聲稱自己才是他的救命恩人,最終成為了王妃。
佐扎雖然失去了王子而傷心欲絕,但她沒有放棄。她利用仙女的禮物,設計讓王子請說書人來娛樂王妃。最終,佐扎混入說書人隊伍,十位說書人用五天時間講述了共50個故事。而佐扎亦揭露了王妃的欺騙行為,最終王妃被處死,佐扎與王子終於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說書人隊伍所講述的故事,正是巴西爾從歐洲各地收集的民間故事,《五日談》中收錄了許多著名童話的最早已知版本,包括《灰姑娘》、《睡美人》和《長髮公主》等。
這種收集民間故事的創作方式,在後來的格林童話中也得到了延續。格林兄弟通過走訪民間,收集整理了大量德國民間故事,為兒童文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延伸:
Warwick Goble’s illustrated Pentamerone
https://ameblo.jp/greatoldbooks/image-12811015762-15302871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