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學生,才能成為博士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有學生問我:「你們會收怎麼樣的學生當博士生?」這是一位復旦大學數學系三年級的學生,在第二次見面時的提問。當時我給了他很多具體的建議,但簡單來說,能夠成為博士生的關鍵是:


「有自己意見,且有技術底氣。」


這樣的學生,既能獨立思考,又有紮實的技術基礎,實際上是相當稀少的。根據我在台大時期的觀察經驗,這種學生有兩個重要特質,缺一不可。

raw-image



▌有自己意見,卻沒技術底氣


這一類學生通常來自非台大的學校,碩士才進入台大。這些學生經常洋溢著一種「雞犬升天」的自滿感,覺得自己突然進入了更高的學術圈,開始過度膨脹自己的看法。


聽這些人講話,你能深刻體會到七宗罪中的「傲慢」。他們常常有很多意見,但這些看法並不建立在實質的技術或學術能力上。


記得我有一個碩士同學,在他原來的學校被視為神一般的人物。當初我還蠻震驚的,原來在某些地方,成為「神」的標準可以這麼低。


▌有技術底氣,卻沒自己意見


這類學生通常是大學在台大讀書,碩士卻選擇到其他學校。他們在進入台大之前,往往是高中裡的「文學王子」或「科學公主」,在各自的小圈子裡光芒四射。


然而,一旦到了台大,面對更強的競爭與學術標準,這些學生容易喪失自信。他們可能技術能力很強,卻缺乏自己的思考和獨立見解,最終瀰漫著一種「畏首畏尾」的失落感。


這些學生遇見了「諸神的黃昏」,無法再像以前那樣輕易地成為佼佼者,逐漸迷失在追求更高學術水平的路上。


▌避免共事的兩類人


這兩類學生——有意見卻無技術底氣,或者有技術底氣卻無自己意見的人,都是你在學術合作中應盡量避免的對象。他們可能會給團隊帶來不必要的負擔,無法真正推動學術進步。


真正值得共事的人,是那些既有強大的技術能力,又能夠獨立思考、提出自己觀點的學生。他們不僅能夠在自己的領域深入探索,還能在團隊中提供有價值的見解,成為推動學術前進的核心力量。

avatar-img
534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對於碩博士生來說,寫作是學術生涯中必須面對的挑戰。然而,隨著語音辨識與AI技術的進步,我們可以利用語音生成文章,節省大量時間與精力。這篇文章將介紹如何透過語音與AI,建立一個自動化工作流,幫助碩博士生快速完成論文寫作與研究筆記整理。 ▋錄音設備與逐字稿:用講的比寫的快 碩博士生經常會遇到
作為碩博士生,我們經常需要面對一大堆厚重的學術文獻與教科書,這些書不僅內容繁雜,光是厚度就讓人望而生畏。 但有沒有一種方法能讓這些讀物變得輕鬆易讀呢? 答案是有的——這就是「分冊化讀書法」,一個專為應對厚重書籍而生的閱讀技巧。 ▌什麼是「分冊化讀書法」? 「分冊化讀書法」
對碩博士生來說,研究工作不僅需要大量的時間與精力,更需要有效的方法來提升效率和創造力。日本作者伊藤羊一與尾原和啟在他們的書《努力革命》中,提出了DCPA的工作法,專為像你這樣需要不斷創新突破的高學歷族群設計,幫助你從PDCA的80分合格標準,一舉進化到120分的創造力。 ▋ PDCA 的侷限:
【碩博士生如何有效讀書與做筆記】 ── 1. 專業書籍的理解 2. 轉化為自己的知識 3. 紀錄與反思的最佳方法 作為碩博士在學學生,讀書的方式與大學階段有很大不同。讀書不再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是為了深入理解專業領域,並將知識內化為自己的學術資產。引用倉下忠憲的觀點,讀書的基本紀錄是「書籍
「邏輯,是把語言合理地組織起來。」 「邏輯的重要性,是為了讓“任何人”都能聽懂,並接受我們的方案。」 「假設對方有與你相似的經驗,有相近的思考方式,知識背景,你無須費力解說就能順利傳達自己的主張。」 「然而,假如你與對方是初次見面,對方來自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對方與你有相反意見,這
學術寫作對於碩博士生來說,不只是研究成果的呈現,更是證明自己具備學術素養的重要工具。想要在寫作上脫穎而出,不僅要有深厚的知識背景,還要能夠清晰地表達想法。因此,學習如何將好的段落「模板化」,並應用在自己的論文寫作中,是一個有效的方式。 今天就來分享一些實用的方法,幫助你將優秀段落轉化為模板,進一步
對於碩博士生來說,寫作是學術生涯中必須面對的挑戰。然而,隨著語音辨識與AI技術的進步,我們可以利用語音生成文章,節省大量時間與精力。這篇文章將介紹如何透過語音與AI,建立一個自動化工作流,幫助碩博士生快速完成論文寫作與研究筆記整理。 ▋錄音設備與逐字稿:用講的比寫的快 碩博士生經常會遇到
作為碩博士生,我們經常需要面對一大堆厚重的學術文獻與教科書,這些書不僅內容繁雜,光是厚度就讓人望而生畏。 但有沒有一種方法能讓這些讀物變得輕鬆易讀呢? 答案是有的——這就是「分冊化讀書法」,一個專為應對厚重書籍而生的閱讀技巧。 ▌什麼是「分冊化讀書法」? 「分冊化讀書法」
對碩博士生來說,研究工作不僅需要大量的時間與精力,更需要有效的方法來提升效率和創造力。日本作者伊藤羊一與尾原和啟在他們的書《努力革命》中,提出了DCPA的工作法,專為像你這樣需要不斷創新突破的高學歷族群設計,幫助你從PDCA的80分合格標準,一舉進化到120分的創造力。 ▋ PDCA 的侷限:
【碩博士生如何有效讀書與做筆記】 ── 1. 專業書籍的理解 2. 轉化為自己的知識 3. 紀錄與反思的最佳方法 作為碩博士在學學生,讀書的方式與大學階段有很大不同。讀書不再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是為了深入理解專業領域,並將知識內化為自己的學術資產。引用倉下忠憲的觀點,讀書的基本紀錄是「書籍
「邏輯,是把語言合理地組織起來。」 「邏輯的重要性,是為了讓“任何人”都能聽懂,並接受我們的方案。」 「假設對方有與你相似的經驗,有相近的思考方式,知識背景,你無須費力解說就能順利傳達自己的主張。」 「然而,假如你與對方是初次見面,對方來自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對方與你有相反意見,這
學術寫作對於碩博士生來說,不只是研究成果的呈現,更是證明自己具備學術素養的重要工具。想要在寫作上脫穎而出,不僅要有深厚的知識背景,還要能夠清晰地表達想法。因此,學習如何將好的段落「模板化」,並應用在自己的論文寫作中,是一個有效的方式。 今天就來分享一些實用的方法,幫助你將優秀段落轉化為模板,進一步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有位學弟7月份拿到博士學位,由於少子化之故,履歷投了15間學校均無下文。不得不面臨,繼續投或是,轉業界。提供自己從學界轉業界心得,四力+三點原則,期待減少他的迷惘,也適用其他職場工作者。 我跟你說說,除了運氣好之外,當初到第一家醫院任職,我是怎麼做的、怎麼想的...
Thumbnail
研究所在做什麼? 設計系有需要唸研究所嗎? 唸完研究所可以做什麼? 很難畢業嗎? 已經大三、大四快畢業的你是不是也有相同的疑問? 雖然說我也沒辦法給你肯定的答案,但分享這一年的研究所經歷, 也許可以讓你思考一下自己是否有需要繼續攻讀!!
在復旦大學數學系三年級的一次會面中,有學生詢問:「你們會收怎麼樣的學生當博士生?」這個問題引發了我許多思考。綜合當時的回答,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們尋找的是擁有自己意見且有技術底氣的學生。 ▋自己意見與技術底氣 擁有自己意見且具備技術底氣的學生在現今的學術界中並不多見。這類學生不僅能夠獨立思
Thumbnail
今年六月教育部推出了博士生獎學金,鼓勵人才攻讀研究所,吸引有意願就讀博士之學生,減少少子化與高等教育投入意願降低所帶來的衝擊。 在海外的華人,基礎研究與應用又分別面臨什麼? 身為學子的我們,未來該何去還從,對學歷的定義還會相同嗎?
1. 製造知識的能力: - 在學術研究中,寫學術文章與寫社群文章有很大的不同。學術文章需要設計實驗、製作論據,並與相關的研究比較,展示自己的貢獻。這種製造知識的能力,奠定了研究生能夠研究並學會任何感興趣的東西的基礎,不需要依賴「知識代理人」的二手精華版知識。例如,我在普渡大學和UCLA的研
今天分享一些我參加研討會的經驗。 我在博士一年級到三年級時, 把研討會當作是一個「讓別人認識我的機會」。 例如我曾在統計年會Joint Statistical Meetings (JSM) 2019與2020, 這兩屆研討會去Present我在博士早期的工作。 在會議中
一位復旦大學數學系三年級的學生,在與我第二次見面時,問了一個重要的問題:「你們會收怎麼樣的學生當博士生?」 當時我與這個學生進行了詳細的交流,但一句話來總結,就是「有自己意見,而且有技術底氣的學生」。同時具備這兩個特質的學生,其實相當稀少。 ▋有自己意見 在台大的經驗告訴我,有自己
Thumbnail
許多大四學生或剛畢業的青年朋友,可能心中都會有一個焦慮問題,就是應先就業或先考研究所?
Thumbnail
很多人以為收得多學生 主要是跟據學歷和得獎經驗 以上兩項專業都很重要!! 但 對收生來說 我發現對收學生幫助只有很少....👀 👉🏻專業知識x關係x了解x主動 才是真正能幫助你收生成功的關鍵 今次分享三點給大家💡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有位學弟7月份拿到博士學位,由於少子化之故,履歷投了15間學校均無下文。不得不面臨,繼續投或是,轉業界。提供自己從學界轉業界心得,四力+三點原則,期待減少他的迷惘,也適用其他職場工作者。 我跟你說說,除了運氣好之外,當初到第一家醫院任職,我是怎麼做的、怎麼想的...
Thumbnail
研究所在做什麼? 設計系有需要唸研究所嗎? 唸完研究所可以做什麼? 很難畢業嗎? 已經大三、大四快畢業的你是不是也有相同的疑問? 雖然說我也沒辦法給你肯定的答案,但分享這一年的研究所經歷, 也許可以讓你思考一下自己是否有需要繼續攻讀!!
在復旦大學數學系三年級的一次會面中,有學生詢問:「你們會收怎麼樣的學生當博士生?」這個問題引發了我許多思考。綜合當時的回答,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們尋找的是擁有自己意見且有技術底氣的學生。 ▋自己意見與技術底氣 擁有自己意見且具備技術底氣的學生在現今的學術界中並不多見。這類學生不僅能夠獨立思
Thumbnail
今年六月教育部推出了博士生獎學金,鼓勵人才攻讀研究所,吸引有意願就讀博士之學生,減少少子化與高等教育投入意願降低所帶來的衝擊。 在海外的華人,基礎研究與應用又分別面臨什麼? 身為學子的我們,未來該何去還從,對學歷的定義還會相同嗎?
1. 製造知識的能力: - 在學術研究中,寫學術文章與寫社群文章有很大的不同。學術文章需要設計實驗、製作論據,並與相關的研究比較,展示自己的貢獻。這種製造知識的能力,奠定了研究生能夠研究並學會任何感興趣的東西的基礎,不需要依賴「知識代理人」的二手精華版知識。例如,我在普渡大學和UCLA的研
今天分享一些我參加研討會的經驗。 我在博士一年級到三年級時, 把研討會當作是一個「讓別人認識我的機會」。 例如我曾在統計年會Joint Statistical Meetings (JSM) 2019與2020, 這兩屆研討會去Present我在博士早期的工作。 在會議中
一位復旦大學數學系三年級的學生,在與我第二次見面時,問了一個重要的問題:「你們會收怎麼樣的學生當博士生?」 當時我與這個學生進行了詳細的交流,但一句話來總結,就是「有自己意見,而且有技術底氣的學生」。同時具備這兩個特質的學生,其實相當稀少。 ▋有自己意見 在台大的經驗告訴我,有自己
Thumbnail
許多大四學生或剛畢業的青年朋友,可能心中都會有一個焦慮問題,就是應先就業或先考研究所?
Thumbnail
很多人以為收得多學生 主要是跟據學歷和得獎經驗 以上兩項專業都很重要!! 但 對收生來說 我發現對收學生幫助只有很少....👀 👉🏻專業知識x關係x了解x主動 才是真正能幫助你收生成功的關鍵 今次分享三點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