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影評|《海上邊境:台灣離島的人們》:歷史迷霧中,顯影台灣離島故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海上邊境:台灣離島的人們》EP.2「馬祖淡菜」/離島出版 提供

《海上邊境:台灣離島的人們》EP.2「馬祖淡菜」/離島出版 提供

「你看我這樣畫,有像台灣的離島嗎?因為我沒有去過,不確定金門、馬祖的形狀是什麼樣子的?或者比較像澎湖?」

這是紀錄片《Frontline Residents》首映會前夕,視覺設計師發信問我的一個問題。

本系列紀錄片由 Taiwan Plus 電視台委託,離島出版有限公司策劃、腳本撰寫與製作,並由知名 YouTuber 動眼神經(眼球中央電視台)擔任製作人,摩登星球影業拍攝後製,中譯《海上邊境:台灣離島的人們》。

這一系列介於節目與紀錄片之間的影像作品,共有六集,長度在 15 至 20 分鐘不等,分赴澎湖、金門、馬祖、馬來西亞檳城拍攝。主題比例平均分布,以澎湖軍事歷史/元宵乞龜、金門砲彈菜刀/出洋返鄉、馬祖南竿淡菜/北竿祈夢為主題,開展台灣罕見的海峽中線離島影像敘事。

《海上邊境:台灣離島的人們》EP.1「金門菜刀」/離島出版 提供

《海上邊境:台灣離島的人們》EP.1「金門菜刀」/離島出版 提供

設計師交來的初稿上,畫著一座美麗而面目模糊的海上山丘。島嶼的稜線起伏,有一處像義大利西西里島、另一處又神似某座南太平洋珊瑚礁嶼。如果人類的大腦也有彷若 AI 的資料庫,在普遍台灣人的語言模型裡,關於「島嶼」的設定,應該少有澎湖、金門、馬祖的形狀。

「如果是畫澎湖,地景會非常平。侯導《風櫃來的人》(1983)看過嗎?對,他們開車進市區的那個畫面,火山熔岩形成的地跟海一樣,一望無際。」
「金門有略高的山,而且海岸線很可能有反登陸的軌條砦,甚至是戰車,從海上看,非常明顯。」
「馬祖的地勢起伏更大,而且馬祖列島裡的每一座島的形狀都不太一樣。而且如果要符合真實情況的話,應該會帶有一點霧氣,因為很容易起霧,讓船隻跟飛機都很困擾⋯⋯」

設計師聽著我的話,安靜地思考專業的解決方案。我卻隨著自己原先相當功能性的工作語言,航進了海峽深處。

我們該如何撥開海上迷霧,看清楚「台灣本島」以外的離島容顏?

《海上邊境:台灣離島的人們》EP.3「澎湖軍人」/離島出版 提供

《海上邊境:台灣離島的人們》EP.3「澎湖軍人」/離島出版 提供

這些島嶼的臉上,刻劃著與台灣近似卻不完全一致的心事;島上的人們,說著與台灣島上大相逕庭的口音,在後製時,多數的台灣工作人員,都苦惱著喊「聽不懂受訪者的台語/閩東語腔調在說什麼」,必須召喚各島嶼的「當地年輕人」來協助上字幕;而在系列作品中,看似平凡無奇的數個空拍畫面,更是在 2024 年之後,(希望是暫時)成為絕響。由於兩岸關係緊張,團隊在 2024 年初場勘試飛空拍機時,猶可順利起飛,到了年中,隨著兩岸海巡與漁船在金門、馬祖海域相繼傳出落水與「越界」等小型衝突後,再試飛空拍機,起飛功能已經遭到鎖死,清楚揭示了這三座島嶼的前線性格。

《海上邊境:台灣離島的人們》EP.4「澎湖乞龜」/離島出版 提供

《海上邊境:台灣離島的人們》EP.4「澎湖乞龜」/離島出版 提供

顯影前線離島

1992 年之前,金門與馬祖猶在「戰地政務」時期,全島均在軍事管制範圍,莫說不可能有言論與集會的自由,更有宵禁、全民男女皆兵、夜間燈火管制等措施,而容易洩漏軍方機密的攝錄影機、照相機,當然也是嚴格禁止隨意持有之物。

當然,在 1992 年之後,隨著戰地政務解除,對於金馬二島的影像禁令也隨之大幅鬆綁,讓一般觀眾也有看見金馬地景的機會。

作為「古戰場」的金門,陸續有黃庭輔的《03:04》(2000 年《流離島影》系列)、董振良的《單打雙不打》(1994)等系列經典作品,以及廣受台灣觀眾好評的洪淳修《金門留念》(2023)與更早的《刪海經》(2014)等等,乃至於入圍了奧斯卡最佳記錄短片的江松長《金門》(2024)等諸多作品,都反反覆覆地凝視這座與廈門近在咫尺的戰爭島嶼。

而馬祖的紀錄片作品,除了同樣屬於《流離島影》系列的《馬祖舞影》(2000)之外,曾經引起生態與愛鳥社群討論的《尋找神話之鳥》(2021),以及記錄佔領行政院青年陳廷豪到馬祖從事政治工作的《島.國》(2022),也都為馬祖/馬祖人豐富卻罕被記錄的身影,留下了吉光片羽。

《海上邊境:台灣離島的人們》EP.5「馬祖祈夢」/離島出版 提供

《海上邊境:台灣離島的人們》EP.5「馬祖祈夢」/離島出版 提供

但這與台灣其他縣市相比,海峽中央的三個離島縣份,能夠在影像中現身的機率,實在是少得可憐。即使是軍管色彩相對較淡、觀光氣息強烈的澎湖,也仍有許多尚未被挖掘的故事與角落。著墨於澎湖越南難民營的劉吉雄《金六刀》(2021)可說是近年在問題意識上另闢蹊徑、令人眼睛一亮的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系列紀錄片在 YouTube 頻道上公開後,反應最熱烈、快速達到數萬點擊率的集數,是記錄「金門移民在馬來西亞/檳城金門村」的故事。該片扣問金門在「成為戰地」之前與之後,人們的生命軌跡,將海峽中線的離島,得以從兩岸對峙的緊張中遠航,與東南亞的「離島」檳城故事互文,在金門本地與檳城都引起迴響,至今不輟。影片留言區關於國族與身分認同的爭吵,更是經典。

在這意義上,《Frontline Residents》的問世,本身便具有嘗試平視離島、探問霧中風景的意義。甚至在兩岸關係日益緊張詭譎的此刻,紀錄片帶有強烈和平主義色彩的視角,讓前線離島居民的生命故事被顯影,讓「離島」概念由非敵即我的視角下被解放,進而被立體化、複雜化的努力,可說是一行難以抹滅的時代註記。

《海上邊境:台灣離島的人們》EP.1「金門菜刀」/離島出版 提供

《海上邊境:台灣離島的人們》EP.1「金門菜刀」/離島出版 提供

劇照提供/離島出版
責任編輯/黃曦
核稿編輯/張硯拓

《Frontline Residents》由台灣首個面向國際的全英語公共媒體 TaiwanPlus 出資委託,前眼球中央電視台製作人動眼神經(何姍蓉)擔綱製作、離島出版有限公司總編輯何欣潔共同策劃,並由摩登星球影業執行編導拍攝。該系列節目紀錄片內容以中英雙語呈現。

本系列節目全六集,每集長 15 分鐘左右,已於 8 月 19 日開始陸續於 TaiwanPlus 電視頻道播放,觀眾也可在 TaiwanPlus Docs YouTube Channel 隨時收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4.8K會員
2.0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這些島嶼的臉上,刻劃著與台灣近似卻不完全一致的心事;島上的人們,說著與台灣島上大相逕庭的口音,在後製時,多數的台灣工作人員,都苦惱著喊「聽不懂受訪者的台語/閩東語腔調在說什麼」,必須召喚各島嶼的當地年輕人來協助上字幕;而在系列作品中,看似平凡無奇的數個空拍畫面,更是在 2024 年之後,成為絕響。
Thumbnail
這些島嶼的臉上,刻劃著與台灣近似卻不完全一致的心事;島上的人們,說著與台灣島上大相逕庭的口音,在後製時,多數的台灣工作人員,都苦惱著喊「聽不懂受訪者的台語/閩東語腔調在說什麼」,必須召喚各島嶼的當地年輕人來協助上字幕;而在系列作品中,看似平凡無奇的數個空拍畫面,更是在 2024 年之後,成為絕響。
Thumbnail
《聽海湧》探討1940年代臺灣在日本殖民下的故事。透過新海家三兄弟的視角,劇情交織二次大戰的歷史與個人的命運,展現了戰爭的殘酷與人性的掙扎。在精心的製作之下,此劇不僅在技術上達到了電影的水準,更引發對臺灣歷史的深度思考。獨特的音樂設計和多元的演員陣容,也讓這部劇成為值得期待的佳作。
Thumbnail
《聽海湧》探討1940年代臺灣在日本殖民下的故事。透過新海家三兄弟的視角,劇情交織二次大戰的歷史與個人的命運,展現了戰爭的殘酷與人性的掙扎。在精心的製作之下,此劇不僅在技術上達到了電影的水準,更引發對臺灣歷史的深度思考。獨特的音樂設計和多元的演員陣容,也讓這部劇成為值得期待的佳作。
Thumbnail
《聽海湧》描述台灣青年在二戰期間被日本徵召前往婆羅洲,替日軍監看戰爭中捕獲的盟軍戰俘,故事背景設定在昭和17年(1942年),過程中這群監視員牽涉一場冷血的屠殺,戰後因被指認虐待戰俘而成為戰犯,部份監視員再也無法回到台灣,活著回來的青年則再也不願提及島上發生的事。
Thumbnail
《聽海湧》描述台灣青年在二戰期間被日本徵召前往婆羅洲,替日軍監看戰爭中捕獲的盟軍戰俘,故事背景設定在昭和17年(1942年),過程中這群監視員牽涉一場冷血的屠殺,戰後因被指認虐待戰俘而成為戰犯,部份監視員再也無法回到台灣,活著回來的青年則再也不願提及島上發生的事。
Thumbnail
2024/05/15看了最長的電影,廖克發導演的新電影《由島至島》。導演延續過往關心東南亞華人的議題,用290分鐘,講述了二戰時期,被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人們及國家,怎麼去記得這場戰爭?以及作為當代人,我們怎麼重新認識自己的歷史?
Thumbnail
2024/05/15看了最長的電影,廖克發導演的新電影《由島至島》。導演延續過往關心東南亞華人的議題,用290分鐘,講述了二戰時期,被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人們及國家,怎麼去記得這場戰爭?以及作為當代人,我們怎麼重新認識自己的歷史?
Thumbnail
除了聚焦在台灣的土地或對我們有著深遠影響的中國,曾經在大航海時代佔有一席之地的島嶼,是否能用更巨觀的視角來探究這塊島嶼的歷史?在更全面了解台灣史的同時,如今也在國際上能見度日增的台灣人們,能不能經由過去的經驗,來引導我們探索未來的方向?
Thumbnail
除了聚焦在台灣的土地或對我們有著深遠影響的中國,曾經在大航海時代佔有一席之地的島嶼,是否能用更巨觀的視角來探究這塊島嶼的歷史?在更全面了解台灣史的同時,如今也在國際上能見度日增的台灣人們,能不能經由過去的經驗,來引導我們探索未來的方向?
Thumbnail
你知道台灣受到天災影響生命安全的機率多高嗎?
Thumbnail
你知道台灣受到天災影響生命安全的機率多高嗎?
Thumbnail
台灣入圍金馬的紀錄電影《捕鰻的人》敘述宜蘭蘭陽溪出海口,在每年冬季都會有許多阿美族原住民在海邊搭起捕鰻苗的臨時工寮地,在夜間冒著低溫與深不如見五指的黑,在大浪中下海捕撈賺取高價收購金。有些人一去再去,而有些人去了以後,就沒有以後。
Thumbnail
台灣入圍金馬的紀錄電影《捕鰻的人》敘述宜蘭蘭陽溪出海口,在每年冬季都會有許多阿美族原住民在海邊搭起捕鰻苗的臨時工寮地,在夜間冒著低溫與深不如見五指的黑,在大浪中下海捕撈賺取高價收購金。有些人一去再去,而有些人去了以後,就沒有以後。
Thumbnail
你說你看見了台灣 從三萬英呎的高空上 看見了海岸線旁盤根錯節的抽水管 本是無機物的塑膠管 像生命力旺盛的榕樹根般刺進島嶼的心臟 你說你看見了台灣 從三萬英呎的高空上 看見了那座禿了頂的黃土高山 本該是郁郁蔥蔥的坡地上 像那得了皮膚病的可憐老狗一樣醜陋不堪 你說你認不出台灣 從那三萬英呎的高空上 霧霾
Thumbnail
你說你看見了台灣 從三萬英呎的高空上 看見了海岸線旁盤根錯節的抽水管 本是無機物的塑膠管 像生命力旺盛的榕樹根般刺進島嶼的心臟 你說你看見了台灣 從三萬英呎的高空上 看見了那座禿了頂的黃土高山 本該是郁郁蔥蔥的坡地上 像那得了皮膚病的可憐老狗一樣醜陋不堪 你說你認不出台灣 從那三萬英呎的高空上 霧霾
Thumbnail
《男人與他的海》拍攝兩位以文字和攝影紀錄海洋故事與生態的討海人,他們如何開始親近海洋到投入這大海中開始自己的一片事業,到與親人和孩子之間的關係,殘酷的現實和為理想投入實踐不斷在拔河,放棄了什麼修補了什麼,即便到今還不斷尋找那個陸上與海上的平衡點。
Thumbnail
《男人與他的海》拍攝兩位以文字和攝影紀錄海洋故事與生態的討海人,他們如何開始親近海洋到投入這大海中開始自己的一片事業,到與親人和孩子之間的關係,殘酷的現實和為理想投入實踐不斷在拔河,放棄了什麼修補了什麼,即便到今還不斷尋找那個陸上與海上的平衡點。
Thumbnail
【離人.離島:臺灣離島的多重變貌】 如果說我們的認同逐漸形成一種名為「臺灣人」的概念,這是建立於什麼樣的共識之上?
Thumbnail
【離人.離島:臺灣離島的多重變貌】 如果說我們的認同逐漸形成一種名為「臺灣人」的概念,這是建立於什麼樣的共識之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