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代大家可能耐心都有限,直接摘要本文重點:
A.如果你是創作者
B.創作者的三個詛咒
如果大家都死了,你還願意活下來嗎?
今天去看了宮崎駿《蒼鷺與少年》的紀錄片《與夢前行宮崎駿》,,真是從第一分鐘哭到最後一分鐘,看完之後覺得宮崎駿爺爺好像沒有想像當中那麼兇,有可能是NHK特別把正面溫暖的形象剪接出來。列出幾個心得:
1. 一直做就對了。創作者的宿命或許就是一直創作下去吧,過程當中可能會遇到掙扎、痛苦、覺得再也做不下去了、覺得自己做的東西是垃圾,但不管怎麼樣還是要繼續走下去,就像村上春樹《舞•舞•舞》當中羊男所說的一樣——跳舞啊。繼續跳舞啊。不可以想為什麼要跳什麼舞。不可以去想什麼意義。
2.生不出來就生活吧。影片中引用魔女宅急便的一段話,我非常感動,奇怪了當初我看了那麼多遍都沒感覺。小魔女琪琪在失去魔法之後,問深山裡面的畫家烏露絲拉(ウルスラ):「我連唯一會的飛行現在都不會了,不知道該怎麼辦?」對方回答:
「無論什麼都畫不出來的時候,我就會拼命畫,坐在桌子前面,再怎麼樣也什麼都畫不出來,就去過日子,散步、吃東西,到森林裡面去,或許隔了一陣子,就會有靈感了。」可能這就是人生吧,沒有一直順利的,但也沒有一直痛苦的。
說這是一部用屍體堆起來的紀錄片也不為過。在蒼鷺與少年的創作過程當中,宮崎駿身邊重要的人們一個一個死掉了。
結束之後跟Lily一起到樓下摩斯漢堡吃東西,談到宮崎駿其實是很幸運的一個人,他所喜歡的的創作,剛好受到大家青睞,《龍貓》廣受好評,光是周邊就賣到它可以不愁吃穿,於是他可以繼續做他想做的事情,隨時可以退休都沒有問題,但他仍然不斷地投入後續的所有創作。許多人沒有那麼幸運,要不是自己喜歡的事情沒有辦法賺錢,要不就是自己擅長的事情並不喜歡,要不就是根本找不到自己喜歡的事情。宮崎駿作為投入創作又可以不愁生活,真的是很幸運(還記得前陣子很紅的「意義 ikigai」的文氏圖嗎?)。
前陣子跟Skimmy聊到,人生總是會有一種時候是,老天爺追著你要餵你飯吃,那些時候你可能根本不需要煩惱任何事情,財源就會滾滾來,做你喜歡的事情就可以高枕無憂,但也有些時候,你就像是破了的米缸,不論如何汲汲營營,漏出去的總比賺進來得多。
其實我特別想要感謝Lily,大概這兩三年以來宮崎駿系列的電影重新上映都是她陪我一起討論的,她跟我很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她總能夠去找很多資料考古,跟我天馬行空的用各種象徵、幻想和心理學分析的路線蠻不一樣的,尤其我每次聽她在講宮崎駿、鈴木敏夫、高畑勳的故事的時候,都覺得津津有味,就好像他們三個老頭坐在我前面一樣。
過了一個年紀之後,你才會開始驚覺,有人可以討論是多麼美好的一件事情。宮崎駿在創作的晚年,每到想破頭的時候,想要找人說說話,但身邊都是晚輩,沒有人可以跟他聊上幾句,這時候其實如果阿朴在的話,就跟他說:「沒關係,截稿日期到了做不出來也是沒辦法的事!」這麼多人裡面只有他會這樣跟他講(或者說只有他說有效果吧?)
記得《霍爾的移動城堡》嗎?霍爾因為跟魔鬼做了交易,所以失去了心臟;蘇菲則是不知道為什麼撞見荒野女巫,就立刻中了變老的詛咒。
(下面這兩篇極力推薦覺得自己沒有「感受」,或想了解蘇何時變年輕的朋友閱讀。)
或許這3者,就是創作者的詛咒吧。
「你知道梵谷為什麼會割掉耳朵嗎?或許是為了打開腦袋裡面的某些東西。」
宮崎駿說,這個東西打開之後,可能就回不去了。他這輩子沒有傷害過自己,但其實有很多次想過要傷害自己,於是,他最後選擇在動畫裡面讓真人傷害了自己,右邊的頭皮被剃了一刀。這種替代性受傷,協助他抵達了一些地方。
最後還有一個心得是,老實說,跟創作者在一起是孤單的。以YouTuber來說,他大部分的時間都奉獻給粉絲了,拍片、剪片、想題材,想想,日常生活還有什麼品質可言?這就是為什麼許多YouTuber最後都會說:「我想要多留一點點時間給我身邊重要的人。」作為他YouTuber生命的終結;做為宮崎駿身邊的家人或朋友應該也是孤單的吧,大量的時間都在創作,甚至沒有在創作的時候都是活在自己內在的世界裡面,就像我一樣,不是在想事情,就是在讀書,現實世界發生的事情,其實我根本在意的很少,如果不是同事在討論會不會放假,我連颱風要來都不知道。
從這個角度想起來,我其實很感謝身邊的人,因為我花在你們身上的時間這麼少,但你們還願意在我身邊留下來。
謝謝你們。
謝謝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