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機指為「手指屈指肌腱狹窄性肌腱鞘炎」。人類手指骨末端有個類似滑輪的結構,稱為滑車(pulley),當手指彎曲時,可讓肌腱可附著在骨頭上滑動,但當手指過度使用,造成滑車與屈指肌腱過度摩擦後產生腫脹、發炎、狹窄現象,使彎曲的指頭伸直時會有「喀拉」聲響,變成兩段式伸直,猶如扣板機的動作,故稱為「板機指」。在臨床上會遇到患者遇到手彎起伸不直的問題,甚至在剛開始發炎的時候疼痛難耐,是手指很常見的疾病,發生率約2%~3%,好發在50~60歲,女性較常見,但男性或30~40歲族群也可能發生。
板機指好發族群與位置
- 中年婦女
- 懷孕女性
- 40-50歲
- 常需要重複手部動作工作(如:工程師、清潔工、音樂家、縫紉、焊接、園藝工作、廚師...)
- 糖尿病(發生率是正常人的兩倍以上)
-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
@ 最常出現在慣用手拇指、中指、無名指
症狀
- 早上起床特別僵硬難以活動
- 手指腫脹疼痛彎曲、伸展不順暢
- 手指根部隆起,壓了會疼痛
- 手指無法完全伸直,需要靠另一手將患側手指扳直,且會有疼痛彈跳聲響
根據嚴重程度,板機指可分成四級:
第一期:抓握時出現疼痛,手指基部有壓痛,但理學檢查無異常
第二期:手指亦可以伸直,但會有卡住的感覺
第三期:受影響的手指需靠外力協助才能伸直,或是無法順暢的自行彎曲手指
第四期:用力也無法伸直受影響的手指
檢測方式:先將手握拳再展開,手指無法完全伸直就很可能是板機指
診斷方式
建議有以上症狀,先至骨科或復健科門診就醫,待醫師依照臨床症狀與骨骼肌肉超音波檢查,清楚看到腫脹的腱鞘,以安排後續物理治療復健。
板機指多久會好?
看到這裡也不要太擔心,因為五成以上的板機指會自行緩解,且其中又有一半的案例在八個月後症狀就沒有了,90 % 的人在一年內症狀就自然消失。另外五成的人需要一些介入協助, 大多以保守治療為主,如:減少活動、護具固定,也會透過儀器或藥物減緩疼痛,或是在急性期過後進行復健。
- 輕症:服用消炎止痛、適度休息、配合熱敷、停止或避免造成疼痛的動作後,約莫兩週可改善。
- 慢性發炎︰可局部注射類固醇或低濃度葡萄糖水與復健治療,約三個月可獲得改善。超過三個月以上治療未改善或反覆發生者,則建議考慮手術。
治療方式
物理治療
- 減輕疼痛與發炎
- 給與手充足休息,搭配護具效果更佳
- 熱敷: 促進血液循環,達到肌肉放鬆
- 超音波: 舒緩疼痛,軟化緊繃的軟組織
- 雷射: 加速組織修復
- 電療: 減輕疼痛 - 等長收縮
- 給予手指末端阻力10秒,重複的收縮與放鬆,增加肌腱與腱鞘間的滑動,減少卡頓放鬆緊繃肌肉與過度使用的肌腱。 - 肌腱滑動運動
- 依照下方圖片順序做動作,每次20下,每天3-5次。

- 主動活動:進行手指外展和內收以加強骨間肌和蚓狀肌。
- 深層按摩:垂直肌肉走向,用拇指按摩結節處3~5分鐘/次
注意事項
1.避免高頻率、長時間、出力大的手指動作
2.減少手指頭重複性的動作,若工作性質重複性多又長,中間一定要有適當的休息,或安排不同的工作內容輪替。
3.使用保護之輔具、副木,讓患部休息
參考資料
- Trigger Finger, Harvard Health Publishing, Harvard Medical School, May 2015
- Trigger Finger, Trigger finger risk factor, webMD August 24th,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