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膀一抬就痛?小心【肩夾擠症候群】!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 揭開肩痛的真相,讓物理治療幫你擺脫疼痛!—

「醫生,我的手一抬到某個角度就開始痛,但抬更高一點又不痛了,這是怎麼回事?」

這是許多肩痛患者的共同心聲。明明平常活動都沒問題,但當手舉到某個高度時,卻突然感到刺痛,甚至痛到不敢繼續動作。這樣的情況,很可能是「肩夾擠症候群」(Shoulder Impingement Syndrome)作祟。

這種問題不僅影響日常生活,像是穿衣服、拿東西,甚至睡覺翻身時都會覺得不適。如果你或身邊的人有類似困擾,那麼本篇文章會幫助你深入了解肩夾擠症候群的原因、症狀,帶給你專業的治療與復健建議!

肩膀的結構與肩夾擠的關聯

要了解肩夾擠症候群,先來看看肩膀的解剖構造。肩膀是一個靈活但脆弱的關節,依靠許多結構來維持穩定與活動。上一篇介紹五十肩的時候有講到肩關節周圍有關節囊包覆穩定,除此之外,還有肌肉會附著在周圍,肌肉收縮時才可以帶動作出現。

其中,最重要的肌群之一就是旋轉肌袖(Rotator Cuff,又稱肩袖肌群),這是一組負責穩定與旋轉肩膀的肌肉,包括:

棘上肌(Supraspinatus) – 負責手臂外展

棘下肌(Infraspinatus) – 負責手臂外旋

小圓肌(Teres Minor) – 輔助手臂外旋

肩胛下肌(Subscapularis) – 負責手臂內旋

這些肌肉緊密包圍肩關節,讓肩膀能夠自由活動。但如果這些結構之間的空間變小,就可能導致夾擠,使肌腱或滑液囊反覆受到摩擦與壓迫,進而產生疼痛與發炎。



夾擠症候群的成因

肩夾擠的發生,主要可分為原發性次發性兩大類:

🔹 原發性(Primary Impingement與先天肩峰結構異常有關,可能是肩峰形狀、肩峰下長骨刺或旋轉肌退化。

    • 肩峰過於彎曲(鉤狀型肩峰):看下圖肩胛骨往外延伸的一個突起為「肩峰」,而肩峰有三種常見形狀,分別為平面、弧面、鉤狀,其中鉤狀較容易使肩峰下空間變小,使夾擠到中間的軟組織機率變高。
    • 骨刺(Osteophyte) – 肩峰下方增生骨刺,導致旋轉肌袖受壓迫
    • 肩袖肌腱退化 – 肌腱老化變厚,使可活動空間縮小

🔹 次發性(Secondary Impingement)

與後天因素或動作控制異常有關,可能因為以下原造成肩峰產生摩擦夾擠,而壓迫組織產生病變。

    • 姿勢不良(如駝背、圓肩)
    • 肩胛骨控制不良(如肩胛骨無法穩定移動)
    • 旋轉肌袖肌力不足,導致肩關節不穩定
    • 長時間過度使用肩膀(如反覆高舉動作)
    • 慢性發炎(如棘上肌腱炎、滑液囊炎)

肩夾擠症候群的症狀與影響

🔹手臂外展 60-120° 時產生疼痛(稱為「疼痛弧painful arc」)

🔹肩膀前側或外側邊疼痛,可能向上臂擴散

🔹夜間疼痛、翻身時疼痛加劇,無法側臥患側

🔹肩膀力量減弱,影響日常活動,如舉手梳頭、穿衣服、拿高處物品

🔹若長期未治療,可能導致肌腱撕裂、關節活動度受限

好發族群,哪些人容易得肩夾擠?

🔹運動員(如籃球、排球、游泳、羽球、棒球選手)

🔹經常需要高舉手臂工作者(如油漆工、木工、瑜珈老師、健身愛好者)

🔹久坐辦公族(因長時間圓肩、姿勢不良)

🔹曾有肩膀受傷史(如鎖骨骨折、肩關節脫位)

如何診斷肩夾擠症候群?

Neer Test(Neer測試) – 物理治療師將患者的手臂被動向上舉高,看是否產生疼痛。測試影片

Hawkins-Kennedy Test(霍金斯測試) – 讓患者手臂內旋,檢查是否有夾擠疼痛。測試影片

理學檢查 – 測試肩關節活動範圍、肌肉力量

影像檢查 – 若症狀持續,可進行 X 光、超音波或 MRI 來評估肩峰結構與肌腱狀況

治療方式

1️⃣物理治療

🔹肩胛骨穩定訓練 – 強化肩胛骨控制能力,減少夾擠發生

手撐趴姿訓練肩部周圍肌群穩定度

手撐趴姿訓練肩部周圍肌群穩定度


🔹肌力訓練 – 強化旋轉肌袖,提高肩關節穩定性

肩外轉肌彈力帶訓練

肩外轉肌彈力帶訓練


🔹姿勢調整與矯正 – 改善圓肩、駝背等問題。

長時間坐辦公桌或電腦前須注意


🔹運動治療 – 透過特定運動減少肩膀壓力,如YTWL訓練

    • Y:從彎腰姿勢伸直手臂並鎖住手肘。舉起雙臂,形成「Y」形。目標是保持上斜方肌柔軟、放鬆,應該感覺到下斜方肌和肩胛骨之間有灼熱感。保持一到兩秒鐘,然後回到放鬆位置。如果無法放鬆上斜方肌,嘗試將手臂張開一點。
    • T:與 Y 的定位相同,但這次將手臂伸向一側,手腕與肩膀成一線,形成一個「T」。重點是將肩胛骨向下拉向腰部並遠離耳朵。保持一到兩秒鐘然後放鬆。
    • W:彎曲肘部,使手臂(手、肘部和肩關節)形成「W」形。將肩胛骨向下向後拉,保持幾秒鐘,並專注於收縮。
    • L:從彎腰姿勢開始,將手肘向後拉,就像您要做“T”一樣,但這次您的手肘彎曲,指關節朝向地板。這看起來就像正在做俯身划船,然後使手背朝向天花板(記得盡量向後旋轉拇指)。

2️⃣物理因子治療

🔹超音波治療 – 減少發炎與腫脹

🔹雷射治療 – 促進組織修復

🔹電療 – 舒緩疼痛

3️⃣生活調整與疼痛管理

🔹避免過度使用肩膀 – 減少過頭動作,如吊單槓、仰臥推舉等

🔹冰敷或熱敷 – 急性期可冰敷,慢性期則可熱敷促進循環

🔹睡姿調整 – 避免壓迫肩膀的睡姿,如側睡時可用枕頭支撐手臂

4️⃣侵入性治療(當保守治療無效時)

🔹類固醇注射 – 可快速減輕發炎與疼痛,但不建議頻繁使用

🔹關節鏡手術 – 若肌腱嚴重撕裂或有骨刺,則可考慮手術處理

結論:積極治療,讓肩膀恢復自由!

肩夾擠症候群雖然常見,但透過物理治療與適當的運動,絕大多數患者都能逐漸恢復,避免手術治療。如果讀者有肩膀疼痛問題,建議盡早尋求醫師與物理治療師的幫助,別讓疼痛影響你的生活品質!我是沒痛maintain物理治療師我們下次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相信大家對於「五十肩」這個名詞一定不陌生,或許您曾聽過它的別名:冰凍肩或冷凍肩,甚至可能從醫學角度聽過更專業的說法——沾黏性囊炎。當日常的舉手投足變得不再「輕而易舉」,五十肩悄然成為我們生活的「不速之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解開這個令人困擾又充滿謎團的健康課題,看看如何與它和平共處,甚至早日告別!
板機指,又稱「手指屈指肌腱狹窄性肌腱鞘炎」,是一種常見的手指疾病,好發於中年婦女及需重複手部動作的工作者。本文詳細介紹板機指的成因、症狀、診斷方式、治療方法及注意事項,並提供改善板機指的物理治療、運動及生活習慣建議,助您瞭解及改善板機指問題。
腕隧道症候群一種常見的手部疾病,因正中神經在腕隧道受壓迫引起手部疼痛、麻木等症狀。本文探討常見原因(重複性手腕動作、發炎腫脹、外傷骨折、懷孕、腫瘤)、診斷方式(臨床測試、魚際肌萎縮、神經傳導檢查)、臨床症狀(手麻刺痛、無力、感覺異常、灼熱腫痛)、以及改善症狀的方法(物理治療、儀器治療、手術治療)。
今年一個人跨年,聽著喜愛的歌手演唱,感觸良多。從兒時夢想,到如今實現目標後的現實考量,成長的過程伴隨著犧牲,但也造就了現在的自己。文章提倡設定SMART目標,並分享如何將年度目標分解成可衡量的小目標,並以自身例子(持續進修物理治療專業知識,如KC, DNS等)說明。最後鼓勵讀者分享自己的年度目標。
探討物理治療實習要求與選擇制度,包括必修實習時數、不同實習制度的優缺點,以及選擇實習醫院時需考慮的注意事項。學生需至少實習三十六週,且需在衛生福利部認定的醫院完成必要的科目實習。提供了選擇申請和分發制度的詳細說明,並分享實習選擇的建議,幫助有效地規劃實習,希望讓學弟妹不那麼徬徨。
本文介紹中風的定義、症狀及處置方法,特別著重於如何快速識別中風症狀,並提供「FAST」口訣作為指引。此外,文章還討論了中風的分類和評估方法,包括功能性評估和針對中風患者的治療計畫。透過本文,讀者能夠增進對中風的瞭解,以利於及早識別和處理中風相關緊急情況。
相信大家對於「五十肩」這個名詞一定不陌生,或許您曾聽過它的別名:冰凍肩或冷凍肩,甚至可能從醫學角度聽過更專業的說法——沾黏性囊炎。當日常的舉手投足變得不再「輕而易舉」,五十肩悄然成為我們生活的「不速之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解開這個令人困擾又充滿謎團的健康課題,看看如何與它和平共處,甚至早日告別!
板機指,又稱「手指屈指肌腱狹窄性肌腱鞘炎」,是一種常見的手指疾病,好發於中年婦女及需重複手部動作的工作者。本文詳細介紹板機指的成因、症狀、診斷方式、治療方法及注意事項,並提供改善板機指的物理治療、運動及生活習慣建議,助您瞭解及改善板機指問題。
腕隧道症候群一種常見的手部疾病,因正中神經在腕隧道受壓迫引起手部疼痛、麻木等症狀。本文探討常見原因(重複性手腕動作、發炎腫脹、外傷骨折、懷孕、腫瘤)、診斷方式(臨床測試、魚際肌萎縮、神經傳導檢查)、臨床症狀(手麻刺痛、無力、感覺異常、灼熱腫痛)、以及改善症狀的方法(物理治療、儀器治療、手術治療)。
今年一個人跨年,聽著喜愛的歌手演唱,感觸良多。從兒時夢想,到如今實現目標後的現實考量,成長的過程伴隨著犧牲,但也造就了現在的自己。文章提倡設定SMART目標,並分享如何將年度目標分解成可衡量的小目標,並以自身例子(持續進修物理治療專業知識,如KC, DNS等)說明。最後鼓勵讀者分享自己的年度目標。
探討物理治療實習要求與選擇制度,包括必修實習時數、不同實習制度的優缺點,以及選擇實習醫院時需考慮的注意事項。學生需至少實習三十六週,且需在衛生福利部認定的醫院完成必要的科目實習。提供了選擇申請和分發制度的詳細說明,並分享實習選擇的建議,幫助有效地規劃實習,希望讓學弟妹不那麼徬徨。
本文介紹中風的定義、症狀及處置方法,特別著重於如何快速識別中風症狀,並提供「FAST」口訣作為指引。此外,文章還討論了中風的分類和評估方法,包括功能性評估和針對中風患者的治療計畫。透過本文,讀者能夠增進對中風的瞭解,以利於及早識別和處理中風相關緊急情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肩頸緊繃、下背及腰臀痠痛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以下是我從身體中學到的經驗,分享給大家。
在現代生活中,許多人都面臨著肩頸部位肌肉纖維緊張的問題,長期的辦公室工作、不良的坐姿、壓力等因素都可能導致肌肉纖維的緊張和不適。而整骨按摩作為一種自然的治療方式,對於改善肩頸肌肉纖維的鬆弛效果有著明顯的幫助。 台中整骨、台北整骨、新竹整骨、竹北整骨等整骨診所提供了專業的整骨按摩服務,其整骨師們擁有
肩頸部位的緊張和不適是現代生活中常見的問題,許多人長時間面對電腦或手機,導致肌肉疲勞和壓力累積。在這樣的情況下,肩頸放鬆運動和整復技巧成為了緩解疼痛的重要手段。讓我們來探討一下這些方法的療效持續性。 在台中、台北、新竹、竹北等地,整復治療中心提供專業的整復服務,包括肩頸放鬆運動和整復技巧。這些機構
肩頸僵硬是現代人常見的健康問題之一,而撥筋技巧作為一種有效的康復方式,對於預防和緩解肩頸僵硬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將探討撥筋技巧在肩頸僵硬預防中的應用,幫助讀者更好地了解這一技巧的原理和效果。 撥筋技巧是一種源於中國傳統醫學的康復技術,通過特殊的手法和工具對肌肉和筋膜進行刺激和按摩,從而達到疏通經絡、
Thumbnail
  肩關節如果以骨骼模型來看,就是一個很大的球放在很小的盤子上,很容易傾倒不穩,所以需要周遭的肌肉強力協助抓穩肩膀,這些穩定肩膀的肌肉很多,包括棘上肌、棘下肌與肩胛下肌等等控制肩膀旋轉的肌肉,所以當你跌倒手去撐地板時,肩膀一受到比較大的衝擊力,這些肌肉就是受害者,因為他們要更努力的抓
Thumbnail
這條肌肉跟先前提過的棘下肌與小圓肌一同協助手臂抬高時,肩關節能夠好好的被抓住,跟闊背肌與大圓肌一樣,在游泳、投球、將重物抬到頭頂、摔倒時手撐地板時容易引起疲勞疼痛 。 它是一條跟肩胛骨穩定有關的肌肉,當有症狀時,關節角度嚴重受限,常被診斷為冰凍肩、黏連性關節囊炎或是投手臂,患者有時腕部也會
Thumbnail
你曾經有駕駛無動力方向盤或是輪胎有問題的汽車後,就開始發生肩膀痠痛的問題嗎?在之後的生活歲月裡,發現不管做什麼運動,肩膀都容易產生不舒服 到醫院檢查時,通常會做一些肩膀動作的檢查,你會發現你疼痛的手在雙手抬高時,疼痛的那一邊手臂無法碰到耳朵。 有時候肩膀痛的人都會懷疑自己是不是50肩,特
Thumbnail
曾經因為胸腔伴隨著呼吸疼痛懷疑自己是不是有問題,而做了很多胸腔檢查,卻被醫院告知你沒事的狀況嗎?又或是你曾經左胸腔跟手臂內側疼痛,懷疑自己是心臟有問題,而去做心臟檢查也沒問題?懷著自己會不會突然要躺進醫院的心,長時間下來卻也健康生活嗎? 以肌肉來看,闊背肌問題可能會
Thumbnail
有些人曾經騎摩托車跌倒後,肩膀在活動時就常常發出聲響,似乎也不一定伴隨著疼痛,但有聲響就是覺得不舒服,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棘上肌受傷。 這是一條可以把我們肩關節抓穩的重要肌肉,通常也很少主動受傷,可是當肩膀其他肌肉有問題時會跟肩膀的其他肌肉一起喊痛。 當他受傷的時候你會明顯的感覺到
Thumbnail
提肩胛肌 顧名思義就是可以提起你的肩胛骨的肌肉 一項研究發現200名正常年輕人中有1/5的人提肩胛肌有潛在問題,也就是他蓄勢待發,只要你的身體稍有狀況,它就會讓你產生肩膀痠痛,甚至發生落枕,讓你無法轉頭。 常見引發肌肉酸痛的原因是你在日常生活中無意識地產生高低肩的狀況,像是爺爺奶奶的拐杖太長,
Thumbnail
肩頸緊繃、下背及腰臀痠痛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以下是我從身體中學到的經驗,分享給大家。
在現代生活中,許多人都面臨著肩頸部位肌肉纖維緊張的問題,長期的辦公室工作、不良的坐姿、壓力等因素都可能導致肌肉纖維的緊張和不適。而整骨按摩作為一種自然的治療方式,對於改善肩頸肌肉纖維的鬆弛效果有著明顯的幫助。 台中整骨、台北整骨、新竹整骨、竹北整骨等整骨診所提供了專業的整骨按摩服務,其整骨師們擁有
肩頸部位的緊張和不適是現代生活中常見的問題,許多人長時間面對電腦或手機,導致肌肉疲勞和壓力累積。在這樣的情況下,肩頸放鬆運動和整復技巧成為了緩解疼痛的重要手段。讓我們來探討一下這些方法的療效持續性。 在台中、台北、新竹、竹北等地,整復治療中心提供專業的整復服務,包括肩頸放鬆運動和整復技巧。這些機構
肩頸僵硬是現代人常見的健康問題之一,而撥筋技巧作為一種有效的康復方式,對於預防和緩解肩頸僵硬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將探討撥筋技巧在肩頸僵硬預防中的應用,幫助讀者更好地了解這一技巧的原理和效果。 撥筋技巧是一種源於中國傳統醫學的康復技術,通過特殊的手法和工具對肌肉和筋膜進行刺激和按摩,從而達到疏通經絡、
Thumbnail
  肩關節如果以骨骼模型來看,就是一個很大的球放在很小的盤子上,很容易傾倒不穩,所以需要周遭的肌肉強力協助抓穩肩膀,這些穩定肩膀的肌肉很多,包括棘上肌、棘下肌與肩胛下肌等等控制肩膀旋轉的肌肉,所以當你跌倒手去撐地板時,肩膀一受到比較大的衝擊力,這些肌肉就是受害者,因為他們要更努力的抓
Thumbnail
這條肌肉跟先前提過的棘下肌與小圓肌一同協助手臂抬高時,肩關節能夠好好的被抓住,跟闊背肌與大圓肌一樣,在游泳、投球、將重物抬到頭頂、摔倒時手撐地板時容易引起疲勞疼痛 。 它是一條跟肩胛骨穩定有關的肌肉,當有症狀時,關節角度嚴重受限,常被診斷為冰凍肩、黏連性關節囊炎或是投手臂,患者有時腕部也會
Thumbnail
你曾經有駕駛無動力方向盤或是輪胎有問題的汽車後,就開始發生肩膀痠痛的問題嗎?在之後的生活歲月裡,發現不管做什麼運動,肩膀都容易產生不舒服 到醫院檢查時,通常會做一些肩膀動作的檢查,你會發現你疼痛的手在雙手抬高時,疼痛的那一邊手臂無法碰到耳朵。 有時候肩膀痛的人都會懷疑自己是不是50肩,特
Thumbnail
曾經因為胸腔伴隨著呼吸疼痛懷疑自己是不是有問題,而做了很多胸腔檢查,卻被醫院告知你沒事的狀況嗎?又或是你曾經左胸腔跟手臂內側疼痛,懷疑自己是心臟有問題,而去做心臟檢查也沒問題?懷著自己會不會突然要躺進醫院的心,長時間下來卻也健康生活嗎? 以肌肉來看,闊背肌問題可能會
Thumbnail
有些人曾經騎摩托車跌倒後,肩膀在活動時就常常發出聲響,似乎也不一定伴隨著疼痛,但有聲響就是覺得不舒服,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棘上肌受傷。 這是一條可以把我們肩關節抓穩的重要肌肉,通常也很少主動受傷,可是當肩膀其他肌肉有問題時會跟肩膀的其他肌肉一起喊痛。 當他受傷的時候你會明顯的感覺到
Thumbnail
提肩胛肌 顧名思義就是可以提起你的肩胛骨的肌肉 一項研究發現200名正常年輕人中有1/5的人提肩胛肌有潛在問題,也就是他蓄勢待發,只要你的身體稍有狀況,它就會讓你產生肩膀痠痛,甚至發生落枕,讓你無法轉頭。 常見引發肌肉酸痛的原因是你在日常生活中無意識地產生高低肩的狀況,像是爺爺奶奶的拐杖太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