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資本主義的生活》:揭示金錢、財富與成長的真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金錢就是時間、財富就是知識、資訊就是意外、成長就是學習

 

raw-image




《後資本主義的生活》這本書的書名反映了作者喬治‧吉爾德(George Gilder)對當前經濟環境的重新思考和解釋。吉爾德認為,傳統的資本主義經濟觀點已經無法解釋當下的經濟發展,因此他提出了一套全新的經濟思想體系,來解釋我們所處的數位經濟時代。這本書並不是在暢想未來的生活,而是用新的經濟思想來解釋當下的經濟現象。

 

這本書的最主要論點是「經濟學的資訊理論」(the information theory of economics),其核心觀點包括:金錢就是時間、財富就是知識、資訊就是意外,以及成長就是學習。吉爾德認為,金錢的本質是我們為賺取金錢所花費的時間;財富的本質是知識,而不是物質資源;真正有價值的資訊來自於意外和驚喜;成長是透過將資訊轉化為知識的學習過程實現的。

 

喬治‧吉爾德是一位知名的美國經濟學家,被稱為“未來學家”和“高科技領域的預言家之王”。他在過去的半個世紀裡,一直致力於研究新經濟的走向,引領了美國數位經濟的思潮。他的著作包括《財富與貧窮》《通訊革命》《企業之魂》《後電視時代》和《後Google時代》等,對經濟學和科技領域有著深遠的影響。

 

這本書不僅提供了一個理解宏觀經濟的新工具,也是一套思考數位時代個體成長的新工具。吉爾德的觀點挑戰了傳統經濟學的許多假設,為我們提供了一套新的思考工具來理解現代經濟和個人成長。

 

金錢就是時間

 

喬治‧吉爾德在《後資本主義的生活》中提出「金錢就是時間」這一觀點,是為了強調金錢的本質是我們為賺取金錢所花費的時間,而不是僅僅是貨幣本身。他認為,當我們花錢的時候,實際上是花費了我們在積累這些金錢上所投入的時間。

 

吉爾德引用了諾貝爾獎得主威廉‧諾德豪斯的觀點,用時間來衡量經濟進步。例如,1800年一個普通工人需要工作1000小時才能買到足夠的蠟燭來產生150萬流明小時的光,而到了1990年,只需要工作十分鐘就能買到足夠的電來產生同樣的光。這說明了隨著時間的推移,單位勞動時間所能獲得的資源在增加,反映了經濟的發展。

 

財富就是知識

 

喬治‧吉爾德在《後資本主義的生活》中提出「財富就是知識」這一觀點,是為了強調財富的本質並不是物質資源,而是知識。他認為,物質資源本身並不具備真正的價值,只有當人類擁有了相關的知識,並能夠有效地利用這些資源時,這些資源才會變得有價值。

 

舉個例子,一輛價值數百萬的豪車,如果撞壞了,它的重量和物質並沒有改變,但它的價值卻大大降低了。這是因為豪車的價值主要來自於製造它的知識,而不是構成它的物質。同樣地,當我們在餐館裡花錢買一頓飯時,我們實際上是為廚師和服務員的知識付費,而不是僅僅為食材付費。

 

資訊就是意外

 

喬治‧吉爾德在《後資本主義的生活》中提出「資訊就是意外」這一觀點,是為了強調真正有價值的資訊來自於意外和驚喜,而不是已知的常識或預期的結果。

 

他舉例說明,如果有人告訴你1+1=2,這並不會給你帶來任何新的資訊,因為這是你已經知道的常識,並不會讓你感到意外。然而,如果有人告訴你1+1>2,這會讓你感到驚訝,因為這與你的常識不符。這時候,當對方進一步解釋在什麼情況下1+1會大於2,例如在兩個人交流想法時碰撞出新的創意,這才是真正的新資訊。

 

吉爾德還提到,加州理工學院的物理學和工程學教授Carver Mead在訓練學生時,會讓他們分享過去一週中那些不起作用或失敗的實驗。這些失敗的經驗往往能夠產生大量的資訊,因為它們帶來了意外和驚喜,從而提供了新的學習機會。

 

成長就是學習

 

喬治‧吉爾德在《後資本主義時代》中提出「成長就是學習」這一觀點,是為了強調成長的本質在於將資訊轉化為知識的學習過程。他認為,經濟成長和個人成長都依賴於不斷地學習和創新。

 

吉爾德認為,學習的過程始於與資訊的碰撞。資訊是無序的、雜亂的,而知識是經過驗證的、有序的。當我們遇到意外和驚喜時,這些意外提供了新的資訊。通過反覆驗證和改進,我們將這些有價值的資訊沉澱下來,轉化為知識。這樣的知識才能產生有價值的產品,推動經濟和個人成長。

 

結語

 

喬治‧吉爾德在《後資本主義的生活》中對經濟學領域中的一些最重要問題提供了全新的視角和回答。

 

首先,關於「人類的財富從哪裡來」,吉爾德認為財富的本質是知識,而不是物質資源。他指出,物質資源本身並不具備真正的價值,只有當人類擁有了相關的知識,並能夠有效地利用這些資源時,這些資源才會變得有價值。因此,財富來自於人類創造和擁有的知識。

 

其次,關於「經濟成長的本質」,吉爾德提出「成長就是學習」的觀點。他認為,經濟成長依賴於不斷地學習和創新。成長的過程是將資訊轉化為知識的過程,這需要透過不斷地試驗、驗證和改進。企業家在試驗和創新過程中,透過不斷地測試和驗證,將資訊轉化為知識,從而促進經濟成長。

 

最後,關於「經濟發展的未來」,吉爾德認為未來的經濟發展將依賴於數位經濟和資訊理論。他強調,數位經濟時代的經濟發展將更多地依賴於知識和資訊的創新,而不是傳統的物質資源。他預測,價值互聯網將取代資訊互聯網,開啟加密經濟新時代,這將帶來新的經濟增長和發展機會。

 

歡迎您加入 艾螽斯的幸福沙龍,瀏覽人生相關文章,歡迎留言寫下您的感想。

https://vocus.cc/salon/ai_jones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凱特-avatar-img
2024/10/05
這本書點出關於金錢、財富、資訊、成長,反直覺的思考模式,值得我們慢慢思考,謝謝分享好書。
感謝分享,文章中舉的例子也很有意思~~
艾螽斯-avatar-img
發文者
2024/10/06
細枝小葉的阿祥_Sean 很高興你也喜歡這本書🤩
艾螽斯-avatar-img
發文者
2024/10/06
感謝大家🤩即時精選
艾螽斯-avatar-img
發文者
2024/10/05
很高興你也喜歡這本書🤩
avatar-img
艾螽斯的幸福沙龍
211會員
214內容數
114.1.25 更新 圍繞“幸福”這個主題,分享相關好書,一起學習成長。 --於2025年將沙龍分成7個區 自我成長區 職場區 商業區 親子教育區 情感區 健康區 閱讀寫作區 歡迎瀏覽、留言🙏
2025/04/24
這篇文章介紹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理查·費曼充滿趣味的人生故事與獨特的學習方法,並以「生成式AI」為例,示範如何運用費曼學習法。文章涵蓋費曼的奇聞軼事、父親的教育理念,以及費曼學習法的步驟與優點,旨在啟發讀者培養主動學習、深度思考與樂在學習的態度。
Thumbnail
2025/04/24
這篇文章介紹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理查·費曼充滿趣味的人生故事與獨特的學習方法,並以「生成式AI」為例,示範如何運用費曼學習法。文章涵蓋費曼的奇聞軼事、父親的教育理念,以及費曼學習法的步驟與優點,旨在啟發讀者培養主動學習、深度思考與樂在學習的態度。
Thumbnail
2025/04/22
《六頂思考帽》提供一套結構化思考框架,幫助個人或團隊做出更周全的決策。文章詳細解釋六種帽子(白、紅、黃、黑、綠、藍)各自代表的思考維度,並輔以生活化例子與實際應用場景,例如創業決策、作家轉型等,說明如何避免思維混亂,在理性與感性間取得平衡。此外,文章比較了六頂思考帽與SWOT分析法的異同。
Thumbnail
2025/04/22
《六頂思考帽》提供一套結構化思考框架,幫助個人或團隊做出更周全的決策。文章詳細解釋六種帽子(白、紅、黃、黑、綠、藍)各自代表的思考維度,並輔以生活化例子與實際應用場景,例如創業決策、作家轉型等,說明如何避免思維混亂,在理性與感性間取得平衡。此外,文章比較了六頂思考帽與SWOT分析法的異同。
Thumbnail
2025/03/21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這本書的核心觀點在於,管理者應該先管理好自己,才能有效管理他人和組織。文章從自我管理、時間管理和決策三個方面闡述了德魯克的管理思想,並以實際案例說明如何避免重複性危機、提升決策效率、以及從系統性角度解決問題,避免流於表面的忙碌。
Thumbnail
2025/03/21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這本書的核心觀點在於,管理者應該先管理好自己,才能有效管理他人和組織。文章從自我管理、時間管理和決策三個方面闡述了德魯克的管理思想,並以實際案例說明如何避免重複性危機、提升決策效率、以及從系統性角度解決問題,避免流於表面的忙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本文探討金錢的本質,並非單純的數字累積,而是愛、信任與祝福的化身。真正的富裕並非擁有多少金錢,而是懂得如何經營人際關係,並將金錢視為投資,用於拓展人脈與機會。
Thumbnail
本文探討金錢的本質,並非單純的數字累積,而是愛、信任與祝福的化身。真正的富裕並非擁有多少金錢,而是懂得如何經營人際關係,並將金錢視為投資,用於拓展人脈與機會。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致富心態》中對財富本質的深刻見解,提醒我們真正的財富並不是那些看得見的奢侈品,而是那些隱而不見的選擇與自由。Housel 的觀點不僅挑戰了我們對財富的傳統定義,也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價值觀與生活方式。希望這些反思能幫助我們在追求財富的同時,找到真正的幸福。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致富心態》中對財富本質的深刻見解,提醒我們真正的財富並不是那些看得見的奢侈品,而是那些隱而不見的選擇與自由。Housel 的觀點不僅挑戰了我們對財富的傳統定義,也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價值觀與生活方式。希望這些反思能幫助我們在追求財富的同時,找到真正的幸福。
Thumbnail
從小到大,沒人教我們怎麼選擇花錢,卻可以從大人的行為裡,遵循出 “消費” 能讓我們得到什麼?小時候不懂,也許看到的只是用金錢交換一個我們自己想要的東西,熟不知,在大人的心理,交換的可能選項很多:可能是需求、可能是快樂、可能是壓力...... 當你認識金錢,了解金錢的本質,你會發現:賺很多錢不是
Thumbnail
從小到大,沒人教我們怎麼選擇花錢,卻可以從大人的行為裡,遵循出 “消費” 能讓我們得到什麼?小時候不懂,也許看到的只是用金錢交換一個我們自己想要的東西,熟不知,在大人的心理,交換的可能選項很多:可能是需求、可能是快樂、可能是壓力...... 當你認識金錢,了解金錢的本質,你會發現:賺很多錢不是
Thumbnail
1.財富認知 1.1.認知覺察 沒有人真的是瘋子,只是不同經驗帶來不同認知,當有認知偏誤時,人們會偏向自圓其說。 財富進步的進步是慢長,但衰退卻是又急又快,並且悲慘訊息容易被放大。 我們相信的任何事情,容易受到故事、圖片影響,絕對不是完整的,需要多元思維從不同視角理解。 了解自己的核心
Thumbnail
1.財富認知 1.1.認知覺察 沒有人真的是瘋子,只是不同經驗帶來不同認知,當有認知偏誤時,人們會偏向自圓其說。 財富進步的進步是慢長,但衰退卻是又急又快,並且悲慘訊息容易被放大。 我們相信的任何事情,容易受到故事、圖片影響,絕對不是完整的,需要多元思維從不同視角理解。 了解自己的核心
Thumbnail
賺很多錢不代表你能成為富有的人,賺多花多只能持平,還不能獲得財務自由,只能稱為有錢,我們看過某名星很有錢最後破產只因對金錢觀念沒有真正理解。在<<金錢心理學:財富、人性和幸福的永恆真相>> 書中指出了[有錢]和[富有]的定義,我們一直都誤以為有錢就是富有了....... 有錢和富有到底分別在那
Thumbnail
賺很多錢不代表你能成為富有的人,賺多花多只能持平,還不能獲得財務自由,只能稱為有錢,我們看過某名星很有錢最後破產只因對金錢觀念沒有真正理解。在<<金錢心理學:財富、人性和幸福的永恆真相>> 書中指出了[有錢]和[富有]的定義,我們一直都誤以為有錢就是富有了....... 有錢和富有到底分別在那
Thumbnail
財富不是你在銀行戶頭裡的積蓄,也不是停在你家門前的BMW,他是人生自由度的交換籌碼。
Thumbnail
財富不是你在銀行戶頭裡的積蓄,也不是停在你家門前的BMW,他是人生自由度的交換籌碼。
Thumbnail
因此,我認為談財富之前應該要先了解和釐清的2件事,就是「有多少資本」以及「有哪些資源」。
Thumbnail
因此,我認為談財富之前應該要先了解和釐清的2件事,就是「有多少資本」以及「有哪些資源」。
Thumbnail
我認為這本《財富大思考》是每個台灣人都應該要上的一門「財富課」!好一陣子,我在書店裡很喜歡翻閱管理學、經濟學類別的書籍,而我發現幾乎絕大多數都是來自歐洲、美國或日本的翻譯著作,彷彿人類進步的標竿就是先進國家的文化,鮮少有台灣在地的、深根的論述當作價值觀突破的起點,或者經濟成長的出發點。
Thumbnail
我認為這本《財富大思考》是每個台灣人都應該要上的一門「財富課」!好一陣子,我在書店裡很喜歡翻閱管理學、經濟學類別的書籍,而我發現幾乎絕大多數都是來自歐洲、美國或日本的翻譯著作,彷彿人類進步的標竿就是先進國家的文化,鮮少有台灣在地的、深根的論述當作價值觀突破的起點,或者經濟成長的出發點。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