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與心理思維:David Finnigan的演講啟示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前言

今天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TED短演講,主題是“氣候議題下的人們心理思維如何?”

影片十分鐘而已,非常推薦對氣候變遷主題有興趣的人都能看一下。

主講者是David Finnigan,2018年推出劇作"Kill Climate Deniers",隨後數年他有了各種與氣候否認者的接觸與交流的機會,有些友善有些不友善。

但我也沒看過這齣主要在澳洲上映的劇,所以只能先分享一些背景資料,並且寫下我對TED演講的看法,以後有機會再補劇作本身。

背景

作者

David Finnigan 是來自澳洲 Ngunnawal 地區的劇作家和戲劇創作者。他的作品融合了科學與藝術,創作許多戲劇和表演。

  • 作品主題:他的作品主要探討氣候和地球科學、複雜系統和韌性科學等概念。曾與多個科學機構合作,包括倫敦大學學院、斯德哥爾摩韌性中心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
  • 代表作品:他創作了一系列名為《You're Safe》的六部曲表演,這是一個為期十年的製作,旨在強調我們星球面臨的災難性變化。
  • 獎項與榮譽:David Finnigan 曾獲得 Melbourne's Green Room 最佳寫作獎和 2017 年 Griffin 獎。他的 2022 年個人秀獲得了Scotsman Fringe一等獎。

David Finnigan 的作品在全球多個著名場館和節目演出,包括倫敦巴比肯藝術中心、紐約公共劇院、雪梨歌劇院和新加坡藝術科學博物館。

劇作

《Kill Climate Deniers》講述了一群極端環保恐怖分子在澳洲國會大廈劫持1700名政客和記者,要求立即採取措施應對氣候變化的故事。這部劇以其諷刺和黑色幽默的風格,探討了氣候變化與政治之間的衝突。

  • 特色
  1. 黑色幽默:這部劇以黑色幽默的方式呈現嚴肅的氣候變遷議題,讓觀眾在笑聲中反思現實問題。
  2. 音樂元素:除了劇本,這部作品還包括由Reuben Ingall創作的原創音樂專輯。
  3. 打破第四面牆:劇中有場景是由扮演David Finnigan的演員直接與觀眾對話,討論劇作過程中的反響和挑戰。
  • 影響
  1. 這部劇在推出前後引發了廣泛的爭議和討論。2014年,該劇因其標題和內容涉及恐怖主義而遭到批評,甚至一度暫停製作。然而,這些爭議也使得該劇獲得了更多的關注,並最終在2018年成功上演。
  2. 這部劇不僅獲得了2017年Griffin Playwrights Award,還被提名為雪梨劇院獎的最佳新劇。它通過戲劇的形式,激發了觀眾對氣候變遷問題的關注和討論,並挑戰了人們對環保行動的看法。

個人觀點

抗爭行動的準繩何在

以環境議題為訴求的抗爭,第一時間讓我想到的是破壞藝術品事件。各國環保團體有樣學樣,是2022年來持續發生的激進行動。劇作以恐怖攻擊行動來敦促氣候行動固然很誇張,也是戲劇效果所追求的(儘管很多批評觀點也是在不應有鼓吹恐怖攻擊的主題或呈現手法),但如果將破壞程度降低到藝術品就能接受嗎?

氣候議題的討論與參與極度需要民眾意識沒錯,要有足夠強的民意基礎來敦促政府採取作為,但無論是恐怖攻擊或破壞藝術品能夠提高這樣的民意基礎嗎?

這有點牽涉到目的與手段的哲學問題。如果目的不良善,那麼手段過程無論好壞理論上都不應該得到正向回饋。但如果前提完成了目的良善,那麼過程手段可以用不那麼正當的方案嗎?可以接受到多不正當?如果使用很不正當的手段完成了極度良善的偉業可以被原諒嗎?

這其實很個案性質的思索過程。在我看來破壞藝術品事件是相當糟糕的行動,不只因為藝術價值本身的傷害,而是這些行動一來浪費人力物力,二來讓環保團體的名聲更惡化,就結果而言恐怕沒有讓民意基礎在反對化石燃料上推進多少(他們主要的訴求是反石化工業)。

氣候行動的知行合一

氣候變遷的反對者其實很多元。講者David一開始覺得他的劇作所挑戰的對象是石化工業等既得利益者,會因為節能減碳等各種鼓吹措施而產生經濟損失的團體;但他沒料到會遇到很多一般民眾堅信氣候變遷就是場騙局。

誠然氣候變遷的陰謀論由來已久,有不少言詞宣稱地球溫度本來就會升高,推再生能源是再生能源業者的利益關說,綠色產品既貴又不實用單純是騙錢的。以上種種論述存在著如此相信著的族群。

下圖為耶魯與Meta合作的國際氣候變遷觀點調查結果,非常有意思。台灣相信氣候變遷和人類活動相關有接近九成,但同樣有5%的人認為是自然發生和人類無關,以及3%的人認為根本不存在氣候變遷。這還是在相對多數正面承認這件事的台灣,在其他地方抱持這些想法的群眾比例更高(美國超過25%的人相信氣候變遷與人無關或偽命題)。無怪乎David這麼驚訝於跟他爭論的對象這麼普及與多元。

氣候變遷與人類活動之相關性觀點(亞太區)

氣候變遷與人類活動之相關性觀點(亞太區)

David在與許多反對者交流後發現,其實這些反對者至少對自我信仰是誠實的;他們看到物價上漲,看到產業轉變,看到被迫遷徙,相信這是某些陰謀而反對著這些陰謀。但相對多數人,依據科學證據相信氣候變遷是人類活動而造成的大眾,在行為表現上是否有表裡如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細雨徐行的沙龍
39會員
319內容數
分享氣候變遷與環境政策主題。 增廣見聞之餘,讓生活產生更多洞見。 如果有想了解的新知、產業資訊、相關主題內容等, 都非常歡迎在文章中留言讓我知道。
細雨徐行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法國推出符合巴黎協定且具有高完整性碳權使用憲章,強調企業應優先削減自身排放,將碳權作為輔助性手段,並明確揭露資訊。此憲章符合國際最佳實務準則,並與《巴黎協定》第6.4條及自願碳市場誠信委員會(ICVCM)的核心碳原則相符,旨在重建碳市場的公信力,避免綠色漂綠,促進真實減碳。
Thumbnail
2025/04/29
法國推出符合巴黎協定且具有高完整性碳權使用憲章,強調企業應優先削減自身排放,將碳權作為輔助性手段,並明確揭露資訊。此憲章符合國際最佳實務準則,並與《巴黎協定》第6.4條及自願碳市場誠信委員會(ICVCM)的核心碳原則相符,旨在重建碳市場的公信力,避免綠色漂綠,促進真實減碳。
Thumbnail
2025/04/28
本文深入淺出地解釋巴黎協定第六條及其相關專有名詞,例如NDC、ITMO、VER和CORSIA。詳細闡述了ITMO和VER的差異,以及巴黎協定第六條的兩個主要組成部分(第6.2條和第6.4條)如何促進國際合作,幫助各國達成減碳目標,並以曼谷電動巴士計畫為例,說明Article 6.2的實際應用。
Thumbnail
2025/04/28
本文深入淺出地解釋巴黎協定第六條及其相關專有名詞,例如NDC、ITMO、VER和CORSIA。詳細闡述了ITMO和VER的差異,以及巴黎協定第六條的兩個主要組成部分(第6.2條和第6.4條)如何促進國際合作,幫助各國達成減碳目標,並以曼谷電動巴士計畫為例,說明Article 6.2的實際應用。
Thumbnail
2025/04/27
2025年第一季碳移除市場(CDR)快報顯示,交易量創下低點,但大型合約和新買家進場帶來曙光。微軟的巨額採購案凸顯BECCS技術潛力,但市場仍需擴大買家基礎、建立更清晰的標準及強化基礎設施。 文章分析市場趨勢、買家行為、技術發展及政策影響,並指出標準制定、政策支持及資本可及性為市場未來發展關鍵。
Thumbnail
2025/04/27
2025年第一季碳移除市場(CDR)快報顯示,交易量創下低點,但大型合約和新買家進場帶來曙光。微軟的巨額採購案凸顯BECCS技術潛力,但市場仍需擴大買家基礎、建立更清晰的標準及強化基礎設施。 文章分析市場趨勢、買家行為、技術發展及政策影響,並指出標準制定、政策支持及資本可及性為市場未來發展關鍵。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人際關係的疏離、國際衝突(以巴衝突)和氣候變遷等議題,並反思人類的行為模式和社會現況。作者以自身經歷和觀察,批判現代社會人際關係流於形式,缺乏真誠關懷;同時分析以巴衝突的歷史背景,並點出氣候變遷帶來的全球性威脅。文章並探討死亡與生命的意義,以及安樂死等議題,反思人類社會的困境與未來。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人際關係的疏離、國際衝突(以巴衝突)和氣候變遷等議題,並反思人類的行為模式和社會現況。作者以自身經歷和觀察,批判現代社會人際關係流於形式,缺乏真誠關懷;同時分析以巴衝突的歷史背景,並點出氣候變遷帶來的全球性威脅。文章並探討死亡與生命的意義,以及安樂死等議題,反思人類社會的困境與未來。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人類社會與環境的困境,從氣候變遷、政治極端化、資源浪費、人際關係疏離等面向,批判人類行為對地球生態和社會的負面影響。作者以自身經歷和觀察,反思人類的價值觀和行為模式,並質疑追求物質富裕和科技進步的道路是否可持續。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人類社會與環境的困境,從氣候變遷、政治極端化、資源浪費、人際關係疏離等面向,批判人類行為對地球生態和社會的負面影響。作者以自身經歷和觀察,反思人類的價值觀和行為模式,並質疑追求物質富裕和科技進步的道路是否可持續。
Thumbnail
誤信:為什麼理性的人會相信不理性的事 Misbelief Dan Ariely  2024 天下文化 作者以親身與錯誤信念者的交流(尤其是在新冠疫情時期),加上許多社會心理學的研究與實驗,探討是什麼機制造成平常看似理性的人容易受到不理性的假消息煽動和影響,甚至主動散佈和為其辯護。
Thumbnail
誤信:為什麼理性的人會相信不理性的事 Misbelief Dan Ariely  2024 天下文化 作者以親身與錯誤信念者的交流(尤其是在新冠疫情時期),加上許多社會心理學的研究與實驗,探討是什麼機制造成平常看似理性的人容易受到不理性的假消息煽動和影響,甚至主動散佈和為其辯護。
Thumbnail
Nature 之新文章批判了氣候變遷論述中「臨界點」概念的模糊性及其在政策制定上的侷限性,提出應用更精確的語言來描述氣候現象,強調社會轉型的重要性,並以溫度作為政策基準。建議聚焦於解決方案,推動具體的氣候行動,幫助人們理解氣候變遷的複雜性及其潛在風險,以促進更有效的氣候風險管理。
Thumbnail
Nature 之新文章批判了氣候變遷論述中「臨界點」概念的模糊性及其在政策制定上的侷限性,提出應用更精確的語言來描述氣候現象,強調社會轉型的重要性,並以溫度作為政策基準。建議聚焦於解決方案,推動具體的氣候行動,幫助人們理解氣候變遷的複雜性及其潛在風險,以促進更有效的氣候風險管理。
Thumbnail
本文摘要翻譯了Nature期刊的新文章,該研究藉由大規模跨國問卷調查不同國家地區的民眾,詢問對於氣候正義的認知與看法。對於氣候正義的定義與意涵並不是普世認知,但貧窮人口會受到更多影響、受影響嚴重之地區應該要有更多發言權等想法,無論在哪個國家都是獲得多數認同的。這些認知基礎在推動政策溝通上有許多幫助。
Thumbnail
本文摘要翻譯了Nature期刊的新文章,該研究藉由大規模跨國問卷調查不同國家地區的民眾,詢問對於氣候正義的認知與看法。對於氣候正義的定義與意涵並不是普世認知,但貧窮人口會受到更多影響、受影響嚴重之地區應該要有更多發言權等想法,無論在哪個國家都是獲得多數認同的。這些認知基礎在推動政策溝通上有許多幫助。
Thumbnail
本文介紹並探討劇作家David Finnigan的TED演講及其作品《Kill Climate Deniers》所展現的氣候議題。David分享了與氣候變遷否認者的互動經歷,並分析當前環保行動中的社會反應。本文期望藉由分享並探討氣候變遷與公眾觀點的衝突,來反思如何提升民眾對此議題的參與度。
Thumbnail
本文介紹並探討劇作家David Finnigan的TED演講及其作品《Kill Climate Deniers》所展現的氣候議題。David分享了與氣候變遷否認者的互動經歷,並分析當前環保行動中的社會反應。本文期望藉由分享並探討氣候變遷與公眾觀點的衝突,來反思如何提升民眾對此議題的參與度。
Thumbnail
我們這個時代信仰科學,非科學性的知識往往不被認為是知識——除非科學家們開始主張,有一些理解對科學有增益作用,可以算是知識。過去是十年間,科學家們開始主張原住民的傳統也具有知識價值,於是出現「原住民傳統知識」這個詞彙。
Thumbnail
我們這個時代信仰科學,非科學性的知識往往不被認為是知識——除非科學家們開始主張,有一些理解對科學有增益作用,可以算是知識。過去是十年間,科學家們開始主張原住民的傳統也具有知識價值,於是出現「原住民傳統知識」這個詞彙。
Thumbnail
國家兩廳院「好哲蹬」企劃:誰該為地球的未來負責?
Thumbnail
國家兩廳院「好哲蹬」企劃:誰該為地球的未來負責?
Thumbnail
哲學思維像工具,用對地方就省時省力。來看哲學講師怎麼說。
Thumbnail
哲學思維像工具,用對地方就省時省力。來看哲學講師怎麼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