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讓我感覺"不舒服"的事給我的啟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生為一個沒有什麼歸屬感的自由人,開始與各式各樣的的朋友接觸後,我深刻的意識到自己有多自由,自由且奇怪。 19歲時,遇見一個亦師亦父的貴人。他是我媽的師父,我沒拜師,他直接認我為乾女兒。當時我只覺得這個人莫名其妙,見沒幾次怎麼就認我當女兒?無論我怎麼觀察他,看著他眼睛我都讀不懂這個人,完全不知道他想幹嘛,除了警戒拉滿沒有別的。 「認妳為女兒是旨意。」這是我從我媽那邊聽到的回答。我依然保持觀望態度,找了一個特別稱呼他的稱謂:師爸。

有次跟著師爸和我媽他們幾個師姐們一起去廟裡,想說沒我的事,我就在旁邊跟著敬禮、打招呼,沒有祈願什麼,只是在心裡默念:「我無念無想無所求。」接著開始神遊觀望四周,突然看見師爸瞥了我一眼。
「來。」師爸向我招手,示意我過去。
『嗯?』
「妳要不要閉關?」
『阿?喔,好啊!』
我媽跟她師妹在旁邊非常驚慌 :閉關欸!很辛苦欸?
:妳要想清楚喔!
「嗯我知道。可以閉關。」 我想得很清楚阿!很清楚的知道,我能做到且做好。

然後我就去閉關了。 不能使用3C電子設備、不能洗澡、一日一餐無油無鹽的素食、特定的時辰要念經。我忘了那次閉關多久,似乎是14天吧。

我一次過關,有個和我同個時段閉關的阿姨沒有過關,可知閉關這件事並非在鬧著玩。沒過關還是會受罰的。

如果現在有人問我信什麼教,我會回答:「信善,我都尊重。沒有絕對信哪個宗教。」 如果真的非要分,那我是佛道不分家。 我與宗教的緣分不是為了讓我成為誰的代言人或一定要成為靈媒,我經歷的一切只為了能做到和我師爸臨走前留下的叮囑:「好好生活」。 對我來說宗教的本質是為了分享智慧與愛,無論什麼工具,本質是為了傳達訊息與愛的能量。其他我只覺得,無論師承哪裡,用同一個工具,也會因為個人特質的差異而產生只屬於自己的屬性。

在我的認知裡,很多事物的界線都不明確,因為我只在乎本質,其他被摻入太多複雜的東西,與我無關,也不是很有意願想多深入了解什麼。

我是自由人,在人間漫游 不屬於哪個圈,在哪都是局外人
問我問題可能會回答的很模糊
我沒有太多相關知識 擁有的只有體驗


“靈性傲慢”大概是我在知道靈性出櫃後,另一個出現在我腦海會讓我感到詫異且納悶的東西。 首先傲慢本身這個詞在我的世界就很罕見,也不會出現在我的生活裡。一般看到我無法認同的事情,最多就是走過路過,不評價、不回應,覺得懶也沒必要去多說什麼。 前陣子因為靈能的挑戰開播,出現非常熱烈的討論,有些我看了也是覺得不予置評。我唯一做的事,是透過那些讓我感到不認同的言論,去探索自己和他們之間的差異。 例如,當我看到有些人會以自己受到庇佑而做出近似於威嚇的聲明,或類似以指責的方式面對與自己觀點不同的聲音並歸於傳訊。感謝他們的聲音,讓我清楚的看見並意識到自己是為愛而生,只是為了成為自己,而不是為了成為誰的附屬。

說個題外話,我學生時期玩電腦玩到頭痛到吐,連睡覺都沒藥醫,最後哭著臉跑去找媽媽求救,跟她說:「我後腦勺痛到受不了,像被打一樣😭」媽媽沉默一會(讀取訊息)後告訴我:「祂說妳醉生夢死。」 讓我知道該知道的事後,頭痛瞬間消失。 我理所當然的知道自己受到庇佑,可能會走彎路,歪路倒是一點都走不了。 我知道那庇佑也不是為了讓我去恫嚇別人的工具,也不是讓我去責難別人,只是守著,讓我能好好的成為自己。

我喜歡一個詞,投射。 如果無法清晰的看見自己,那很多時候你對別人的評價就是一種投射。 自私的人會因為他們沒有從別人身上獲得利益而指責別人很自私,傲慢的人會因為他們的觀點被反擊而責難別人很傲慢...... 好吧,能力有限,我沒有更多例子可以舉,活的太事不關己,只是根據最近比較有感的事情作為例子。

伴隨著靈性傲慢浮現的,是這個東西:
修羅道,六道之一。 世間眾生,我執念重,多嗔好鬥,墮入修羅道。


「我不喜歡聽那些對我沒有幫助的事情。」
挺想問,怎麼肯定那些是對自己沒有幫助的事情?
有時候遇到困難或阻礙,讓自己暫時放空去接觸其他事物,也許觸類旁通,也許有了其他領悟,發現事情根本沒有自己所想的那麼嚴重,又或許能從別人身上獲得靈感,知道自己要什麼或不要什麼,能更了解自己呢? 看不順眼的、覺得討厭的,有一定程度是因為自己做不到他那樣,而不是那個人真的很討人厭。例如,喜歡掌控事物在自己的秩序和規則中的人,大概率會很討厭我這不按牌理出牌的類型。但不是因為我真的做了什麼惹人厭,只是他做不到放鬆自如。大家都笑著、聊著,只有他繃著臉、鎖著眉。 有時候你覺得沒用的東西,很可能只是因為你不會用,而不是真的沒用啊! 不要停在表面的問題,往深處探索吧。至少我聽起來,各種想掌控的本質,是出自於對自己的不信任。不信任自己能擁有美好,不相信好運會降臨在自己身上,而不是自己真的能力不足。


願世間美好如你所願
願你知道自己值得美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紀餘-avatar-img
2024/10/12
,"那些對我沒有幫助的事情"----那是腦袋想的, 有沒有幫助? 不一定。 很久以前上班時,辦公室中間有個小空地,有一次幾個人在那裏站著講話,幾分鐘後,各自回座位工作。坐我前面的同事,也是同學,跟我說:"XX很小氣。" 我說:"是喔!我沒有感覺她小氣耶!" 過了一陣子,我明白了,是她自己小氣,所以特別看得懂別人的小氣。這事的很久以後,我花精老師說,聽人家講話,不用費力氣,也不用花腦袋,他講出來的就是他自己。
avatar-img
漫游人間的沙龍
67會員
237內容數
女子,拆為女與子,合為好字。想和大家一起透過每期不同主題、不同角度探索,儘管不依附任何關係也能看見自己的好。
漫游人間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1/30
這篇文章探討了迴避型依戀的心理特徵,作者分享了自己在成長過程中對情感的掙扎與反思。作者揭示了由於過去的情緒被壓抑,導致自己無法真實面對親密關係。透過回憶與自我對話,作者學會了接納自己的脆弱和情緒釋放的必要性,並反思愛與成長之間的關係,最終強調了自我接納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4/11/30
這篇文章探討了迴避型依戀的心理特徵,作者分享了自己在成長過程中對情感的掙扎與反思。作者揭示了由於過去的情緒被壓抑,導致自己無法真實面對親密關係。透過回憶與自我對話,作者學會了接納自己的脆弱和情緒釋放的必要性,並反思愛與成長之間的關係,最終強調了自我接納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4/11/24
最近在追《再見愛人4》,我居然看到自己父親的翻版,很慶幸我已經不會再因為這些和我的過往有相似的場景而產生情緒反應。 節目都還沒開始,我已經覺得很熟悉。 “人無法給予他人自己沒有的東西"、“你認為的,是你的投射”是我的總結。
Thumbnail
2024/11/24
最近在追《再見愛人4》,我居然看到自己父親的翻版,很慶幸我已經不會再因為這些和我的過往有相似的場景而產生情緒反應。 節目都還沒開始,我已經覺得很熟悉。 “人無法給予他人自己沒有的東西"、“你認為的,是你的投射”是我的總結。
Thumbnail
2024/11/06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透過一盒星球巧克力的故事,分享了自己對珍貴事物的捨不得心情和隨之而來的自我成長。回憶起小時候的美好,讓作者反思過去的執著與現在的釋放。最終,她認識到愛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並鼓勵每個人都應好好對待自己,迎接豐盛的生活與心態。
Thumbnail
2024/11/06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透過一盒星球巧克力的故事,分享了自己對珍貴事物的捨不得心情和隨之而來的自我成長。回憶起小時候的美好,讓作者反思過去的執著與現在的釋放。最終,她認識到愛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並鼓勵每個人都應好好對待自己,迎接豐盛的生活與心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家庭靈性感知背景下的成長故事,以及在愛情中所遇到的挑戰。從父系家族的靈性能力,到母系家族的基督教信仰,作者對生活中的超自然現象和第六感有著獨到的感知。隨著時間推移,作者與伴侶的關係變化,透過一系列令人困惑的事件,尋找真正的自我。文章既是靈性探索的回顧,也是感情重生的啟示。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家庭靈性感知背景下的成長故事,以及在愛情中所遇到的挑戰。從父系家族的靈性能力,到母系家族的基督教信仰,作者對生活中的超自然現象和第六感有著獨到的感知。隨著時間推移,作者與伴侶的關係變化,透過一系列令人困惑的事件,尋找真正的自我。文章既是靈性探索的回顧,也是感情重生的啟示。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作者在經歷一連串的重創後,如何踏上靈性覺醒的旅程。這段磨練從情感創傷、病痛到失去摯愛,讓作者在探索身心靈領域中找到力量,最終實現自我救贖與成長。作者希望透過自己的故事,啟發並幫助同樣在痛苦中掙扎的人們,教導他們如何在黑暗中尋找一絲光明,並勇敢面對生命的挑戰。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作者在經歷一連串的重創後,如何踏上靈性覺醒的旅程。這段磨練從情感創傷、病痛到失去摯愛,讓作者在探索身心靈領域中找到力量,最終實現自我救贖與成長。作者希望透過自己的故事,啟發並幫助同樣在痛苦中掙扎的人們,教導他們如何在黑暗中尋找一絲光明,並勇敢面對生命的挑戰。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她的靈性成長旅程,從自由人的身份到與師爸的深厚關係,以及閉關過程中的種種體驗。她探討了宗教的本質、靈性傲慢及人際互動中的投射,讓讀者獲得對靈性、愛與自我的新認識。透過經歷的分享,展現了自由精神的美好與對人生的深刻理解。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她的靈性成長旅程,從自由人的身份到與師爸的深厚關係,以及閉關過程中的種種體驗。她探討了宗教的本質、靈性傲慢及人際互動中的投射,讓讀者獲得對靈性、愛與自我的新認識。透過經歷的分享,展現了自由精神的美好與對人生的深刻理解。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作者從靈性學習的視角回顧自己23年的生活經驗,談及成熟的定義、在孤獨中找到自己的內在平靜,以及如何在父母離異的情境中悟出愛的真諦。透過這段生命旅程,作者揭示了情緒與自我之間的分離,以及在挑戰中尋找愛與平靜的重要性。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作者從靈性學習的視角回顧自己23年的生活經驗,談及成熟的定義、在孤獨中找到自己的內在平靜,以及如何在父母離異的情境中悟出愛的真諦。透過這段生命旅程,作者揭示了情緒與自我之間的分離,以及在挑戰中尋找愛與平靜的重要性。
Thumbnail
強調公開分享靈性經歷和感受的重要性。作者分享了與朋友和同事的對話,反映出社會對靈性話題的偏見及誤解。通過個人經歷,作者呼籲大家在面對不理解時保持開放,並學會理解與包容,讓每個人都能自在地探索和表達靈性之路。這是一個關於自我認同與社交壓力的反思,鼓勵人們勇敢地面對與分享自己的靈性旅程。
Thumbnail
強調公開分享靈性經歷和感受的重要性。作者分享了與朋友和同事的對話,反映出社會對靈性話題的偏見及誤解。通過個人經歷,作者呼籲大家在面對不理解時保持開放,並學會理解與包容,讓每個人都能自在地探索和表達靈性之路。這是一個關於自我認同與社交壓力的反思,鼓勵人們勇敢地面對與分享自己的靈性旅程。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作者在靈性療癒圈中的經歷,從崇拜一位靈性老師到最終選擇脫離這個圈子的過程。作者反映了在這團體中所感受到的權力不平等、創傷連結、以及表面上正向背後的潛在毒性。經過蛻變,她開始質疑這些傳統的靈性觀念,並最終選擇回歸自我。這段經歷不僅是對個人信念的重新檢視,也是對靈性學習和人際關係的深刻反思。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作者在靈性療癒圈中的經歷,從崇拜一位靈性老師到最終選擇脫離這個圈子的過程。作者反映了在這團體中所感受到的權力不平等、創傷連結、以及表面上正向背後的潛在毒性。經過蛻變,她開始質疑這些傳統的靈性觀念,並最終選擇回歸自我。這段經歷不僅是對個人信念的重新檢視,也是對靈性學習和人際關係的深刻反思。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一個人生活哲學的文章,描述作者從小到大在家庭、宗教和社會中的感悟和轉變,表達了對於自在和獨立的追求。作者分享了從學校霸凌到軍中壓迫的經歷,以及對於人性看法的轉變,最後表達了在自在中找到的美好和意義。文章富有個人情感和思索,適合愛好心靈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讀者閱讀。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一個人生活哲學的文章,描述作者從小到大在家庭、宗教和社會中的感悟和轉變,表達了對於自在和獨立的追求。作者分享了從學校霸凌到軍中壓迫的經歷,以及對於人性看法的轉變,最後表達了在自在中找到的美好和意義。文章富有個人情感和思索,適合愛好心靈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讀者閱讀。
Thumbnail
「義工」這個角色,讓我覺得自己的存在,是可以幫得上忙的,是有價值的。我想,在那些歲月裡,擁有「被需要」的感覺,我是過得挺幸福的。可是,當時的我並沒有覺察到內心的恐懼。在內心深處,其實我在害怕自己沒有存在的價值,很想逃避沒有功能的自己,所以一直緊緊抓住「義工」這個角色不放。
Thumbnail
「義工」這個角色,讓我覺得自己的存在,是可以幫得上忙的,是有價值的。我想,在那些歲月裡,擁有「被需要」的感覺,我是過得挺幸福的。可是,當時的我並沒有覺察到內心的恐懼。在內心深處,其實我在害怕自己沒有存在的價值,很想逃避沒有功能的自己,所以一直緊緊抓住「義工」這個角色不放。
Thumbnail
「每個人從出生開始就在靈性的道路上 每一個經驗過程都在校正自己成為更完整的自己」 #心靈 #成長 #紀錄
Thumbnail
「每個人從出生開始就在靈性的道路上 每一個經驗過程都在校正自己成為更完整的自己」 #心靈 #成長 #紀錄
Thumbnail
自從離開神學院之後,在這兩年中,跌跌撞撞地也算是做了不少事。脫離了基督教的神學侷限,體悟到了種種神學境界,是過去十幾年完全不能相比的。脫離了基督教的道德束縛,得以在人生選擇、情感性愛等方面都過著自由主義式的生活。脫離了基督教的群體生活,開始是去設法經營多元的人際關係,認識
Thumbnail
自從離開神學院之後,在這兩年中,跌跌撞撞地也算是做了不少事。脫離了基督教的神學侷限,體悟到了種種神學境界,是過去十幾年完全不能相比的。脫離了基督教的道德束縛,得以在人生選擇、情感性愛等方面都過著自由主義式的生活。脫離了基督教的群體生活,開始是去設法經營多元的人際關係,認識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