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松菸誠品電影院12:40分那一場:《與夢前行 宮崎駿:蒼鷺與少年創作全紀錄》看完之後,看到一半就可以理解到作家馬欣為什麼會說:「認真的需要二刷。」真的非常好看!宮崎駿迷更是絕對不能放過。
宮崎駿對於其創作堅持的生命歷程,透過他的痛苦及自我煎熬,不自覺的令人腦內轟轟作響,在電影院看到身子往前傾,非常觸動。這部電影藉由創造《蒼鷺與少年》的前因後果作為命題,實則為像我這樣一個實際上不算是太熟悉宮崎駿的觀眾來說,不只完整的補了一課,也一併連接起2022年在北流(臺北流行音樂中心)看過的高畑勳展,高畑勳的存在,在這個紀錄片裡化成最深層的矛盾情感,滲入到這兩個動畫巨擘之間的相惜與遺憾,後座力十足。
不過這邊我們先打住,暫且不談創作,我想先聊聊死亡。
創作《蒼鷺與少年》的期間,「死亡氣息」開始不斷地圍繞著宮崎駿,包括傳奇一般存在的可敬的對手、亦師亦友的長年戰友,或者曾經像空氣般安心存在著的助理,一個接著一個的,傳來死訊,他只能在一根菸或一杯酒的時間裡,跟可靠的鈴木先生一起,用感嘆或是幽默嘲諷的方式談起那些「總感覺好像還在」的人,任由他們不斷地在腦子裡活著。
「無常」這兩個很容易搬出來強說愁的字,也是一個我們本來就知道,也該一直放在心上的重要態度,只是一旦它再度來到你的面前,大到生離死別,小到風吹草動,都需要一些力氣來反芻。
就像最近這一個多月。
先是那麼可愛的一個朋友 - 賴蘋果,鮮活炙熱的一道陽光,這幾年來為我們展示了如何用極其光明的姿態,迎戰那該死的癌!就算心疼,所有的親友報以最正面的能量加持,祈禱蘋果重回日常的盼望,沒想到最終還是在最後這一回合延長賽裡,宣告破滅,敗下陣來,她走了,走的充滿啟發。
緊接著,又傳來老婆娘家大嫂,因感冒引發肺炎,進入加護病房孤單的沉睡,家人束手無策,只能按照每天半小時、最多兩個人的探病規矩,輪流進去確認她在機器的"協助"下,胸膛規律起伏的活著,她一次也沒有再醒來過。短短二十天內,病情在昏迷中仍然無情的急轉直下,醫院一通電話傳來死訊,孤獨的黯然離開。
另一邊,還有一個半生不熟的姊姊,是溫暖又慈愛的小學老師,見過幾次面,一起做過一點很好的事,期待總有一天會再見幾次面。前陣子傳來噩耗,猝不及防的主動脈剝離,在一個小時之內,就把她從家人的眼前帶走了。
於是我自己問自己:這些都是認識的人,既然認識,你(我)們就應該會有連結,如果只是認識,而不去發展連結的關係,在結果上來說,跟不認識有什麼差別?而對於不認識的人,他們的生或死,之於我們還有意義嗎?
那些重要的、親愛的人,他們可能在遠方,可能在身旁,由不得你做好準備的情況下,轉身就會離開,讓你只能在腦中倒帶搜尋那最後一次見面的畫面影格,竟然如此稀鬆平常,在心裡嘆息著早知如此。那些我們沒有說的話,沒有做的事,就像一個心裡有數的拖延症患者一樣,風雨過了繼續前行,放不下的也只能放下。
而那些你幾乎從未有過交集,彼此的生活看來毫無重疊,即使在每天同一個屋簷下,也可能如同陌生人一般的來來去去,他們的存在與不存在一樣,我們知道或者不知道也沒有差別... 這個道理,是我常常拿來思考自己對於他人,甚或這個世界,是什麼樣的存在意義,並不是一種單方面刻意無視的高傲結論。
年紀漸長,時間的稀缺性,讓我不斷地在意著「全新的一天」這個簡單的詞彙,試圖重新思考。
我去年讀過一本書「失控的努力文化:為什麼我們的社會讓人無法好好休息」當中提到這樣的概念:基於19世紀工業時代為了管理勞工,所以有了時鐘的發明,以此來衡量生產的量化效率,才進而建立了現代我們所認知的時鐘時間....
這也就表示,在遙遠的過去,假設我一直是醒著的,關在一個沒有開窗的房間活動,不依靠時鐘來提醒時間,眼睜睜看著眼前的一切存在,從白天接著夜晚,再接續一個白天,再連著夜晚.....,如果時間保持這樣的連續性,是不是算很長很長的同一天呢?一直到我沉沉睡去,整個世界,在我的意識中暫時關閉,並且在再次張開眼醒來後,感到神清氣爽,透過睡覺這個轉場,「全新的一天」才因此成為一種奇蹟式的恩典,不是嗎?
新的一天賦予我們Reset的力量,有了某些事可以再試著努力看看的希望,因為明天還會到來,奇蹟,Repeat變成一種秩序,直到無常插隊先來,於是我們又被迫「清醒」了。
回到電影,時間線來到2024年3月,宮崎駿在工作室得知獲頒奧斯卡最佳長片殊榮之後,在眾人歡欣鼓舞之餘,說了那句話:「一切都很值得,不做就什麼都沒有了。」這句話說的很平淡,但是在我心上震了一下。
有多少事是我曾經想過,但卻毫無行動,某個時機提起,發現那些只停留在我的嘴巴上時——例如割眼袋,不過這件事我三個月前已經做了,真棒——我可能會搬出一百個合理性來告訴別人、告訴自己:「都是因為那樣,所以我沒這樣」....「那件事沒這麽簡單啦」...「沒辦法,我的個性就是這樣」,如果一直是這樣,我就會一直保持現狀活下去,只有外貌及身體不會保持現狀,他們會越來越證明我做不到那些事情的正當性,漫長的等候「意外」先到或「明天」先到。
所以我開始試著寫作,這是我對自己內心小聲音交代的其中之一項行動,很慚愧,我其實也沒有很多人生清單要做,也一直是以在意別人眼光活著的 50+,還在努力認識自己,也漸漸的意識到,自己遠比自己所想的,有更多的不足,但是我還想努力看看,至少我已經出發了。
到這裡,如果你還在閱讀我的文章,請給我一點小小的鼓勵,萬分感謝!這只是我第三篇文章,我期許可以把心裡的文字再多挖一些出來,不辜負我高中——也許是國小我可能忘了——作文比賽第一名的獎狀,這是上天給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