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4 23:28:50
經濟日報 王薇瑄(聲鮮時采科技營運長、科技媒體專欄作家)
Meta開發出一款名叫Movie Gen的人工智慧模型,能根據使用者的文字指令(Prompt),生成逼真的影片與聲音。Meta聲稱此產品媲美OpenAI和ElevenLabs,雖然目前這項服務還沒有對外開放,不過根據釋出的影片,其畫面細節與OpenAI先前推出的Sora並無太大差異。
值得注意的是,Meta不愧是社群起家,從他們生成式AI的背後,可以嗅到滿滿的人文味。
怎麼說呢?眾多AI生成影片的服務,大多專注在畫面構圖、人物、物品、自然度與一致性等細節,而Movie Gen在眾多提供類似服務的玩家中,少見的以逼真的音效作為重點。
Meta強調,Movie Gen並非想取代真正的藝術家或動畫師,而是希望更多人能以之創新,表現自己的想法。創作者若要與麥克傑克森和Lady Gaga共舞,已經不是夢了,目前透過Movie Gen生成的影片,最長為16秒,音效則可以達到45秒。
愈來愈多廠商投入生成式產業,從令人目光一亮的服務,到產生服務所需的模型,還有實際運算執行的設備,均帶動整條生成式AI產業鏈的發展;不過,What is the next?
目前市場比較熟悉的幾個工具,包括ChatGPT、Midjourney、Perplexity、ElevenLabs等,目前獲利模式多為訂閱及API授權費。以領頭羊ChatGPT來說,2023年的營收為37億美元,雖然與2022年的2,800萬美元相比,成長超過45倍,但高昂的營運成本也讓ChatGPT面臨50億美元的虧損。
投入高成本而收入來源僅有訂閱費的模式,似乎讓人有點熟悉。
線上影音串流平台Netflix也曾經面臨此困境。兩者同樣提供「內容服務」,且獲利來源都是訂閱費,而Netflix連年虧損,最後在大舉投入付費訂閱分級制與廣告模式後,才逐漸脫離險境。以2023年公布的財報顯示,訂閱與廣告收入分別占比90%與10%,兩項服務營收在今年都持續成長。
一個是Netflix坐享其成,娛樂性高又內容看到飽;另一個則是ChatGPT,能提升工作效率,搜尋結果愈來愈到位,更是處理文書好幫手,其各自的訂價策略為何呢?
Netflix的廣告基礎計畫中,月付費金額為一個月6.99美元,占總訂閱的30%;標準計畫為15.49美元,占比50%;而高級計畫則是22.99美元,占比20%。
ChatGPT付費版目前價格為一個月20美元,預計在今年底漲價到22美元,並在未來五年內調漲至44美元。
Netflix偏向娛樂性質,訂閱費明顯低於ChatGPT,似乎也反映各自對於使用者的剛需性;然而,ChatGPT似乎比Netflix更適合自居為「數據公司」。
ChatGPT已經透過免費與付費訂閱制黏住了一群使用者,身邊有不少人使用它搜尋資訊與翻譯文件,如果它確立了「搜尋引擎」的身分,最直接能拷貝商業模式的,似乎是Google的廣告投放,但目前它的版面很難令人想像該如何呈現「置入內容」,也容易墜入誤導的深淵。
根據使用者回饋,大多數習慣使用ChatGPT的人平均每日提問八個問題,而在使用的高峰時段,有3,100萬個日活躍用戶,它一邊充實資料庫,改進語言模型,同時默默收集來自世界各地的「提問」,還能因使用者的深入提問,了解該區域對某事件或產品的上心程度。更有甚者,市場分析時的競品資訊、市占與策略等,可能都在使用服務時餵進了資料庫。
同理可證,不論是文字、圖片還是影片的生成模型,除了使用者付費外,該如何活用現有資源而實現商業獲利,是所有投入或投資這個產業前,必須深思的問題。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