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常在教學的時候反覆問自己一些問題,
主要是關於在帶課程的時候應該
如何引導出學生的自主性,
以及在有必須達成的目標的情況下,
應該介入指導的程度,
以及排程上如何調節之類的問題。
我常常在嘗試去平衡“啟發興趣”跟“達成目標”這兩者之間的比重,當然根據受眾狀況會需要做一些取捨,
最近才強烈意識到,
其實比起達成目標,我更重視的是引發自主學習動力這件事,
因為這個才是學生離開這堂課後,真正能收進口袋裡帶走的東西。
諷刺的是,
我之所以會開始確定自己想堅持這個信念的源頭,
是來自於每次在配合各單位執行一場又一場以目標為導向的“訓練”之後,那種深深的無力感。
我不會稱一定要在兩小時內完成輸入輸出過程的那種方式叫“教學”,那頂多稱得上是訓練,
結果導向的練習常常讓人覺得很遺憾,
目標是完成了,成果可能會讓人“看起來”很滿意,
可是走出這扇門,就無法再現,
因為你沒有在學生腦子裡埋下一顆好奇心的種子,
你獲得的只是一群馬戲團大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