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講師之後的自我覺察與有感而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這篇肉肉長有2700字請慎入)

每次在不同的場合帶課,與不同的學習者相遇

總是會有不同的故事、啟發、或火花

而這一次,我看到自己的劣根性。

.

有些學校會準備感謝狀給講師

而我拿到的感謝狀上

通常名字旁都是寫「講師」或「老師」。

猶記2021最早開始帶課時

當時我都會跟學習者強調:我是教練,不是老師

因為我覺得我不是來教你們什麼

頂多就是分享我學到的、

和當我真正運用了自己所學之後經驗到的體悟。

後來我發現學習者還是會習慣稱我為「老師」

不會稱我為「教練」。

我挑戰自己:就算為人師,又怎麼了嗎?

為何我會排斥被稱為「老師」呢

難道我覺得自己不足、還是不配這個稱呼嘛?

做了一番自我整理後和釐清冰山後

我確認了

這些都只是外在稱謂、可有可無的title

那也就沒有所謂配不配得的問題了。

.

一位「老師」,究竟他要有什麼樣的認證或證照

才有資格站在講臺上授課?

這可能就要看我們的社會、這個單位、或機構

對此的「要求」是什麼了。

以教授英文來說

一個華人要在講臺上教授英文

他可能得取得某些證照,才可能被業者聘請;

一個住在台灣的外國人

他可能什麼認證也沒有

但他就被認為是可以站在臺上教授英文的。

如果今天要教的是幼兒園的孩子呢?

你可能有基礎的英文能力

什麼認證也不必有、就可以教英文。

簡單來說,「資格」是看授課單位如何訂定。

或者說,看台下的聽眾買不買單。

「證照」可能成為你能否站上台的「基本門檻」,

同時,也可能「沒有門檻」,

你就有「資格」可以站在那個位子。

其實,就一位聽者而言(至少於我而言)

台上的老師有什麼來頭、或有什麼「認證」?

我認為那也不是最重要的

畢竟大家都是成年人了

若以一個「自主學習」的場合而言

在沒有義務、時數需要、人情壓力的情況下

台下聽眾為何會願意坐著聽你說話而沒有離去呢?

畢竟,就算你有很高級的認證、很厲害的title

如果你說的聽眾聽不懂、覺得無聊、或沒有幫助

他還是會起身離去。

但如果你說的對他來說是他需要的、make sense

他不會在意你是來自鄉下種蔥農家的出身

他也自主地願意坐在那兒聽你說、帶走他要的學習。

也就是說,在「自主決定」形的學習場合中

當聽者是主動願意參與投入的

必定是講者身上有聽者想學的知識或技能

或是他有獨特的生命故事,夠能鼓舞人心

當我不再被「教練」或「老師」的稱謂所綁住

2022,我開始試著邀請課堂上的學習者

願意的話,可以自在地叫我的名字,取代「老師」。

.

後來我發現,更多時候,

是學習者們不習慣直稱老師的名字

我也學習隨順大家,彼此感覺自在就好。

這一次去高中演講

回到家打開包包整理時

發現感謝狀上面印的是「高佳均心理師」

這…我著實感到心虛了一下…

也回想起

早上我在等待換我上台講課時發生的一個橋段:

一位招待區的夥伴

拿著一份已有多人簽名的簽到表給我簽名

在有我名字的那一橫列

簽到表中間的那一個格子,印的是我的名字

名字的左邊,印上的是「心理師」

右邊那一格是空白的,顯然是要我簽名的地方

當下看到,我心想:『這稱謂不對呢』

但往上一看,所有講者都簽名了

只剩下我還沒簽名

一邊等待著隨時會被cu上臺接著講課

念頭很快速地飄過:

「這簽到表的重點應該是”簽到”吧」

我頓了一下,但沒有回應地…

就給它簽過去了。

到家後,再次看到獎狀上面的這三個字「心理師」

突然想起另一位講師好朋友 芊言萬語 曾跟我分享的

她在帶完課程之後,通常會省思:

「我從今天的課堂上學到了什麼?在帶課的部分、還有,在關於”自己”的部分?」

今天我看見,對於自己不甚在意的事

我有「得過且過」的拙劣根性

面對外在有了刺激,

通常我會多待一會兒、觀察一下,再行動

或者…更常發生的是,沒有行動。

早上簽到表遞上來的那一刻

當下我明明看見了紙上印著的是錯誤的稱謂

卻很快地在心中升起了藉口

『這是簽到表,稱謂寫錯應該也無傷大雅吧』

『拿給我簽名的人並非跟我接洽的主任,就算跟他說了,他可能也無從回應我吧』

於是,我就裝屎地畫押了。

課後,盤點完我對自己的學習後

我想讓它只是個看見,而不是對自己的評價。

這個「得過且過」,是的,尚是我習性的一部份

但是,我知道,它不是「我」。

而此刻,我想當一個:

就算做得不夠好,也要真誠面對、事後彌補的人。

我撥了個電話到學校說:

「早上簽到表上的稱謂有誤,我不是心理師。看您們學校作業的需要,是否改成”講師”比較好?或是它只是一份簽到表,不改也沒關係?都好,但我是沒有心理師認證的,這要跟您澄清一下。」

看起來這個title對他們來說似乎還好(?)

不過,選擇把它說清楚,對我來說,有其意義。

修行,在練習的是「放下小我」。

當我卸下了公司職稱:「經理」、「店長」、「CEO」後

我還剩什麼?

當我卸下了「媽媽」、「妻子」、「女兒」的角色後

我又是誰?

於是,放在我身上的

不論是「老師」、「講師」、「教練」

或者,沒有稱謂

這些都不要緊

重要的是

當我今天身為一位講者時

我能給出什麼?

非洲之父-史懷哲,一個喜歡音樂和文學的傳教士

他說:「我希望在30歲以前,能為了鑽研學問和藝術而活;在那之後,我會作為一個真正的人,從此直接服務人群。」

為了實現到非洲從事人道援助活動的理想

他在三十歲時才開始習醫,

取得醫學博士學位後

毅然決然放棄了喜愛的文學、音樂、及舒適的生活,

與學護理的太太一起到中非地區

在那裡建造醫院,改善黑人的生活,

奉獻餘生!

對我而言,當我站在台上,我是誰,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的分享,讓您們體驗到了什麼?

曾經也因為沒有特殊的title而遇到過刁難

邀課單位在邀課日期主題都討論完畢訂定後

卻又提出令人為難的書面資料補充

幾經轉折後才發現,應該是因為

我沒有「他們認可的基本門檻」的原故。


一開始我也生氣,

浪費了我許多討論及構思的時間。

再看看上過課程的學習夥伴的諸多課後回饋

後來我想:沒有機會聽到我的課,是他們的損失。

這半年左右吧,我又有不同的看法

我想,那也沒有關係

宇宙會安排好一切的

沒上到誰的課,也並沒有什麼可惜

勉強來的,才是不會幸福

(看看何、簡、和R就知道了吧!)

就只是在這個時間點

我們沒有機緣相遇而已. 

但不論是你的、或我的生命

它們依舊

會以自己的方式開展

及接觸到那個時候的它,所需要的。

雖然我沒有史懷哲博士這麼偉大的情操

但當我拿著麥克風時,

我非常確定,我帶著的是一顆服務的心。

有那張認證的紙、但在工作崗位上其實不夠專業

或者不甚用心的「專業者」

在各行各業,其實也一直都是存在的。

我沒有反對「認證」的意義

系統化的專業訓練

可以讓該領域的平均水平有顯著的提升

對一個需要服務的圈外人而言,

若要在人海茫茫中找到一個適合的專業人士

它確實是一個快速、有用的基本篩選工具。

只是,如果在已經有某個程度的狀態下

比起:用「一樣是人類製訂出來的認證」的眼光

去評估一個人

可能就會錯過一個生命其實有更豐富的樣貌了。

從包包拿出來的這張感謝狀,讓我有感而發:

我不是心理師

但,如果有機會我們一起學習

在課堂上我選擇呈現出來的方式

肯定會是在那個當下

我能做到的最大值。

謝謝自己課後對自己的學習與覺察

還有,謝謝看到最後的你。

#我不是心理師

#我是講師 或者其實 #我什麼也不是

就叫我名字和暱稱吧 #高佳均#高小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高小露學堂的沙龍
40會員
272內容數
2025/04/29
#放下對方有讀心術的幻想 妞每天都用小紙條向我表達愛 像是提醒我記得睡前要抱抱她 偷偷在我筆記本裡夾小卡片、小愛心 送我她珍藏的貼紙、親手設計的咕卡、作品… 我身邊,隨處可見妞的愛 前天睡前溫聲時光 妞問我:「媽咪,我問妳一個問題哦」 我:好呀。 妞:「為什麼我寫那麼多紙條給妳,妳
Thumbnail
2025/04/29
#放下對方有讀心術的幻想 妞每天都用小紙條向我表達愛 像是提醒我記得睡前要抱抱她 偷偷在我筆記本裡夾小卡片、小愛心 送我她珍藏的貼紙、親手設計的咕卡、作品… 我身邊,隨處可見妞的愛 前天睡前溫聲時光 妞問我:「媽咪,我問妳一個問題哦」 我:好呀。 妞:「為什麼我寫那麼多紙條給妳,妳
Thumbnail
2025/04/18
#談因材施教中的公平與責任 昨天晚餐後,燁吃完飯就跑去看漫畫了。 妞看見了,皺著眉問我: 「媽咪,為什麼燁可以看漫畫、我不行?」 一位母親提問:「Lulu老師,如果我給2個孩子不同的標準,孩子會感覺到困惑和不公平。但是很多時候又覺得他們適合不同的教養方式,該怎麼辦呢?」 這一題,你
Thumbnail
2025/04/18
#談因材施教中的公平與責任 昨天晚餐後,燁吃完飯就跑去看漫畫了。 妞看見了,皺著眉問我: 「媽咪,為什麼燁可以看漫畫、我不行?」 一位母親提問:「Lulu老師,如果我給2個孩子不同的標準,孩子會感覺到困惑和不公平。但是很多時候又覺得他們適合不同的教養方式,該怎麼辦呢?」 這一題,你
Thumbnail
2025/04/17
承上篇,孩子們完成了此生第一次自己去超市買東西的任務後,晚上我邀請他們坐下來,一起聊聊當天的過程。 #阿薩母教養七字訣  #停課同伴問鼓棒 實用版 #同 同理 我:燁,早上你看到妞折衣服很慢,你的感覺是什麼? 燁:「我覺得很煩很煩。」 我:所以你要她折快一點、還幫
Thumbnail
2025/04/17
承上篇,孩子們完成了此生第一次自己去超市買東西的任務後,晚上我邀請他們坐下來,一起聊聊當天的過程。 #阿薩母教養七字訣  #停課同伴問鼓棒 實用版 #同 同理 我:燁,早上你看到妞折衣服很慢,你的感覺是什麼? 燁:「我覺得很煩很煩。」 我:所以你要她折快一點、還幫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當老師嘛, 總是樂見學生的良好表現, 但是如果學生的良好,是要老師付出一些代價,那,就會出現一種奧妙的心情~~ 108課綱中的「學習歷程」制度, 好壞評價在人間, 但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就是他不知的那件事, 就是學生&老師,都多了很多暑假&寒假作業! 如果, 學生乖巧聽話地上傳了許多
Thumbnail
當老師嘛, 總是樂見學生的良好表現, 但是如果學生的良好,是要老師付出一些代價,那,就會出現一種奧妙的心情~~ 108課綱中的「學習歷程」制度, 好壞評價在人間, 但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就是他不知的那件事, 就是學生&老師,都多了很多暑假&寒假作業! 如果, 學生乖巧聽話地上傳了許多
Thumbnail
身為講師,到底在日常授課過程中,應該要有怎樣的思考?怎樣才是夠好的講師? 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怎樣才是夠好的講師? 最近這樣的感觸尤其深。 整個五六月,課程上得挺密集,其中不乏跑到別縣市,或和新單位合作,甚至,講的課程內容,是和我下半年規劃的方向很相似的主題。 看似一直在
Thumbnail
身為講師,到底在日常授課過程中,應該要有怎樣的思考?怎樣才是夠好的講師? 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怎樣才是夠好的講師? 最近這樣的感觸尤其深。 整個五六月,課程上得挺密集,其中不乏跑到別縣市,或和新單位合作,甚至,講的課程內容,是和我下半年規劃的方向很相似的主題。 看似一直在
Thumbnail
(這篇肉肉長有2700字請慎入) 每次在不同的場合帶課,與不同的學習者相遇 總是會有不同的故事、啟發、或火花 而這一次,我看到自己的劣根性。 . 有些學校會準備感謝狀給講師 而我拿到的感謝狀上 通常名字旁都是寫「講師」或「老師」。 猶記2021最早開始帶課時 當時我都會跟學習者強調
Thumbnail
(這篇肉肉長有2700字請慎入) 每次在不同的場合帶課,與不同的學習者相遇 總是會有不同的故事、啟發、或火花 而這一次,我看到自己的劣根性。 . 有些學校會準備感謝狀給講師 而我拿到的感謝狀上 通常名字旁都是寫「講師」或「老師」。 猶記2021最早開始帶課時 當時我都會跟學習者強調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跟隨老師轉變職場的心情抒發,分享了作者在調整課程和工作安排中的困難與感受。本文充滿個人情感,並表達了對未來教育事業的美好期許。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跟隨老師轉變職場的心情抒發,分享了作者在調整課程和工作安排中的困難與感受。本文充滿個人情感,並表達了對未來教育事業的美好期許。
Thumbnail
這幾天看到一位講師在網路上分享自己在學校的某場講座反應不如預期的文章,老夫有所感(我並沒有要檢討講者,我也不夠格):覺得現在無論是講座或是在課堂上,比較不建議再用以前我們求學階段那種上對下的講授關係來看待學生。下文是個人關於講座的一些想法。 每個學年度像輔導室、學務處⋯⋯等等各處室都會有上級規
Thumbnail
這幾天看到一位講師在網路上分享自己在學校的某場講座反應不如預期的文章,老夫有所感(我並沒有要檢討講者,我也不夠格):覺得現在無論是講座或是在課堂上,比較不建議再用以前我們求學階段那種上對下的講授關係來看待學生。下文是個人關於講座的一些想法。 每個學年度像輔導室、學務處⋯⋯等等各處室都會有上級規
Thumbnail
分享我兼職個別指導老師的教學經歷,包括遇到的四位學生,以及他們各自的學習歷程和成長。
Thumbnail
分享我兼職個別指導老師的教學經歷,包括遇到的四位學生,以及他們各自的學習歷程和成長。
Thumbnail
此篇文章作者感受到自己是一個失敗的學生,直到意外間聽到了另一位教授的話語。這段話提醒了作者,有時候我們會因為自身的情緒和感受,將他人的建議誤解為批評或否定。但當我們重新調整心態看待事件時,會發現其中可能有著善良與好意。
Thumbnail
此篇文章作者感受到自己是一個失敗的學生,直到意外間聽到了另一位教授的話語。這段話提醒了作者,有時候我們會因為自身的情緒和感受,將他人的建議誤解為批評或否定。但當我們重新調整心態看待事件時,會發現其中可能有著善良與好意。
Thumbnail
不管是額外的獎勵, 當面的提醒叮嚀, 私訊的分享...... 這的確都是老師自己要為某生多做的, 學生沒有要求老師這麼做, 老師也沒有義務這麼做。 但老師做了, 學生的反應通常有這三種: ❦ 謝謝老師 or ❦ 好 or ❦ (已讀不回)
Thumbnail
不管是額外的獎勵, 當面的提醒叮嚀, 私訊的分享...... 這的確都是老師自己要為某生多做的, 學生沒有要求老師這麼做, 老師也沒有義務這麼做。 但老師做了, 學生的反應通常有這三種: ❦ 謝謝老師 or ❦ 好 or ❦ (已讀不回)
Thumbnail
過去也曾對於一段段無疾而終的感情失落不已,直到現在才知道那些都是我學習課題的必要經歷,而那些曾有短暫緣份的人們,都是來教導我課題的老師,若不是,就反而是我有他們需要學習的東西,我才是來教導他們課題的老師,而我能教的大概就是無條件的愛。
Thumbnail
過去也曾對於一段段無疾而終的感情失落不已,直到現在才知道那些都是我學習課題的必要經歷,而那些曾有短暫緣份的人們,都是來教導我課題的老師,若不是,就反而是我有他們需要學習的東西,我才是來教導他們課題的老師,而我能教的大概就是無條件的愛。
Thumbnail
以前當任課老師的時候,沒這種感覺,但當導師的時候,時常有這種感覺!! 一下順服你,一下反抗你! 一下很有禮貌,一下很沒禮貌。 一下上課很專心,一下很不專心。 一下子會跟你說很多很多的話,一下子又不發一語…… 難以捉摸! 就像每篇文章會得到的愛心數一樣,難以捉摸! #但能相遇皆心懷感
Thumbnail
以前當任課老師的時候,沒這種感覺,但當導師的時候,時常有這種感覺!! 一下順服你,一下反抗你! 一下很有禮貌,一下很沒禮貌。 一下上課很專心,一下很不專心。 一下子會跟你說很多很多的話,一下子又不發一語…… 難以捉摸! 就像每篇文章會得到的愛心數一樣,難以捉摸! #但能相遇皆心懷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