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假新聞充斥,假新聞鋪天蓋地,近年媒體謠言越來越多。最近一項研究顯示,不管是幾年級的學生,幾乎都難以辨識假新聞與事實。換言之,學生在吸收大量媒體資訊時,卻缺乏評判思考的技能,媒體素養如今成了當務之急(駐美國代表處教育組,2017)。
假訊息的可怕之處,不只可能對人造成一輩子的傷害,還可能扭曲事實,並讓多數人認為假訊息才是事實。
曾經,這個世界,真的東西假不了,假的東西真不了;但現在,這個世界,無論真的假的,看起來都像真的。
在這個資訊過載的時代,我們不得不面對每天湧入的大量信息,這些信息來自各種來源,包括新聞、社交媒體、郵件和應用程序。這種情況下,我們很容易受到虛假信息的影響,因為我們無法對每一條信息進行深入的驗證。
假新聞在網路發達的現在都成了一種武器,讓大家變得什麼都無法相信,一不小心可能就掉入假訊息的陷阱裡。往往我們在網路上看的都是流量高的文章,但其中的內容可能都是假訊息,我們可能就在只接觸假訊息的情況下而相信其中的內容。 假訊息的散布者往往只在乎受眾的關注度,而不在乎訊息的正確性,導致假訊息不斷出現。經過社群媒體的演算法,常常出現的消息最常霸佔我們的注意力,假訊息的散布者往往透過演算法,讓你沉浸在裡面,久而久之讓你相信那些東西都是真的。
假訊息可以像病毒一樣快速傳播,而我們必須懷疑信息的來源,並評估其可信度。
何謂假新聞?
假新聞早自1994年就開始,因為科技迅速發展使傳播途徑日漸改變,從過去傳統媒體漸漸發展成社群媒體、自媒體,人人都可以成為訊息散播者,訊息提供來自四面八方,使得假新聞易充斥其中。
引述聯合國定義為「具惡意、刻意捏造造成新聞形式傳播,並企圖高流量點閱,以獲得某種政治、商業利益的消息」,包括不實言論、散布假消息及有意圖影響選情之民調,都是假新聞範疇。
科技發展與傳播途徑的改變,讓新聞發布門檻降低、內容多元且人人權利平等,卻也衍生出管理弱化、意見分歧與效率低落等問題。「人人皆可透過社群平台傳播消息,也使假新聞輕而易舉流竄其中」。
如何判斷是否假新聞?現今的戰爭已經從船堅炮利轉為資訊戰,假新聞常被作為滲透及擾亂對方的武器,唯有成為一名明智的閱聽人,明辨新聞真假,才能讓假新聞不攻自破。
在網路數位多媒體的時代,人人都可以是媒體,但不論是製造者、接收者、傳播者,對於傳播內容都需要謹慎的監督把關,及有智慧的查證、判斷、篩選內容。
(2018年)九月,日本關西機場的假新聞事件,導致我國駐大阪辦事處處長蘇啟誠疑因壓力過大的情況下,自殺身亡。「假新聞」導致外交官之死,試問,是製造假消息的人有錯?還是傳播錯誤訊息的人有錯?答案當然是兩者都該負責 。這樣的事件,沒有人樂見,但卻可以「避免」。
如何避免錯誤訊息導致憾事,「查證」是關鍵。隨時放在心上及嘴邊的七個字「查證、查證、再查證」是避免錯誤的關鍵源頭,不管消息來源從何處來,仔細查證,輕忽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