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與壞人的定義與評判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首先,先定義怎樣是好人?怎樣是壞人?


先說說社會定義的好人:

1. 善良、對他人好

2. 脾氣好、穩定

3. 幽默


那假設以上條件她都達到了,對自己卻不好呢?這種情形還【好】嗎?


這種情形【好】需要有多個方面考量:

1. 善良與無私: 幫助別人是一種美德,若是這種美德需要以換取自己的健康跟幸福為代價,這從本質上跟善良的本質就偏離了,問問自己是不是才是有需求的那個人,也許你在別人眼裡,你才是需要被伸出援手的那位。


3. 動機: 若這個人的出發點是自發性的,那很好,畢竟這才是正常的。但是如果他覺得這是他【應該】做的,那就有問題了,問題出在【心裡】。他心裡是不是有某種不安全感,導致她想向外界尋求認同、認可。這種不安全感來源於: 家庭、成長環境、自我肯定的不自信。


5. 學會拒絕: 這點很重要,不要以為你不拒絕,別人就會離不開你,時間久了,他會把你的幫忙當作理所當然。甚至還會在你拒絕的當下破口大罵,因為,在他眼裡,你應該是已經被馴化的一匹馬。而拒絕可以保障我們的精神狀態,讓我們不用為了維持某種關係而消耗大多精力,要是你交的朋友需要靠你這樣才能勉強維持這段關係,我建議你趕快斷一斷,因為,總有一天,你會被累死。


再看看社會定義的壞人:


1. 長相凶狠 (stereotype,大部分壞人都具有凶狠或消沉的臉龐)

2. 作奸犯科

3. 推卸責任

4. 歧視、欺負別人 等等...


假設他在某個時期做過以上幾件事,她是否一輩子被社會貼上【壞人】的標籤?


我們可以根據以下幾個問題來思考:

1. 動機: 假設他的動機真的是邪惡、不可取又一點想改過的心都沒有,那當我沒說。若他是出於壓力、脅迫或其他外力因素,前提是你要真的百分百確定是這個原因,不是她說謊瞎掰的。那似乎就能找出背後源頭,解決製造問題的人。

2. 態度: 每個人一生中一定會做一些傻事,而有些事情在我們當下感覺是好玩,放到今天我們的眼裡,卻變得格外幼稚。因此,判定一個人是不是【壞人】的標準


態度,是一個重要的參考點,假設今天他是發自真心的懺悔且盡心盡力彌補曾經的過錯,一直持續到現在,那不免會讓人有想原諒他、心軟的衝動。


但社會上這種人不多,所以,接下來我要講的就是擺爛型,這類人呢,犯了錯跟吃了飯一樣平常,

完全不覺得今天我心裡創傷或精神狀態受到打擊是因為他的關係,就算知道了,她也只會像推土機一樣把事情都推到你身上,彷彿你自己太脆弱、敏感。假設他有受到懲罰,那天坪還可以稍微平衡。但是現在很多人是後者,沒受到懲罰的同時又要面對著他那事不關己的態度,誰看了感覺會不氣? 你我又不是聖母,沒必要退一步海闊天空,退一步你只會越想越氣,最後悶出病。


看待一個人好壞的標準,不能單單從一件事去看,要從處理事情的態度、後面行為的調整及願意改進的人,不應該被簡單的定義為【壞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腆水雞的沙龍
2會員
7內容數
腆水雞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2/04
今天剛看了一本心理學,裡面有一個小主題令我很感興趣,想來分享一下旁觀者介入 這個名詞不難理解,當你是受害者時,第三方(旁觀者)會不會出手幫助你?或是插手你跟另一位(加害者)的爭鬥或騷擾之中? 其中一個著名的例子kitty genovese事件,前前後後加起來3次加害者試圖對她下手,但因為其他旁觀
Thumbnail
2024/12/04
今天剛看了一本心理學,裡面有一個小主題令我很感興趣,想來分享一下旁觀者介入 這個名詞不難理解,當你是受害者時,第三方(旁觀者)會不會出手幫助你?或是插手你跟另一位(加害者)的爭鬥或騷擾之中? 其中一個著名的例子kitty genovese事件,前前後後加起來3次加害者試圖對她下手,但因為其他旁觀
Thumbnail
2024/12/01
相信大家心目中一定都有一款甚至多款遊戲是佔很大的份量的,而我自己當然也有 那款遊戲就是【AVA】,當然還有其他的類似lol、跑跑卡丁車、彈彈堂、賽爾號.... 至於為什麼特別挑選AVA出來講呢? *這裡探討的AVA建立在Garena代理的時候 因為雖然他陪我的時間沒有比其他遊戲來的久,但是給
Thumbnail
2024/12/01
相信大家心目中一定都有一款甚至多款遊戲是佔很大的份量的,而我自己當然也有 那款遊戲就是【AVA】,當然還有其他的類似lol、跑跑卡丁車、彈彈堂、賽爾號.... 至於為什麼特別挑選AVA出來講呢? *這裡探討的AVA建立在Garena代理的時候 因為雖然他陪我的時間沒有比其他遊戲來的久,但是給
Thumbnail
2024/10/07
這篇文章記錄了開學後的生活,包括焊接、創業課程以及生活法律的學習。討論了法律問題中的正當防衛與過失殺人,並引入了受害者在遭遇威脅時的四種反應。最終,作者分享了自身的學習體驗,並邀請讀者一起思考相關議題。
Thumbnail
2024/10/07
這篇文章記錄了開學後的生活,包括焊接、創業課程以及生活法律的學習。討論了法律問題中的正當防衛與過失殺人,並引入了受害者在遭遇威脅時的四種反應。最終,作者分享了自身的學習體驗,並邀請讀者一起思考相關議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情緒價值」一詞越來越被廣泛使用,甚至成為部份人的擇偶條件。事實上,能不能提供情緒價值真的是決定一個人優劣的標準嗎?
Thumbnail
「情緒價值」一詞越來越被廣泛使用,甚至成為部份人的擇偶條件。事實上,能不能提供情緒價值真的是決定一個人優劣的標準嗎?
Thumbnail
《好人總是自以為是》The Righteous Mind : Why Good People Are 作者美國社會心理學大師強納森.海德特運用了二十五年來在道德心理學領域的開創研究,證明道德判斷並非源於理性,而是源於直覺。人類的本質不僅是講道德,同時也愛說教、愛批評、愛論斷,著迷於正義,最後必然會變
Thumbnail
《好人總是自以為是》The Righteous Mind : Why Good People Are 作者美國社會心理學大師強納森.海德特運用了二十五年來在道德心理學領域的開創研究,證明道德判斷並非源於理性,而是源於直覺。人類的本質不僅是講道德,同時也愛說教、愛批評、愛論斷,著迷於正義,最後必然會變
Thumbnail
★人跟人的相處為什麼這麼複雜? 就讓心理學家當你的人際關係顧問吧!
Thumbnail
★人跟人的相處為什麼這麼複雜? 就讓心理學家當你的人際關係顧問吧!
Thumbnail
許多人善於偽裝,尤其具有負面性格的人。由於他們性格不好的緣故,更加知道如何展現善意⋯⋯
Thumbnail
許多人善於偽裝,尤其具有負面性格的人。由於他們性格不好的緣故,更加知道如何展現善意⋯⋯
Thumbnail
惡意言語在心中產生的割傷,讓人漸漸失去生活的樂趣,以及生命的意義。惡意言語是由人的基本需求開始,漸漸地養成人格、在社群中發展,最後進入不自覺的維護既得利益中。在這種環境生活的人們,會越來越在意他人評價而越沒自信、對自己越嚴苛。人只有面對、理解與處理發生在身旁的負向惡意,才能確實保護住自己的自尊心。
Thumbnail
惡意言語在心中產生的割傷,讓人漸漸失去生活的樂趣,以及生命的意義。惡意言語是由人的基本需求開始,漸漸地養成人格、在社群中發展,最後進入不自覺的維護既得利益中。在這種環境生活的人們,會越來越在意他人評價而越沒自信、對自己越嚴苛。人只有面對、理解與處理發生在身旁的負向惡意,才能確實保護住自己的自尊心。
Thumbnail
人可以分為四種傾向(與生俱來的個性),分別是: 自律者 質疑者 盡責者 叛逆者
Thumbnail
人可以分為四種傾向(與生俱來的個性),分別是: 自律者 質疑者 盡責者 叛逆者
Thumbnail
對偏執人格來說事情都是負向,大多來自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力,讓人沒有辦法好好的整理思緒,只要碰到事情一定是負向思考,羨慕別人的家庭背景好,自己家庭只有付出。 什麽是“社交負面人格測試”? 各負面人格詳解 冷漠 多疑 支配 偏執 誇張 算計 “社交負面人格測試”得分解釋 圖何小弟的測驗中我們可得知
Thumbnail
對偏執人格來說事情都是負向,大多來自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力,讓人沒有辦法好好的整理思緒,只要碰到事情一定是負向思考,羨慕別人的家庭背景好,自己家庭只有付出。 什麽是“社交負面人格測試”? 各負面人格詳解 冷漠 多疑 支配 偏執 誇張 算計 “社交負面人格測試”得分解釋 圖何小弟的測驗中我們可得知
Thumbnail
▶「態度」與「情感」 有人說,所有你維繫不好的情感,大多都會有根源性問題。 且不論根源性這個答案為何,心理學愛好者首先要清晰的是,情感從屬於態度。 而態度則是個體對特定對象(他人、觀點觀念、情感或者事件等)所持有的較為穩定的一種心理傾向。 現在我們知道,情感是態度這一整體中的一個部分。
Thumbnail
▶「態度」與「情感」 有人說,所有你維繫不好的情感,大多都會有根源性問題。 且不論根源性這個答案為何,心理學愛好者首先要清晰的是,情感從屬於態度。 而態度則是個體對特定對象(他人、觀點觀念、情感或者事件等)所持有的較為穩定的一種心理傾向。 現在我們知道,情感是態度這一整體中的一個部分。
Thumbnail
探路客舊文重編 2021/07/19 什麼是態度端正? 常有人說卻找不到正式的定義。網路上能找到的,只有問答給出的曖昧模糊的概念。今天就來思考找答案。
Thumbnail
探路客舊文重編 2021/07/19 什麼是態度端正? 常有人說卻找不到正式的定義。網路上能找到的,只有問答給出的曖昧模糊的概念。今天就來思考找答案。
Thumbnail
我們常常習慣用單一的角度去看待一個人的性格,但性格的形成其實背後是有很多因素造成的。人格不只有我們常說的外向和內向,或許我們可以用更加彈性的方式去看待與理解人格,不要習慣只用僵化的標籤去看待一個人。為了在理解自己與他人時可以增加自由度、轉換不同的看待角度,我們需要一些不同的框架和濾鏡。
Thumbnail
我們常常習慣用單一的角度去看待一個人的性格,但性格的形成其實背後是有很多因素造成的。人格不只有我們常說的外向和內向,或許我們可以用更加彈性的方式去看待與理解人格,不要習慣只用僵化的標籤去看待一個人。為了在理解自己與他人時可以增加自由度、轉換不同的看待角度,我們需要一些不同的框架和濾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