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先定義怎樣是好人?怎樣是壞人?
先說說社會定義的好人:
1. 善良、對他人好
2. 脾氣好、穩定
3. 幽默
那假設以上條件她都達到了,對自己卻不好呢?這種情形還【好】嗎?
這種情形【好】需要有多個方面考量:
1. 善良與無私: 幫助別人是一種美德,若是這種美德需要以換取自己的健康跟幸福為代價,這從本質上跟善良的本質就偏離了,問問自己是不是才是有需求的那個人,也許你在別人眼裡,你才是需要被伸出援手的那位。
3. 動機: 若這個人的出發點是自發性的,那很好,畢竟這才是正常的。但是如果他覺得這是他【應該】做的,那就有問題了,問題出在【心裡】。他心裡是不是有某種不安全感,導致她想向外界尋求認同、認可。這種不安全感來源於: 家庭、成長環境、自我肯定的不自信。
5. 學會拒絕: 這點很重要,不要以為你不拒絕,別人就會離不開你,時間久了,他會把你的幫忙當作理所當然。甚至還會在你拒絕的當下破口大罵,因為,在他眼裡,你應該是已經被馴化的一匹馬。而拒絕可以保障我們的精神狀態,讓我們不用為了維持某種關係而消耗大多精力,要是你交的朋友需要靠你這樣才能勉強維持這段關係,我建議你趕快斷一斷,因為,總有一天,你會被累死。
再看看社會定義的壞人:
1. 長相凶狠 (stereotype,大部分壞人都具有凶狠或消沉的臉龐)
2. 作奸犯科
3. 推卸責任
4. 歧視、欺負別人 等等...
假設他在某個時期做過以上幾件事,她是否一輩子被社會貼上【壞人】的標籤?
我們可以根據以下幾個問題來思考:
1. 動機: 假設他的動機真的是邪惡、不可取又一點想改過的心都沒有,那當我沒說。若他是出於壓力、脅迫或其他外力因素,前提是你要真的百分百確定是這個原因,不是她說謊瞎掰的。那似乎就能找出背後源頭,解決製造問題的人。
2. 態度: 每個人一生中一定會做一些傻事,而有些事情在我們當下感覺是好玩,放到今天我們的眼裡,卻變得格外幼稚。因此,判定一個人是不是【壞人】的標準
態度,是一個重要的參考點,假設今天他是發自真心的懺悔且盡心盡力彌補曾經的過錯,一直持續到現在,那不免會讓人有想原諒他、心軟的衝動。
但社會上這種人不多,所以,接下來我要講的就是擺爛型,這類人呢,犯了錯跟吃了飯一樣平常,
完全不覺得今天我心裡創傷或精神狀態受到打擊是因為他的關係,就算知道了,她也只會像推土機一樣把事情都推到你身上,彷彿你自己太脆弱、敏感。假設他有受到懲罰,那天坪還可以稍微平衡。但是現在很多人是後者,沒受到懲罰的同時又要面對著他那事不關己的態度,誰看了感覺會不氣? 你我又不是聖母,沒必要退一步海闊天空,退一步你只會越想越氣,最後悶出病。
看待一個人好壞的標準,不能單單從一件事去看,要從處理事情的態度、後面行為的調整及願意改進的人,不應該被簡單的定義為【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