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終極攻略!掌握排查、減量、抵換,帶領企業輕鬆實現低碳奇蹟!」

更新於 2024/11/01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近年來,碳中和儼然成為全球商界的「潮流單品」,大家都紛紛站上「減碳時尚秀」的舞台,展示出自己最「綠」的一面。

那什麼是「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呢,簡單來說就是一場「碳排放的收支平衡大作戰」。這過程中,我們將產生的二氧化碳透過種樹、再生能源等方式來「抵帳」。當然,這場「碳收支」不是隨便算一算就算完了,必須進行嚴謹的碳盤查,仔細掌握自己的「碳足跡」。然後,接下來就是採取減碳措施,或是用創意的方式來抵銷碳排,務必讓大氣中的碳排放量保持不增不減,達成這個夢寐以求的「碳中和」狀態—也就是讓地球喘口氣的平衡點。

raw-image

但這樣立意良善的政策底下,有許多不肖業者開始打著碳中和的大旗,尋求消費者的認同,例如有些瓶裝水品牌宣稱使用「環保瓶」,標榜可回收的材質和節能製程,然而,這些瓶裝水本身還是造成了大量塑膠垃圾。此外,有些品牌對「可回收」的宣傳誇大其詞,實際上回收率並不高,消費者購買後也可能無法輕易找到回收通路。又或者某些電動機車品牌宣稱購買電動機車能減少碳排放,但未考慮製造和回收電池的過程。這些電池的製造需要大量能源,廢棄電池的處理也存在環境污染問題。雖然日常使用中碳排放較低,但整體生命周期的環保效益並不如宣傳那麼理想。

台灣環境部為了杜絕亂象,2024/9/26日公告「企業宣告碳中和指引」供企業遵循與各界監督,當然碳中和宣告,可不是隨便喊喊就算數!要真正達成,企業需遵循「三大核心階段原則」:排放量盤查、減量、與抵換。這三步驟就像是企業減碳的「黃金三原則」,缺一不可。

一、盤查:企業得先摸清自己的「碳盤查排放量」,確保碳排數據透明清晰。

raw-image

二、減量:碳中和的「減量」步驟,主要是讓企業從自身的運營中著手,徹底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這一步驟關鍵在於避免只是依靠「抵換」達成表面的碳中和,而是從根本上削減實際碳排放量。以下是碳中和減量步驟的詳細解說:

1. 識別排放源:

減量的第一步是識別企業內部和外部的各類排放源,主要分為三類:

  • 範疇一(Scope 1): 企業直接排放的溫室氣體,比如生產設備的燃料燃燒、公司車輛的油耗等。
  • 範疇二(Scope 2): 來自能源消耗的間接排放,例如購電所產生的碳排放。
  • 範疇三(Scope 3): 供應鏈中的其他間接排放,這一部分範疇涵蓋廣泛,包括物流、上下游合作夥伴、員工通勤等。

透過精確的碳盤查,企業能夠清楚掌握「碳盤查」,為減排策略奠定基礎。

2. 設定減排目標:

根據盤查結果和企業的運營需求,設定合理的減排目標。這些目標應該符合科學依據(如SBTi科學減碳目標倡議),而非僅為達成法規最低要求。目標的設定可以是長期和短期結合,例如每年減少5%的排放,或在2030年達成50%的減排。重要的是,這些目標要有量化數據支持,以便追蹤進度。

3. 採用減排技術和提升效率:

實施減排措施時,企業可結合多種技術和管理方法,以提升能源使用效率、降低排放。常見的減排方法包括:

  • 節能措施: 如改善照明系統,使用LED燈具,提升設備效率等。
  • 流程優化: 優化生產流程,降低能源和材料消耗。例如,減少原料的浪費,採用低碳材料替代。
  • 數位化管理: 將大數據和AI技術引入管理,以追蹤能源消耗和生產流程,隨時調整以降低碳排放。

4. 轉向可再生能源:

大幅減少範疇二的排放,企業可考慮全面或部分轉向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能或地熱。企業可以購買綠色電力證書(如RECs)或直接建立自己的可再生能源設施,確保能源來源的環保性。

5. 推動供應鏈減碳:

範疇三通常是企業排放量最大的來源,因此推動供應鏈合作夥伴進行減碳也是減量步驟的核心之一。企業可以與供應商、分銷商共同制定減碳標準,鼓勵供應鏈成員也採取碳中和措施,以達成全鏈的低碳運營。

6. 透明度和進度追蹤:

最後,企業應公開減量成果並定期追蹤進度。這不僅能讓社會大眾和利益相關方了解企業的碳中和承諾,也能幫助企業及時調整減碳策略,確保實現長期的減排目標。

raw-image

在此過程中,資訊公開的完整性和準確性十分重要,企業應在官網上詳細揭露碳中和計畫的細節,包括碳排的計算方式、減量成果,以及抵換來源。這一切資料都應以利害關係者和社會大眾看得懂、查得到的方式呈現,確保大家可以「眼見為憑」。

三、抵換:

碳中和的「抵換」步驟指的是,企業在無法完全消除所有排放的情況下,透過補償或抵消手段來達成碳中和。換句話說,企業會使用一些策略來平衡其不可避免的碳排放,使得總體上達到「零增長」的效果。

raw-image

以下是常見的碳抵換方式的詳細說明:

1. 碳權交易(Carbon Credits):

碳權交易是最廣為人知的抵換方式,企業可以購買碳權來抵消自身的碳排放。碳權是由減碳項目(如森林保護、清潔能源等)產生的,能夠證明該項目減少了某一特定量的二氧化碳排放。企業購買這些碳權後,便可用於抵銷自身的排放。碳權交易市場分為兩類:

l   合規市場(Compliance Market): 由政府監管的市場,企業被強制要求遵循。

l   自願市場(Voluntary Market): 無法律義務的企業自願參與,用於展示其社會責任承諾。

2. 投資碳移除技術:

企業可以通過資助或自行研發碳移除技術來抵消碳排放。這些技術直接從大氣中移除二氧化碳,達到更為精準的抵換效果。常見的碳移除技術包括:直接空氣捕獲(Direct Air Capture, DAC): 利用機械設備直接從空氣中分離二氧化碳,並將其儲存或利用於其他產業。生物炭(Biochar): 將有機廢棄物高溫炭化形成生物炭,並埋入土壤中,不僅封存二氧化碳,還能改良土壤品質。

3. 植樹造林與生態恢復:

植樹造林和生態恢復是最受歡迎的自然碳抵換方式,透過種植樹木和恢復天然生態系統來吸收並封存二氧化碳。每一棵樹在生長過程中都會從空氣中吸收二氧化碳,進行光合作用,形成碳匯。除了植樹,企業也可以參與濕地、草地、或海洋生態系統的保護,這些生態系統均具有吸碳能力,有助於平衡碳排放。

4. 購買再生能源證書(Renewable Energy Certificates, RECs):

企業可購買再生能源證書來抵消其範疇二的碳排放(如電力使用的間接排放)。每張RECs代表企業支持了特定量的再生能源生成,這相當於間接減少了化石燃料發電所帶來的碳排放。通過這種方式,企業雖然沒有直接使用綠色電力,但等同於支持了清潔能源的發展。

5. 碳補償基金:

一些企業會選擇加入或設立碳補償基金,將資金投入到世界各地的減碳項目中,如開發中國家的清潔廚灶項目、低碳農業技術等。這些項目通過提供資金支持,促使當地社區或行業減少碳排放,這種間接減碳行動的效果被計算到企業的碳中和成果中。

6. 碳中和產品與服務:

除了碳排放,企業還可選擇推出碳中和產品或服務,這意味著其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從生產、運輸到消費)都已經通過抵換手段達到碳中和。這類產品通常會附有「碳中和標籤」,證明其經過認證,所有排放已被抵銷。例如,企業可以購買碳權或種植樹木來抵消某一特定產品的排放,確保產品使用上是「碳中和」。

7. 參與全球碳抵換計劃:

   世界各地有許多國際性碳抵換計劃(如聯合國清潔發展機制 CDM),企業可參與這類計劃來抵銷排放。這些計劃旨在促進全球減碳,例如支持低碳基礎建設、替代能源設施、或清潔水項目。通過參加這些計劃,企業不僅在全球範圍內抵消了自己的碳排,還有助於協助不同地區實現減碳目標。

碳抵換並不是「掩耳盜鈴」,而是一種合理平衡的策略,用於無法避免的碳排放。但企業在採取抵換措施時,仍應盡量從自身減碳出發,確保抵換方案符合科學依據與透明度原則,避免「漂綠」爭議。通過結合減量與抵換的雙重策略,企業才能真正有效地邁向碳中和的目標。

raw-image

此外,碳中和不是自己算一算就完事,得經過科學合理的計算,還要有外部第三方機構查驗背書,例如BSI,SGS,TUV NORD…等環境部許可之查驗機構(網址:https://ghgregistry.moenv.gov.tw/epa_ghg/VerificationMgt/InspectionAgency.aspx),以保證數據的真實性和有效性。

最關鍵的是,企業的目標應該是達到「淨零」排放,這就意味著不僅是宣告階段性的碳中和成果,而是需要持續減碳增匯的長期承諾。換句話說,碳中和只是減碳之路的里程碑,不是終點。因此,每次宣告碳中和時,企業都應公開未來的減排計劃與具體目標,才不至於讓碳中和淪為「漂綠或是一時的噱頭」,而是成為真正面對氣候變遷的實質行動。

 

在ESG數位轉型時代,企業必須以「環境、社會、治理」為核心進行創新。數位轉型不只是升級技術,更是以科技助力企業責任感!從數據驅動到社群互動,數位化讓品牌能夠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並對環境與社會友善。這不僅僅是市場趨勢,而是品牌「站隊」的重要時刻:提升品牌形象、促進永續發展,還能加強員工幸福感,這就是數位時代的ESG力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臺灣碳費及碳交易制度,以及碳匯與碳權的關聯。臺灣已於氣候法中宣示於民國139年達成淨零排放的目標,且自由貿易協定對接的問題。本文為你總結了碳費、碳交易制度及碳匯與碳權的關聯,幫助你更瞭解碳排放管理及交易相關知識。
了解淨零排放、碳中和和氣候中和這三個概念的差異,對於評估和制定氣候政策至關重要。同時瞭解這些永續概念也有助引導個人在生活中做出環保的選擇,幫助地球邁向淨零未來。
在當今世界,環境保護和資訊安全已成為個人與企業無法忽視的重要議題。全球氣候變遷的加劇和日益頻繁的數位威脅,使得降低碳足跡與提升資安成為各界共同關注的焦點。
Thumbnail
討論企業如何實現低碳轉型,包括策略制定、技術採用和管理措施。分享一些成功案例,展示低碳轉型對企業的長遠利益。 聯絡方式 Email:cammie2469.tg@gmail.com 歡迎低碳產品來訊合作
Thumbnail
介紹低碳產品的概念,解釋其重要性以及在工業和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討論低碳產品如何幫助減少碳排放,並介紹低碳產品範例。
Thumbnail
過去人類不斷追求高經濟成長率,高度仰賴大量製造來創造獲利,而消費者也習慣用完即丟,但這樣的商業模式和消費習慣,為地球創造大量的廢棄物。 為了減少碳排放量,企業紛紛揚棄高汙染模式,轉型循環經濟。世界經濟論壇更是預估,循環經濟將在2030年前帶來4.5兆美元產值,蘊含著龐大的商機。 「高碳排
Thumbnail
近年來,隨著全球各國對氣候變化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碳減排技術逐漸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熱點。在臺灣,減碳技術產業也得到了飛速發展,這為投資者提供了機會。本文將介紹臺灣的碳減排技術產業,並探討ESG(環境、社會和治理)與臺灣減碳科技產業之間的聯繫
Thumbnail
隨著全球變暖愈演愈烈,各國政府和企業都開始積極尋求減少碳排放的方法。在這種情況下,淨零排放成為了越來越受關注的話題。淨零排放是指通過減少碳排放並在必要時抵消這些排放,將淨排放量降至零。要實現淨零排放,淨化和去汙是至關重要的步驟。在本文中,我將介紹淨零排放的概念,以及淨化和去汙在實現淨零排放中的作用。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中討論全球氣候變化對零售業帶來的影響,以及低碳轉型所面臨的挑戰和機遇。氣候相關法規越來越嚴格對企業的影響,以及2026年臺灣將接軌永續財報準則的重要性。零售業應對碳費和低碳能源佈局需具備相應策略,文中提到企業的成功案例。最後建議企業應先進行碳盤查,制定有效的減碳策略以保持競爭優勢。
2020年工廠停工、在家遠距辦公等現象, 工業和交通運輸造成的二氧化碳大幅減少, 年總排放量和前年相比下降了 #5~10%, 使人們相信透過行動真的能減碳。   #如何避免氣候災難 是比爾蓋茲在2021年 針對能源議題所撰寫的科普書籍   全世界每年排放的溫室氣體約為 #510億噸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臺灣碳費及碳交易制度,以及碳匯與碳權的關聯。臺灣已於氣候法中宣示於民國139年達成淨零排放的目標,且自由貿易協定對接的問題。本文為你總結了碳費、碳交易制度及碳匯與碳權的關聯,幫助你更瞭解碳排放管理及交易相關知識。
了解淨零排放、碳中和和氣候中和這三個概念的差異,對於評估和制定氣候政策至關重要。同時瞭解這些永續概念也有助引導個人在生活中做出環保的選擇,幫助地球邁向淨零未來。
在當今世界,環境保護和資訊安全已成為個人與企業無法忽視的重要議題。全球氣候變遷的加劇和日益頻繁的數位威脅,使得降低碳足跡與提升資安成為各界共同關注的焦點。
Thumbnail
討論企業如何實現低碳轉型,包括策略制定、技術採用和管理措施。分享一些成功案例,展示低碳轉型對企業的長遠利益。 聯絡方式 Email:cammie2469.tg@gmail.com 歡迎低碳產品來訊合作
Thumbnail
介紹低碳產品的概念,解釋其重要性以及在工業和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討論低碳產品如何幫助減少碳排放,並介紹低碳產品範例。
Thumbnail
過去人類不斷追求高經濟成長率,高度仰賴大量製造來創造獲利,而消費者也習慣用完即丟,但這樣的商業模式和消費習慣,為地球創造大量的廢棄物。 為了減少碳排放量,企業紛紛揚棄高汙染模式,轉型循環經濟。世界經濟論壇更是預估,循環經濟將在2030年前帶來4.5兆美元產值,蘊含著龐大的商機。 「高碳排
Thumbnail
近年來,隨著全球各國對氣候變化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碳減排技術逐漸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熱點。在臺灣,減碳技術產業也得到了飛速發展,這為投資者提供了機會。本文將介紹臺灣的碳減排技術產業,並探討ESG(環境、社會和治理)與臺灣減碳科技產業之間的聯繫
Thumbnail
隨著全球變暖愈演愈烈,各國政府和企業都開始積極尋求減少碳排放的方法。在這種情況下,淨零排放成為了越來越受關注的話題。淨零排放是指通過減少碳排放並在必要時抵消這些排放,將淨排放量降至零。要實現淨零排放,淨化和去汙是至關重要的步驟。在本文中,我將介紹淨零排放的概念,以及淨化和去汙在實現淨零排放中的作用。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中討論全球氣候變化對零售業帶來的影響,以及低碳轉型所面臨的挑戰和機遇。氣候相關法規越來越嚴格對企業的影響,以及2026年臺灣將接軌永續財報準則的重要性。零售業應對碳費和低碳能源佈局需具備相應策略,文中提到企業的成功案例。最後建議企業應先進行碳盤查,制定有效的減碳策略以保持競爭優勢。
2020年工廠停工、在家遠距辦公等現象, 工業和交通運輸造成的二氧化碳大幅減少, 年總排放量和前年相比下降了 #5~10%, 使人們相信透過行動真的能減碳。   #如何避免氣候災難 是比爾蓋茲在2021年 針對能源議題所撰寫的科普書籍   全世界每年排放的溫室氣體約為 #510億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