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終極攻略!掌握排查、減量、抵換,帶領企業輕鬆實現低碳奇蹟!」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近年來,碳中和儼然成為全球商界的「潮流單品」,大家都紛紛站上「減碳時尚秀」的舞台,展示出自己最「綠」的一面。

那什麼是「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呢,簡單來說就是一場「碳排放的收支平衡大作戰」。這過程中,我們將產生的二氧化碳透過種樹、再生能源等方式來「抵帳」。當然,這場「碳收支」不是隨便算一算就算完了,必須進行嚴謹的碳盤查,仔細掌握自己的「碳足跡」。然後,接下來就是採取減碳措施,或是用創意的方式來抵銷碳排,務必讓大氣中的碳排放量保持不增不減,達成這個夢寐以求的「碳中和」狀態—也就是讓地球喘口氣的平衡點。

raw-image

但這樣立意良善的政策底下,有許多不肖業者開始打著碳中和的大旗,尋求消費者的認同,例如有些瓶裝水品牌宣稱使用「環保瓶」,標榜可回收的材質和節能製程,然而,這些瓶裝水本身還是造成了大量塑膠垃圾。此外,有些品牌對「可回收」的宣傳誇大其詞,實際上回收率並不高,消費者購買後也可能無法輕易找到回收通路。又或者某些電動機車品牌宣稱購買電動機車能減少碳排放,但未考慮製造和回收電池的過程。這些電池的製造需要大量能源,廢棄電池的處理也存在環境污染問題。雖然日常使用中碳排放較低,但整體生命周期的環保效益並不如宣傳那麼理想。

台灣環境部為了杜絕亂象,2024/9/26日公告「企業宣告碳中和指引」供企業遵循與各界監督,當然碳中和宣告,可不是隨便喊喊就算數!要真正達成,企業需遵循「三大核心階段原則」:排放量盤查、減量、與抵換。這三步驟就像是企業減碳的「黃金三原則」,缺一不可。

一、盤查:企業得先摸清自己的「碳盤查排放量」,確保碳排數據透明清晰。

raw-image

二、減量:碳中和的「減量」步驟,主要是讓企業從自身的運營中著手,徹底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這一步驟關鍵在於避免只是依靠「抵換」達成表面的碳中和,而是從根本上削減實際碳排放量。以下是碳中和減量步驟的詳細解說:

1. 識別排放源:

減量的第一步是識別企業內部和外部的各類排放源,主要分為三類:

  • 範疇一(Scope 1): 企業直接排放的溫室氣體,比如生產設備的燃料燃燒、公司車輛的油耗等。
  • 範疇二(Scope 2): 來自能源消耗的間接排放,例如購電所產生的碳排放。
  • 範疇三(Scope 3): 供應鏈中的其他間接排放,這一部分範疇涵蓋廣泛,包括物流、上下游合作夥伴、員工通勤等。

透過精確的碳盤查,企業能夠清楚掌握「碳盤查」,為減排策略奠定基礎。

2. 設定減排目標:

根據盤查結果和企業的運營需求,設定合理的減排目標。這些目標應該符合科學依據(如SBTi科學減碳目標倡議),而非僅為達成法規最低要求。目標的設定可以是長期和短期結合,例如每年減少5%的排放,或在2030年達成50%的減排。重要的是,這些目標要有量化數據支持,以便追蹤進度。

3. 採用減排技術和提升效率:

實施減排措施時,企業可結合多種技術和管理方法,以提升能源使用效率、降低排放。常見的減排方法包括:

  • 節能措施: 如改善照明系統,使用LED燈具,提升設備效率等。
  • 流程優化: 優化生產流程,降低能源和材料消耗。例如,減少原料的浪費,採用低碳材料替代。
  • 數位化管理: 將大數據和AI技術引入管理,以追蹤能源消耗和生產流程,隨時調整以降低碳排放。

4. 轉向可再生能源:

大幅減少範疇二的排放,企業可考慮全面或部分轉向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能或地熱。企業可以購買綠色電力證書(如RECs)或直接建立自己的可再生能源設施,確保能源來源的環保性。

5. 推動供應鏈減碳:

範疇三通常是企業排放量最大的來源,因此推動供應鏈合作夥伴進行減碳也是減量步驟的核心之一。企業可以與供應商、分銷商共同制定減碳標準,鼓勵供應鏈成員也採取碳中和措施,以達成全鏈的低碳運營。

6. 透明度和進度追蹤:

最後,企業應公開減量成果並定期追蹤進度。這不僅能讓社會大眾和利益相關方了解企業的碳中和承諾,也能幫助企業及時調整減碳策略,確保實現長期的減排目標。

raw-image

在此過程中,資訊公開的完整性和準確性十分重要,企業應在官網上詳細揭露碳中和計畫的細節,包括碳排的計算方式、減量成果,以及抵換來源。這一切資料都應以利害關係者和社會大眾看得懂、查得到的方式呈現,確保大家可以「眼見為憑」。

三、抵換:

碳中和的「抵換」步驟指的是,企業在無法完全消除所有排放的情況下,透過補償或抵消手段來達成碳中和。換句話說,企業會使用一些策略來平衡其不可避免的碳排放,使得總體上達到「零增長」的效果。

raw-image

以下是常見的碳抵換方式的詳細說明:

1. 碳權交易(Carbon Credits):

碳權交易是最廣為人知的抵換方式,企業可以購買碳權來抵消自身的碳排放。碳權是由減碳項目(如森林保護、清潔能源等)產生的,能夠證明該項目減少了某一特定量的二氧化碳排放。企業購買這些碳權後,便可用於抵銷自身的排放。碳權交易市場分為兩類:

l   合規市場(Compliance Market): 由政府監管的市場,企業被強制要求遵循。

l   自願市場(Voluntary Market): 無法律義務的企業自願參與,用於展示其社會責任承諾。

2. 投資碳移除技術:

企業可以通過資助或自行研發碳移除技術來抵消碳排放。這些技術直接從大氣中移除二氧化碳,達到更為精準的抵換效果。常見的碳移除技術包括:直接空氣捕獲(Direct Air Capture, DAC): 利用機械設備直接從空氣中分離二氧化碳,並將其儲存或利用於其他產業。生物炭(Biochar): 將有機廢棄物高溫炭化形成生物炭,並埋入土壤中,不僅封存二氧化碳,還能改良土壤品質。

3. 植樹造林與生態恢復:

植樹造林和生態恢復是最受歡迎的自然碳抵換方式,透過種植樹木和恢復天然生態系統來吸收並封存二氧化碳。每一棵樹在生長過程中都會從空氣中吸收二氧化碳,進行光合作用,形成碳匯。除了植樹,企業也可以參與濕地、草地、或海洋生態系統的保護,這些生態系統均具有吸碳能力,有助於平衡碳排放。

4. 購買再生能源證書(Renewable Energy Certificates, RECs):

企業可購買再生能源證書來抵消其範疇二的碳排放(如電力使用的間接排放)。每張RECs代表企業支持了特定量的再生能源生成,這相當於間接減少了化石燃料發電所帶來的碳排放。通過這種方式,企業雖然沒有直接使用綠色電力,但等同於支持了清潔能源的發展。

5. 碳補償基金:

一些企業會選擇加入或設立碳補償基金,將資金投入到世界各地的減碳項目中,如開發中國家的清潔廚灶項目、低碳農業技術等。這些項目通過提供資金支持,促使當地社區或行業減少碳排放,這種間接減碳行動的效果被計算到企業的碳中和成果中。

6. 碳中和產品與服務:

除了碳排放,企業還可選擇推出碳中和產品或服務,這意味著其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從生產、運輸到消費)都已經通過抵換手段達到碳中和。這類產品通常會附有「碳中和標籤」,證明其經過認證,所有排放已被抵銷。例如,企業可以購買碳權或種植樹木來抵消某一特定產品的排放,確保產品使用上是「碳中和」。

7. 參與全球碳抵換計劃:

   世界各地有許多國際性碳抵換計劃(如聯合國清潔發展機制 CDM),企業可參與這類計劃來抵銷排放。這些計劃旨在促進全球減碳,例如支持低碳基礎建設、替代能源設施、或清潔水項目。通過參加這些計劃,企業不僅在全球範圍內抵消了自己的碳排,還有助於協助不同地區實現減碳目標。

碳抵換並不是「掩耳盜鈴」,而是一種合理平衡的策略,用於無法避免的碳排放。但企業在採取抵換措施時,仍應盡量從自身減碳出發,確保抵換方案符合科學依據與透明度原則,避免「漂綠」爭議。通過結合減量與抵換的雙重策略,企業才能真正有效地邁向碳中和的目標。

raw-image

此外,碳中和不是自己算一算就完事,得經過科學合理的計算,還要有外部第三方機構查驗背書,例如BSI,SGS,TUV NORD…等環境部許可之查驗機構(網址:https://ghgregistry.moenv.gov.tw/epa_ghg/VerificationMgt/InspectionAgency.aspx),以保證數據的真實性和有效性。

最關鍵的是,企業的目標應該是達到「淨零」排放,這就意味著不僅是宣告階段性的碳中和成果,而是需要持續減碳增匯的長期承諾。換句話說,碳中和只是減碳之路的里程碑,不是終點。因此,每次宣告碳中和時,企業都應公開未來的減排計劃與具體目標,才不至於讓碳中和淪為「漂綠或是一時的噱頭」,而是成為真正面對氣候變遷的實質行動。

 

在ESG數位轉型時代,企業必須以「環境、社會、治理」為核心進行創新。數位轉型不只是升級技術,更是以科技助力企業責任感!從數據驅動到社群互動,數位化讓品牌能夠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並對環境與社會友善。這不僅僅是市場趨勢,而是品牌「站隊」的重要時刻:提升品牌形象、促進永續發展,還能加強員工幸福感,這就是數位時代的ESG力量!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臺灣碳費及碳交易制度,以及碳匯與碳權的關聯。臺灣已於氣候法中宣示於民國139年達成淨零排放的目標,且自由貿易協定對接的問題。本文為你總結了碳費、碳交易制度及碳匯與碳權的關聯,幫助你更瞭解碳排放管理及交易相關知識。
了解淨零排放、碳中和和氣候中和這三個概念的差異,對於評估和制定氣候政策至關重要。同時瞭解這些永續概念也有助引導個人在生活中做出環保的選擇,幫助地球邁向淨零未來。
在當今世界,環境保護和資訊安全已成為個人與企業無法忽視的重要議題。全球氣候變遷的加劇和日益頻繁的數位威脅,使得降低碳足跡與提升資安成為各界共同關注的焦點。
Thumbnail
討論企業如何實現低碳轉型,包括策略制定、技術採用和管理措施。分享一些成功案例,展示低碳轉型對企業的長遠利益。 聯絡方式 Email:[email protected] 歡迎低碳產品來訊合作
Thumbnail
介紹低碳產品的概念,解釋其重要性以及在工業和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討論低碳產品如何幫助減少碳排放,並介紹低碳產品範例。
Thumbnail
過去人類不斷追求高經濟成長率,高度仰賴大量製造來創造獲利,而消費者也習慣用完即丟,但這樣的商業模式和消費習慣,為地球創造大量的廢棄物。 為了減少碳排放量,企業紛紛揚棄高汙染模式,轉型循環經濟。世界經濟論壇更是預估,循環經濟將在2030年前帶來4.5兆美元產值,蘊含著龐大的商機。 「高碳排
Thumbnail
近年來,隨著全球各國對氣候變化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碳減排技術逐漸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熱點。在臺灣,減碳技術產業也得到了飛速發展,這為投資者提供了機會。本文將介紹臺灣的碳減排技術產業,並探討ESG(環境、社會和治理)與臺灣減碳科技產業之間的聯繫
Thumbnail
隨著全球變暖愈演愈烈,各國政府和企業都開始積極尋求減少碳排放的方法。在這種情況下,淨零排放成為了越來越受關注的話題。淨零排放是指通過減少碳排放並在必要時抵消這些排放,將淨排放量降至零。要實現淨零排放,淨化和去汙是至關重要的步驟。在本文中,我將介紹淨零排放的概念,以及淨化和去汙在實現淨零排放中的作用。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中討論全球氣候變化對零售業帶來的影響,以及低碳轉型所面臨的挑戰和機遇。氣候相關法規越來越嚴格對企業的影響,以及2026年臺灣將接軌永續財報準則的重要性。零售業應對碳費和低碳能源佈局需具備相應策略,文中提到企業的成功案例。最後建議企業應先進行碳盤查,制定有效的減碳策略以保持競爭優勢。
2020年工廠停工、在家遠距辦公等現象, 工業和交通運輸造成的二氧化碳大幅減少, 年總排放量和前年相比下降了 #5~10%, 使人們相信透過行動真的能減碳。   #如何避免氣候災難 是比爾蓋茲在2021年 針對能源議題所撰寫的科普書籍   全世界每年排放的溫室氣體約為 #510億噸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臺灣碳費及碳交易制度,以及碳匯與碳權的關聯。臺灣已於氣候法中宣示於民國139年達成淨零排放的目標,且自由貿易協定對接的問題。本文為你總結了碳費、碳交易制度及碳匯與碳權的關聯,幫助你更瞭解碳排放管理及交易相關知識。
了解淨零排放、碳中和和氣候中和這三個概念的差異,對於評估和制定氣候政策至關重要。同時瞭解這些永續概念也有助引導個人在生活中做出環保的選擇,幫助地球邁向淨零未來。
在當今世界,環境保護和資訊安全已成為個人與企業無法忽視的重要議題。全球氣候變遷的加劇和日益頻繁的數位威脅,使得降低碳足跡與提升資安成為各界共同關注的焦點。
Thumbnail
討論企業如何實現低碳轉型,包括策略制定、技術採用和管理措施。分享一些成功案例,展示低碳轉型對企業的長遠利益。 聯絡方式 Email:[email protected] 歡迎低碳產品來訊合作
Thumbnail
介紹低碳產品的概念,解釋其重要性以及在工業和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討論低碳產品如何幫助減少碳排放,並介紹低碳產品範例。
Thumbnail
過去人類不斷追求高經濟成長率,高度仰賴大量製造來創造獲利,而消費者也習慣用完即丟,但這樣的商業模式和消費習慣,為地球創造大量的廢棄物。 為了減少碳排放量,企業紛紛揚棄高汙染模式,轉型循環經濟。世界經濟論壇更是預估,循環經濟將在2030年前帶來4.5兆美元產值,蘊含著龐大的商機。 「高碳排
Thumbnail
近年來,隨著全球各國對氣候變化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碳減排技術逐漸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熱點。在臺灣,減碳技術產業也得到了飛速發展,這為投資者提供了機會。本文將介紹臺灣的碳減排技術產業,並探討ESG(環境、社會和治理)與臺灣減碳科技產業之間的聯繫
Thumbnail
隨著全球變暖愈演愈烈,各國政府和企業都開始積極尋求減少碳排放的方法。在這種情況下,淨零排放成為了越來越受關注的話題。淨零排放是指通過減少碳排放並在必要時抵消這些排放,將淨排放量降至零。要實現淨零排放,淨化和去汙是至關重要的步驟。在本文中,我將介紹淨零排放的概念,以及淨化和去汙在實現淨零排放中的作用。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中討論全球氣候變化對零售業帶來的影響,以及低碳轉型所面臨的挑戰和機遇。氣候相關法規越來越嚴格對企業的影響,以及2026年臺灣將接軌永續財報準則的重要性。零售業應對碳費和低碳能源佈局需具備相應策略,文中提到企業的成功案例。最後建議企業應先進行碳盤查,制定有效的減碳策略以保持競爭優勢。
2020年工廠停工、在家遠距辦公等現象, 工業和交通運輸造成的二氧化碳大幅減少, 年總排放量和前年相比下降了 #5~10%, 使人們相信透過行動真的能減碳。   #如何避免氣候災難 是比爾蓋茲在2021年 針對能源議題所撰寫的科普書籍   全世界每年排放的溫室氣體約為 #510億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