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異鄉者的觀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耶路撒冷的移居者」是一本很有趣的紀實小說,閱讀過程讓我聯想到另一本書「我是黃,也是白,還帶著一點藍。」這兩本書的核心都是談自我認同問題。但會出現這樣的問題並不是因為對自己沒信心,她們都是頭腦思路清楚的人,而是因為和不同國家的人結婚,加上宗教也不同,又住在一個對不同國籍特別排外的地方,開始懷疑自己到底算哪一國人。而這樣的國籍及宗教衝突也嚴重影響他們的家庭關係。

「耶」這本書的作者是孟加拉出生,本身是無神論者,原本在倫敦工作,後來隨丈夫移居耶路撒冷。她先生是中東事務專家,致力於以巴和平,為避免不好辦事,她丈夫向他巴勒斯坦同事隱瞞信猶太教的身份。書中提供很多苦中作樂的小故事,尤其作者和機場海關人員相互答問鬥法那段相當精彩。

除了海關那段,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反而是作者特別寫的台灣版序。通常一般外文翻譯書的台灣版序可能會寫一些客套話,作者不會真的有來過台灣。但這本書的作者真的有來台灣過,她去了龍山寺,也在序中寫一段對台灣行的體驗。

她說:「走在台北街頭宛如走在一顆燈泡裡...臺灣人對燈光有種偏執的迷戀...從寺廟、飯店水龍頭、捷運、販賣機、到計程車方向盤都裝了各色小燈泡...臭豆腐與碳烤章魚的香氣指引我走入狹窄巷弄...我走在一條裝滿彩色小燈泡的小徑,我覺得自己好特別。」

異鄉者的觀察總是特別敏銳,透過作者關於光的描述,我又重新感知這個早習以為常但實際則充滿微光的城市。

如果作者知道有「白晝之夜」,我想,會更加印證她的想法吧。

「台灣人對燈光有種偏執的迷戀」。


#靈感日日村day4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佛斯特的生活絮語的沙龍
13會員
10內容數
2024/11/05
「為什麼出布容易贏」是本有趣的書,裡面有很多怎麼預測正確的小故事,讓你有機會在一堆選項中猜對。
Thumbnail
2024/11/05
「為什麼出布容易贏」是本有趣的書,裡面有很多怎麼預測正確的小故事,讓你有機會在一堆選項中猜對。
Thumbnail
2024/11/03
《IKEA效應》是指當人花了心力(組裝)完成某個東西後,會影響他對這個東西的觀感及評價。雖然它被說是一種認知偏誤及自我感覺良好,但我覺得學英文反而需要這種IKEA效應。
Thumbnail
2024/11/03
《IKEA效應》是指當人花了心力(組裝)完成某個東西後,會影響他對這個東西的觀感及評價。雖然它被說是一種認知偏誤及自我感覺良好,但我覺得學英文反而需要這種IKEA效應。
Thumbnail
2024/11/02
可能很多人已經看過「黑白大廚」這個最近熱門的料理實境節目,然而因為個人工作經歷的關係,我反而比較在意裡面唯獨一個和廚藝沒那麼相關的開餐廳環節。營業額最高的將整隊存活晉級。其中崔鉉碩主廚在行前提案時走的是高價策略,讓其他隊的人不能理解,甚至質疑。
Thumbnail
2024/11/02
可能很多人已經看過「黑白大廚」這個最近熱門的料理實境節目,然而因為個人工作經歷的關係,我反而比較在意裡面唯獨一個和廚藝沒那麼相關的開餐廳環節。營業額最高的將整隊存活晉級。其中崔鉉碩主廚在行前提案時走的是高價策略,讓其他隊的人不能理解,甚至質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們每天都在應用語言,包括我正在寫的這一篇。語言還能夠影響政治、社會,一個人的人生就更易受影響。這本書的作者以作為土耳其裔伊斯蘭教徒在德國及歐美其他地區所面對的歧視,探討言語對人的身份認同、權力彰顯、壓諸誤解等。
Thumbnail
我們每天都在應用語言,包括我正在寫的這一篇。語言還能夠影響政治、社會,一個人的人生就更易受影響。這本書的作者以作為土耳其裔伊斯蘭教徒在德國及歐美其他地區所面對的歧視,探討言語對人的身份認同、權力彰顯、壓諸誤解等。
Thumbnail
這本書是用專欄形式在雜誌上連載,一篇討論一個具有社會意義的生活議題,讀起來既輕鬆又能讓人深思,整體的閱讀經驗十分愉快。包含了學校與社區的交互作用,以及各類社會議題。
Thumbnail
這本書是用專欄形式在雜誌上連載,一篇討論一個具有社會意義的生活議題,讀起來既輕鬆又能讓人深思,整體的閱讀經驗十分愉快。包含了學校與社區的交互作用,以及各類社會議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種族、歷史及人際關係所造成的無形邊界,以及在現代社會中人們如何面對內心的掙扎和需求。透過黃于洋的故事,作者闡述在不同文化和社會環境下,個體如何感受到孤獨與困惑,並尋找理解與認同。最終,文章呼喚光的力量,期望在矛盾中找到平和與希望。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種族、歷史及人際關係所造成的無形邊界,以及在現代社會中人們如何面對內心的掙扎和需求。透過黃于洋的故事,作者闡述在不同文化和社會環境下,個體如何感受到孤獨與困惑,並尋找理解與認同。最終,文章呼喚光的力量,期望在矛盾中找到平和與希望。
Thumbnail
「耶路撒冷的移居者」是一本很有趣的紀實小說,閱讀過程讓我聯想到另一本書「我是黃,也是白,還帶著一點藍。」這兩本書的核心都是談自我認同問題。
Thumbnail
「耶路撒冷的移居者」是一本很有趣的紀實小說,閱讀過程讓我聯想到另一本書「我是黃,也是白,還帶著一點藍。」這兩本書的核心都是談自我認同問題。
Thumbnail
這本小說探討了文學創作中的文化對立和衝突,尤其著重於異文化之間的衝突和書寫華人文化的困境。大量涉及作家和文化之間的矛盾,以及對自我定位和對作品批判性反思的情感體驗。
Thumbnail
這本小說探討了文學創作中的文化對立和衝突,尤其著重於異文化之間的衝突和書寫華人文化的困境。大量涉及作家和文化之間的矛盾,以及對自我定位和對作品批判性反思的情感體驗。
Thumbnail
身份認同是一個人活著很重要的心理需求,但不斷尋找自我認同在困惑的大海裡浮沈,最終會撐不下去。除了個人身份認同外,政治傾向、宗教信仰、選擇的信仰等也是身份認同的領域。然而,信仰可能有善惡,選擇所信仰的人或事物時,需檢視其背後的真相。
Thumbnail
身份認同是一個人活著很重要的心理需求,但不斷尋找自我認同在困惑的大海裡浮沈,最終會撐不下去。除了個人身份認同外,政治傾向、宗教信仰、選擇的信仰等也是身份認同的領域。然而,信仰可能有善惡,選擇所信仰的人或事物時,需檢視其背後的真相。
Thumbnail
關於《我是什麼人? 》 這是個存在主義的問題, 哲學討論以外,更帶著一點質疑、一種情緒或一份無奈。 作為土生土長的香港人,面對這問題,當然毫無疑問地回答:「百分百是香港人。」 但對於出生地、成長地與現居地各有不同的人,又會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剛剛出版了《異鄉港孩》一書,訪問了數十個移民家庭
Thumbnail
關於《我是什麼人? 》 這是個存在主義的問題, 哲學討論以外,更帶著一點質疑、一種情緒或一份無奈。 作為土生土長的香港人,面對這問題,當然毫無疑問地回答:「百分百是香港人。」 但對於出生地、成長地與現居地各有不同的人,又會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剛剛出版了《異鄉港孩》一書,訪問了數十個移民家庭
Thumbnail
這個故事榮獲「卡內基獎大獎提名、水石書店童書獎入圍作家」。故事的主軸以純真之心探討外來者、移民、霸凌議題,並提供公平與正義的實踐之可能。 . 根據本書導讀文(作者林靜君) 提到:「本書巧妙的將族群差異、移民議題、權威迷信,融合在一則青春校園故事中。如果我們能早一點學習如何理解『他者』、如何擁抱『相異
Thumbnail
這個故事榮獲「卡內基獎大獎提名、水石書店童書獎入圍作家」。故事的主軸以純真之心探討外來者、移民、霸凌議題,並提供公平與正義的實踐之可能。 . 根據本書導讀文(作者林靜君) 提到:「本書巧妙的將族群差異、移民議題、權威迷信,融合在一則青春校園故事中。如果我們能早一點學習如何理解『他者』、如何擁抱『相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