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真人而後有真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恬淡是養心第一法。——弘一法師《格言別錄》

 

涵靜老人、智忠夫人一家在華山大上方

涵靜老人、智忠夫人一家在華山大上方


二○○四年初夏。華山朝聖。重訪宗教導師涵靜老人潛隱八年,祈禱中國對日抗戰勝利的清修聖地大上方。

西嶽華山自古以險峻著稱,強力克制與生俱來的懼高症,加上四肢並用,終於「爬」(何等貼切!)上華山大上方。沿山開鑿而成的石屋依舊在,與歷史照片中的簡陋模樣並無兩樣。

物質極度匱乏的山居生活,除了涵靜老人伉儷,還有四張嗷嗷待哺的小口。一家賴以維生的飲食,連尋常棄置的蘿蔔皮、蘿蔔纓都不放過,仰賴師母智忠夫人的慧心與巧手變身佳肴,端上石桌。

此前宗教導師潛隱的清苦日常只是同修眾口相傳的故事,實地見證之後變成鮮活無比的認知,就此在大腦生根。

 

下得華山,朝聖之旅未及結束,我因身體微恙脫隊。置身蘭州客舍,捧起涵靜老人記錄當年行腳的著作拜讀,不時在心裡打上大大的驚嘆號。直到中午時分,啃過早餐剩下的玉米,不爭氣的肚子竟然還是咕嚕咕嚕直叫,我於是起身出門覓食。因為清楚感覺到那個儉約的身影,我實在不想浪費太多時間在吃食上,很快就在客舍附近的巷弄找到一庄很不起眼的小店,花了一塊錢人民幣買到三個乾癟癟的花捲。

是店家早上賣剩的,瑟瑟縮縮地躲在櫃檯下。我示意伙計把花捲放在我隨身帶去的白手帕,歡歡喜喜包了花捲回到旅店。配著白開水,慢慢地咀嚼略乾略硬略冷的花捲,簡淡的口感竟嚼出無限清歡。

至簡的飲食竟然涵藏至美的滋味。

乾巴巴的小花捲,與形象偉岸的宗教導師從此連結,儼然幸福的圖騰,每一次想起,都有無限滋味。

多年之後的今天,花捲在大腦發酵的當口,先是熟悉的宗教導師,慢慢浮出另一個巨大的身影:俗世同樣姓「李」,年少因為文字因緣「結識」的弘一法師。

raw-image


 

弘一法師俗名李叔同,出身天津富商仕宦之家。早歲於書畫、音樂、戲劇、書法、篆刻、詩歌無一不精;中年出家,拋卻前半生的璀璨,遁入戒律最嚴的律宗,成為一代中興法師。

 

天台宗第44代祖師倓虛法師曾在《影塵回憶錄》記錄與弘一法師短暫的交往。

那年弘一法師應邀到湛山寺講戒律。弘一法師到寺之後,只跟倓虛法師略略寒暄了幾句,算是與住持和尚正式照會。當時同行的幾名成員帶的行李都不少,唯獨弘一法師,僅有一隻麻繩紮口的破麻袋包。裡頭一件破海青,破褲褂,一雙破舊不堪的軟幫黃鞋,再加上一雙補了又補的草鞋。手上拎了一把明顯用了許多年的破雨傘,上面還纏了許多鐵絲。

弘一法師入住後,寺方先是送去四個菜。法師只看了一眼,猜到不是平常的伙食,堅持退回。第二次再送,這回菜色差一點,可他還是拒絕了。第三次只剩兩個菜了,還是不吃。最後盛去一碗大鍋菜,法師再三確認:大眾是不是也吃這個?如果不是,對不起,還請拿回。

 

法師出家前的知己,知名作家夏丏尊對法師的恬淡寡欲有更近距離的記錄。

有一年法師來到寧波七塔寺,供外來比丘掛單的雲水堂已無空位,法師先在寺外找到一家收費低廉的順通客棧住了兩晚。第三天順利入住雲水堂。一個晚上過後夏丏尊來訪。夏氏在擠滿四五十名游方僧人的大通鋪找到法師。覷見夏氏出現,坐在下鋪的法師微笑打過招呼,站起身與他走到廊下的板凳坐下。

法師說起這幾日行腳。夏丏尊聽到順通客棧,立刻皺起眉頭:「那家客棧是出了名的髒!」法師不以為意,笑瞇瞇地說:「啊,還不壞,臭蟲不怎麼多,不過三兩隻。而且蚊蟲過半夜便沒有了。茶房倒非常客氣哩。」

 

夏氏曾與舊識相商,為弘一法師在白馬湖邊修得晚晴山居一座,堅請法師常住。法師拗不過兩人隆情厚意,曾經短暫居停。隨身自備的鋪蓋捲,最外一層是一床破得不能再破的席子,法師珍而重之地把破席子鋪在床上後,又拿出幾件衣服捲了權充枕頭用。布置已畢,法師拿出一條破毛巾準備到湖邊洗臉。夏丏尊看著那條毛巾不但黑,而且已破到不堪的地步,終於憋不住了:「幫您換一條好嗎?」

法師聞言,很慎重地張開那條破毛巾展示:「哪裡?還很好用的,和新的也差不多。」

 

夏丏尊知道戒律宗過午不食的規矩,第二天趕在正午前送了飯和兩碗素菜去。法師原先堅持只需一碗,夏丏尊也不改自己的堅持,硬是添上一碗。碗裡不過尋常的蘿蔔與白菜,夏丏尊一旁陪著,見法師歡歡喜喜地吃了一口飯,又鄭重地挾起一塊蘿蔔送進嘴裡,那種了不得的神情,彷彿眼前擺的是「要變色而作的盛饌」,幾乎要流下感動的眼淚!

他的感動,夾雜著歡喜與慚愧:得有怎樣的修為,才能在尋常的菜蔬裡吃到盛饌的滋味?

 

又過一日,這回是另一位友人頂著「齋僧」的名義送來四樣菜。同桌的夏丏尊嘗到其中一碗,直覺脫口而出:「這也太鹹了!」

法師不為所動:「鹹的也有鹹的滋味,也好的!」

第三天,法師主動告訴夏丏尊,他可以走路到夏府用膳,還給了一個非常善巧的理由:乞食本來就是出家人的本領。夏丏尊深知法師不願麻煩人的性格,不好勉強,只便說,萬一下雨,還是送去吧。法師卻直說不要緊,真下雨了,「我有木屐哩!」

法師提起「木屐」的口氣,聽在夏丏尊耳裡,儼然是了不得的法寶。

法師為安撫老友的不安,笑說走路是很好的運動,每天走上一段也挺好的……

 

夏丏尊日後在〈生活的藝術〉一文追憶這一段,便說:

 

在他,世間竟沒有不好的東西,一切都好,小旅館好,統艙好,掛褡好,很破的席子好,破舊的手巾好,白菜好,萊菔好,鹹苦的蔬菜好,跑路好,什麼都有味,什麼都了不得。

 

弘一法師圓寂後,留有一領穿了二十六年的衲衣,上有補丁二百二十四處。

有人親眼見過這件縫縫補補的舊衣,不禁大歎:真是最素樸的華麗!

 

心是知足之心,清淡的白蘿蔔、素白菜吃在嘴裡仍是人間美味;不必費心搜羅山珍海味。最簡單的陳設有最質樸的美感,不必砸大把大把銀子搞出豪華裝潢,生活自有恬淡的清歡。

莊子道是「有真人而後有真知」,也只有繁華落盡見真淳的真人,才能完全感知人間的真味吧。


首發:20241107人間福報

https://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898193

 

 

avatar-img
35會員
169內容數
深信汲引經典,可以灌溉生活;回首傳統,足以應對當下。如此信仰究竟是只能仰望的星空,還是腳下踏實的土壤?一系列當代生活的實例正是此一信念的註腳。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田心耘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始於無知,終於徹悟。本人所記是黃敏警由游離分子成為忠貞教徒的轉捩點。閉關心得既寫個人,也寫講師,更有一路提攜的大宗師。
先生回天,我一滴眼淚也沒掉。直到先生證道週年前夕,光中樞機要我在紀念會上致詞追思。電話掛斷,先生的音容笑貌突然現前,過往二十多年與老人家接觸的許多畫面宛如走馬燈一一閃過。我欠先生的淚水終於流了下來。 我終於知道,自己在北大埋頭趕路,不只是為了家中年已八旬的老父;還有先生這一路為我傾注了多少心血。
本文是對李子弋教授,亦即天帝教第二任首席維生樞機的側寫。時在民國八十五年左右。
宗教經典中不乏以忍受巨痛證得碩果的故事,讀來驚心動魄。北京大學的樓宇烈教授作了另類解釋:佛經的許多說法未必是實指,而是象徵或譬喻。宗教信仰如果拋開理性與情感,藉此斂財或斂色豈無可能?
嫉妒使人瘋狂。呂后收拾亡夫生前的最愛絕不手軟。她先是把幾乎搶走太子寶座的如意毒死,再把美貌的戚姬整成「人彘」,還不忘帶親生兒子來「欣賞」自己的「傑作」。只是萬萬沒想到,仁厚的惠帝無法認同母親的心狠手辣,一病年餘,最終英年早逝。呂后的怒火,燒死的不僅是仇敵,更有自己的親兒。
不論天帝教或佛教,教義始終深信個人的修道成果可以是另類的盡孝,而其效果,絲毫不遜世間的順孝。其澤不僅及於至親生前,甚至可以潤澤死後。
始於無知,終於徹悟。本人所記是黃敏警由游離分子成為忠貞教徒的轉捩點。閉關心得既寫個人,也寫講師,更有一路提攜的大宗師。
先生回天,我一滴眼淚也沒掉。直到先生證道週年前夕,光中樞機要我在紀念會上致詞追思。電話掛斷,先生的音容笑貌突然現前,過往二十多年與老人家接觸的許多畫面宛如走馬燈一一閃過。我欠先生的淚水終於流了下來。 我終於知道,自己在北大埋頭趕路,不只是為了家中年已八旬的老父;還有先生這一路為我傾注了多少心血。
本文是對李子弋教授,亦即天帝教第二任首席維生樞機的側寫。時在民國八十五年左右。
宗教經典中不乏以忍受巨痛證得碩果的故事,讀來驚心動魄。北京大學的樓宇烈教授作了另類解釋:佛經的許多說法未必是實指,而是象徵或譬喻。宗教信仰如果拋開理性與情感,藉此斂財或斂色豈無可能?
嫉妒使人瘋狂。呂后收拾亡夫生前的最愛絕不手軟。她先是把幾乎搶走太子寶座的如意毒死,再把美貌的戚姬整成「人彘」,還不忘帶親生兒子來「欣賞」自己的「傑作」。只是萬萬沒想到,仁厚的惠帝無法認同母親的心狠手辣,一病年餘,最終英年早逝。呂后的怒火,燒死的不僅是仇敵,更有自己的親兒。
不論天帝教或佛教,教義始終深信個人的修道成果可以是另類的盡孝,而其效果,絲毫不遜世間的順孝。其澤不僅及於至親生前,甚至可以潤澤死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攝身守意,柔和自安;施與無畏,相融無礙。 —摘自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喜》
Thumbnail
阿字觀 一念相應際 光明顯自心 頓嚴身口意 泯絕去來今 字是無生曲 聲傳劫外音 法門元不二 總攝佛蓮金
"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 這句古話出自《五燈會元》,意在說明真正的修行並非依賴外在的戒律和形式,而是內心的寧靜和平衡。佛教經典中常提到,心靜自然天地寬,一個人內心真正的平靜和清明,便無需刻意持戒,因為他們的行為自然合乎道德和正直。 從這一角度看,人其實並不需要刻意到道場去修持。道場的作用更
Thumbnail
寧靜才能致遠,從寧靜中可以找回自己; 無私才能容眾,從無私中可以擴大自我。 In tranquility seek your true nature. In selflessness find nobility and advancement.
Thumbnail
人以無貪最為富有,人到無求最為高貴, 人若無瞋最為自在,人能無痴最為清明。
Thumbnail
學「禪」,先要學慚愧,自知慚愧才有禪心; 修「淨」,首須修恭敬,能恭敬人才有淨土。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攝身守意,柔和自安;施與無畏,相融無礙。 —摘自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喜》
Thumbnail
阿字觀 一念相應際 光明顯自心 頓嚴身口意 泯絕去來今 字是無生曲 聲傳劫外音 法門元不二 總攝佛蓮金
"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 這句古話出自《五燈會元》,意在說明真正的修行並非依賴外在的戒律和形式,而是內心的寧靜和平衡。佛教經典中常提到,心靜自然天地寬,一個人內心真正的平靜和清明,便無需刻意持戒,因為他們的行為自然合乎道德和正直。 從這一角度看,人其實並不需要刻意到道場去修持。道場的作用更
Thumbnail
寧靜才能致遠,從寧靜中可以找回自己; 無私才能容眾,從無私中可以擴大自我。 In tranquility seek your true nature. In selflessness find nobility and advancement.
Thumbnail
人以無貪最為富有,人到無求最為高貴, 人若無瞋最為自在,人能無痴最為清明。
Thumbnail
學「禪」,先要學慚愧,自知慚愧才有禪心; 修「淨」,首須修恭敬,能恭敬人才有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