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我信,我理性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忍辱」在佛教為「六度」之一。《廿字真經》以「佛曾辟支,乃證仙人」簡筆勾勒。

相關經歷在《金剛經》如蜻蜓點水,很快帶過;知名度稍低的《六度集經》與《賢愚經》則有更為完整,且幾近神蹟的傳奇敘述。所載情節略有出入,但強調忍辱的主題並無二致。

佛陀曾降生為梵志,名為羼提波梨,或譯為羼提和。因細故遭國王大肆羞辱,瞋恨心起的國王餘怒未息,截斷羼提的手腳後又割去耳鼻。爾時天地震動,而羼提顏色如常,始終不變——被割截的身軀很快回復完整。

若論生動細膩,這兩部經的描寫與文學意味濃厚的敦煌變文不相上下。《賢愚經》為凸顯佛陀不失本心,允諾成佛後必先行渡化,相關人士的前世今生因此記錄在案:佛陀證悟後最先渡化的憍陳如等五人,實即彼世大動瞋心的迦梨國王——《金剛經》譯作歌利王——等人。

唯其能忍受巨痛,因此證得碩果。這是類似故事透顯的邏輯。但面對迷惘的當代,如此慘烈的成就方式,恐怕只會嚇退許多有心入道的大眾。北京大學的樓宇烈教授對此有更為通透的另類解釋:佛經的許多說法未必是實指,如果視作象徵或譬喻,可能更為貼切。

動心忍性的類似考驗也見於基督教的《聖經》。百來歲的亞伯拉罕奉神諭,必須以獨子以撒獻祭。亞伯拉罕遵囑帶著獨子走了三天三夜,來到指定的處所。就在他準備動手殺掉以撒的剎那,天使突然出現,先是肯定他的全心信賴已通過神的考驗,接著便指示獻祭的牲口已經備妥在不遠處。這個人世悲劇因此終結。

如果你信,就必須丟掉理性、情感,全身心投入──上帝的期待果真如此?

假宗教之名進行的歛色或歛財,不就建立在如許的「全心」信仰之上?

宗教本來不脫神蹟與感應,但把信仰推到極致,要信徒全然拋開理性認知,其間必然充滿不可預知的陷阱。近世幾位佛教大師,如印順導師、虛雲大師,或星雲大師等,宣揚的都是「人間」佛教;接引大眾的正信經典或法壇,也極少以如此方式傳播。佛陀證悟成佛的那一世,更是以深入山林六年,日食一米一麥的切身經驗,確定苦行無益,轉而確立「中道」之路。

 

《廿字真經讀經筆記》-66  釋「佛曾辟支,乃證仙人」。

34會員
164內容數
深信汲引經典,可以灌溉生活;回首傳統,足以應對當下。如此信仰究竟是只能仰望的星空,還是腳下踏實的土壤?一系列當代生活的實例正是此一信念的註腳。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田心耘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嫉妒使人瘋狂。呂后收拾亡夫生前的最愛絕不手軟。她先是把幾乎搶走太子寶座的如意毒死,再把美貌的戚姬整成「人彘」,還不忘帶親生兒子來「欣賞」自己的「傑作」。只是萬萬沒想到,仁厚的惠帝無法認同母親的心狠手辣,一病年餘,最終英年早逝。呂后的怒火,燒死的不僅是仇敵,更有自己的親兒。
不論天帝教或佛教,教義始終深信個人的修道成果可以是另類的盡孝,而其效果,絲毫不遜世間的順孝。其澤不僅及於至親生前,甚至可以潤澤死後。
污名化的孝與愚孝大抵相去不遠。孔子與大孝子曾參論述「孝」,卻把一般定義的孝順視作最低階。盡孝依各人背景、資源不同,有不同的盡孝方式,然根本核心,都在成為一個更好的「人」。換言之,孝從來不局限家門之內。
司馬遷寫作史記,本紀以五帝居首,世家則列吳太伯為第一,列傳呢?首篇即是推伯夷。三者都有讓國的謙德:明明最高權力可以到手,卻輕易棄捨。完全體現了《道德經》的上善,或說玄德。置諸當代時空,讀到如此故事,格外有感!
叔向有難,早已遠離權力中心的祁奚聞言,兼程趕回朝中,一番慷慨陳辭,免叔向於難。獲知叔向無事,就此離開。寇準罷官,私下請託王旦,王旦當面拒絕,事後卻向宋真宗力薦寇準,轉任新職。 古代先賢以盡忠事天,反映在人事,便是積極為國舉薦賢才,乃至力救有德。
儒家何以教「孝」大於言「慈」? 虎毒不食子。即使凶猛如虎,毒爪也不會伸向自家小虎。舐犢情深,但看母獸深情地舔著小獸是動物界普遍的常態,便知慈愛是動物的本能。先天的本能只須順其自然,無須著意教導;後天的孝卻得通過教化,善加培養。 無他。克服動物能「慈」不能「孝」的本能,彰顯「人」性光明。
嫉妒使人瘋狂。呂后收拾亡夫生前的最愛絕不手軟。她先是把幾乎搶走太子寶座的如意毒死,再把美貌的戚姬整成「人彘」,還不忘帶親生兒子來「欣賞」自己的「傑作」。只是萬萬沒想到,仁厚的惠帝無法認同母親的心狠手辣,一病年餘,最終英年早逝。呂后的怒火,燒死的不僅是仇敵,更有自己的親兒。
不論天帝教或佛教,教義始終深信個人的修道成果可以是另類的盡孝,而其效果,絲毫不遜世間的順孝。其澤不僅及於至親生前,甚至可以潤澤死後。
污名化的孝與愚孝大抵相去不遠。孔子與大孝子曾參論述「孝」,卻把一般定義的孝順視作最低階。盡孝依各人背景、資源不同,有不同的盡孝方式,然根本核心,都在成為一個更好的「人」。換言之,孝從來不局限家門之內。
司馬遷寫作史記,本紀以五帝居首,世家則列吳太伯為第一,列傳呢?首篇即是推伯夷。三者都有讓國的謙德:明明最高權力可以到手,卻輕易棄捨。完全體現了《道德經》的上善,或說玄德。置諸當代時空,讀到如此故事,格外有感!
叔向有難,早已遠離權力中心的祁奚聞言,兼程趕回朝中,一番慷慨陳辭,免叔向於難。獲知叔向無事,就此離開。寇準罷官,私下請託王旦,王旦當面拒絕,事後卻向宋真宗力薦寇準,轉任新職。 古代先賢以盡忠事天,反映在人事,便是積極為國舉薦賢才,乃至力救有德。
儒家何以教「孝」大於言「慈」? 虎毒不食子。即使凶猛如虎,毒爪也不會伸向自家小虎。舐犢情深,但看母獸深情地舔著小獸是動物界普遍的常態,便知慈愛是動物的本能。先天的本能只須順其自然,無須著意教導;後天的孝卻得通過教化,善加培養。 無他。克服動物能「慈」不能「孝」的本能,彰顯「人」性光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作者通過旅行和誦讀《金剛經》領悟出的人生智慧和體悟,透過比喻和真實的故事,分享了對於不執著、慈悲包容的見解和體會。書籍中融入了佛教智慧,提供了一個柔軟且超越善惡,拋開執著的生活哲學。
Thumbnail
睽違十四個月,終於可以寫第八章了,上文說到儒之鸞,與佛道之經藏,皆以文字所成,尤其是中華文化中,文字藝術精粹廣博,各個朝代皆有代表之文體,一字多義,一句多義,一文多義,更能呈現出信仰之豐富意涵,而這也非中華文化所特有,佛教傳入中土,在教典翻譯時,古德即有五不翻(註一)...............
Thumbnail
中國到處都是寶藏,但是,在於你願不願意、會不會:靜心、體悟與接受........值得與大家分享,關鍵是你願不願意、會不會:靜心、體悟與接受...... 不負三光不負人,不欺神道不欺貧。有人問我修行法,只種心田養此身。 一日清閒自在仙,六神和合服平安。丹田有寶休問道,對境無心莫問禪。 奉真修道守
我個人學習佛教辯論(攝類學)的小記錄:包含了動機、有趣的事情、以及一些小體悟
Thumbnail
慚愧如服,可以莊嚴身心;懺悔如水,可以淨化性靈。—摘自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仁》
Thumbnail
修習不淨觀,可以克服所有的怖畏;厭離輪迴,希求解脫;可以轉修觀禪,證悟道果;特別是心有不樂、無聊,或貪欲生起時,要記得用這個修行法對治。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作者通過旅行和誦讀《金剛經》領悟出的人生智慧和體悟,透過比喻和真實的故事,分享了對於不執著、慈悲包容的見解和體會。書籍中融入了佛教智慧,提供了一個柔軟且超越善惡,拋開執著的生活哲學。
Thumbnail
睽違十四個月,終於可以寫第八章了,上文說到儒之鸞,與佛道之經藏,皆以文字所成,尤其是中華文化中,文字藝術精粹廣博,各個朝代皆有代表之文體,一字多義,一句多義,一文多義,更能呈現出信仰之豐富意涵,而這也非中華文化所特有,佛教傳入中土,在教典翻譯時,古德即有五不翻(註一)...............
Thumbnail
中國到處都是寶藏,但是,在於你願不願意、會不會:靜心、體悟與接受........值得與大家分享,關鍵是你願不願意、會不會:靜心、體悟與接受...... 不負三光不負人,不欺神道不欺貧。有人問我修行法,只種心田養此身。 一日清閒自在仙,六神和合服平安。丹田有寶休問道,對境無心莫問禪。 奉真修道守
我個人學習佛教辯論(攝類學)的小記錄:包含了動機、有趣的事情、以及一些小體悟
Thumbnail
慚愧如服,可以莊嚴身心;懺悔如水,可以淨化性靈。—摘自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仁》
Thumbnail
修習不淨觀,可以克服所有的怖畏;厭離輪迴,希求解脫;可以轉修觀禪,證悟道果;特別是心有不樂、無聊,或貪欲生起時,要記得用這個修行法對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