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轉型過程不需要獨自面對,善用「同儕支持團體」,成為彼此的神隊友
方格精選

中年轉型過程不需要獨自面對,善用「同儕支持團體」,成為彼此的神隊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當你聽到「同儕支持團體」這幾個字,可能會覺得有點嚴肅,其實就是一群有著相似關注課題或目標的人聚在一起,互相給予支持和建議的小組。這些團體通常有5到7個人,彼此約定定期在線上或面對面聚會,大家會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中分享各自的工作與生活挑戰。

在我進行中年人生轉型的這幾年,不免有時會有種「孤單」的感受。因為家人或伴侶不一定能深入理解我的心情或遭遇的挫折,也未必有類似的經驗可以給我建議,於是我也發起或參與了中年轉型的同儕支援團體,目前我同時參與三個群組,其中一個是長期一起辦讀書會的中年書友群,另一個則是過往的老同事,分別以週會或雙週會的方式固定線上聚會了一兩年。

會有這樣的想法,是在讀美國知名個人成長教練馬歇葛史密斯的《放手去活》時學到的,裡面葛史密斯提到的「人生計畫檢討會議」就是一種「同儕支持團體」,他的做法是:

  • 固定時間舉行,不要輕易更動頻率,成為一種慣性
  • 不少於5人,不多於8人
  • 會議需有一位引導者 (主持人)
  • 90 分鐘內結束
  • 每個人以5 分鐘進行近況update,以簡單的「紅、黃、綠燈」形式進行
  • 不相互批評、不論斷 (包括對自己也是),但彼此提供想法與協助
已經持續兩年多的線上聚會

已經持續兩年多的線上聚會

這樣的聚會對參加者來說好處多多。首先,可以在這裡吐露心聲、展示自己脆弱的一面,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獲得新的見解,幫你釐清自己的優先順序,從而更加自信地做出重要決定。成員間不僅能夠建立深厚的友誼,還會形成一種特殊的聯繫,讓每個人在這裡都能感到被理解和支持。

那麼,一個成功的同儕支持團體需要哪些要素呢?簡單說來,主要包括:

     1. 成員資格:確定哪些人適合加入,需要具備什麼樣的特質或共通點。

     2. 焦點議題:設定未來聚會中持續分享、討論的主題。

     3. 運作模式:立下規則,確保每次聚會都有架構、方法和目標。

與尋求專業導師或教練不同,同儕支持團體提供的是一種肩並肩的支援。知道有人和你一樣在關注和解決相同的問題,這種感覺讓人心安。這樣的群組可以幫助你建立信任的關係,維持心理健康,共同成長。

「同儕支持群組」聚會時幫助成員聚焦可討論的問題

「同儕支持群組」聚會時幫助成員聚焦可討論的問題

要建立一個吸引人且有效的同儕支持團體,理想的規模在5到10人之間,既能涵蓋多樣的背景和觀點,又便於組織和確保每個人都有機會發言。加入這樣的團體之前,可以問問自己:我能從這群人身上學到什麼?他們是否能提供我需要的支持和挑戰?我們有共同感興趣的議題嗎?是否都準備好投入時間來參加定期會議?

同儕支持團體不只是聚會那麼簡單,它提供了一個空間讓你和他人一起面對挑戰,共同成長。團體成員需要積極參與,互相支持。以下兩件事相當重要:

→分享經驗,而不是建議。通常我們在給出建議時,會覺得自己很聰明且樂於助人。但是,沒有人應該自以為比當事人更清楚該如何處理自身的獨特情況。相反地,更好的做法是分享經驗,可以用這樣的方式「我聽到你的故事時,讓我深有同感的是…。我當時是這麼做的…。這是發生在我身上的事,以及我的感受。」

→保持開放和真誠。當群組的成員致力於以真誠而願意示弱的方式進行深度交流時,就能促成彼此更深入的分享,產生更大的價值。像是分享自己的失望、遺憾和困境;或者坦率地談論正向的機會和成功。

隨著團體持續運作,也別忘經常檢討改進。每次聚會後問問自己:今天哪些做得很好?哪些可以做得更好?大家對團體的目標還有共識嗎?有什麼建議可以讓討論更有價值?

如果發現有什麼不對勁,也要及時溝通解決。這樣才能讓團體越來越好,大家都能從中獲益,一起成長進步。(本文原發表於「104高年級善用「同儕支持團體」,成為彼此的神隊友

---------------------

想為自己開展第二人生嗎?讓「人生轉型工作坊 2.0」幫你梳理方向

你是否曾有這樣的感覺?一切還順利,卻總有種「心空空的」感受;想改變卻不知道從何下手。這並不是你獨有的疑問,而是無數中年人的共同感受:「我究竟是誰?」、「我為了什麼努力?」「難道一生就這樣了嗎?」

別讓這些疑問停留在心中影響你!小班制的《人生轉型工作坊2.0》是老查專為中年人設計,透過引導與討論、反思,幫你打開新視野,找回動力,制定切實可行的行動計劃。在一整天的工作坊中,帶你從盤點過去、檢視現在、未來描繪與制定計畫,3大階段讓你撇除心中雜音,梳理雜亂思緒,幫自己找回工作與生活的熱情!

報名連結:https://senior.104.com.tw/c/674feebb4432c5060ebcbe74


avatar-img
與老查一起讀商業好書
32.7K會員
193內容數
持續分享商業好書閱讀心得與整理,以及人生下半場的轉型心得,歡迎你一起交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你我都經歷了一番努力才到達中年階段的,有些人轉換過不同的工作逐步探索,有些人則在一個領域堅持,深耕努力,都到達了人生中相對寬裕、平順的時期。這種「漸入佳境」的感受,讓我們誤以為這就接近終點了。 接下來20年,以一個「更厲害的自己」,具備主動意識的規劃,你是不是覺得比起年輕的自己,更有把握一些呢?
中年危機的產生,來自於這樣的發現——我們總覺得自己有無限的可能,覺得只要肯努力,就能突破極限,成為更好的自己。當步入中年,這種信念終於開始動搖 當我們願意放下「我能夠一直努力下去」的執念,真正接受人生的變化時,就能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新道路。中年危機並非必然,反而是一個讓我們重新調整人生方向的機會。
一般來說講到「中年」想到的是:乏善可陳、事業危機、健康走下坡…之類算不上積極正面的印象,但《中年的選擇》想告訴讀者:中年不是危機,比較像是在十字路口但沒有路標為我們指引前方的路。在這個階段,「成長」和「變老」同時發生,可以藉由書中提到的12項冒險/發現,為自己畫出新的中年地圖,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
你我都經歷了一番努力才到達中年階段的,有些人轉換過不同的工作逐步探索,有些人則在一個領域堅持,深耕努力,都到達了人生中相對寬裕、平順的時期。這種「漸入佳境」的感受,讓我們誤以為這就接近終點了。 接下來20年,以一個「更厲害的自己」,具備主動意識的規劃,你是不是覺得比起年輕的自己,更有把握一些呢?
中年危機的產生,來自於這樣的發現——我們總覺得自己有無限的可能,覺得只要肯努力,就能突破極限,成為更好的自己。當步入中年,這種信念終於開始動搖 當我們願意放下「我能夠一直努力下去」的執念,真正接受人生的變化時,就能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新道路。中年危機並非必然,反而是一個讓我們重新調整人生方向的機會。
一般來說講到「中年」想到的是:乏善可陳、事業危機、健康走下坡…之類算不上積極正面的印象,但《中年的選擇》想告訴讀者:中年不是危機,比較像是在十字路口但沒有路標為我們指引前方的路。在這個階段,「成長」和「變老」同時發生,可以藉由書中提到的12項冒險/發現,為自己畫出新的中年地圖,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