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危機,來自於自己認為「理當如此」的期待幻滅,重整旗鼓為自己打造人生下半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你已經進入中年階段了嗎?是覺得悠遊自在,還是隱隱約約有種不適感甚至是危機感呢?

之所以會有中年危機的產生,往往來自於這樣的發現——那些我們曾經深信不疑,認為「理當如此」的未來,也許只是個「幻想」。年輕的時候,我們對世界的運作有自己的理解和詮釋,總是充滿自信,懷抱著夢想和希望。但隨著年歲增長,進入中年後,我們才逐漸意識到,這些期待,也許根本無法實現。

舉例:雖然我們都知道,人終究會衰老,但在年輕時,對我們只是有些抽象的概念,不會真正意識到它的影響。當我們聽到年長者抱怨:「上了年紀,身體就不聽使喚了」通常只是輕描淡寫地聽過,從未聯想到自己有一天也會經歷這一切。因此,在我們規劃未來時,總是想像自己可以無止境地成長,卻沒想到這條成長的路,其實有個終點。

但其實,「幻滅」的過程並非中年才出現,而是伴隨著人生的成長階段逐步發生。小時候,我們以為只要誠心期望,願望就都能實現。這種在心理學稱之為「自我中心主義」的想法,認為世界是圍繞著自己運轉的。

隨著成長,我們逐步認知到世界並不以我們為中心,我們開始從更客觀的角度看待自己,發現「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當曾經覺得自己聰明絕頂的學生,升學進入名校後發現,世界上比自己聰明的人多得是——這時候,無限成長的幻覺開始瓦解,取而代之的是現實的衝擊。

這樣的幻滅過程,持續伴隨著我們進入社會。剛踏入職場時,我們可能還抱有些許天真的想法,但很快就發現,工作與戀愛都沒有想像中簡單。然而,即便逐步理解外在世界的現實,有一個信念往往仍然牢牢佔據我們的內心,那就是:「人可以不斷成長進步」。我們總覺得自己有無限的可能,覺得只要肯努力,就能突破極限,成為更好的自己。

中年危機,來自於過往信念的動搖

然而,當步入中年,上述的信念終於開始動搖,來自於以下的變化:

逐漸衰老的現實

年輕時,即使再怎麼累,咬牙撐一撐又是一尾活龍,但三十歲後,這種硬撐硬拼的方式逐漸失效。四十歲以後,身體開始出現狀況,體力衰退、代謝變慢,甚至開始感覺到真正的疲憊。

這時候,我們才會發現,過去對自己身體的信任已經不再可靠。二十幾歲時,即使熬夜、超負荷工作,稍事休息依然能夠恢復活力,但四十歲後,睡眠變得格外重要,一旦休息不夠,整天都難以集中精神,甚至需要依賴各種助眠方式,這點從衛福部中央健保署的「安眠藥用量統計」,2021年健保申報安眠藥用量為4.35億顆,2022年增加至4.61億顆,2023年更上升到4.77億顆,呈現持續成長的狀態就可看出。

學習趨緩,成長停滯

除此之外,人到中年,我們也不免發現,自己已經無法對不感興趣的事物投入大量精力。年輕時,接觸新事物、學習新技能是一種樂趣,但四十歲後,這些事情反而成為壓力來源,即使不斷提醒自己「要活到老學到老」,卻發現內心的動力已經不像從前那麼強烈。

因此,我們需要放下「我可以無限期持續努力、不斷追求成長」的執念。對許多人來說,這個觀念的崩解可能讓人感到焦慮,甚至產生自我批判與否定,認為是自己不夠努力、不夠堅持。但事實上,這並不是個人的問題,而是人生進程的必然現象。

發現成功並不等於幸福

另一個在中年時期逐漸瓦解的幻想,是「成功就會帶來幸福」。

從小,我們被教育要努力讀書、進入好學校、找到好工作,彷彿只要完成這些步驟,就能獲得幸福。然而,真正進入職場後,許多人發現,無論自己再怎麼努力,從工作中得到的實質回報並不一定能夠反映自己的付出。有人為公司奉獻了青春,最終卻面臨裁員,或者即便能安穩地工作到退休,卻發現自己失去了方向,難以適應沒有職稱與職場價值的生活。

當我們開始關注未來的退休生活,才發現,過去所努力的一切,並不一定能夠為我們帶來真正的滿足。很多人開始質疑:「如果退休之後,我的人生還有什麼意義?」於是,對於「出人頭地」這件事,也不再感到那麼執著。

這時候,「成功就會帶來幸福」的幻想開始崩解。然而,我們並沒有學會如何追求內心的豐盛,只能試圖緊抓著過去熟悉的價值觀,害怕放手。即使感受到內心的焦慮與空虛,許多人仍舊選擇繼續從事不情願的工作,因為害怕失去方向。然而,當我們的精力已經無法支撐那些毫無熱情的事務時,職場生活便成了一種折磨。

每個人在人生的某個階段,都會發現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落差。一旦進入人生後半段,多數人都會經歷中年危機,而這種危機的嚴重程度,往往取決於落差的大小。

面對這場危機時,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放下幻想,正視現實」。我們必須接受一個事實——人會逐漸老去,這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我們一直試圖用年輕時的方式來應對,最後只會陷入更大的挫敗。

許多人在這個階段,會選擇繼續執著於過去的幻想,害怕放手,但這反而會讓問題變得更糟。相反的,學會接受現實,並重新思考人生的價值,才能真正擺脫中年危機的困境。這並不意味著放棄努力,而是要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當下人生階段的道路,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有意義。

如何應對中年危機?

當認知到以上種種已經讓自己對於人生下半場產生疑惑、迷惘時,必須要調整心態,用不一樣的角度思考:

1.重新定義成長的意義

過去,我們可能認為成長就是「不斷往上爬」,但當身體和心境都開始變化時,我們應該重新思考成長的方向。成長不一定是職位升遷、收入增加,它也可以是心靈的豐富、生活的穩定,以及與家人朋友建立更深的連結。嘗試找到自己對於成長的新定義,是中年時期可以開始的事。

2.調整期待,接受變化

不要再對自己抱持「持續無限期成長」的幻想,而是學會接受人生的階段性變化。這並不意味著放棄努力,而是懂得選擇適合自己當下狀態的方向,而非強求不切實際的目標。

3.關注自己身心健康

當身體的老化現象出現時,積極調整生活方式,例如建立穩定的運動習慣、關注飲食營養、確保充足的睡眠,幫助自己維持良好的身心狀態,是必要的。

4.發展多元身份,不只依賴工作

在中年階段,也許你的事業正值巔峰,但不要讓「工作」成為你唯一的自我價值來源。可以嘗試培養新的興趣、參與社交活動,甚至開始學習一些不以成就為目的的新技能,讓生活變得更加多樣化。

5.建立新的生活目標

當過去的職場目標逐漸失去意義時,我們應該思考:未來的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積極計畫退休後的生活,甚至是為自己發展「人生第二曲線」,打造更自由的生活方式。

6.學習活在當下

很多時候,中年危機感來自於對未來的不確定,或者對過去的遺憾。與其糾結於無法改變的事情,不如專注於當下,珍惜身邊的美好事物,學習放慢腳步,享受生活。

7.與同樣經歷中年轉折的社群交流

不要獨自承受這種變化,嘗試與朋友、家人或社群分享自己的疑問與想法,你會發現許多人都在經歷相同的挑戰。透過彼此的經驗交流,可以獲得新的視角與支持。

當我們願意放下「我能夠一直努力下去」的執念,真正接受人生的變化時,就能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新道路。中年危機並非必然,反而是一個讓我們重新調整人生方向的機會。

------------------------

想為自己開展第二人生嗎?讓「人生轉型工作坊 2.0」幫你梳理方向

你是否曾有這樣的感覺?一切還順利,卻總有種「心空空的」感受;想改變卻不知道從何下手。這並不是你獨有的疑問,而是無數中年人的共同感受:「我究竟是誰?」、「我為了什麼努力?」「難道一生就這樣了嗎?」

別讓這些疑問停留在心中影響你!小班制的《人生轉型工作坊2.0》是老查專為中年人設計,透過引導與討論、反思,幫你打開新視野,找回動力,制定切實可行的行動計劃。在一整天的工作坊中,帶你從盤點過去、檢視現在、未來描繪與制定計畫,3大階段讓你撇除心中雜音,梳理雜亂思緒,幫自己找回工作與生活的熱情!

報名連結:https://senior.104.com.tw/c/674feebb4432c5060ebcbe74



avatar-img
31.6K會員
191內容數
持續分享商業好書閱讀心得與整理,以及人生下半場的轉型心得,歡迎你一起交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宇牛-avatar-img
6 天前
跟馬雲三問⋯異曲同工之妙
我是老查-avatar-img
發文者
6 天前
宇牛 你有什麼?你想要什麼?你要放棄什麼? :)
李建崑-avatar-img
7 天前
信念危機,是真實的中年危機。🤔
我是老查-avatar-img
發文者
7 天前
李建崑 因此要在這個階段建立新的信念,雖然並不容易
一般來說講到「中年」想到的是:乏善可陳、事業危機、健康走下坡…之類算不上積極正面的印象,但《中年的選擇》想告訴讀者:中年不是危機,比較像是在十字路口但沒有路標為我們指引前方的路。在這個階段,「成長」和「變老」同時發生,可以藉由書中提到的12項冒險/發現,為自己畫出新的中年地圖,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
因為特別篇上線的緣故,重看了一遍「型男主廚三星夢」,這部劇描寫兩位中年廚師為競逐「米其林指南」頂級三星等級評價而努力的故事。在追尋看似不可能達成的目標的過程,為自己的生命創造了新的機會與高峰。 人的壽命越來越長,據估計目前四十歲的人,有五成機率能活到九十五歲,你我都有夠長的歲月為自己追求下一個機會
在人生上半場發展到某個階段,或許也會浮現出生活需要改變的跡象,像是:持續的無力感或不滿足、覺得自己缺乏動力或精力、幻想不同的生活或工作方式、嫉妒他人的生活或成就... 若常出現這樣的感受,也許意味著自己期待做出改變。這是尋求不同可能性的第一步。可以花些時間深入反思,探索自己真正想追求的目標。
50歲後,你想怎麼活?一般都說『中年危機』,中年是個「夾心」時期,在自己的父母與子女間夾心、在上司與部屬間夾心、在年輕與衰老間夾心。 但到了五十歲這個階段,若轉念為以「我」為主,為自己而活,在工作與家庭的重擔稍稍減輕,也還有充裕的時間去做想做的事,實現夢想,成為人生中最快樂、最閃亮的「自在期」。
《覺醒中年》作者詹姆斯霍利斯博士是榮格心理學專家,在35歲時曾因中年危機而陷入憂鬱,卻成為他啟動中年轉型的契機。《覺醒中年》探討我們如何在中年之後的生命階段找到真正的成長和滿足,引導讀者認識並超越表面成功背後的空虛,探究內心深處的需求,定義與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下半場」,克服焦慮,啟動第二次人生。
一般來說講到「中年」想到的是:乏善可陳、事業危機、健康走下坡…之類算不上積極正面的印象,但《中年的選擇》想告訴讀者:中年不是危機,比較像是在十字路口但沒有路標為我們指引前方的路。在這個階段,「成長」和「變老」同時發生,可以藉由書中提到的12項冒險/發現,為自己畫出新的中年地圖,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
因為特別篇上線的緣故,重看了一遍「型男主廚三星夢」,這部劇描寫兩位中年廚師為競逐「米其林指南」頂級三星等級評價而努力的故事。在追尋看似不可能達成的目標的過程,為自己的生命創造了新的機會與高峰。 人的壽命越來越長,據估計目前四十歲的人,有五成機率能活到九十五歲,你我都有夠長的歲月為自己追求下一個機會
在人生上半場發展到某個階段,或許也會浮現出生活需要改變的跡象,像是:持續的無力感或不滿足、覺得自己缺乏動力或精力、幻想不同的生活或工作方式、嫉妒他人的生活或成就... 若常出現這樣的感受,也許意味著自己期待做出改變。這是尋求不同可能性的第一步。可以花些時間深入反思,探索自己真正想追求的目標。
50歲後,你想怎麼活?一般都說『中年危機』,中年是個「夾心」時期,在自己的父母與子女間夾心、在上司與部屬間夾心、在年輕與衰老間夾心。 但到了五十歲這個階段,若轉念為以「我」為主,為自己而活,在工作與家庭的重擔稍稍減輕,也還有充裕的時間去做想做的事,實現夢想,成為人生中最快樂、最閃亮的「自在期」。
《覺醒中年》作者詹姆斯霍利斯博士是榮格心理學專家,在35歲時曾因中年危機而陷入憂鬱,卻成為他啟動中年轉型的契機。《覺醒中年》探討我們如何在中年之後的生命階段找到真正的成長和滿足,引導讀者認識並超越表面成功背後的空虛,探究內心深處的需求,定義與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下半場」,克服焦慮,啟動第二次人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就能get 同款 韓系質感包👜 而且獨家下殺 299元up 讓它成為你的 必備單品吧! - momo優惠折扣碼 領取超簡單❤️ 點擊右下角 會員中心 - 折價券 輸入 FLOWERMOMO 點擊歸戶 就能領取 商店優惠券 啦! - https://momo.dm/RaFNzR
Thumbnail
momo店+ S999純銀四葉草項鍊,精緻細膩,代表愛情、希望、信念與幸運,是送給自己或別人的完美禮物。限時下殺299元起,超取免運!
Thumbnail
傳統觀念很多上了年紀的大老爺大姑娘們都喜歡穿灰暗顏色的衣服,覺得自己年紀一大把了還穿得花花綠綠的像啥樣~這就叫限制信念。 人生60才開始,人改命最好的時機就在中年,這年紀的口袋裡有錢,有錢有夢想,人生也開始新的規劃;例如:就像很多中年以上的男性,年輕時為了家庭奮鬥打拼而放棄自己的夢想,到了晚年
Thumbnail
前言:中年危機不是因為你不夠努力、不是你沒做到什麼,而是人生和自己期待不同。 人愈到中年,愈不快樂?愈有危機感? 哲學教授基藍有答案:是的!確實如此。 如果你現在40-50歲左右(曲線最低區間),覺得日復一日壓力巨大、事情愈做愈沒意義、覺得自己不上不下,不知道在幹嘛、覺得自
Thumbnail
逐步完成目標總是能帶來成就感,但進入中年後,達成與未達成目標都帶來問題。面對失敗與調整自我評價的過程令人心煩,但卻是生活的真正樣貌。
Thumbnail
探討中年時期的自我探索與轉變,如何勇敢活出自己,走向唯一的天職與使命。
Thumbnail
許多人面對中年轉型議題時,大多停在「我現在挺好的啊!」「我有需要嗎?」「我能不能安全下莊一路幹到退休?」,或「我現在哪有心情想這個」的狀態。以五十世代來說,要再活三、四十年問題不大。若健康許可,至少還有二十年是「可以工作」的狀態。發展第二曲線,絕對不是「想太多」,反而是「越早開始想越好」的人生課題。
Thumbnail
看不到未來,無法活在當下, 回頭看向過去,貌似一事無成? 那... 你認為什麼才是成就? 想必每個人答案都不同吧?
Thumbnail
畢業後,沒有人再push自己應該做什麼,這讓我反思了人的本質,與成就不會自動找上門的道理。
網路上有一篇文章:40歲後,如何度過中年危機?心理學家榮格說真正的治癒是成為自己。這是大部分人都會遇到的問題,只是我們世俗上的貪嗔癡讓自己迷失了,所以還不知道成為自己的真義在哪裡?   常常碰到40歲以後的同事朋友都會很緊張擔心自己以後老了的生活,當然也會有一些人根本不擔心,這是每一個人在這
Thumbnail
於是我,又解開了自己人生中,一件本來令自己焦慮不已的事!而這,大概就是中年的現象之一吧!不是釋懷,不是放下,而是某種懂得的透徹!做自己,當然好!但問題是,人得想通「自己」是什麼模樣!而不只是起身對抗!
Thumbnail
隨著年齡增長,人們檢視自己時至今日的種種成就,拿起心中成功的人選,開始比較孰優孰劣,內心一番激戰後,無力感油然而生,發現自己彷彿無所成就,即使是不需擔心捉襟見肘的人,仍會感到相當挫折,此時不免想到,人生所為何事?人生的旅途是要走向何處?往世與來生會是怎樣的景況?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就能get 同款 韓系質感包👜 而且獨家下殺 299元up 讓它成為你的 必備單品吧! - momo優惠折扣碼 領取超簡單❤️ 點擊右下角 會員中心 - 折價券 輸入 FLOWERMOMO 點擊歸戶 就能領取 商店優惠券 啦! - https://momo.dm/RaFNzR
Thumbnail
momo店+ S999純銀四葉草項鍊,精緻細膩,代表愛情、希望、信念與幸運,是送給自己或別人的完美禮物。限時下殺299元起,超取免運!
Thumbnail
傳統觀念很多上了年紀的大老爺大姑娘們都喜歡穿灰暗顏色的衣服,覺得自己年紀一大把了還穿得花花綠綠的像啥樣~這就叫限制信念。 人生60才開始,人改命最好的時機就在中年,這年紀的口袋裡有錢,有錢有夢想,人生也開始新的規劃;例如:就像很多中年以上的男性,年輕時為了家庭奮鬥打拼而放棄自己的夢想,到了晚年
Thumbnail
前言:中年危機不是因為你不夠努力、不是你沒做到什麼,而是人生和自己期待不同。 人愈到中年,愈不快樂?愈有危機感? 哲學教授基藍有答案:是的!確實如此。 如果你現在40-50歲左右(曲線最低區間),覺得日復一日壓力巨大、事情愈做愈沒意義、覺得自己不上不下,不知道在幹嘛、覺得自
Thumbnail
逐步完成目標總是能帶來成就感,但進入中年後,達成與未達成目標都帶來問題。面對失敗與調整自我評價的過程令人心煩,但卻是生活的真正樣貌。
Thumbnail
探討中年時期的自我探索與轉變,如何勇敢活出自己,走向唯一的天職與使命。
Thumbnail
許多人面對中年轉型議題時,大多停在「我現在挺好的啊!」「我有需要嗎?」「我能不能安全下莊一路幹到退休?」,或「我現在哪有心情想這個」的狀態。以五十世代來說,要再活三、四十年問題不大。若健康許可,至少還有二十年是「可以工作」的狀態。發展第二曲線,絕對不是「想太多」,反而是「越早開始想越好」的人生課題。
Thumbnail
看不到未來,無法活在當下, 回頭看向過去,貌似一事無成? 那... 你認為什麼才是成就? 想必每個人答案都不同吧?
Thumbnail
畢業後,沒有人再push自己應該做什麼,這讓我反思了人的本質,與成就不會自動找上門的道理。
網路上有一篇文章:40歲後,如何度過中年危機?心理學家榮格說真正的治癒是成為自己。這是大部分人都會遇到的問題,只是我們世俗上的貪嗔癡讓自己迷失了,所以還不知道成為自己的真義在哪裡?   常常碰到40歲以後的同事朋友都會很緊張擔心自己以後老了的生活,當然也會有一些人根本不擔心,這是每一個人在這
Thumbnail
於是我,又解開了自己人生中,一件本來令自己焦慮不已的事!而這,大概就是中年的現象之一吧!不是釋懷,不是放下,而是某種懂得的透徹!做自己,當然好!但問題是,人得想通「自己」是什麼模樣!而不只是起身對抗!
Thumbnail
隨著年齡增長,人們檢視自己時至今日的種種成就,拿起心中成功的人選,開始比較孰優孰劣,內心一番激戰後,無力感油然而生,發現自己彷彿無所成就,即使是不需擔心捉襟見肘的人,仍會感到相當挫折,此時不免想到,人生所為何事?人生的旅途是要走向何處?往世與來生會是怎樣的景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