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13:【约伯继续反驳琐法的指责】

更新於 2024/11/22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伯13:【约伯继续反驳琐法的指责】

   一、责友妄言证神为义(1-28)

                       一、责友妄言证神为义(1-28)

朋友既然不能为他解决困惑,约伯转而与神理论,要得个明白。 约伯斥责友人,说他们的话都是诈言诡词,他们虽然谄谀神,可是神不会受欺哄,必会惩罚他们。宁死也要与神争辩。求神别再用惊吓的手段待他,而是聆听他的辩白,指出他确实的罪来。

【伯十三1】「“这一切我眼都见过,我耳都听过,而且明白。」

      你所说的一切,我也曾见过,也曾听过,而且都明白。约伯责备三友,指出他们所讲的受苦的道理不能解答他的问题(1~2节)。他十分清楚,他受苦并非直接来自犯罪,他的三友为神辩护其实是说谎(4节),有一天神来查问,他们说的大道理会象灰像泥一样根本站不住脚(12节)。

【伯十三2】「你们所知道的,我也知道,并非不及你们。」

     你们所知道的,我也知道,我并不亚于你们。很明显,约伯的智慧高于三个朋友,灵命也更成熟,所以能领悟关于神更深奥的真理。然而,这些事实也不能使约伯在神面前主张自己毫无瑕疵而全然圣洁。光谈论神是不够的,约伯可以和任何人谈得一样好:「你们所知道的,我也知道」(2节)。但对约伯来说,光有人尽皆知的大道理是不够的,他需要知道这些道理如何应用到自己的生命里,解决心中的疑惑。所以他坚持「要对全能者说话」(2节),只有神自己才能启示祂的作为。约伯两次强调:「你们所知道的,我也知道,并非不及你们」(2节;十二3)。这话揭示了一个重要的真相:约伯与三位朋友的辩论,实际上是受苦的约伯与安逸的约伯辩论,是被拆毁的约伯与过去的约伯辩论(十六4);约伯对朋友的拒绝,实际上就是他对自我的否定。神借着苦难、借着三个工具,使约伯逐渐脱离了里面的那个「我」,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神,都有了越来越全新的认识。

【伯十三3】「我真要对全能者说话,我愿与神理论。」

      约伯希望与神理论,而不是跟这几个无益的朋友纠缠。「我愿与神理论」可译为「我愿向神辨明我的案情」,约伯不是为了争个输赢,而是要明白自己错在哪里:「我的罪孽和罪过有多少呢?求祢叫我知道我的过犯与罪愆」(23节)。既然朋友们都无法提供解释(4节),真相就只能从神而来。

【伯十三4-5】4「你们是编造谎言的,都是无用的医生。」5「惟愿你们全然不作声,这就算为你们的智慧。」

     4节的意思是:约伯认为他朋友的一大堆话只是为神的行动作粉饰与辩护;他们假设他有罪,叫他悔改,但这诊断根本不适合,他们只是无用的医生。  约伯挖苦三位朋友「是编造谎言的,都是无用的医生」(4节),认为他们断定他因罪受罚,有如为神说谎(6~12节);就像「无用的医生」(4节)做出错误的诊断,并不能减轻人的伤痛,还不如「全然不作声」(5节)。但愿你们你们闭口不言,这还算为你们有智慧,这样才算聪明(5节)。           

【伯十三6-7】6「请你们听我的辩论,留心听我口中的分诉。」7「你们要为神说不义的话吗?为祂说诡诈的言语吗?」

请你们听我的辩论,留心听我嘴唇的申诉,聆听我的口诉。你们要用不义的言语来替神辩护吗?你们要代替神说诡诈的话吗?“你们要为神坚持不公正的原则吗?”人们自称维护神的利益,而说了多少不义的话,做了多少不义的事。约伯眼中的三个朋友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且无异于将敬虔看为谋利的手段(提前6:5)。本节中的悖论性讽刺生动地说出了约伯的这种心理。

【伯十三8-9】8「你们要为神徇情吗?要为祂争论吗?」9「祂查出你们来,这岂是好吗?人欺哄人,你们也要照样欺哄祂吗?」

     难道你们想站在神一边,代替他发言吗?要为神争辩吗?祂查问你们的时候,你们会心安理得吗?难道你们要像欺哄人一样欺哄神吗?「你们要为神徇情吗?要为祂争论吗」(8节),意思是自作聪明地用谎言来偏袒真理的神。你们以为能欺哄神,如同欺哄过自己的同胞吗?神非常伟大和智慧,不会被奉承和外表的敬重所欺哄。

【伯十三10】「你们若暗中徇情,祂必要责备你们。」

      如果你们用这样歪曲事实的方法来偏袒祂,祂一定会责备你们的。「徇情」即偏袒(8节注释);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有偏心,不管涉及到谁。必须弄清真相,做出公正裁决。「他必要责备你们」:这个预言后来应验了(伯42:7)。

【伯十三11】「祂的尊荣,岂不叫你们惧怕吗?祂的惊吓,岂不临到你们吗?」

     他的尊严不是叫你们惧怕吗?他的惊吓不是临到你们吗?你们怎可以这样做呢?三位朋友其实并不敬畏神,所以敢凭己意替神撒谎。「我们既知道神是可畏的,所以劝人」(林后五11),反过来说,如果我们不知道神是可畏的,就没有资格去劝勉人。约伯告诉朋友们神的崇高和伟大。他认为他们的错误观念已经招惹神的忿怒。

【伯十三12】「你们以为可纪念的箴言,是炉灰的箴言;你们以为可靠的坚垒,是淤泥的坚垒。」

   你们陈旧的答辩像炉灰一样没有用处;你们的辩论像泥土一样脆弱。你们以为可靠的坚垒,是淤泥的坚垒:约伯借着自己的经验,实实在在地领悟到了朋友们的辩论是何等抽象、肤浅。所以将他们所依靠的理论比喻为破旧易倒的淤泥之垒。约伯并不单单是基于逆反心理而反驳朋友们,而是表现出了他对人性的洞识。即堕落的人如同戴了变色镜一样,不仅依据自己所以为的事实去进行判断,而且本能地对他人采取防御态度。 炉灰可以与水混和,用来临时书写,但很容易被涂抹。「炉灰的箴言」(12节),比喻三位朋友的话并没有真实的价值,是「为神说不义的话」(7节)、「为祂说诡诈的言语」(7节)。

【伯十三13】「“你们不要作声,任凭我吧!让我说话,无论如何我都承当。」

      你们住口,让我说话;后果如何,由我自己承担。约伯宁死也要与神争辩;约伯要求无论如何让他把话说完,不要打断他。已知的危险似乎最接近本文的意思。约伯承认自己在与神争辩。他意识到自己的弱点。但他坚持认为自己没有错。本节反映了约伯的道德勇气。

【伯十三14-15】14「我何必把我的肉挂在牙上,将我的命放在手中?」15「祂必杀我,我虽无指望,然而我在祂面前还要辩明我所行的。」

     我已将自己置于危险之中,拿我的生命作了赌注。约伯宁冒生命的危险与神争辩(15节)。

14-15节约伯清楚向神抗议就是最大的不敬之罪,却表示若能认识自己所遭遇苦难的意义,就会心甘情愿地受死。约伯的这种态度中隐含着对自己的公义和无罪的强烈确信,以及对三个朋友的冷酷与盲目教条主义的责备。约伯认为只要神许他陈词,已经是一大收获(16节),他愿意死在神手中,但决不咒诅神;他虽为自己的完全、正直力辩,并不表示他不相信神(18节)。只要有人能证明甚么事引致他受苦的罪,他一定会不再说话,甘心撒手人间(19节)。

【伯十三16-17】16「这要成为我的拯救,因为不虔诚的人不得到祂面前。」17「你们要细听我的言语,使我所辩论的入你们的耳中。」

      这样对我还有拯救,因为恶人不敢到神面前来。你们要留心听我说话,细听我的解释。亵渎神的、无信仰的人不得到他面前。这是强调约伯前面的话。他想要朋友们知道,他在抱怨的同时还信赖神;并且将自己的生命放在祂手中,他有信心自己必能辩白。

【伯十三18-19】18「我已陈明我的案,知道自己有义。」19「有谁与我争论,我就情愿缄默不言,气绝而亡。」

     现在我已呈上我的案件,我知道我自己得算为义。哪一个能跟我争辩这件事呢?如果有人能够证明我有错,我就不再为自己辩护,甘愿死去。约伯已做好辩护的准备,证明约伯是无辜的。自从约伯的朋友们指责他有罪以来,他一直坚持自己有权在神面前为自己辩护。现在事情已经发展到他要么说话,要么就死的程度。

【伯十三20-21】20「惟有两件,不要向我施行,我就不躲开你的面,」21「就是把你的手缩回,远离我身,又不使你的惊惶威吓我。」

神啊,求你不要让以下的两件事发生在我身上,只有这样,我才能面对你;我就不躲藏、离开你的面。那就是:请你让我摆脱苦难,也不要用你可畏的威严来惊吓我。约伯要求得到两样恩惠:一是至少暂时摆脱苦难(21节);二是摆脱精神上的恐惧(21节)。约伯认为如果带着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就无法全面而公正地为自己作辩护。约伯希望神停止惩罚他(21节),并开始与他说话(22节)。求神别再用惊吓的手段待他,而是聆听他的辩白,指出他确实的罪来。

【伯十三22】「这样,你呼叫,我就回答,或是让我说话,你回答我。」

      这样,你呼召我,我就立刻回答,而我向你诉说的时候,求你也回答我。表明神若不主动,人根本没有资格与神对话。表面上,是人主动决志、祷告、事奉,实际上是神先呼召:「你们立志行事都是神在你们心里运行,为要成就祂的美意」(腓二13)。约伯充满信心,不论是作被告或控方,他都乐意与神争辩。

【伯十三23】「我的罪孽和罪过有多少呢?求你叫我知道我的过犯与罪愆。」

     求你告诉我,我究竟犯了甚么过失?求你帮助我,你就指出我的过犯与罪愆。约伯到现在还未明白受苦对他有比刑恶罚罪更高更深的意义,他仍在受苦乃因犯罪的层面上思考,因而得不到解答,此处所用“罪孽”、“罪过”、“过犯”、“罪愆”指的都是罪。

【伯十三24】「你为何掩面,拿我当仇敌呢?」

     「掩面」:发怒和不喜悦的象征(诗27:9; 赛54:8)。你为甚么要转脸不理我?你为甚么要把我交在敌人的手里呢?约伯不明白为何正直人反受苦,但他更不明白为何在他的苦难中神缄默不言,仿佛把他当成仇敌,一句话也不回答他。你为何掩面?第23节是约伯在等待神就他的罪作出答复。当神没有答复时,约伯就呼喊:“你为何掩面?”在另一个方面,约伯可能只是抱怨神不同意他第21节的恳求。

【伯十三25】「你要惊动被风吹的叶子吗?要追赶枯干的碎秸吗?」

      你要恐吓被风吹动的一片落叶吗?你要追赶一根枯干的麦秸吗?以叶子和碎楷比喻自己生命脆弱,但偏受神不可抵御的惊动和追赶。他沉痛地承认自己在神无可抗拒的大能之前的脆弱与无助。约伯把自己比作两样最不值钱的东西;他无法理解神为何要惊吓和追讨这么卑贱的人。

【伯十三26】「你按罪状刑罚我,又使我担当幼年的罪孽。」

      你为甚么用令人难受的事情来指责我,要我承担幼年所犯的罪孽呢?约伯不明白自身有何罪招来苦难,推想必是“幼年的罪孽”带来的后果。约伯认为纵使他幼年曾犯罪,现在也不应受到神如此厉害的刑罚。约伯越来越站稳了控诉者的角色,要求神给与他公义的回复。

【伯十三27】「也把我的脚上了木狗,并窥察我一切的道路,为我的脚掌划定界限。」

     你用铁链锁住我的脚,监视我所走的每一步路,又为我的脚步划定界限。 约伯看自己如同神的囚犯,脚上木狗,时刻受监视,并在脚掌上加记号,受到象奴隶般的苦楚。“为我的脚掌画定界限”亦可译为“在我的脚掌上画记号”。古代对待奴隶,在奴隶身上加烙印、画记号。约伯将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里;神划定他的活动界限。约伯像一名被拘禁的囚犯,没有自由。

 【伯十三28】「我已经像灭绝的烂物,像虫蛀的衣裳。”」

      我的生命已像一块腐烂的木头,又像一件蛀蚀的衣服。24~28节是约伯形容自己悲惨、脆弱和无助,但他最关心却不是这些苦难,而是「祢为何掩面、拿我当仇敌呢」。20~28节几乎每一句都充满了「我」(除了25节),也充满了「祢」(除了27~28节),是约伯向神的倾述。当我们陷入苦难之中的时候,真正使我们痛苦的也不是苦难本身,而是我们得罪神了吗?祂真的在乎我们吗?祂真的存在吗?苦难对信徒最大的挑战,就是动摇我们与神的「密友之情」(二十九4);而苦难对信徒最大的造就,也在于经历祂与我们一同「行过死荫的幽谷」(诗二十三4),最终享受更丰盛的生命「筵席」(诗二十三4)。

raw-image

图1:古埃及十二王朝(主前1991-1802年)的泥砖,上面印着印。现存于伦敦皮特里埃及考古博物馆。

raw-image

图2: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地区的现代泥砖。




avatar-img
0會員
6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常希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伯12:【约伯反驳琐法的指责】    一、约伯自言智慧不亚于友(1-12)    二、述说神的智慧与能力(13-25)                 一、约伯自言智慧不亚于友(1-12) 声言自己的智慧不比三友逊色。约伯的个人经历与朋友所说的相反:恶人尽都亨通,公义并不存在。朋友所说的连动
伯11:【琐法指责约伯罪有应得】    一、琐法首次责备约伯自以为义(1-12)    二、劝其屏远罪恶(13-20)                    一、琐法首次责备约伯自以为义(1-12) 无论约伯如何据理力争,一旦到神面前,他所犯的罪便显露无遗,而且,他的刑罚其实算轻。 充分体现
伯9:【约伯对比勒达指控的含冤自白】    一、约伯承认神的智慧和大能(1-13)    二、人受苦非尽因罪(14-35)                   一、约伯承认神的智慧和大能(1-13)     约伯问:"人在神面前怎能成为义呢?"他并不是求问救恩的方法,只表达他的无知在伟大无限
伯8:【比勒达认为约伯自作自受】    一、比勒达首次申明神公义无私(1-10)    二、离开神的人毫无指望(11-22)                  一、比勒达首次申明神公义无私(1-10)     责备约伯言论偏激、空洞无物,力证神的公义,表明恶有恶报,约伯的苦难也许出于他儿女犯
伯7:【约伯接续感叹自己的苦境】    一、在世的劳苦(1-10)    二、诉神对他甚严(11-21)                     一、在世的劳苦(1-10) 感慨叹息人生多劳苦,而自己正是在困苦中。他在痛苦中度日如年,觉得人生已经短促,为何仍要充满悲痛? 【伯七1】「“人在
伯12:【约伯反驳琐法的指责】    一、约伯自言智慧不亚于友(1-12)    二、述说神的智慧与能力(13-25)                 一、约伯自言智慧不亚于友(1-12) 声言自己的智慧不比三友逊色。约伯的个人经历与朋友所说的相反:恶人尽都亨通,公义并不存在。朋友所说的连动
伯11:【琐法指责约伯罪有应得】    一、琐法首次责备约伯自以为义(1-12)    二、劝其屏远罪恶(13-20)                    一、琐法首次责备约伯自以为义(1-12) 无论约伯如何据理力争,一旦到神面前,他所犯的罪便显露无遗,而且,他的刑罚其实算轻。 充分体现
伯9:【约伯对比勒达指控的含冤自白】    一、约伯承认神的智慧和大能(1-13)    二、人受苦非尽因罪(14-35)                   一、约伯承认神的智慧和大能(1-13)     约伯问:"人在神面前怎能成为义呢?"他并不是求问救恩的方法,只表达他的无知在伟大无限
伯8:【比勒达认为约伯自作自受】    一、比勒达首次申明神公义无私(1-10)    二、离开神的人毫无指望(11-22)                  一、比勒达首次申明神公义无私(1-10)     责备约伯言论偏激、空洞无物,力证神的公义,表明恶有恶报,约伯的苦难也许出于他儿女犯
伯7:【约伯接续感叹自己的苦境】    一、在世的劳苦(1-10)    二、诉神对他甚严(11-21)                     一、在世的劳苦(1-10) 感慨叹息人生多劳苦,而自己正是在困苦中。他在痛苦中度日如年,觉得人生已经短促,为何仍要充满悲痛? 【伯七1】「“人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阿揪西放送的老朋友們應該知道,今年我剛結束了一段大齡留學生活。這段時間偶爾有網友私訊詢問學校申請、開銷和準備流程等問題,我也樂於分享各種細節。其中常提到的建議之一就是:開通一個便捷的網銀帳戶。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面對燥仲當眾指控強暴,厚修有口難言,決定以暴制暴,撻伐眾人的撻伐!
Thumbnail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情緒勒索的要求你將心比心一般都出自一些非常「本位主義」的人口中,他們會不斷的要求你「將心比心」。 但根據筆者的經驗,這些人他們只會要求你單方面的付出,他們字典裡沒有「將心比心」,因為他們根本沒有心。 真的會「將心比心」的人會設身處地的為你著想,根本不會開口。
Thumbnail
這兩句話:「莫為直中直,需防仁不仁」是教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同時也是教我們如何結交朋友,看待朋友的真實性,有些朋友表面上跟你很要好,背地裡卻對你說三道四的,還假裝不知道這些討論你的事情從哪裡來,我想很多人都有這種經驗。想破頭的那些流言蜚語原來出自於自己身邊的一些朋友的交談,而且這些流言蜚語都還是
Thumbnail
早期人家,為了養家養孩子,有錢賺就好,比較不會去思考工作內容符不符合善良和慈悲。加上民風閉塞,資訊也不流通,除了佛寺廟宇的師父講經說法順勢帶入因果觀念之外,並沒有其他管道可以了解因緣果報的道理,因此在不知情的狀況下造罪又造惡。 吃人一斤,還人十六兩,這就是因果循環,這個道理人人都懂,不過如果放
Thumbnail
這是一個有點胡鬧,有點小缺德的故事,就當反面教材吧。
Thumbnail
10     就算再怎麼白目不會看臉色,傻瓜都能聽出此話中蘊藏慍怒。     幸是這尊看在林槭的份上也不好繼續招惹,終是肯收斂點妖氣,煩是煩在一樣嘴碎個不停,不再單挑他們的閒家事,倒是將靶使在不知哪位仁兄大哥大姐的八掛上了。     直至抵達目的地,除了大姑姑,所有人下車才終是能好好喘口
Thumbnail
我一直覺得遇到觀點不同的人實在沒必要一直去爭論什麼,所以起初就抱著輕鬆的心情讀這本書,沒想到內容蠻燒腦。作者算是很擅長運用理性跟邏輯來推翻不同立場的人,偏偏遇到的對象都很容易被激怒,導致失去自己堅持的立場,不敵作者的反攻。
Thumbnail
自古斗米養恩、升米養仇,幫一個小忙,很多人湧泉相報,但時時刻刻對人好,反倒有人食髓知味,不幫她時卻生氣起來,彷彿他的失敗皆我們的錯。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阿揪西放送的老朋友們應該知道,今年我剛結束了一段大齡留學生活。這段時間偶爾有網友私訊詢問學校申請、開銷和準備流程等問題,我也樂於分享各種細節。其中常提到的建議之一就是:開通一個便捷的網銀帳戶。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面對燥仲當眾指控強暴,厚修有口難言,決定以暴制暴,撻伐眾人的撻伐!
Thumbnail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情緒勒索的要求你將心比心一般都出自一些非常「本位主義」的人口中,他們會不斷的要求你「將心比心」。 但根據筆者的經驗,這些人他們只會要求你單方面的付出,他們字典裡沒有「將心比心」,因為他們根本沒有心。 真的會「將心比心」的人會設身處地的為你著想,根本不會開口。
Thumbnail
這兩句話:「莫為直中直,需防仁不仁」是教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同時也是教我們如何結交朋友,看待朋友的真實性,有些朋友表面上跟你很要好,背地裡卻對你說三道四的,還假裝不知道這些討論你的事情從哪裡來,我想很多人都有這種經驗。想破頭的那些流言蜚語原來出自於自己身邊的一些朋友的交談,而且這些流言蜚語都還是
Thumbnail
早期人家,為了養家養孩子,有錢賺就好,比較不會去思考工作內容符不符合善良和慈悲。加上民風閉塞,資訊也不流通,除了佛寺廟宇的師父講經說法順勢帶入因果觀念之外,並沒有其他管道可以了解因緣果報的道理,因此在不知情的狀況下造罪又造惡。 吃人一斤,還人十六兩,這就是因果循環,這個道理人人都懂,不過如果放
Thumbnail
這是一個有點胡鬧,有點小缺德的故事,就當反面教材吧。
Thumbnail
10     就算再怎麼白目不會看臉色,傻瓜都能聽出此話中蘊藏慍怒。     幸是這尊看在林槭的份上也不好繼續招惹,終是肯收斂點妖氣,煩是煩在一樣嘴碎個不停,不再單挑他們的閒家事,倒是將靶使在不知哪位仁兄大哥大姐的八掛上了。     直至抵達目的地,除了大姑姑,所有人下車才終是能好好喘口
Thumbnail
我一直覺得遇到觀點不同的人實在沒必要一直去爭論什麼,所以起初就抱著輕鬆的心情讀這本書,沒想到內容蠻燒腦。作者算是很擅長運用理性跟邏輯來推翻不同立場的人,偏偏遇到的對象都很容易被激怒,導致失去自己堅持的立場,不敵作者的反攻。
Thumbnail
自古斗米養恩、升米養仇,幫一個小忙,很多人湧泉相報,但時時刻刻對人好,反倒有人食髓知味,不幫她時卻生氣起來,彷彿他的失敗皆我們的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