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12:【约伯反驳琐法的指责】

更新於 2024/11/22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伯12:【约伯反驳琐法的指责】

   一、约伯自言智慧不亚于友(1-12)

   二、述说神的智慧与能力(13-25)

                一、约伯自言智慧不亚于友(1-12)

声言自己的智慧不比三友逊色。约伯的个人经历与朋友所说的相反:恶人尽都亨通,公义并不存在。朋友所说的连动物也晓得。即使大自然世界──走兽、飞鸟和鱼──都显出神的独断去决定消灭这些或保护那些。如果约伯的批评者可以测验言语小心得如测试食物一样,那麽他们会同意远祖,如远祖同意约伯所说的一样。

【伯十二1-2】1「约伯回答说:」2「“你们真是子民哪!你们死亡,智慧也就灭没了。」

在伯12-14章中,约伯第一次奚落自己的朋友。但这显然不是他的主要目的。他主要是为自己先前的主张辩护:一,地上发生的一切事情,不论好坏,都是出于神;二,他既受苦难,就有权求告神,并要求知道为什么会受到这样的惩罚。

是的,你们是有智慧的人;但你们一死,智慧也会跟随你们一同消失。你们死亡,智慧也就灭没了:这是极具讥讽意味的话语,反映了约伯的机智。起初,约伯的朋友们是以抚慰者和陪谈者的身份探访约伯;然而,在辩论过程中,他们摆出神的代言人的面孔来论断约伯,并且暴露了许多问题,结果招来了使约伯的状态更加恶化的结果。

【伯十二3】「但我也有聪明,与你们一样,并非不及你们。你们所说的,谁不知道呢?」

     但我也有聪明像你们一样,我并非不及你们,像你们所说的这些事,有谁不晓得呢?你们所说的,谁不知道呢:表明三个朋友的知识过于浅显。他们虽然拥有逻辑性的知识,知道神在天地万物中启示了自己与自己的护理,但这些都仅仅是神的一般启示(7,8节)。

【伯十二4-5】4「我这求告神,蒙祂应允的人,竟成了朋友所讥笑的;公义完全人,竟受了人的讥笑。」5「安逸的人心里藐视灾祸,这灾祸常常等待滑脚的人。」

      现在连我的朋友也讥笑我;我正直清白,他们仍讥笑我;但神曾经垂听我的祷告(4节)。境遇顺利的人的想法藐视灾祸;灾祸时常准备着、要害失脚滑跌的人,你击打那快要跌倒的人。像自己的朋友们那样生活安逸的人,不容易关注受苦之人,反而容易责难论断。「安逸的人」(5节),可能指三位朋友,他们自认为没有犯罪,所以才蒙神祝福、生活安逸。因此,他们「心里藐视灾祸」(5节),不但无法体会别人的苦难,反而认定受苦者都是因罪受罚。我们若在「安逸」中站着「说话不腰疼」,冷漠、超然地定罪别人,一旦自己落在苦难之中,那套因果报应的肤浅神学必然会「等待滑脚的人」(5节)。 

【伯十二6】「强盗的帐棚兴旺,惹神的人稳固,神多将财物送到他们手中。」

     就是强盗也能得到兴盛,激动神发怒的人安居无虑;无论怎样,祂也会供应你的一切需要。 琐法劝告约伯,只要诚心向神祷告(十一13),「就必稳固」(十一18),所以约伯用「惹神的人稳固」(6节)来反驳他。三位朋友的偏见,使他们有选择地列举事实作为论据,却对「强盗的帐棚兴旺」(6节)视而不见。「惹神的人稳固」怎么能算是神的赏赐呢?约伯一针见血地证明,自己的智慧并没有不及三友,反而看出了他们的盲点。

【伯十二7-8】7「你且问走兽,走兽必指教你,又问空中的飞鸟,飞鸟必告诉你;」8「或与地说话,地必指教你,海中的鱼也必向你说明。」

      你去请教走兽,牠们会指教你;你去询问空中的飞鸟,牠们会告诉你。 为了强调自己的论点,约伯将自然界拟人化。出现在这里的被造物有:(1)走兽;(2)飞鸟;(3)海中之鱼,这也是创造的次序(创9:2;诗8:7,8)。约伯所欲强调的是:(1)神借着一般启示来显明了自己的护理和主权(诗19:1);)(2)在这世界上,恶人昌盛,义人败落并不鲜有。但是,三个朋友却否认这种现象,而一味地坚持因果报应式的理论。这意味着他们是纸上谈兵的空想者,拘于理论而未曾认识到真实的现实。

【伯十二9-10】9「看这一切,谁不知道是耶和华的手作成的呢?」10「凡活物的生命和人类的气息都在祂手中。」

      从这一切看来,谁不知道,是耶和华的手作成这事的呢?9节是约伯与朋友们的谈论(三~三十七章)中唯一用「耶和华」来称呼神的地方。连禽兽都知道一切都是「耶和华的手做成的」(9节),包括动物之间的弱肉强食,因为「凡活物的生命和全人类的气息都在祂手中」(10节)。言下之意,是琐法连禽兽都不如。约伯的讽刺使比勒达耿耿于怀,所以后来责问约伯「我们为何算为畜生」(十八3)。三位朋友在指责别人的时候都觉得很痛快,但受到一点挖苦,就会觉得很痛苦,我们岂不也和他们一样?

【伯十二11】「耳朵岂不试验言语,正如上膛尝食物吗?」

耳朵不是为明辨言语吗﹖口腔不是为辨尝食物吗﹖约伯似乎在呼吁辨别真假和是非。它也有可能是在抱怨他的朋友们正在享受优美言语的滋味,这是他对比勒达在八2之攻击的回应。

【伯十二12】「年老的有智慧,寿高的有知识。」

      正如你们所说,寿高的人必有智慧,他们明白道理;年纪大者是有见识的。 年老的有智慧:强调了年老之人应当是拥有智慧,指出琐法虽年老,但缺乏关于人生本质的智慧。也可能是约伯引用比勒达的话(八8~10),意思是「我怎么看不出年老的就有智慧,寿高的就有知识」?还不如禽兽,能从神的作为中去找答案(7~10节)。约伯认为老年人虽人生经验丰富,知识广博,但绝不能与神的智慧能力相提并论(20)。

                   二、述说神的智慧与能力(13-25)

在变化多端的现实当中,我们很难维持对真理的客观认识。尤其是,约伯陷入了极度的疾苦,很容易主观地看自己。约伯强烈地认识到神的绝对主权,并对现存的社会秩序持有悲观的想法。总之,他向神呼求:(1)在飞黄腾达之人大都是恶人或不义之辈(20节);(2)掌管着这现实的正是神,这些事实使他倍感挫折(25节)。

【伯十二13】「“在神有智慧和能力,祂有谋略和知识。」

      但真正的智慧和权柄是属于神的。只有祂知道我们应该做的是甚么。祂是洞察万事的,亦有谋略见识。 智慧与权能都属神,也无人质疑神是那终极的善,约伯据此强调神控驭万事万物,善恶都在他权下(16~25节)。有人认为约伯责神赏罚任性,并不公正。细读本章,约伯反复申述的是神的权能跨越时空,其他一切都属短暂渺小。自夸有学问、有能力的人都会成为愚笨、倾败(17~19节)。显赫一时的文明曾几何时便成为废墟(23节),唯有神的权能长存。

【伯十二14-15】14「祂拆毁的,就不能再建造,祂捆住人,便不得开释;」15「祂把水留住,水便枯干,祂再发出水来,水就翻地。」

     「他捆住人」:神能剥夺人的自由。 神所拆毁的,谁能重建?神所囚禁的,谁能释放?祂若阻止雨水下降,大地便会干旱,变成沙漠;祂若降下狂风暴雨,大地便又立刻洪水泛滥成灾。神拆毁的,约伯说,没有人能修复神所拆毁的。人们可以兴建城市和乡镇,但是神能用火灾,瘟疫或者地震将之摧毁。约伯无疑强调自己对神主权这方面的理解。因为他根据自己的经验,认为自己是神所摧残的对象。

【伯十二16】「在祂有能力和智慧,被诱惑的与诱惑人的都是属祂。」

      「被诱惑的,与诱惑人的」:指所有人。力量和成功的谋略尽在于他;受骗的与骗人的、都属于他。所有阶层的人都受神的控制。滥用自己的智慧误导别人,或为自己谋利的人,都在神的掌握之中,为神的旨意服务。神所定的界限没有人能逾越。

【伯十二17】「祂把谋士剥衣掳去,又使审判官变成愚人。」

     「剥衣掳去」:指夺去他们的智慧;「谋士」:君王的参谋。他夺走统治者的智慧;神使领导者的行为愚拙。神把谋士和审判官愚弄在指掌之间。「使审判官变成愚人。」:神能挫败那些似乎最有本事出谋划策的谋士。约伯对神的智慧和伟人的智慧做了生动的对比。

【伯十二18】「祂放松君王的绑,又用带子捆他们的腰。」

     他解开了君王绑人的绳索,又用腰布捆绑君王的腰。 用带子捆他们的腰:象征性地表现了降卑成为奴仆而服侍主人(约13:14)。表明对那些手握令牌而束缚人民的君王和披着宗教外衣而剥削百姓的祭司,神必会按照他们的行为报应他们,告白了神拥有可使他们抱愧蒙羞的绝对主权。

【伯十二19-20】19「祂把祭司剥衣掳去,又使有能的人倾败。」20「祂废去忠信人的讲论,又夺去老人的聪明。」

     「祭司」:指受人尊敬大有影响力的人,「忠信人」:指社会上有名望的领袖。他把祭司剥衣掳去,他夺走祭司的智慧;倾覆有权有势的人。他除掉忠信人的言论,又除去老年人的辨别力,他夺走老年人的智慧。这说明即使是宗教专职人员也会遭受别人所受的苦难。神剥夺了那些有名望谋士的口才和领导能力

【伯十二21】「祂使君王蒙羞被辱,放松有力之人的腰带。」

      「放松有力之人的腰带」:意指解除权柄,表示那些仗势欺人者必会遭到藐视。 东方人身穿宽松的长袍,腰上系着带子。他们劳动,跑步或旅行时要束紧袍子。放松腰带会妨碍行动。他使居高位的人蒙羞,使有权势的人失去了权力。祂使君王备受藐视,使强者衰微。

【伯十二22】「祂将深奥的事从黑暗中彰显,使死荫显为光明。」

     祂把在黑暗中深奥的事显明出来,把死荫变为光明,使黑暗进入光明。 琐法说「祂的智慧高于天,你还能做什么?深于阴间,你还能知道什么」(十一8),但约伯却针锋相对他说,神能「将深奥的事从黑暗中彰显,使死荫显为光明」(22节),亲自来启示人。什么都瞒不过神;祂能使黑暗显为光明。本文可指:(1)神能察觉人的阴谋诡计;(2)神能预见未来;(3)神能洞悉人的心灵深处(太10:26)。

【伯十二23】「祂使邦国兴旺而又毁灭,祂使邦国开广而又掳去。」     

祂可以兴起一国,然后又毁灭它;祂可使它兴盛称霸一时,亦可使它突然消失。神使邦国兴起而又灭亡,使民族强大而又消散;神不仅会干预个人的命运,也会左右国家和世界的命运。虽然神特地拣选以色列为选民,但同时也同样关心历史中的所有国家。神按照自己的判断赐下丰盛的祝福(出1:7~12),同时也使用战争。然而,战争的原因总是出于人的邪恶。  神决定“邦国”的结局,祂能使他们的领袖失去聪明智慧。以利法说,恶人「白昼遇见黑暗,午间摸索如在夜间」(五14),但约伯却针锋相对地说,「地上民中首领」(24节)也会「在黑暗中摸索」(25节),并不能断言他们都是恶人。

【伯十二24-25】24「祂将地上民中首领的聪明夺去,使他们在荒废无路之地漂流。」25「他们无光,在黑暗中摸索,又使他们东倒西歪,像醉酒的人一样。”」

      他除掉地上人民中首领的悟性,使他们在无路的荒野之地飘流。他们在黑暗无光中摸索,他使他们飘泊无定像醉汉一样,在黑暗中东倒西歪。  约伯列举了万物的浮沉(15节)、人类的兴衰(17~25节),却不提任何道德因素,而是三次强调了神的「智慧和能力」(13、16、22节)。人若诚实地观察,就会看到神的作为「善恶无分,都是一样」(九22),「被诱惑的与诱惑人的都是属祂」(16节)。但是,人只能承认这些事都在神绝对的主权之下(15~25节),却无法测透「完全人和恶人,祂都灭绝」(九22)的原因,因为只有「在祂有能力和智慧」(16节),只有神能「将深奥的事从黑暗中彰显」。因此,人不能用有限的智慧去揣测无限的神,更没有资格要求神按照人肤浅的公义标准赏善罚恶。世上的事错综复杂,人所认定的善,未必是真善,人所认定的恶,未必是真恶;因此,三位朋友也不能一口咬定约伯是因犯罪受苦,强迫他为认罪而认罪。

       14-25节神使用琐法的无礼,刺激约伯重新思考自己所信的是怎样一位神。三位朋友心目中的神黑白分明、赏善罚恶,非常符合人的想法,但却与世人发明的宗教没有任何区别——「所有的宗教都是劝人为善」,只需要努力、不需要信心。但是,约伯的观察更加诚实、思考更加深刻,他并没有用自己能理解的善恶框框去套神,而是用信心仰望人类智慧无法测透的神:这位神对义人并非一昧施恩,也会「拆毁」(14节)。实际上,约伯对神的第一句宣告,就已经接近了真相:「祂拆毁的,就不能再建造;祂捆住人,便不得开释」(14节)。换句话说,神所「拆毁」的,只有祂能「建造」;既然神已在约伯身上「拆毁」,祂就必要在约伯身上「建造」。

raw-image

上图:英国诗人、画家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1757-1827年)的版画《约伯被他的朋友们指责 》,描绘「公义完全人,竟受了人的讥笑」(伯十二4)。




avatar-img
0會員
6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常希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伯11:【琐法指责约伯罪有应得】    一、琐法首次责备约伯自以为义(1-12)    二、劝其屏远罪恶(13-20)                    一、琐法首次责备约伯自以为义(1-12) 无论约伯如何据理力争,一旦到神面前,他所犯的罪便显露无遗,而且,他的刑罚其实算轻。 充分体现
伯9:【约伯对比勒达指控的含冤自白】    一、约伯承认神的智慧和大能(1-13)    二、人受苦非尽因罪(14-35)                   一、约伯承认神的智慧和大能(1-13)     约伯问:"人在神面前怎能成为义呢?"他并不是求问救恩的方法,只表达他的无知在伟大无限
伯8:【比勒达认为约伯自作自受】    一、比勒达首次申明神公义无私(1-10)    二、离开神的人毫无指望(11-22)                  一、比勒达首次申明神公义无私(1-10)     责备约伯言论偏激、空洞无物,力证神的公义,表明恶有恶报,约伯的苦难也许出于他儿女犯
伯7:【约伯接续感叹自己的苦境】    一、在世的劳苦(1-10)    二、诉神对他甚严(11-21)                     一、在世的劳苦(1-10) 感慨叹息人生多劳苦,而自己正是在困苦中。他在痛苦中度日如年,觉得人生已经短促,为何仍要充满悲痛? 【伯七1】「“人在
伯6:【约伯对以利法的答辩】       一、约伯自述苦况(1-13) 二、贵友毫无慈怜之心(14-23) 三、请友教导(24-30) 一、约伯自述苦况(1-13) 约伯承认他的言语冒失,但是有原因的。他的烦恼和灾害比海沙更重,他的灵饮尽全能者的箭的毒。虽然书中列出反面和可怕的事,特别是约
伯11:【琐法指责约伯罪有应得】    一、琐法首次责备约伯自以为义(1-12)    二、劝其屏远罪恶(13-20)                    一、琐法首次责备约伯自以为义(1-12) 无论约伯如何据理力争,一旦到神面前,他所犯的罪便显露无遗,而且,他的刑罚其实算轻。 充分体现
伯9:【约伯对比勒达指控的含冤自白】    一、约伯承认神的智慧和大能(1-13)    二、人受苦非尽因罪(14-35)                   一、约伯承认神的智慧和大能(1-13)     约伯问:"人在神面前怎能成为义呢?"他并不是求问救恩的方法,只表达他的无知在伟大无限
伯8:【比勒达认为约伯自作自受】    一、比勒达首次申明神公义无私(1-10)    二、离开神的人毫无指望(11-22)                  一、比勒达首次申明神公义无私(1-10)     责备约伯言论偏激、空洞无物,力证神的公义,表明恶有恶报,约伯的苦难也许出于他儿女犯
伯7:【约伯接续感叹自己的苦境】    一、在世的劳苦(1-10)    二、诉神对他甚严(11-21)                     一、在世的劳苦(1-10) 感慨叹息人生多劳苦,而自己正是在困苦中。他在痛苦中度日如年,觉得人生已经短促,为何仍要充满悲痛? 【伯七1】「“人在
伯6:【约伯对以利法的答辩】       一、约伯自述苦况(1-13) 二、贵友毫无慈怜之心(14-23) 三、请友教导(24-30) 一、约伯自述苦况(1-13) 约伯承认他的言语冒失,但是有原因的。他的烦恼和灾害比海沙更重,他的灵饮尽全能者的箭的毒。虽然书中列出反面和可怕的事,特别是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語句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以書為媒,傳遞溫暖與力量 在時光的長河中,書籍是閃耀著智慧光芒的寶盒。 贈書,便是傳遞這光芒的溫暖舉動。 企業,團體組織 "中英文版論語" ​贈書 諮洽
Thumbnail
語句 子曰:「君子不器。」 以書為媒,傳遞溫暖與力量 在時光的長河中,書籍是閃耀著智慧光芒的寶盒。 贈書,便是傳遞這光芒的溫暖舉動。 企業,團體組織贈書 諮洽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與他人不同,並與佛法相似的探討世俗的取捨,以及追隨大道長遠的重要性。
在人生中,遇到不同層次的人是很常見的事情。有時候,我們可能會因為意見不合而陷入爭辯之中,但是《道德經》卻提醒我們:“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這句話告訴我們,真正有智慧的人不會花時間去和他人爭辯。 諸葛亮是個善於辯論的智者,但他卻認為“大辯不辯”。這是什麼意思呢?有時候,面對一些人
當用「道可道,非常道」來解《道德經》第十九章,就會發現文章中不如不要有絕聖棄智、絕仁棄義、絕巧棄利,如果人民就會這麼好,又何必多寫出來描述,可見這章是在說明循環與進程的終點,只要鍥而不捨,就會終於捨得。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語句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以書為媒,傳遞溫暖與力量 在時光的長河中,書籍是閃耀著智慧光芒的寶盒。 贈書,便是傳遞這光芒的溫暖舉動。 企業,團體組織 "中英文版論語" ​贈書 諮洽
Thumbnail
語句 子曰:「君子不器。」 以書為媒,傳遞溫暖與力量 在時光的長河中,書籍是閃耀著智慧光芒的寶盒。 贈書,便是傳遞這光芒的溫暖舉動。 企業,團體組織贈書 諮洽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與他人不同,並與佛法相似的探討世俗的取捨,以及追隨大道長遠的重要性。
在人生中,遇到不同層次的人是很常見的事情。有時候,我們可能會因為意見不合而陷入爭辯之中,但是《道德經》卻提醒我們:“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這句話告訴我們,真正有智慧的人不會花時間去和他人爭辯。 諸葛亮是個善於辯論的智者,但他卻認為“大辯不辯”。這是什麼意思呢?有時候,面對一些人
當用「道可道,非常道」來解《道德經》第十九章,就會發現文章中不如不要有絕聖棄智、絕仁棄義、絕巧棄利,如果人民就會這麼好,又何必多寫出來描述,可見這章是在說明循環與進程的終點,只要鍥而不捨,就會終於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