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續上一篇文章,透過持續不斷地這樣做,就可以加深自身的認同感。這道理就像某演員因為演出了長達十餘年以上的長壽劇主角,所以該角色的形象深植人心。觀眾會認為這個演員的性格與舉止就等同於這個角色的人設那樣。演皇帝就有散發出帝王之氣,演女老闆的就看起來很會做生意那樣。假裝法則與豐盛法則是可以同時併用的,假裝自己已經擁有了,所以不會感到匱乏,而且還有多出來的可以幫助他人。因為已經實現了願望,所以每天都感到十分的滿足,內心充滿了喜樂。例如已經是百萬被動收入者,不會去羨慕那些千萬被動收入者,因為自身的目標已經達到了,除非有新的動機要去一下修改願望。
強烈的動機是很重要的,動機越強,所看到的畫面越清晰,就像前面所提到的想要奪冠的運動員,他想要奪冠,是因為想要證明自己,是因為要為校爭光,帶給學弟妹更好的練習環境,是要為了讓這項運動發揚光大。願力越強,願望實現的速度就會更快。如果只是三心二意,朝令夕改的,那自然會因為動機不足而困難重重。當運動員是不錯,但如果走演藝圈是不是更好呢?或許還是創業當老闆比較好?猶豫不決,力量就會分散,向宇宙下的訂單也會記載的模糊不清,到頭來就會可能是在原地踏步而已。要好好的利用大腦這個性能強大的影片製造器兼播放器,才有可能改變現狀。
想想看,大腦很容易做出各式各樣莫名的預測,來源依據可能是過往的經驗,也有可能是來自於不可控的直覺,很容易就有刻板印象或者就自動生成各種稀奇古怪的情節。但到底事情會如何發展,不一定就跟大腦鎖推測的相一致。而且一些商業電影和戲劇,常常把發生機率極小的事件做成劇本演出來,但事實上這些事情幾乎不可能發生。
那追劇一族的人看多了,就很容易接受各種的神展開,例如魔王和勇者談戀愛,或者三國名將通通變成美女之類的。針對這些展開的內容,即使再如何可視化練習,也因為跟現實世界的規律相差太遠,而無法實現。因此,追劇一族要做可視化練習,就得要找現實世界有可能發生的內容做為練習的參考資料才行。身為沒有超能力的普通人,所能倚靠的自然是不斷的練習,就算做了多次冥想和可視化練習,看起來卻是什麼事都沒有發生。例如希望理想中的另一半出現,然後目標設定是男明星或女明星,那是只有在電影或戲劇裡才會發生的事,勢必要調整一下這個理想對象的範圍,先不要設那麼高,自己也很難說服自己會成真的。
先從自己身邊的一些現狀來練習,例如想要每天經過路上的一位老伯不要在那邊抽煙,聞到二手煙會感到難受,就許願他會自己到其他適合的地方去抽煙吧!每天都可以檢驗成效如何,也可以觀察自己心境的變化如何,是能保持心情平靜呢?還是反而更加煩躁呢?月光覺得,透過觀看各種不同的影片,總能帶給月光啟發,這就是要對萬物保持好奇心。先不要急著去批判,以為自己已經懂很多了,而是要懷抱著虛心受教的心情,去整理影片作者的想法與觀念,並寫下自己的心得感受,就能讓自己能夠更加成長,也能寫出文章幫助更多的人,能夠實現他們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