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關係中的照顧者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好快來到2024的最後一個月了,這期想來分享上週與心理師聊到的一個議題關於關係中的角色,也是如題所寫:你是關係中的照顧者嗎? 準備好我們就開始吧!(也歡迎大家去看看我過去分享的主題哦😃)

不知道有沒有人同樣也感覺自己在很多關係中幾乎都擔任著照顧者的角色,是自然而然也好或者是逼不得已也好,你會覺得很累或覺得別人虧欠你很多嗎?以下是上週和心理師對話的片段:

我:我發現自己很常在關係當中擔任著照顧者的角色。

心:真的喔!那你會不會覺得在須要多付出時感到很累?

我:(疑問的表情)?不會啊我沒什麼感覺,而且好像很自然而然。

心:或許是因為你已經習慣付出所以才覺得這點累沒甚麼,就像沒甚麼在吃苦瓜的人就會覺得很苦,但常常吃苦瓜的人不會覺得苦反而覺得美味。

老實說我並不這麼認為,但是放在小時候不懂事確實是這樣。在我小的時候會認為自己也是需要被照顧的那個人啊!為甚麼爸媽感覺愛弟弟更多一點而且還要我多照顧弟弟?當時幸好我有和他們反應自己的不滿,所以他們花了很多時間用信仰和行動來告訴我我也是值得被愛的,且要把這個愛更多分享出去。至此我開始轉變心態不去計較太多,因為今天是我有上帝滿滿的恩典和愛,也有爸媽給我的幸福和安全感才能擔任照顧者,所以確實在這個過程中已經變得自然而然,我也在當中學習彼此扶持相愛。

對一個更高層次的人來說:付出不是失去而是成長,而且他們在關係中不談犧牲奉獻!因為一切都是甘心樂意的,若你還在計較誰付出的多誰付出的少,那就代表你還沒準備好怎麼愛別人!!也表示這段關係是不健康的。

今天你希望別人怎麼對待自己,你就應該先如此對待別人,剩下的不會是我們的課題。這讓我想到之前和朋友聊天的內容,他問我:我如果走在路上遇到曾經和自己合不來的人你會主動打招呼嗎? 我的回答是:會!!因為這代表個人的風度和教養也代表你的心胸,對我來說打招呼是基本的尊重,今天你能不計較他曾經怎麼對你而真心的和對方問候那是你的風度,同樣的你希望別人怎麼對待自己你就應該先如此對待別人,剩下的他要怎麼反應都不是我們的課題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慧慧 小天地
14會員
55內容數
✨️嗨嗨這裡是 慧慧 小天地✨️ 我的現職:紫色魔法師🪄🔮♠️♥️♦️♣️☀️☁️🌧🌊💭💜 我喜歡透過不同的角度來觀察和思考生命的價值與世界的變化,也喜歡透過文字來紀錄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更喜歡和大家分享我的日常,希望能藉由寫作給自己更多機會反思,也能給大家新的想法和微光
慧慧 小天地的其他內容
2025/04/27
歡迎來到慧慧ㄟ深夜電台🎧🎤🎵 最近的你過得如何?不知道你是否有同感,我們總是在紛亂的世界裡拼命尋找一個歸屬和認同。我常比喻人生就像在寫考卷一樣,雖然同樣要很用心不可馬虎,但不同之處在於我們寫考卷時會為了不讓老師覺得自己不夠努力,我們太害怕承認自己不知道所以亂寫也要把格子填滿
Thumbnail
2025/04/27
歡迎來到慧慧ㄟ深夜電台🎧🎤🎵 最近的你過得如何?不知道你是否有同感,我們總是在紛亂的世界裡拼命尋找一個歸屬和認同。我常比喻人生就像在寫考卷一樣,雖然同樣要很用心不可馬虎,但不同之處在於我們寫考卷時會為了不讓老師覺得自己不夠努力,我們太害怕承認自己不知道所以亂寫也要把格子填滿
Thumbnail
2025/03/25
好久沒上來說說話了,這次想分享最近看到的一個影片有關於一週七天與生活,當中有很多我從來沒注意過的問題,也有很多看似理所當然的想法,希望透過這個機會和大家分享,也希望大家看完也有所啟發,開始吧~ 如題,活在週末?回想一下我們是否在一週內總是無比的期待週末的到來
Thumbnail
2025/03/25
好久沒上來說說話了,這次想分享最近看到的一個影片有關於一週七天與生活,當中有很多我從來沒注意過的問題,也有很多看似理所當然的想法,希望透過這個機會和大家分享,也希望大家看完也有所啟發,開始吧~ 如題,活在週末?回想一下我們是否在一週內總是無比的期待週末的到來
Thumbnail
2025/02/04
嗨我回來了!消失的這一個多月也是忙的不得了,等到停下來休息才發現已經過完年了😵‍💫 這次來分享我在休息期間看到一個有趣的故事,來自於<也許你需要找個人聊聊>篇名叫做歡迎來到荷蘭!我個人覺得很像是寓言故事
Thumbnail
2025/02/04
嗨我回來了!消失的這一個多月也是忙的不得了,等到停下來休息才發現已經過完年了😵‍💫 這次來分享我在休息期間看到一個有趣的故事,來自於<也許你需要找個人聊聊>篇名叫做歡迎來到荷蘭!我個人覺得很像是寓言故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是照顧者原型的學習筆記與覺察反思。文章探討照顧者的特質、陰影與成長契機,強調在關愛他人時也需照顧自己。作者透過自身經驗,學習設立界限,以智慧與慈悲心助人,同時呼籲關懷環境,共同守護地球。
Thumbnail
這是照顧者原型的學習筆記與覺察反思。文章探討照顧者的特質、陰影與成長契機,強調在關愛他人時也需照顧自己。作者透過自身經驗,學習設立界限,以智慧與慈悲心助人,同時呼籲關懷環境,共同守護地球。
Thumbnail
好快來到2024的最後一個月了,這期想來分享上週與心理師聊到的一個議題關於關係中的角色,也是如題所寫:你是關係中的照顧者嗎? 準備好我們就開始吧!(也歡迎大家去看看我過去分享的主題哦😃) 不知道有沒有人同樣也感覺自己在很多關係中幾乎都擔任著照顧者的角色,是自然而然也好或者是逼不得已也好
Thumbnail
好快來到2024的最後一個月了,這期想來分享上週與心理師聊到的一個議題關於關係中的角色,也是如題所寫:你是關係中的照顧者嗎? 準備好我們就開始吧!(也歡迎大家去看看我過去分享的主題哦😃) 不知道有沒有人同樣也感覺自己在很多關係中幾乎都擔任著照顧者的角色,是自然而然也好或者是逼不得已也好
Thumbnail
一場長期照護者們的內在療癒之旅 Dr. Stephanie Marchand Pansart(史蒂芬妮・馬爾尚-潘薩).平安文化.2022/03.范兆延譯. 推薦給: ❦長期照護者們 就如本書 後記 所說, 你是一名照顧者, 你曾經是一名照顧者, 也許將來你會成為一名照顧者。 照
Thumbnail
一場長期照護者們的內在療癒之旅 Dr. Stephanie Marchand Pansart(史蒂芬妮・馬爾尚-潘薩).平安文化.2022/03.范兆延譯. 推薦給: ❦長期照護者們 就如本書 後記 所說, 你是一名照顧者, 你曾經是一名照顧者, 也許將來你會成為一名照顧者。 照
Thumbnail
 隨著高齢化社會成形,我們都會面臨親人或自身需要護理師或者看護人員的照顧。在適親的過程中,我體驗到,照顧者及被照顧者的互動關係,以及身旁親友與照顧者的關係,都牽動著病人是否能在病痛中,仍感到溫暖。  *無論如何都要善待照顧者 因祖母、父母及公婆我接觸了有二、三十位照顧者,我的角色也一直在變,從旁
Thumbnail
 隨著高齢化社會成形,我們都會面臨親人或自身需要護理師或者看護人員的照顧。在適親的過程中,我體驗到,照顧者及被照顧者的互動關係,以及身旁親友與照顧者的關係,都牽動著病人是否能在病痛中,仍感到溫暖。  *無論如何都要善待照顧者 因祖母、父母及公婆我接觸了有二、三十位照顧者,我的角色也一直在變,從旁
Thumbnail
隨著高齢化社會成形,我們都會面臨親人或自身需要護理師或者看護人員的照顧。在適親的過程中,我體驗到,照顧者及被照顧者的互動關係,以及身旁親友與照顧者的關係,都牽動著病人是否能在病痛中,仍感到溫暖。   *無論如何都要善待照顧者 因祖母、父母及公婆我接觸
Thumbnail
隨著高齢化社會成形,我們都會面臨親人或自身需要護理師或者看護人員的照顧。在適親的過程中,我體驗到,照顧者及被照顧者的互動關係,以及身旁親友與照顧者的關係,都牽動著病人是否能在病痛中,仍感到溫暖。   *無論如何都要善待照顧者 因祖母、父母及公婆我接觸
Thumbnail
身為照顧者的日常 重覆,繁瑣 但確顯得陪伴成為生命故事的美好 握著手,感受身為家人的溫暖 此刻的日常 讓愛在陪伴中發光。 記錄身為照顧者的經歷。
Thumbnail
身為照顧者的日常 重覆,繁瑣 但確顯得陪伴成為生命故事的美好 握著手,感受身為家人的溫暖 此刻的日常 讓愛在陪伴中發光。 記錄身為照顧者的經歷。
Thumbnail
我後來才發現原來不是所有人都能輕易成為「照顧者」。 裡頭其實有很多成分是被挑選中的,這樣說其實很矛盾,但多半很多照顧者並不是刻意說我的人生就是要來照顧什麼的,但卻莫名地往這些路上走去,而且大部分都是像是一個拋接任務那樣,丟過來然後就承接著了。 那為什麼要承接?如果你們照顧的不開心。 是啊。為什麼我
Thumbnail
我後來才發現原來不是所有人都能輕易成為「照顧者」。 裡頭其實有很多成分是被挑選中的,這樣說其實很矛盾,但多半很多照顧者並不是刻意說我的人生就是要來照顧什麼的,但卻莫名地往這些路上走去,而且大部分都是像是一個拋接任務那樣,丟過來然後就承接著了。 那為什麼要承接?如果你們照顧的不開心。 是啊。為什麼我
Thumbnail
Hello, 全職照顧者的日子,滿月了。 在過程中,無數個夜晚內心的自我掙扎,又在過程中許多的自我對話。 比起身體上的疲累,對我而言多數時間是內心的消耗。 每個月對於內心的消耗感受程度強弱不同,我天生的性情敏感,對於人發出的情 緒敏銳度較高,這也讓我可以較同理父親的照護氣質,生病後的情緒變化,但同
Thumbnail
Hello, 全職照顧者的日子,滿月了。 在過程中,無數個夜晚內心的自我掙扎,又在過程中許多的自我對話。 比起身體上的疲累,對我而言多數時間是內心的消耗。 每個月對於內心的消耗感受程度強弱不同,我天生的性情敏感,對於人發出的情 緒敏銳度較高,這也讓我可以較同理父親的照護氣質,生病後的情緒變化,但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