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一定要學會「讚美」這門功夫💪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讚美是美國人的日常」--這好像是眾所皆知的事。

但我第一次「被深刻地提醒」是在劉軒的podcast節目「劉軒的How to 人生學」中,有一集他與他的老婆談到他們搬去美國後…在美國所見所聞…不同的文化體驗與衝擊,其中之一就是「讚美」--走在路上也會有陌生人突然走過來讚美妳的鞋子很好看、或是喜歡妳穿搭的風格……。

第二次被提醒是youtube創作者「前口譯員的英文遊樂園」有部影片「英文腦怎麼練!?」,這部影片不是在討論讚美,只是藉由美國人讚美孩子的方式來說明英文腦的文化邏輯,我從影片中看到了美國人如何「具體地」稱讚小孩。

最近一次則是聽到podcast「矽谷夫妻Chitchatting」節目中ep.18,「……模仿老外跟小孩講話……」,美國人跟自己的孩子說話超甜(一開始就sweetie、honey…地喊),聽到孩子做了一件小事,馬上說「I'm so proud of you!」「You are so great!」「 How did you do that?!」(我真以你為榮!你太棒了!你怎麼做到的?!),把孩子誇到天上去,也難怪美國人都自信心爆表。

最後父母會問孩子,「How did you feel about this?」「Are you proud of yourself?」「 You should be proud of yourself!」(你的感覺呢?你有沒有以自己為榮?你應該以自己為榮);接著又問「Are you happy?」(你覺得開心嗎?)當孩子回答「 I am happy.」(我很開心)時,父母會說「Oh! great! That's all I care about.」(太棒了,我最在乎的就是你)(只要你happy,我就happy)。

因著父母經常讚美孩子,不只增加孩子的自信心,也從身教讓孩子學會如何讚美別人,懂得溝通技巧(三明治說話術:將真正要講的話包夾在讚美與同理的話語中間)。

我認為這真的是我很欠缺的能力,有句話說「你無法給小孩你沒的東西」,的確,我的原生家庭並沒有這種「讚美文化」,以致於我也比較難對孩子說出這麼誇張的讚美。但是我非常認同美國人這種「讚美教育」,因為它不只是空泛地說「很棒」而已,最後話題會再繞回小孩身上,重視小孩的感受,希望小孩自己也學會表達自己的感受,鼓勵孩子為了自己的成就感而去嘗試事物或達成自己的目標。這種做法能大大提升孩子的自我效能,期許我自己也能學會適度讚美孩子(要像美國人那樣天花亂墜地誇可能有點難🤭)。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咀嚼文字的盆栽的沙龍
2會員
34內容數
家有三個寶貝:直男哥|暖男弟及窩心妹。 小孩進入青春期後,媽媽學習讓自己成為一株盆栽--安靜地陪伴。 這是我自己的閱讀、學習及小孩陪伴我成長的過程紀錄。
2025/04/04
暖男弟的導師非常注重成績, 偏偏暖男弟這一班的班級成績目前還達不到導師的要求, 尤其是數學。 國七上學期第二次段考班級數學平均分數55分, 第三次段考班級數學平均分數56分, 導師嚇壞了, 接連出現一些企圖「力挽狂瀾」的行為。 導師開始罵班上同學的數學太差, 並且要求數學老師多給
2025/04/04
暖男弟的導師非常注重成績, 偏偏暖男弟這一班的班級成績目前還達不到導師的要求, 尤其是數學。 國七上學期第二次段考班級數學平均分數55分, 第三次段考班級數學平均分數56分, 導師嚇壞了, 接連出現一些企圖「力挽狂瀾」的行為。 導師開始罵班上同學的數學太差, 並且要求數學老師多給
2025/03/31
下午4:54, 我在學校旁的十字路口右轉, 我提早到了……距離我與直男哥約定接他的時間還有6分鐘, 於是我和我的gogoro以時速10公里的速度緩慢前行。 現在已過了放學學生蜂擁而出的尖峰時刻, 前方右側人行道卻異於往常……一群男學生簇擁著、大聲喧嘩著, 我將gogoro停在與直男哥
2025/03/31
下午4:54, 我在學校旁的十字路口右轉, 我提早到了……距離我與直男哥約定接他的時間還有6分鐘, 於是我和我的gogoro以時速10公里的速度緩慢前行。 現在已過了放學學生蜂擁而出的尖峰時刻, 前方右側人行道卻異於往常……一群男學生簇擁著、大聲喧嘩著, 我將gogoro停在與直男哥
2025/03/26
週末我們一家晨跑六公里後…返家途中, 暖男弟突然變得安靜, 一回到家不急著吃早餐, 只顧拿著一張紙、一枝筆埋首疾書…… 嗯…大概不是疾書…… 而是「時而抬頭思考、時而俯首揣摩」, 一段時間過去, 餐桌上的紙張中多了一首詩: 「柳絮連天上春妝, 秋菊滿地添秋色, 夏蓮桃
2025/03/26
週末我們一家晨跑六公里後…返家途中, 暖男弟突然變得安靜, 一回到家不急著吃早餐, 只顧拿著一張紙、一枝筆埋首疾書…… 嗯…大概不是疾書…… 而是「時而抬頭思考、時而俯首揣摩」, 一段時間過去, 餐桌上的紙張中多了一首詩: 「柳絮連天上春妝, 秋菊滿地添秋色, 夏蓮桃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讚美是美國人的日常」--這好像是眾所皆知的事。 但我第一次「被深刻地提醒」是在劉軒的podcast節目「劉軒的How to 人生學」中,有一集他與他的老婆談到他們搬去美國後…在美國所見所聞…不同的文化體驗與衝擊,其中之一就是「讚美」--走在路上也會有陌生人突然走過來讚美妳
Thumbnail
「讚美是美國人的日常」--這好像是眾所皆知的事。 但我第一次「被深刻地提醒」是在劉軒的podcast節目「劉軒的How to 人生學」中,有一集他與他的老婆談到他們搬去美國後…在美國所見所聞…不同的文化體驗與衝擊,其中之一就是「讚美」--走在路上也會有陌生人突然走過來讚美妳
Thumbnail
原來在這個國度,英文課本的經典問句真的是無所不在,不管是去餐廳去超市去搭車,街上的路人有時也會,只是沒有人會回答:I am fine, thank you, and you? 罐頭台詞幾乎都是Good, 然後立刻反問How are you today?
Thumbnail
原來在這個國度,英文課本的經典問句真的是無所不在,不管是去餐廳去超市去搭車,街上的路人有時也會,只是沒有人會回答:I am fine, thank you, and you? 罐頭台詞幾乎都是Good, 然後立刻反問How are you today?
Thumbnail
之前看過一個美國 Youtuber Vanessa 用英文介紹她的家中用品,聽美國人講這種很生活的細節覺得好有趣啊~ 而且我發現,這種影片很適合一種學英文時有點難處理的狀況:你想要用英文講一群類似性質的東西,或概念有點模糊的字眼,但其實在英文裡有簡單帶過去的對應講法...
Thumbnail
之前看過一個美國 Youtuber Vanessa 用英文介紹她的家中用品,聽美國人講這種很生活的細節覺得好有趣啊~ 而且我發現,這種影片很適合一種學英文時有點難處理的狀況:你想要用英文講一群類似性質的東西,或概念有點模糊的字眼,但其實在英文裡有簡單帶過去的對應講法...
Thumbnail
我很喜歡在聽美國人講英文的時候,邊聽邊歸納一些英文使用上的小規則,然後自己覺得很開心XD 我看過美國 Youtuber Vanessa 跟她先生聊天的影片,實在很喜歡他們夫妻之間的 chemistry (化學變化),很難得夫妻結婚這麼久對彼此講話還可以很有愛XDD 不過重點是...
Thumbnail
我很喜歡在聽美國人講英文的時候,邊聽邊歸納一些英文使用上的小規則,然後自己覺得很開心XD 我看過美國 Youtuber Vanessa 跟她先生聊天的影片,實在很喜歡他們夫妻之間的 chemistry (化學變化),很難得夫妻結婚這麼久對彼此講話還可以很有愛XDD 不過重點是...
Thumbnail
前一週和學校的體育老師三葉草先生聊了一下, 三葉草來自愛爾蘭, 他說因為娶了美國老婆, 五年前就定居在奧斯汀附近的小鎮, 以前每天通勤只要40分鐘 現在交通惡化成 1.5 小時到奧斯汀工作, 但是他說比較挑戰的是交朋友, 雖然他長相是高高大大的棕髮綠眼西方人, 他要融入美國社
Thumbnail
前一週和學校的體育老師三葉草先生聊了一下, 三葉草來自愛爾蘭, 他說因為娶了美國老婆, 五年前就定居在奧斯汀附近的小鎮, 以前每天通勤只要40分鐘 現在交通惡化成 1.5 小時到奧斯汀工作, 但是他說比較挑戰的是交朋友, 雖然他長相是高高大大的棕髮綠眼西方人, 他要融入美國社
Thumbnail
也許是中國人太保守,傳統禮教的束縛,人與人之間,總是發乎情,止乎禮。多少父母孩子的愛、男女情人間的愛、朋友閨蜜之間的愛,大都是點到為止,好像是心照不宣,不講出來也會知道。反觀老外作風大膽,平時就甜心、蜜糖、達玲掛在嘴邊,摟肩、擁抱、親臉、接吻都不當一回事。
Thumbnail
也許是中國人太保守,傳統禮教的束縛,人與人之間,總是發乎情,止乎禮。多少父母孩子的愛、男女情人間的愛、朋友閨蜜之間的愛,大都是點到為止,好像是心照不宣,不講出來也會知道。反觀老外作風大膽,平時就甜心、蜜糖、達玲掛在嘴邊,摟肩、擁抱、親臉、接吻都不當一回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