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影評|《在熙的男,朋友》:「別人愛你,你要誠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在熙的男,朋友》電影劇照/車庫娛樂

《在熙的男,朋友》電影劇照/車庫娛樂

編按:本文標題「別人愛你,你要誠實」引自詩人孫梓評詩集《法蘭克學派》詩作標題。

十一月某個週三早上,我意外包場影廳,獨自看韓國電影《在熙的男,朋友》。本片改編自韓國作家朴相映的小說《在熙,燒酒,我,還有冰箱裡的藍莓與菸》中的〈在熙〉,講述一位性格狂放的女子在熙,與將自己性取向隱晦起來的男子興秀,兩人之間一段橫跨大學至初出社會時的同居室友情誼。在同儕與原生家庭裡得不到認同與歸屬的「瘋女人」和「同志」兩個邊緣人,在青春後期,建立起只有彼此能確切理解的生活,成為一輩子最重要的朋友。這是一段關於友情的故事,對我而言,也是一段透過愛情找到「做自己而快樂舒服」的誠實之旅。

一百二十分鐘的電影,獨自一人的觀影經驗,瞬間把我拉回十多年前的大學時光。儘管在大學時我並不是一週喝八次酒,或擁有一個要好的同志姊妹淘室友、面對流言能坦率在講台上露出胸部的女生;但在大學時是一介邊緣人、面對戀愛總奮不顧身的我,某種程度上,似乎能理解在熙。在二十出頭歲如傻瓜般的年紀,用一次次的戀愛關係來搞清楚自己是誰,可能大學時期在別人眼中,我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戀愛笨蛋吧。

大學時課業學分及格就好,倒是花了很多時間修戀愛學分。我談戀愛,我曖昧,我失戀,我讓別人失戀,我萎靡,我哭到夜班的公車司機遞衛生紙給我,每天醒來都告訴自己,有一天我會好的,但不是今天⋯⋯某日睡醒,「有一天」來了,我穿上最喜歡的衣服,認識新的人,重新戀愛,然後又發現連自己都不認識的新的一面:舊的東西被失戀哭得沖刷掉了,眼淚變成鐘乳石之類的沉積物,涓滴出新的自己。

《在熙的男,朋友》電影劇照/車庫娛樂

《在熙的男,朋友》電影劇照/車庫娛樂

二十幾歲混亂得要命的人,難道不是透過一場又一場的戀愛,試圖把自己是誰──這畢生追求的困惑──捉摸清楚嗎?透過各式的碰撞、猜忌、狂喜、失落、絕望、熱情,因為戀愛或失戀,漸漸釐清楚:儘管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但是清楚知道自己不想要什麼。

摸索什麼樣的衣服適合自己,摸索什麼樣的人適合自己,也摸索著、形塑著自己成年後的生活。

興秀陪在熙逛街,在熙穿了一條紅色迷你窄裙,興秀勸在愛情中屢敗屢戰的在熙:談戀愛就像那條紅窄裙,那麼顯眼,那麼不俗,沒有人天天在穿的,沒有人天天可以戀愛的。但在熙轉了一圈,看著鏡中穿紅裙子的自己,反駁道:「找不到比談戀愛更好玩的事情了。」啊,為什麼會這樣精力充沛又全心全意相信愛情呢?不知道。可能我和在熙一樣,只是單純覺得戀愛讓我們快樂。

談戀愛,讓在熙有做自己的自由,但「做自己,怎麼會算是把柄呢?」這句話一開始是在熙和隱瞞著性傾向的興秀說的;後來興秀也對著在熙說──當在熙頻頻以坦率、敢愛敢恨的個性對世界(或者說韓國社會)碰撞而遭受質疑時──我忽然想起詩人孫梓評一首詩〈法蘭克學派〉的副標:「別人愛你,你要誠實」。

《在熙的男,朋友》電影劇照/車庫娛樂

《在熙的男,朋友》電影劇照/車庫娛樂

會不會如果在熙在兩人關係中能更誠實做自己,面對劈腿渣男責罵她是浪女時,可以更勇敢地為自己說話;對律師斯文敗類男的種種控制狂行徑,可以更坦然地掙脫限制。會不會整個社會可以更加接受每一個人的模樣,讓絕大多數人更誠實面對自己,興秀便更有選擇(出櫃與否),也可以更坦然地回應他人對自己的喜歡。

他們如果對自己更誠實,且誠實接受自己的模樣,會不會能更早遇到合適的伴侶?

誠實地知道自己是誰,不要偽裝,不要委屈,會不會才是避開爛情人的不二法門?

找到適合當下狀態所穿的衣服,會不會更能呈現出自己想要在他人眼中出現的樣子?

當在熙脫掉鬆垮的 t-shirt,穿起有領子的襯衫式洋裝,前往校慶想給男友驚喜,卻發現那不願意在擦肩而過時大方與她打招呼、也不願給她多餘時間相處的男子,其實早已有女友;當在熙換掉高跟鞋,穿上平底鞋,只因為律師男友不喜歡在熙穿上跟鞋後比自己高,她穿上娃娃鞋、卡其風衣、白領襯衫,努力融入,和別人一樣。

那時的在熙,已經忘記大學時熱愛紅色短裙和紅色帆布鞋的自己了。她將自己折疊進小框框裡時,遺失了某些重要的東西。

《在熙的男,朋友》電影劇照/車庫娛樂

《在熙的男,朋友》電影劇照/車庫娛樂

但還是有人發現的,譬如同公司的前輩,當在熙質疑酒席間以開玩笑之名、實質霸凌時,她拍桌嗆爆主管,或者為女同事們遭受不公平對待挺身而出時,他看在眼裡,暗自佩服,深受在熙的率性吸引,偷偷稱呼她為「活今具」──活在今天當下的具在熙──關於在熙的一切,他都可以。

在他面前做什麼都可以,穿高跟鞋可以,室友是男性可以,邀請最要好的異性朋友在自己婚禮上獻唱跳舞可以。於是,在熙走紅毯時,穿回了大學時那雙豔紅、不修邊幅的紅色帆布鞋。拉起白紗澎澎裙襬,那雙鞋子才是她真實的自我,而她的另一半完全接受。

儘管興秀在婚禮上跳著 MissA 的〈good girl bad girl〉,嘴裡唱著「You don't know me, you don't know me」,回應他倆二十多歲時不被整個世界接受也無所謂,貌似瀟灑的樣子,但人人心底渴望的,不就是一份被理解的心,「別人愛你,你要誠實」,在名為愛的什麼之前,對自己或對他人都誠實無懼。

《在熙的男,朋友》電影劇照/車庫娛樂

《在熙的男,朋友》電影劇照/車庫娛樂

劇照提供/車庫娛樂
責任編輯/黃曦
核稿編輯/張硯拓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國王 K-avatar-img
2024/12/03
年輕真好,還能感覺到愛情的痛苦真好~
害羞的艾波-avatar-img
2024/12/04
寫得真好
avatar-img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4.8K會員
2.0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談戀愛,讓在熙有做自己的自由,但「做自己,怎麼會算是把柄呢?」這句話一開始是在熙和隱瞞著性傾向的興秀說的;後來興秀也對著在熙說──當在熙頻頻以坦率、敢愛敢恨的個性對世界(或者說韓國社會)碰撞而遭受質疑時──我忽然想起詩人孫梓評一首詩〈法蘭克學派〉的副標:「別人愛你,你要誠實」。
Thumbnail
談戀愛,讓在熙有做自己的自由,但「做自己,怎麼會算是把柄呢?」這句話一開始是在熙和隱瞞著性傾向的興秀說的;後來興秀也對著在熙說──當在熙頻頻以坦率、敢愛敢恨的個性對世界(或者說韓國社會)碰撞而遭受質疑時──我忽然想起詩人孫梓評一首詩〈法蘭克學派〉的副標:「別人愛你,你要誠實」。
Thumbnail
你愛自己嗎?今天許多文章都請求人們學會「愛自己」──從金錢的賺取、物理的享受、情緒的支持、到完全做自己──但同時無法把「愛自己」一事定義清楚。 一位女士自認十分愛自己,不會跟沒感情的男生糾纏下去、也不會在享樂方面虧待自己,她對旁人也從來是直來直往,別人都被她以為「做自己,不顧忌」但實則「很傷人,沒
Thumbnail
你愛自己嗎?今天許多文章都請求人們學會「愛自己」──從金錢的賺取、物理的享受、情緒的支持、到完全做自己──但同時無法把「愛自己」一事定義清楚。 一位女士自認十分愛自己,不會跟沒感情的男生糾纏下去、也不會在享樂方面虧待自己,她對旁人也從來是直來直往,別人都被她以為「做自己,不顧忌」但實則「很傷人,沒
Thumbnail
會被這本書吸引不是因為作者是韓國知名編劇,亦不是出版了15年熱銷40幾萬冊的銷售紀錄,而是對書名《此刻不愛的人,都有罪》感到好奇,總覺得帶有強烈批判之餘又感受得到愛恨交織的情感,同時又帶有一絲自傲,很想忍不住反駁作者為什麼不愛就是有罪?然而,在閱讀第一篇的時候卻被作者的文字震懾到了,那個總是理性
Thumbnail
會被這本書吸引不是因為作者是韓國知名編劇,亦不是出版了15年熱銷40幾萬冊的銷售紀錄,而是對書名《此刻不愛的人,都有罪》感到好奇,總覺得帶有強烈批判之餘又感受得到愛恨交織的情感,同時又帶有一絲自傲,很想忍不住反駁作者為什麼不愛就是有罪?然而,在閱讀第一篇的時候卻被作者的文字震懾到了,那個總是理性
Thumbnail
一直以來我始終相信,人性本善。然而前任的種種所為,讓我看見人性所惡。 我始終相信的善良,是一種溫暖,是一種體諒。但是在偽善之人中,善良是一種假象,內心的本質是利益,更是一種必須接受聽話的利用。沒有了尊重,反而是一種軟土深掘的侵犯。 「與人為善,但不任人侵犯。」,在人性中的真相,有些人的刻意加害,
Thumbnail
一直以來我始終相信,人性本善。然而前任的種種所為,讓我看見人性所惡。 我始終相信的善良,是一種溫暖,是一種體諒。但是在偽善之人中,善良是一種假象,內心的本質是利益,更是一種必須接受聽話的利用。沒有了尊重,反而是一種軟土深掘的侵犯。 「與人為善,但不任人侵犯。」,在人性中的真相,有些人的刻意加害,
Thumbnail
綺忻每天與大家分享一句名人格言,並分享如何實際執行這句名人格言,以及執行這句名人格言的效果及好處
Thumbnail
綺忻每天與大家分享一句名人格言,並分享如何實際執行這句名人格言,以及執行這句名人格言的效果及好處
Thumbnail
與君同舟渡達岸各自歸這一句話是在我滑IG看到的一個影片裏的一句話。説實在的,這一句話看似灑脫,但做起來要花費的時間是更長的。  曾經看了一段演講的視頻,裏面演講的正是我近期最喜歡的一個演説家——傅首爾。她裏面說地一句話讓我挺贊同的“太純情了 ,別人笑你,太常情了,別人怕你,全心全意愛一個人,愛到自己
Thumbnail
與君同舟渡達岸各自歸這一句話是在我滑IG看到的一個影片裏的一句話。説實在的,這一句話看似灑脫,但做起來要花費的時間是更長的。  曾經看了一段演講的視頻,裏面演講的正是我近期最喜歡的一個演説家——傅首爾。她裏面說地一句話讓我挺贊同的“太純情了 ,別人笑你,太常情了,別人怕你,全心全意愛一個人,愛到自己
Thumbnail
這是我在方格子的一篇文章,來說一些荒唐的故事吧! 善良的同時我們得到什麼? 這個世界都在勸人向善,有人探討過善良嗎? 從小受大人們薰陶善良的成長,在長大的同時有人告訴你什麼是過度善良嗎?
Thumbnail
這是我在方格子的一篇文章,來說一些荒唐的故事吧! 善良的同時我們得到什麼? 這個世界都在勸人向善,有人探討過善良嗎? 從小受大人們薰陶善良的成長,在長大的同時有人告訴你什麼是過度善良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