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人談詩人 | Lisel Mueller,用筆奮戰的勇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Pulitzer Prize-winning poet Lisel Mueller.Sun-Times files

Pulitzer Prize-winning poet Lisel Mueller.Sun-Times files

2024年12月7日,因翻譯著作的緣故,無意中發現了《Sometimes, When the Light》這首詩的片段,秉持著把整份內容消化再進行翻譯的龜毛原則,於是上網搜尋了原作詩詞及作者的介紹。

不知道島民有沒有這樣的經驗:當遇見一件創作(可以是著作、畫、雕像等各項創作作品),不知為何才那麼一瞥,就完全受其吸引,無法離開視線或無法不往下繼續讀。就好像進入到一種與創作者相同頻率的狀態,而在看見Lisel Mueller的詩,這份感受就縈繞在我心中。或許也可以說是同理到創作者本身,在對這被創造出的文字或圖像中,感受到創作當下創作者傳達的意涵,而那樣的意涵正好打中了某些特定族群,或許是經歷過、正在經歷,或單純對創作者展現出好奇心,諸如此類的不同情況。

既然說到了經歷,那就不得不談談Lisel Mueller這位美籍德裔詩人的生平故事了。




Lisel Mueller(1924-2020),納粹強權統治下誕生的美籍德裔女詩人

用繁體中文輸入Lisel Mueller著作中譯文,但貌似內地那邊才有相關的零碎訊息,所以就索性直接上英文搜尋作者內容及相關介紹。

出生在德國漢堡書香世家的Lisel,現代人們給她詩人、翻譯家以及教育家的稱呼,而在她15歲時家人為要逃離納粹的掌控,1939年從德國攜家帶眷來到了美國生活。Lisel當時就學於芝加哥的Elmhurst College及Goddard兩所大學,並擔任文學評論家(literary critic)一職。1950年代,Lisel開始起筆創作詩,並於1965年出版她的第一版詩集。歷經多年的自學,1997年因The Need to Hold Still (1980)獲美國文學界最高榮譽之一的美國國家圖書獎(National Book Award);而Learning to Play by Ear (1990)和Alive Together: New & Selected Poems (1996)則獲得普立茲文學獎,給予這位用文學奮鬥的女詩人最大的殊榮,而Lisel也成為當時唯一獲頒獎項的德裔詩人。

畢竟是用一生寫詩的女人,我想島民也好奇她與詩之間的關聯吧?文字如何吸引她走向文化歷史與面對她的人生。

Lisel的人生深受語言及回憶的滋養,她的作品中常藉由圖像及暗喻方式探討公眾與私人生活本身。在一次公共廣播電視由Elizabeth Farnsworth主持的專訪中Lisel就透露:

「我常有一股詭異的想法認為自己不應該活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之下,可以成為其他的人,但因著神的恩典我安在。其實這也是這首詩名字定案的原因,或者說這本詩集-《Alive Together》這本幾年前寫下的作品,就好像在歷史上各種時期中我所想到的每個人物在書中形成類似目錄般的樣子,交錯在魔力與意外之間,發現不論我們當中誰是誰,我就是我。」

而在Lisel的創作裏頭也可以清楚的看見她在整理以及串聯她所有創作的核心要素:歷史、人物、童話故事,這也是她就學期間所接觸的部分,可見深受啟發。




另外再提到與Karen DeBrulye Cruz專訪的分享內容片段:

「我所創作的詩總離不開當今社會正面臨的種種及不曾改變的一些事物。創作同樣也深根對歷史產生的想法,我想這份訊息明顯地傳達了過去我的家庭所經歷的那段可怕歲月。歐洲沒有人,也就是私人生活不受歷史的攪擾,而這也是為甚麼我總認為身為美國人是一種特權。」

在納粹政權高峰時期,許多歐洲地區人民在當時過著甚麼樣壓抑的生活,這是現代人無法體會的一件事情,或許就只有當時身處戒嚴時期抑或是獨權統治的台灣人能夠體會吧?不論是在甚麼時代,只要有人群聚集的所在,難免會混雜著各樣醜陋的慾望,進而引發傷害某一群體或擴大至國家的事,並不是在負面的看待,而是以現在國內外的局勢,或簡單點只在我們自己的社群就好,這是一個平常的事。

只要是人,就會有想法,有想法就會面臨抉擇,而抉擇帶出行動,也就是現實中改變的重要起步。都站在為著甚麼好的想法貫徹自身理念,但假設就好,撇除調查找資料或研究甚麼才是對達成目標最好的方式,如果只是單純的彼此聆聽呢?以對方的角度思考或同理,那是不是即便處在理念不相同的兩個極端,也能不須用武力就取得共識?這個為題沒有解答,單純一個腦力激盪。

作者介紹到一個段落,接著給島民們分享一首由Lisel所寫的《Sometimes, When the Light》。




《Sometimes, When the Light》 譯者:海島浪人


Sometimes, when the light strikes at odd angles

某些時候,光會以奇怪的角度進入

and pulls you back into childhood 

將你拉進童年時期

and you are passing a crumbling mansion

而那時你正經過一座破舊不堪的宅邸

completely hidden behind old willows 

老柳樹把宅邸全然遮蔽起來

or an empty convent guarded by hemlocks

或者一座由鐵杉護衛的空蕩修道院

and giant firs standing hip to hip, 

巨大冷杉並排站立

you know again that behind that wall,

再一次,你意會到在那堵牆身後,

under the uncut hair of the willows 

在柳樹那未經修剪的流髮底下

something secret is going on,

有件神秘的事正悄然進行著,

so marvelous and dangerous 

極其不平凡與危險

that if you crawled through and saw,

若是匍匐進入並目睹一切,

you would die, or be happy forever.

是死路一條,亦或從此幸福快樂。

avatar-img
0會員
6內容數
各位島民拉媽斯貼,我是海島浪人~ 這裡是浪人的家,充滿浪人風格的小島。 在這裡,我會向所有島民及路過好奇的探險家們展現浪人小島的獨特風味。 沒有好壞之分,僅是將自我的想法和創作藉由這個小小平台抒發,希望藉由這個小天地能夠結識來自不同地方的創作家及同頻者,讓故事繼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海島浪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人生總是充滿了不可確定性,那樣的詩意翩翩、不可捉摸。但真的是這樣嗎?若果可以擁有選擇呢?其實有趣就在這個地方:人總認為自己只能照著社會(也就是前人所打造出)的現有模版過好自己的人生,但問題是,當我不願屈就於「只是這樣」時,否定與指責的聲音就撲天蓋地的湧上前,彷彿渴望追求自我的這個願望是甚麼重大罪行一
“Why are you here?” 故事講述一名事業有成的男人—約翰在一次對於人生的迷茫下,決心給自己一個思考人生的假期,而就在要開始假期的起頭就遇到了無預期的大迷路,這讓約翰原本的計畫完全打亂,就在被焦慮與絕望雙重打擊到體無完膚的狀態下,森林深處一隅散發出溫暖的燈火點點—「生命咖啡館」
在車水馬龍的瀝青路面, 人聲吵雜的早市街道間, 天空的雲,地上的蚯蚓, 四季和生命交會。 一切看似習以為常, 沒有什麼值得驚喜的,這些日常。 浪人讀後感 羅英運用自身獨有的想像力,將日常與生活化為筆下的「超日常」。心思細膩的她,將鮮少他人會給予注意力、駐足停留的這些如同空氣般已成習
人生總是充滿了不可確定性,那樣的詩意翩翩、不可捉摸。但真的是這樣嗎?若果可以擁有選擇呢?其實有趣就在這個地方:人總認為自己只能照著社會(也就是前人所打造出)的現有模版過好自己的人生,但問題是,當我不願屈就於「只是這樣」時,否定與指責的聲音就撲天蓋地的湧上前,彷彿渴望追求自我的這個願望是甚麼重大罪行一
“Why are you here?” 故事講述一名事業有成的男人—約翰在一次對於人生的迷茫下,決心給自己一個思考人生的假期,而就在要開始假期的起頭就遇到了無預期的大迷路,這讓約翰原本的計畫完全打亂,就在被焦慮與絕望雙重打擊到體無完膚的狀態下,森林深處一隅散發出溫暖的燈火點點—「生命咖啡館」
在車水馬龍的瀝青路面, 人聲吵雜的早市街道間, 天空的雲,地上的蚯蚓, 四季和生命交會。 一切看似習以為常, 沒有什麼值得驚喜的,這些日常。 浪人讀後感 羅英運用自身獨有的想像力,將日常與生活化為筆下的「超日常」。心思細膩的她,將鮮少他人會給予注意力、駐足停留的這些如同空氣般已成習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雖然已經過了一陣子(然後預算還算不出來到底刪了多少錢),但過年整理房間時翻到這張,還是廣傳一下金門立委陳玉珍的要飯說好了。她可能看錯了,我們手裡的是聚寶盆。 (明天2/19從斗六北上台北,若有在雲林金門人信任我可以約今天在斗六火車站請我轉交連署至造冊地點,我帶空白的給你寫也可以。)
當流量至上成為標準,性騷擾被輕描淡寫、受害者被噤聲,我們是否還能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未來?作為父親,我無法接受這種價值觀繼續影響下一代。我們該做的,不是遺忘,而是改變環境——拒絕縱容、用行動發聲,讓孩子知道「尊重是底線,說不是權利」。這不只是關於孫生,而是關於我們願意為未來的孩子守住什麼樣的世界。
在影視行銷中,一張海報的力量遠超過想像,它不只是劇集的視覺名片,更是一種敘事策略。《魷魚遊戲2》再次以強烈的「鮮豔童趣 vs 暗黑暴力」對比,將這部全球現象級劇集的獨特美學推向新高度。
一年前,我加入她的首批方格子付費訂閱制,沒想到,一場沒有終點的虛擬實境體驗就此開始。
今晚,就來和訂閱制讀者分享新書楔子的三分之一。原本想要把楔子整個貼上來,卻發現楔子就有六千多字,所以決定還是放三分之一就好。其實現在看這些,都覺得和自己判若兩人,有的地方連自己都不敢看下去——原來高瑞希,過去活得這麼不開心。 前天訂閱制讀者表達課第二期開班,因為感冒無法帶課,所以事先錄製了講解
薪水的高低,從來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思維的選擇。年薪百萬的人,不是單靠埋頭苦幹,而是透過「創造價值」決定自己的價格。他們懂得提升不可取代性、創造多重收入、主動尋找機會、投資自己,讓財富加速成長。與其等加薪,不如掌握「決定薪資的能力」。這篇文章,讓你看清真正的收入差距,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創造更高價值!
雖然已經過了一陣子(然後預算還算不出來到底刪了多少錢),但過年整理房間時翻到這張,還是廣傳一下金門立委陳玉珍的要飯說好了。她可能看錯了,我們手裡的是聚寶盆。 (明天2/19從斗六北上台北,若有在雲林金門人信任我可以約今天在斗六火車站請我轉交連署至造冊地點,我帶空白的給你寫也可以。)
當流量至上成為標準,性騷擾被輕描淡寫、受害者被噤聲,我們是否還能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未來?作為父親,我無法接受這種價值觀繼續影響下一代。我們該做的,不是遺忘,而是改變環境——拒絕縱容、用行動發聲,讓孩子知道「尊重是底線,說不是權利」。這不只是關於孫生,而是關於我們願意為未來的孩子守住什麼樣的世界。
在影視行銷中,一張海報的力量遠超過想像,它不只是劇集的視覺名片,更是一種敘事策略。《魷魚遊戲2》再次以強烈的「鮮豔童趣 vs 暗黑暴力」對比,將這部全球現象級劇集的獨特美學推向新高度。
一年前,我加入她的首批方格子付費訂閱制,沒想到,一場沒有終點的虛擬實境體驗就此開始。
今晚,就來和訂閱制讀者分享新書楔子的三分之一。原本想要把楔子整個貼上來,卻發現楔子就有六千多字,所以決定還是放三分之一就好。其實現在看這些,都覺得和自己判若兩人,有的地方連自己都不敢看下去——原來高瑞希,過去活得這麼不開心。 前天訂閱制讀者表達課第二期開班,因為感冒無法帶課,所以事先錄製了講解
薪水的高低,從來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思維的選擇。年薪百萬的人,不是單靠埋頭苦幹,而是透過「創造價值」決定自己的價格。他們懂得提升不可取代性、創造多重收入、主動尋找機會、投資自己,讓財富加速成長。與其等加薪,不如掌握「決定薪資的能力」。這篇文章,讓你看清真正的收入差距,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創造更高價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友人啊, 你在歲月長河中, 磨去了獨特的稜角, 青春的熱血, 如黎明前的霧,散盡無痕, 你以純粹之心, 追逐著不確定的繁星, 夢境與現實, 交織成無盡的幻想, 星星之火, 雖渺小,卻有燎原之勢, 成功的畫卷, 往往在沮喪中展現其殘缺之美。
Thumbnail
這首詩描繪了黑白交錯的探索與融合,最終達到情感與理性的平衡與和諧。
Thumbnail
這世界有什麼東西 可以毅然地 保留玫瑰的芳香氣息 擁抱陽光的溫暖光芒 結合月亮的美麗光輝 當我淚水的思念 像泉水湧出來 再也再也無法止住時 我回首 原來只是 一首又又一首無語的詩篇 詩篇是少女的心情倩影 它的影子拉得很長 長長的距離 只是為了拉近思念的距離際的距離 這看似
Thumbnail
將那些好久以前拿出來 曬曬月光 做成床邊故事 便能相擁入眠
Thumbnail
記得你說起夢想時的神情 眼眸裡墜落了一片星辰
Thumbnail
一幕星空,情到盡頭,一片深情,全付水流
Thumbnail
友人啊, 你在歲月長河中, 磨去了獨特的稜角, 青春的熱血, 如黎明前的霧,散盡無痕, 你以純粹之心, 追逐著不確定的繁星, 夢境與現實, 交織成無盡的幻想, 星星之火, 雖渺小,卻有燎原之勢, 成功的畫卷, 往往在沮喪中展現其殘缺之美。
Thumbnail
這首詩描繪了黑白交錯的探索與融合,最終達到情感與理性的平衡與和諧。
Thumbnail
這世界有什麼東西 可以毅然地 保留玫瑰的芳香氣息 擁抱陽光的溫暖光芒 結合月亮的美麗光輝 當我淚水的思念 像泉水湧出來 再也再也無法止住時 我回首 原來只是 一首又又一首無語的詩篇 詩篇是少女的心情倩影 它的影子拉得很長 長長的距離 只是為了拉近思念的距離際的距離 這看似
Thumbnail
將那些好久以前拿出來 曬曬月光 做成床邊故事 便能相擁入眠
Thumbnail
記得你說起夢想時的神情 眼眸裡墜落了一片星辰
Thumbnail
一幕星空,情到盡頭,一片深情,全付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