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博士生:掌握關鍵字,就能掌握閱讀】

【碩博士生:掌握關鍵字,就能掌握閱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理工科的碩博士生涯中,面對大量文獻資料,最重要的能力是高效閱讀與快速抓住重點。而心理學與學術研究都指出,掌握關鍵字是閱讀能力的核心,因為它能幫助你在資訊海洋中迅速定位關鍵內容。以下是如何提升這項能力的技巧:


▋1. 關鍵字是閱讀的導航儀

• 在一篇文獻中,關鍵字通常是作者的研究核心,涵蓋主要概念、模型、數據指標等。

• 善於辨識這些關鍵字,可以讓你快速了解文獻的研究方向與主要貢獻,而不必逐字細讀。


Tips:

• 先快速瀏覽文獻摘要、標題、子標題,找出作者重複提到的術語與專有名詞,這些就是關鍵字。

• 例如:在機器學習相關的論文中,關鍵字可能包括「algorithm」、「loss function」或「neural network」。


▋2. 建立自己的關鍵字清單,縮短學習曲線

• 在學術閱讀中,你可能反覆遇到不熟悉的術語或名詞,這些詞往往是你所在領域的「核心語彙」。

• 將這些關鍵字記錄到筆記工具中,例如 Obsidian,並整理定義、應用範例與出處。


實作方法:

• 每次讀文獻時,新增一個筆記,記錄新學到的關鍵字,並與相關的文獻筆記連結。

• 逐漸建立一個詞彙庫,幫助你在未來的閱讀中快速掌握核心概念。


▋3. 用關鍵字精準定位所需資料

• 在閱讀長篇文獻或搜尋資料時,使用關鍵字能大幅縮短你的搜尋時間。

• 例如:在 Google Scholar 或數據庫中輸入關鍵字進行搜尋,比模糊的主題描述更高效。


技巧:

• 試著組合多個關鍵字,如「finite element method + fatigue analysis」,讓你的搜尋結果更精準。

• 同時,用 Obsidian 內建的搜索功能,快速定位筆記中的相關內容。


▋4. 善於分辨「偽關鍵字」

• 並不是所有高頻出現的詞語都是關鍵字,有些詞只是語言填充,並不指向核心內容。

• 關鍵字的特徵:

• 專業術語或特定名詞

• 出現在標題、摘要或圖表的描述中

• 與數據分析、模型、結論緊密相關


例子:

• 一篇量子計算的文獻,「qubit」和「superposition」可能是關鍵字,但「advanced」或「important」這類詞則沒有實質意義。


▋5. 用關鍵字串聯知識網絡

• 關鍵字不僅是閱讀中的工具,也可以成為你建立知識網絡的基石。

• 將相關的關鍵字與你的研究方向、文獻筆記連結起來,能幫助你快速構建整體知識框架。


實用建議:

• 在 Obsidian 中為每個關鍵字建立一個獨立的筆記,記錄該詞的定義、相關理論與引用的文獻。

• 用雙向連結將關鍵字筆記與你的研究主題串聯起來,形成完整的知識圖譜。


結論:掌握關鍵字,就能掌握閱讀的主導權


對碩博士生來說,掌握關鍵字是提升閱讀效率與理解力的關鍵。學會辨識、記錄與運用關鍵字,能幫助你在龐大的文獻資料中快速找到重點,打造屬於自己的知識網絡。現在就試著從每篇文獻中抓出幾個關鍵字,讓你的學術閱讀更上一層樓!

avatar-img
王啟樺的沙龍
558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卓越(Excellence)不是一夜之間的成就,而是由無數個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決定累積而成。每天的選擇,無論多小,都在塑造你未來的模樣。 對於理工科碩博士生來說,學術路上每個小決定都至關重要,以下是幾個關鍵觀念與使用 Obsidian 的實用技巧: ▋1. 把每個小步驟都記錄下來,累積成長
碩博士生涯中,許多人深陷「完美主義」,認為只有完美的成果才能交付。但事實是,追求完美只會讓你停滯不前,專注於進步才能真正推動你的學術成長。搭配工具如 Obsidian,進步的過程可以變得更高效、更可持續。以下是幾個關鍵觀念與實用 Tips: ▋1. 完美是陷阱,進步才是真實 • 完美的論文
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在閱讀能力上的影響,簡單來說就是:讀得越多的人越容易讀得好,理解也越深;讀得少的人則越容易卡住。 對理工科碩博士生來說,閱讀文獻是學術生涯的關鍵技能,那如何利用 Obsidian,讓閱讀能力進入「正向循環」?以下是 5 個高效實用的訣竅: ▋1. 用「智
在學術生涯中,你是否覺得文獻閱讀速度慢、內容理解吃力?其實,這可能與一個重要的心理學現象有關——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 馬太效應不僅影響財富分配,還同樣適用於閱讀能力: 越少閱讀的人,閱讀能力越差;越多閱讀的人,閱讀能力越強。 ▋1. 為什麼閱讀量會影響閱讀能力?
Obsidian 是碩博士生打造學術效率的終極工具。透過結合智慧卡片系統與知識管理,它能讓你的研究與學術工作脫胎換骨。以下 7 件事,用了你一定會驚呼:「早該這麼做!」 ▋1. 把每篇文獻變成「智慧卡片」 • 每篇文獻不只記摘要,更記下核心概念、你的批判與延伸思考。 • 用雙向連結將卡
在碩博士生涯中,你的研究、簡報或論文,不僅需要內容紮實,更要讓人覺得「有價值」。以下是 7 個心理學原則,幫助你提升研究的吸引力和說服力: ▋1. 放大價值 (Maximizing Value) • 方法: 強調你的研究獨特且貢獻重大。 • 例子:你的方法比現有方案效率更高,或結果
卓越(Excellence)不是一夜之間的成就,而是由無數個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決定累積而成。每天的選擇,無論多小,都在塑造你未來的模樣。 對於理工科碩博士生來說,學術路上每個小決定都至關重要,以下是幾個關鍵觀念與使用 Obsidian 的實用技巧: ▋1. 把每個小步驟都記錄下來,累積成長
碩博士生涯中,許多人深陷「完美主義」,認為只有完美的成果才能交付。但事實是,追求完美只會讓你停滯不前,專注於進步才能真正推動你的學術成長。搭配工具如 Obsidian,進步的過程可以變得更高效、更可持續。以下是幾個關鍵觀念與實用 Tips: ▋1. 完美是陷阱,進步才是真實 • 完美的論文
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在閱讀能力上的影響,簡單來說就是:讀得越多的人越容易讀得好,理解也越深;讀得少的人則越容易卡住。 對理工科碩博士生來說,閱讀文獻是學術生涯的關鍵技能,那如何利用 Obsidian,讓閱讀能力進入「正向循環」?以下是 5 個高效實用的訣竅: ▋1. 用「智
在學術生涯中,你是否覺得文獻閱讀速度慢、內容理解吃力?其實,這可能與一個重要的心理學現象有關——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 馬太效應不僅影響財富分配,還同樣適用於閱讀能力: 越少閱讀的人,閱讀能力越差;越多閱讀的人,閱讀能力越強。 ▋1. 為什麼閱讀量會影響閱讀能力?
Obsidian 是碩博士生打造學術效率的終極工具。透過結合智慧卡片系統與知識管理,它能讓你的研究與學術工作脫胎換骨。以下 7 件事,用了你一定會驚呼:「早該這麼做!」 ▋1. 把每篇文獻變成「智慧卡片」 • 每篇文獻不只記摘要,更記下核心概念、你的批判與延伸思考。 • 用雙向連結將卡
在碩博士生涯中,你的研究、簡報或論文,不僅需要內容紮實,更要讓人覺得「有價值」。以下是 7 個心理學原則,幫助你提升研究的吸引力和說服力: ▋1. 放大價值 (Maximizing Value) • 方法: 強調你的研究獨特且貢獻重大。 • 例子:你的方法比現有方案效率更高,或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