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察練習】中年之路讀後感

更新於 2024/12/10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中年之後,當我們的意識發展已達巔峰,人生的可能性是否就此止步?事實上,中年正是我們重新審視自己、挖掘潛能的最佳時機,這是一段充滿希望與轉折的旅程。


中年的到來,為我們提供了一次重新調整的契機。隨著年歲漸長,潛意識的召喚也變得更加清晰,或許會引領我們走上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雖然文化規範和社會期待曾經塑造了我們的成長軌跡,但後現代社會的多元性和自由選擇讓這些固定模式逐漸失去效用。


如今,「個體化」已成為社會的主流趨勢。人生的選擇權回到了每個人手中,我們有機會決定自己想成為的樣子,而不再是單純地迎合他人的期待。探索潛意識的過程,讓我們得以觸碰內心深處的真實自我。在每個人的內在,都隱藏著一個超越自我的存在——「自性」。中年,正是傾聽這個內在聲音的黃金時期。若忽視這份召喚,可能會讓我們困於社會賦予的角色中,無法真正找到屬於自己的生命軌跡。


當我們放下人格面具與外界賦予的角色,是否還能找到那個真實的自己?或許多年來,我們習慣於遵循既定的模式,迎合他人的期待,卻忘了問問自己的心: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每一步似乎都走在別人鋪設的道路上,沒有選擇,也無法拒絕,最終鏡中的自己變得陌生,彷彿活在一個不屬於自己的世界裡。然而,這真的就是人生的終點嗎?


其實,成長的過程本就充滿矛盾與妥協。真正的自己並未消失,只是被層層包裹掩蓋。只要我們願意停下腳步,撥開那些外在的束縛,便有機會重新找回那個最初的自己。


過去的生活或許像被他人推動的齒輪,沒有方向,也無從選擇,只能隨波逐流。但現在,我們可以選擇掌握自己的命運,為人生描繪出更清晰的藍圖。不再讓外界的聲音左右我們的決定,也不再為迎合他人而迷失自我。每一步都可以踏實穩健,每一個選擇都能忠於內心的渴望。中年並非人生的終點,而是一個全新的起點,讓我們有機會活出真正的自己,迎接更多可能性。

avatar-img
147會員
274內容數
一個人走在療癒的路上,與我的靈魂相遇。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府辛聊瘉室 的其他內容
透過學習而成長,我們能更從容地面對生活中的困難與挑戰。 當你見識足夠廣泛、認識的人足夠多,眼界隨之打開,人生中的許多疑惑與不解便會逐漸消散。因為你明白,這個世界非常大,包羅萬象。那些與你認知不同的思想與價值觀,只是不同的存在形式與個體表現。隨著這份理解加深,你不再以批判的眼光看待所遇見的人事物,而
對他人經常抱有高度的期待,是源自於「依賴性」。 希望透過別人得到成長、收穫。 這種依賴不單指實質意義上的幫助。也可以是源自於內心的一種期望。 當別人不符合自己的期待時,隨之陷入一種自我否定的習慣性內粍。 是一種習性、潛意識裡的匱乏。 在成長的道路上,能夠給予幫助的人並不多。當身邊的人擁有的
如果有幸遇到一個人,是你願意花時間去著墨 並不是他(她)有多好,而是在他(她)身上看見了懂得愛的自己 在一段單向輸出的情感關係中,我們往往只看見自己的不被珍惜及在愛中的求而不得 是成長的環竟、教育背景,建構出我們對關係的定義 以為只有在被愛的狀態下,才能學習愛人。唯有在彼此認定的關係中,才願
允許別人做自己,你才能真正的做自己。不試圖改變任何人,包括尊重對方有自己看事情的角度、處理情緒的方法。 在對方沒有提出需要建議的狀況下,充當一個稱職的傾聽者。 不要把自己的觀點,套用在別人身上。更不要帶著批判性的思維,試圖提供他人任何的情緒價值。 不請自來的建議,往往帶有濃厚的個人主義。即使心
透過覺察練習,體會到很多時候因為內心的情感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所以產生情緒。 學習在不如預期的人、事、物觸動過去的傷痛記憶時,允許自己有情緒產生。 讓自己獨處、沉澱。釐清為何有這樣的感受產生。不批判或指責當下引動情緒的人、事、物。 往往會發現是因為別人沒能照顧到自己的感受,而產生了不愉快的心情。
用生命影響生命。做一個手心向下的人、所有的付出都會回到自己身上。 能夠給予的人,是最富足的。你不知道你的一句話會對多少人造成影響。 「抱持正念、說好話」很重要。 為自己累積福報,存在功福簿上。迴向給曾經養育自己的雙親。 做一個對他人有貢獻的人、發揮自己的影響力。 成為自己的光,同時照亮別人
透過學習而成長,我們能更從容地面對生活中的困難與挑戰。 當你見識足夠廣泛、認識的人足夠多,眼界隨之打開,人生中的許多疑惑與不解便會逐漸消散。因為你明白,這個世界非常大,包羅萬象。那些與你認知不同的思想與價值觀,只是不同的存在形式與個體表現。隨著這份理解加深,你不再以批判的眼光看待所遇見的人事物,而
對他人經常抱有高度的期待,是源自於「依賴性」。 希望透過別人得到成長、收穫。 這種依賴不單指實質意義上的幫助。也可以是源自於內心的一種期望。 當別人不符合自己的期待時,隨之陷入一種自我否定的習慣性內粍。 是一種習性、潛意識裡的匱乏。 在成長的道路上,能夠給予幫助的人並不多。當身邊的人擁有的
如果有幸遇到一個人,是你願意花時間去著墨 並不是他(她)有多好,而是在他(她)身上看見了懂得愛的自己 在一段單向輸出的情感關係中,我們往往只看見自己的不被珍惜及在愛中的求而不得 是成長的環竟、教育背景,建構出我們對關係的定義 以為只有在被愛的狀態下,才能學習愛人。唯有在彼此認定的關係中,才願
允許別人做自己,你才能真正的做自己。不試圖改變任何人,包括尊重對方有自己看事情的角度、處理情緒的方法。 在對方沒有提出需要建議的狀況下,充當一個稱職的傾聽者。 不要把自己的觀點,套用在別人身上。更不要帶著批判性的思維,試圖提供他人任何的情緒價值。 不請自來的建議,往往帶有濃厚的個人主義。即使心
透過覺察練習,體會到很多時候因為內心的情感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所以產生情緒。 學習在不如預期的人、事、物觸動過去的傷痛記憶時,允許自己有情緒產生。 讓自己獨處、沉澱。釐清為何有這樣的感受產生。不批判或指責當下引動情緒的人、事、物。 往往會發現是因為別人沒能照顧到自己的感受,而產生了不愉快的心情。
用生命影響生命。做一個手心向下的人、所有的付出都會回到自己身上。 能夠給予的人,是最富足的。你不知道你的一句話會對多少人造成影響。 「抱持正念、說好話」很重要。 為自己累積福報,存在功福簿上。迴向給曾經養育自己的雙親。 做一個對他人有貢獻的人、發揮自己的影響力。 成為自己的光,同時照亮別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昨晚在線上共學我們探討了一次「中年之路」,講講怎樣叫做中年,當然上網去查WHO明訂中年介於45~59歲之間,但我們回歸到心理因素,卻不是這麼簡單就可以一刀劃分。 鐘穎老師在譯者序便明白的寫了,「當你開始意識到生活不對勁的時候」就是中年開始了,你是否也覺得生活不對勁兒呢? . 我印象很深,大
Thumbnail
每個人都想過:我們不要成為「那樣子」的大人,你想過是哪樣子嗎? 中年之路是一本以榮格心理學為本,討論走過兒童期、青春期,成為一個「成人」,然後呢?有一份工作,養得起自己,過起還算有品質的生活,聽起來還不錯吧!或許結了婚、生了幾個孩子,或許一年旅行幾次、吃美食、買精品...然後呢? ▪️中年之路的
Thumbnail
前言:中年危機不是因為你不夠努力、不是你沒做到什麼,而是人生和自己期待不同。 人愈到中年,愈不快樂?愈有危機感? 哲學教授基藍有答案:是的!確實如此。 如果你現在40-50歲左右(曲線最低區間),覺得日復一日壓力巨大、事情愈做愈沒意義、覺得自己不上不下,不知道在幹嘛、覺得自
Thumbnail
你已經步入中年了嗎?《重啟人生》作者亞瑟布魯克斯雖然身為讓人敬佩欽羨的哈佛教授,在48歲時也不免有感到自己人生走下坡的失望與擔憂。因而展開對於人生下半場的探索之旅。經過他長達九年的研究、訪談與親身嘗試,本書要告訴人到中年的讀者:如何順應與轉化逐漸衰老的現實,藉由轉換想法與心態走出一條全新的人生路。
Thumbnail
一直對自己體能充滿自信的我,從四十歲開始才知道,自己也會老。  
Thumbnail
關於一個人從青年步入老年的生理心理變化,統整的報導和文藝作品卻很少。我們都不知道,一個人要如何變老?應該說,我們要如何面對變老的事實?
Thumbnail
探討中年時期的自我探索與轉變,如何勇敢活出自己,走向唯一的天職與使命。
Thumbnail
一個人怎麼長大成熟?發展路徑認為,人們經過家庭/家族、學校、社區及相關教育,逐步長成「能適應社會、工作及人際交流的熟練度」。「成人期」是成熟的中點,代表心理成熟度,年齡並非重點,有的早熟有的晚熟。
Thumbnail
 以前我總以為中年就是日暮,人生逐漸走向衰敗與腐朽。 在《給四十歲的嶄新開始》書中,作者松浦彌太郎給了讀者一個新的視角, 他認為人生七十才開始走向耀眼的顛峰, 還能持續活躍地與社會連結、付出。 你認為人生的巔峰是幾歲? 你認同人生有所謂的中年危機嗎?
四十的時候,不覺得自己中年了。 不惑的能力似懂非懂的增加,但是就是那樣。 也沒什麼特別啊~(當時的我這樣想) 一天天過去了,每天除了工作,就是想著當時單身的自己,老年生活要怎麼安排? 四十一的時候,遇到了像神通一般的戀情,說了沒人理解、自己也無法理解的那種狀況, 什麼是不是前世認識啦?為什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昨晚在線上共學我們探討了一次「中年之路」,講講怎樣叫做中年,當然上網去查WHO明訂中年介於45~59歲之間,但我們回歸到心理因素,卻不是這麼簡單就可以一刀劃分。 鐘穎老師在譯者序便明白的寫了,「當你開始意識到生活不對勁的時候」就是中年開始了,你是否也覺得生活不對勁兒呢? . 我印象很深,大
Thumbnail
每個人都想過:我們不要成為「那樣子」的大人,你想過是哪樣子嗎? 中年之路是一本以榮格心理學為本,討論走過兒童期、青春期,成為一個「成人」,然後呢?有一份工作,養得起自己,過起還算有品質的生活,聽起來還不錯吧!或許結了婚、生了幾個孩子,或許一年旅行幾次、吃美食、買精品...然後呢? ▪️中年之路的
Thumbnail
前言:中年危機不是因為你不夠努力、不是你沒做到什麼,而是人生和自己期待不同。 人愈到中年,愈不快樂?愈有危機感? 哲學教授基藍有答案:是的!確實如此。 如果你現在40-50歲左右(曲線最低區間),覺得日復一日壓力巨大、事情愈做愈沒意義、覺得自己不上不下,不知道在幹嘛、覺得自
Thumbnail
你已經步入中年了嗎?《重啟人生》作者亞瑟布魯克斯雖然身為讓人敬佩欽羨的哈佛教授,在48歲時也不免有感到自己人生走下坡的失望與擔憂。因而展開對於人生下半場的探索之旅。經過他長達九年的研究、訪談與親身嘗試,本書要告訴人到中年的讀者:如何順應與轉化逐漸衰老的現實,藉由轉換想法與心態走出一條全新的人生路。
Thumbnail
一直對自己體能充滿自信的我,從四十歲開始才知道,自己也會老。  
Thumbnail
關於一個人從青年步入老年的生理心理變化,統整的報導和文藝作品卻很少。我們都不知道,一個人要如何變老?應該說,我們要如何面對變老的事實?
Thumbnail
探討中年時期的自我探索與轉變,如何勇敢活出自己,走向唯一的天職與使命。
Thumbnail
一個人怎麼長大成熟?發展路徑認為,人們經過家庭/家族、學校、社區及相關教育,逐步長成「能適應社會、工作及人際交流的熟練度」。「成人期」是成熟的中點,代表心理成熟度,年齡並非重點,有的早熟有的晚熟。
Thumbnail
 以前我總以為中年就是日暮,人生逐漸走向衰敗與腐朽。 在《給四十歲的嶄新開始》書中,作者松浦彌太郎給了讀者一個新的視角, 他認為人生七十才開始走向耀眼的顛峰, 還能持續活躍地與社會連結、付出。 你認為人生的巔峰是幾歲? 你認同人生有所謂的中年危機嗎?
四十的時候,不覺得自己中年了。 不惑的能力似懂非懂的增加,但是就是那樣。 也沒什麼特別啊~(當時的我這樣想) 一天天過去了,每天除了工作,就是想著當時單身的自己,老年生活要怎麼安排? 四十一的時候,遇到了像神通一般的戀情,說了沒人理解、自己也無法理解的那種狀況, 什麼是不是前世認識啦?為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