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生活就很忙了|一間間消失的老店美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這幾天看到一家偶爾會去光顧的雞肉飯在社團發文,內容是要盤讓出清,又想起前幾個月經過的轉角蘿蔔糕,也掛起了新店家進駐的布條,還有那些家鄉的街道上,四處貼著招租廣告的店面,即使知道世道如此,還是難掩幾分惆悵。


有點不曉得該怎麼敘述這樣的心情,習慣光顧的餐館,忙碌著的總是幾位頭髮早已花白的長輩,一邊吃著他們辛苦料理的餐點,一邊想著會不會哪一天他們就退休了,如果沒有後代或是有心人願意接手,這個傳統的味道也就消失了。


這幾年的新聞不乏許多老店熄燈,也許是太辛苦不勉強後代接手,也或許是年輕人有自己的想法,隨著經營者年歲漸長,已經無法負荷長時間的勞動,縱使我們都知道要在能力內盡可能支持自己喜愛的店家,卻也難以撼動這些不爭的事實,不是新台幣就能左右。


有點不曉得台灣年輕勞動力的人口結構變化怎麼了,或者白話一點地說,不曉得這些年輕人力到底是去哪裡了,真的都乖乖坐在辦公室裡了嗎?我是不太相信,還是都在自媒體經營的道路上?無從得知。


超商、連鎖速食業者在人力短缺的情況下,已經將招募的主力瞄準中高齡就業人口,如果你也有注意到的話,應該不難發現在超商為我們提供服務的已經不是小鮮肉,而是有點年紀的長輩們,這些重新投入人力市場的叔叔阿姨們,反倒成了一股服務業新勢力。


回到一開始的街邊觀察,那些我們喜愛的,或是食習慣的小店,正在緩慢的消失中,無論是魯肉飯、鹹酥雞,還是無名麵攤,年輕人的餐飲市場或許更多元更新潮,但也許是自己的年歲漸長,那些好拍好打卡的裝潢,還是比不上那些樸實無華,卻常繞心頭的路邊美食。


我相信台灣的小吃文化不會消失,但是能不能留下一點記憶中的味道,我沒有答案。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艾克星貨鋪-avatar-img
2024/12/16
我想這是一種無法改變的時代變遷,遺憾但又不得不能面對。
魯味人生-avatar-img
發文者
2024/12/19
艾克星貨鋪 真的 但還是難免有種打從心底的無奈
avatar-img
魯味人生的沙龍
32會員
45內容數
從上班族搖身一變成為菜鳥頭家,雙手從每天敲打鍵盤,變成轉動兩翻烤爐,有的人稱呼我闆娘,有的則是叫我雞蛋糕姨姨,而我則把自己當成雞蛋糕擺渡人,在那些來來去去的客人中,記錄下他們與雞糕的人生故事。#會說故事的雞蛋糕
魯味人生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2/31
分享一年來在收容所服務的經驗,從一開始對動物照顧一竅不通,到後來協助收容所運作,接觸到許多被棄養的動物,並從中體悟到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Thumbnail
2024/12/31
分享一年來在收容所服務的經驗,從一開始對動物照顧一竅不通,到後來協助收容所運作,接觸到許多被棄養的動物,並從中體悟到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Thumbnail
2024/12/29
三十歲後,身心靈都面臨許多挑戰,透過離開有毒職場、開始健身,重新找回生活節奏,也意外發現自身健康問題。
Thumbnail
2024/12/29
三十歲後,身心靈都面臨許多挑戰,透過離開有毒職場、開始健身,重新找回生活節奏,也意外發現自身健康問題。
Thumbnail
2024/08/10
後來外婆過世,不曉得是不是一種心理依戀,在我的早餐選項裡,總是執拗的躺著一份蘿蔔糕,可惜吃遍南北,雖然有合胃口的,卻始終很難再找到兒時那份相似的味道。
Thumbnail
2024/08/10
後來外婆過世,不曉得是不是一種心理依戀,在我的早餐選項裡,總是執拗的躺著一份蘿蔔糕,可惜吃遍南北,雖然有合胃口的,卻始終很難再找到兒時那份相似的味道。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這餐廳的台菜,不是現下流行對台菜的詮釋、解構、味型探討、歸納演繹,而是懷舊與審視,但老闆也成長於台灣呀,為何元紀的台菜是這個樣子?難道台菜的品味有新舊文化、或社會頂層與底層的差異嗎? 嗯,首先,一家高檔餐廳料理的最終呈現,是主廚、老闆、與消費者三方角力的結果,
Thumbnail
這餐廳的台菜,不是現下流行對台菜的詮釋、解構、味型探討、歸納演繹,而是懷舊與審視,但老闆也成長於台灣呀,為何元紀的台菜是這個樣子?難道台菜的品味有新舊文化、或社會頂層與底層的差異嗎? 嗯,首先,一家高檔餐廳料理的最終呈現,是主廚、老闆、與消費者三方角力的結果,
Thumbnail
午攤逢故友,飯菜湯外帶; 羽翼勞燕飛,自力與妻食。 每逢假日鎮上多些人流, 細雨之街如漁舟漂泊, 店招猶如燈塔指引各路人馬歇歇腳, 開蘭路主幹分枝細脈條條, 西向靠山,東去臨海, 盡是古道舊顏色,往來新人笑。 曾就讀的國中已成鎮公所, 剷平之地變成停車場, 周邊市集仍存不少老攤主
Thumbnail
午攤逢故友,飯菜湯外帶; 羽翼勞燕飛,自力與妻食。 每逢假日鎮上多些人流, 細雨之街如漁舟漂泊, 店招猶如燈塔指引各路人馬歇歇腳, 開蘭路主幹分枝細脈條條, 西向靠山,東去臨海, 盡是古道舊顏色,往來新人笑。 曾就讀的國中已成鎮公所, 剷平之地變成停車場, 周邊市集仍存不少老攤主
Thumbnail
這是我很喜歡的一家餐廳,只是很可惜,它已經搬走了,或許根本不再營業了。 內湖科學園區算是個人流眾多的地方,但同時也是餐廳競爭激烈的戰場。如果經營不善,很快就會被市場淘汰,消失無蹤。我聽過許多餐廳關門的原因,最多的就是房租不斷上漲,讓業者無法負擔,只能選擇遷移或停業。 回想起這家餐廳的美食,仍然讓
Thumbnail
這是我很喜歡的一家餐廳,只是很可惜,它已經搬走了,或許根本不再營業了。 內湖科學園區算是個人流眾多的地方,但同時也是餐廳競爭激烈的戰場。如果經營不善,很快就會被市場淘汰,消失無蹤。我聽過許多餐廳關門的原因,最多的就是房租不斷上漲,讓業者無法負擔,只能選擇遷移或停業。 回想起這家餐廳的美食,仍然讓
Thumbnail
中階位獨立小餐廳的缺位現況若沒有改善,二、三個世代後的年輕人將完全不知何謂美食品味,只剩不斷沉淪的網紅消費與一模一樣的菜色,這絕不是星級餐廳與台灣之光小吃所能挽救的 其實這幾年已有少數餐廳摸索出了因應之道,這些餐廳目前普遍生意都非常火熱,只是在缺工與高物價成本的情況下,希望能撐到消費力上升、銀髮族人
Thumbnail
中階位獨立小餐廳的缺位現況若沒有改善,二、三個世代後的年輕人將完全不知何謂美食品味,只剩不斷沉淪的網紅消費與一模一樣的菜色,這絕不是星級餐廳與台灣之光小吃所能挽救的 其實這幾年已有少數餐廳摸索出了因應之道,這些餐廳目前普遍生意都非常火熱,只是在缺工與高物價成本的情況下,希望能撐到消費力上升、銀髮族人
Thumbnail
金山老街,帶著一種濃濃的懷舊氣息。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老地方已經消失,像你提到的那家曾經讓你念念不忘的小小日本料理店。當時,它也許擁有不大的空間,但每道菜品都蘊含著記憶中的美味。如今,雖然那小樓梯仍在,但店家已經關門,讓人感覺頗為失落。這種變遷,正是老街隨著時光流轉的縮影,一些曾經熟悉的地方已經漸漸
Thumbnail
金山老街,帶著一種濃濃的懷舊氣息。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老地方已經消失,像你提到的那家曾經讓你念念不忘的小小日本料理店。當時,它也許擁有不大的空間,但每道菜品都蘊含著記憶中的美味。如今,雖然那小樓梯仍在,但店家已經關門,讓人感覺頗為失落。這種變遷,正是老街隨著時光流轉的縮影,一些曾經熟悉的地方已經漸漸
Thumbnail
後來外婆過世,不曉得是不是一種心理依戀,在我的早餐選項裡,總是執拗的躺著一份蘿蔔糕,可惜吃遍南北,雖然有合胃口的,卻始終很難再找到兒時那份相似的味道。
Thumbnail
後來外婆過世,不曉得是不是一種心理依戀,在我的早餐選項裡,總是執拗的躺著一份蘿蔔糕,可惜吃遍南北,雖然有合胃口的,卻始終很難再找到兒時那份相似的味道。
Thumbnail
公司在很競爭的信義區,可以觀察到餐飲業要在這生存真的是不容易,同一個店面開開又關關,健康便當還有100元以下的便當,最近開的比較多,老店呢?依舊毅力不搖。較熱門的是炭烤串燒店(外帶only),每天晚上營業到半夜,下班經過都有不少的人在排隊等候。串燒真的可以帶來小小的幸福感,上面撒的調味粉是平常沒有吃
Thumbnail
公司在很競爭的信義區,可以觀察到餐飲業要在這生存真的是不容易,同一個店面開開又關關,健康便當還有100元以下的便當,最近開的比較多,老店呢?依舊毅力不搖。較熱門的是炭烤串燒店(外帶only),每天晚上營業到半夜,下班經過都有不少的人在排隊等候。串燒真的可以帶來小小的幸福感,上面撒的調味粉是平常沒有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