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分析大師──Lennart Carleson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Lennart Carleson,瑞典數學家。1928年生於斯德哥爾摩。

Lennart Carleson

Lennart Carleson

1950年獲得烏普薩拉大學博士學位,1950年至1951年在美國哈佛大學做博士後研究。後在烏普薩拉大學、斯德哥爾摩大學、皇家理工學院任教。1986年兼任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並曾擔任史丹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客座教授。 

1972年證明在二維情形任意階的Bochner-Riesz均值都有界(4/3<p<4),1988年與Benedicks合作證明Hénon映射對非空參數集均存在奇異吸引子從而打開了系統研究此類動力系統的大門。 

Carleson是瑞典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俄羅斯科學院、英國皇家學院、法國、丹麥、挪威、芬蘭、匈牙利等科學院外籍院土。1968年到1984年曾任Mttag-Leffler研究所所長。曾擔任Acta Mathematica雜誌編輯。  

Carleson在1978年到1982年任國際數學聯盟主席,期間極力促成中國數學會取得代表權。他還積極建立了表彰年輕理論計算科學家的奈望林納獎。他還熱心數學普及工作,曾撰寫了科普著作「Matematik för vår tid(我們時代的數學)」。他培養的26名博士,大多成為全世界各大名校的教授。 

Carleson在多個領域都有建樹,有人評價他總是解決開創性的最困難的問題,然後就轉到其他領域,將空間留給他人。  

1992年因「其在傅立葉分析、複分析、擬共形映射及動力系統理論方面的基礎性貢獻」獲得沃爾夫獎,2006年又因「其在調和分析和光滑動力系統方面深刻和重大的貢獻」而獲得阿貝爾獎。 

阿貝爾委員會這樣評價Carleson:「他的工作已經永遠改變了我們對分析的看法。他不僅證明了極難的問題,而且他引入的證明方法與定理本身同等重要。」

 

※圖、文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avatar-img
136會員
983內容數
曾為【來去音樂網】、【YAMAHA管樂雜誌】、【中華管樂網風之聲管樂雜誌】的業餘音樂專欄作家。興趣是音樂和文學創作。請多指教! 這裡主要是存放一些小說、散文小品及心情日記,也有跟音樂、管樂相關的文章。有興趣的朋友,不妨看看嚕!謝絕所有廣告性的留言與回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彼得的自由國度 的其他內容
朱棣文,1948年出生在美國的密蘇里州聖路易斯,畢業於Garden City高中。  朱棣文生於學者之家。他的父親朱汝瑾在麻省理工學院獲得化學工程博士學位,並且任教於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以及布魯克林工學院(現紐約大學理工學院),被選為中研院院士,而他的母親李靜貞學習經濟學。
Geoffrey Hinton,於1970年在劍橋大學獲得實驗心理學學士學位,後於1978年在愛丁堡大學獲得人工智慧博士學位。畢業後曾在薩塞克斯大學、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劍橋大學、卡內基梅隆大學和倫敦大學學院工作。 
丘成桐,1949年4月4日生於中國廣東汕頭,父親丘鎮英為哲學教授、知名教育家,家有兄弟姐妹2人,弟丘成棟日後也成為數學家。丘成桐只有幾個月大時,全家移居香港,在元朗生活。 
Peter Scholze,1987年於東德的Dresden出生,在柏林的Friedrichshain長大,後因成績優異進入位於柏林的Heinrich-Hertz-Gymnasium就讀。 
Jean-Pierre Serre,1926年出生於法國南部的巴日,曾就讀尼姆中學,隨後於1945年至1948年就讀於巴黎高等師範學院。於1951年獲得索邦大學博士學位。
小平邦彥,1915年出生於長野縣。 早年於東京帝國大學理學部數學科及理論物理學科畢業(後來成為東京大學名譽教授)。  1949年應數學大師外爾的邀請,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IAS)進行研究,1961年離開。 
朱棣文,1948年出生在美國的密蘇里州聖路易斯,畢業於Garden City高中。  朱棣文生於學者之家。他的父親朱汝瑾在麻省理工學院獲得化學工程博士學位,並且任教於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以及布魯克林工學院(現紐約大學理工學院),被選為中研院院士,而他的母親李靜貞學習經濟學。
Geoffrey Hinton,於1970年在劍橋大學獲得實驗心理學學士學位,後於1978年在愛丁堡大學獲得人工智慧博士學位。畢業後曾在薩塞克斯大學、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劍橋大學、卡內基梅隆大學和倫敦大學學院工作。 
丘成桐,1949年4月4日生於中國廣東汕頭,父親丘鎮英為哲學教授、知名教育家,家有兄弟姐妹2人,弟丘成棟日後也成為數學家。丘成桐只有幾個月大時,全家移居香港,在元朗生活。 
Peter Scholze,1987年於東德的Dresden出生,在柏林的Friedrichshain長大,後因成績優異進入位於柏林的Heinrich-Hertz-Gymnasium就讀。 
Jean-Pierre Serre,1926年出生於法國南部的巴日,曾就讀尼姆中學,隨後於1945年至1948年就讀於巴黎高等師範學院。於1951年獲得索邦大學博士學位。
小平邦彥,1915年出生於長野縣。 早年於東京帝國大學理學部數學科及理論物理學科畢業(後來成為東京大學名譽教授)。  1949年應數學大師外爾的邀請,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IAS)進行研究,1961年離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4 函算語法 1.4.1 語法範疇理論導論 二 範疇語法的得名主要是由於列希涅夫斯基和艾杜凱維茨沿用了胡塞爾的術語「意義範疇」(Bedeutungskategorien)。 到了1949年,二戰後終身在瑞士的弗里堡大學任教的波蘭哲學家及神學家 J.M.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3 弗雷格的函數概念 三 弗雷格認為這樣的一個定義 —— 即李善蘭從德摩根借來的函數定義 —— 不能接受,因為它「沒有區別外型與內容﹑記號與所記 ...」43。美國邏輯學家奎因的《數理邏輯》(Mathematical Logic 1940) 在哲學和邏輯的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3 弗雷格的函數概念 二 公元1891年,弗雷格給〈耶拿大學醫學及自然科學協會〉(Jenaische Gesellschaft für Medizin und Naturwissenschaft) 做了個演講,講題為〈函數與概念〉(Funktion und B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3 弗雷格的函數概念 一 在歐洲,有系統地做元數學 (metamathetics)41 工作的第一人為戈特洛布‧弗雷格 (Gottlob Frege)。弗雷格是第一個對古典數學做全面反省工作的數學家。弗雷格對公元十九世紀的數學工作者嚴重不滿,認為他們做的只是計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1.2.5 弦的振動 1.2.6 熱的傳導 1.2.7 十九世紀的尾聲 四 公元1887年,德國數學家理查德‧戴德金 (Ri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1.2.5 弦的振動 四 在這個背景下,法國物理學家達朗貝爾 (見貼文 32) 是論爭成員中發表振動弦運動的第一人,因此也是將這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二 前面說過,牛頓關心的不是抽象的數學問題,他要解決的是天體運動的問題。他知道,假如他擁有該天體在任何一刻的瞬速數據,他便能夠從質量
學習力的提升不僅依靠知識的累積, 更需要對理論的深刻理解。 社會學家卡爾威克於1979年提出的「理論之鐘」是一個極佳的例子, 它揭示了理論在不同方面的限制與可能性。 此理論對於那些尋求深化學科理解並有效應用理論的學者和實踐者來說, 提供了寶貴的洞見。 讓我們深入探
Thumbnail
邏輯是我們思考的基礎,影響著我們如何看待世界和進行推論。透過假設前提和推論,我們可以從邏輯的角度來思考生活中的各種情況和決策。深入瞭解邏輯可以幫助我們更清晰地思考,理解事物之間的關聯。
Thumbnail
運算思維由2006年3月,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科學系主任周以真(Jeannette M. Wing)教授因提出並倡導「運算思維」而享譽計算機科學界。 運算思維分成四個步驟 拆解 將一個大問題拆解成許多小問題,各個擊破解決,當小問題解決了大問題也就解決了。 模式識別 將複雜的問題分解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4 函算語法 1.4.1 語法範疇理論導論 二 範疇語法的得名主要是由於列希涅夫斯基和艾杜凱維茨沿用了胡塞爾的術語「意義範疇」(Bedeutungskategorien)。 到了1949年,二戰後終身在瑞士的弗里堡大學任教的波蘭哲學家及神學家 J.M.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3 弗雷格的函數概念 三 弗雷格認為這樣的一個定義 —— 即李善蘭從德摩根借來的函數定義 —— 不能接受,因為它「沒有區別外型與內容﹑記號與所記 ...」43。美國邏輯學家奎因的《數理邏輯》(Mathematical Logic 1940) 在哲學和邏輯的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3 弗雷格的函數概念 二 公元1891年,弗雷格給〈耶拿大學醫學及自然科學協會〉(Jenaische Gesellschaft für Medizin und Naturwissenschaft) 做了個演講,講題為〈函數與概念〉(Funktion und B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3 弗雷格的函數概念 一 在歐洲,有系統地做元數學 (metamathetics)41 工作的第一人為戈特洛布‧弗雷格 (Gottlob Frege)。弗雷格是第一個對古典數學做全面反省工作的數學家。弗雷格對公元十九世紀的數學工作者嚴重不滿,認為他們做的只是計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1.2.5 弦的振動 1.2.6 熱的傳導 1.2.7 十九世紀的尾聲 四 公元1887年,德國數學家理查德‧戴德金 (Ri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1.2.5 弦的振動 四 在這個背景下,法國物理學家達朗貝爾 (見貼文 32) 是論爭成員中發表振動弦運動的第一人,因此也是將這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二 前面說過,牛頓關心的不是抽象的數學問題,他要解決的是天體運動的問題。他知道,假如他擁有該天體在任何一刻的瞬速數據,他便能夠從質量
學習力的提升不僅依靠知識的累積, 更需要對理論的深刻理解。 社會學家卡爾威克於1979年提出的「理論之鐘」是一個極佳的例子, 它揭示了理論在不同方面的限制與可能性。 此理論對於那些尋求深化學科理解並有效應用理論的學者和實踐者來說, 提供了寶貴的洞見。 讓我們深入探
Thumbnail
邏輯是我們思考的基礎,影響著我們如何看待世界和進行推論。透過假設前提和推論,我們可以從邏輯的角度來思考生活中的各種情況和決策。深入瞭解邏輯可以幫助我們更清晰地思考,理解事物之間的關聯。
Thumbnail
運算思維由2006年3月,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科學系主任周以真(Jeannette M. Wing)教授因提出並倡導「運算思維」而享譽計算機科學界。 運算思維分成四個步驟 拆解 將一個大問題拆解成許多小問題,各個擊破解決,當小問題解決了大問題也就解決了。 模式識別 將複雜的問題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