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不等於求知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我的朋友圈裏面有一批人,是在學校當老師的。因為我以前是師範體系畢業的。可是當很多人討論到讀書這件事情本身的時候,好像會覺得我這個人很反智,老是拿一些水果攤、檳榔攤或者是開卡車的人當例子。

我真的要說的是,吸收有用的知識本身,對生存是有幫助的,但是有用的知識不是只有在學校的教科書裡面。反過來說,其實人類社會本身有大量的隱晦知識是沒有在書本裡的。而有用與沒用,我經常拿來跟錢做連結,也許你會覺得銅臭會很重或不道德,但其實你可以去看一下社會底層那些沒有錢的人過的開不開心。顯而易見的,連足夠生存的錢都沒有,你是很難開心地起來的。

學校教科書本身,確實是凝聚了近百年來人類的智慧所集結的東西,但就知名的科學家Isaac Newton來說,他洞悉了物體的運動,讓人類可以知道星體的運轉規律。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但是課本上沒有提到的是Isaac Newton牛頓本身有投資股市,賠了一屁股,後來有人提在他面前提到股票他就翻臉。另外一件事情是他非常小心眼,他跟Robert Hooke吵架,把英國皇家科學院裡面有關於Robert Hooke的畫像都給銷毀了。以致於今天沒人知道Robert Hooke實際長什麼樣子。

顯然Isaac Newton也是有些沒有做好的地方,畢竟沒有人是完美的,大家都不是上帝,絕非全能。

raw-image


回到讀書這個問題,台灣的學校所謂的讀書,大家都經歷過,現在也還是進行式。光是以自然組的同學考科來說,要16歲的學生在三年時間把人類幾百年最重要的創見學習吸收,就是強人所難了。當然智力頂尖的人可以做得到,然後去當了醫生,過著不錯的日子。

但是當你知道這個世間有光活存利息一年就超過兩千萬的個人,而且並不知名的時候,你就會驚覺,醫生是人生勝利組本身也是個值得商榷的議題。

但在西方,他們那些智力頂尖的人們卻不斷有改善人類生活的新發明出現。裡面其中有人認為,應該讓星際旅行成真,讓人類成為跨星際的物種。還有人研發出了能夠進行基因編輯的技術,能夠根治遺傳性疾病,甚至改造人本來不夠美好的基因。

下一個世代應該是人工智慧機器人與基因改造人的時代了吧? 

而那些在西方創立科技巨頭的富豪們所建立的東西,應該遠超過在台灣開立一家醫院甚至創建一所醫療中心來的更為巨大吧?然而,他們卻是會選擇性地讀自己要讀的東西,年紀很輕的時候就規劃自己的夢想,選擇自己要學的東西,然後去實踐它。

說白點,學校能教得真的很有限,讀書也不只應該是讀教科書。如果年紀很輕的時候就能知道自己想要成就些什麼,然後吸收所需要的知識與技術去實現它,那不是好玩的多了嗎?

avatar-img
24會員
12內容數
難度恰到好處的任務。不會無聊, 但也不會失敗。成功最大威脅不是失敗, 而是無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普通人的勇氣 的其他內容
很多人想靠讀書來翻身,但到了人生下半場才發現徒勞無功。而當你家徒四壁,整天為了錢所煩惱的時候,基本上連選擇下一餐要吃什麼的自由都沒有,更不用說選擇其他東西的自由。 錢,或是說你能動用的價值性訊息交換系統有多龐大,是評估你自由程度的重要基準。我想更詳盡的解釋一下,大多數人印象中讀書比較像是「體制
多數人在進行選擇的時候其實是不理性的。即是經濟學上的理性人其實不是一個合理的假設。許多人的消費習慣並不是以滿足需求的最低成本為原則。 或者是說所謂的需求評估,很多人是連自己想要的是什麼都搞不清楚而很難以掌握的。 比如說買車,你是要能移動就好?還是要大空間能載貨?要四輪驅動?還是要後驅車?事實上你
顯然這裡是「體制」之外的「不可回復區」它們很可能從戰後這裡就是這樣了。這類的地方因為戰時所造成的核生化汙染,正常人類並沒有辦法在這久居。我放眼望去,見到一座高塔上插著一面旗幟,旗幟下有三道標語。 『體制並非一切。』『世界尚未完結。』『人類生而自由。』
確實,「體制」是偉大的,在這個戰後重新建立的「體制」之下,我已經很久沒有見到誰人臉上有著憤怒、痛苦、悲傷。我甚至懷疑,這些情緒已經從這個世界被刪除了。
但若要比較史料豐富,他記憶裡面的史料恐怕是無人能及,他甚至能記住上海工部局在被國民黨顛覆之前的各種稅制與實際上的歲入歲出。甚至是封建時期某些封建貴族與農民之間的權利義務關係以及徵了多少的稅款。 以上都是他在談話的時候隨口說出來的,我到現在還沒有看過哪個反對他的人能夠直接用史料與證據直接駁倒他的。
30年後可以預見的是,台灣的陸配小孩與印尼小孩與越南小孩會比台灣本地小孩還要多,甚至是兩倍以上。請問發生國際衝突的時候這些小孩會是維護台灣利益或者是外國利益的,各位捉得準嗎?
很多人想靠讀書來翻身,但到了人生下半場才發現徒勞無功。而當你家徒四壁,整天為了錢所煩惱的時候,基本上連選擇下一餐要吃什麼的自由都沒有,更不用說選擇其他東西的自由。 錢,或是說你能動用的價值性訊息交換系統有多龐大,是評估你自由程度的重要基準。我想更詳盡的解釋一下,大多數人印象中讀書比較像是「體制
多數人在進行選擇的時候其實是不理性的。即是經濟學上的理性人其實不是一個合理的假設。許多人的消費習慣並不是以滿足需求的最低成本為原則。 或者是說所謂的需求評估,很多人是連自己想要的是什麼都搞不清楚而很難以掌握的。 比如說買車,你是要能移動就好?還是要大空間能載貨?要四輪驅動?還是要後驅車?事實上你
顯然這裡是「體制」之外的「不可回復區」它們很可能從戰後這裡就是這樣了。這類的地方因為戰時所造成的核生化汙染,正常人類並沒有辦法在這久居。我放眼望去,見到一座高塔上插著一面旗幟,旗幟下有三道標語。 『體制並非一切。』『世界尚未完結。』『人類生而自由。』
確實,「體制」是偉大的,在這個戰後重新建立的「體制」之下,我已經很久沒有見到誰人臉上有著憤怒、痛苦、悲傷。我甚至懷疑,這些情緒已經從這個世界被刪除了。
但若要比較史料豐富,他記憶裡面的史料恐怕是無人能及,他甚至能記住上海工部局在被國民黨顛覆之前的各種稅制與實際上的歲入歲出。甚至是封建時期某些封建貴族與農民之間的權利義務關係以及徵了多少的稅款。 以上都是他在談話的時候隨口說出來的,我到現在還沒有看過哪個反對他的人能夠直接用史料與證據直接駁倒他的。
30年後可以預見的是,台灣的陸配小孩與印尼小孩與越南小孩會比台灣本地小孩還要多,甚至是兩倍以上。請問發生國際衝突的時候這些小孩會是維護台灣利益或者是外國利益的,各位捉得準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做中學學中做,這句話屬實不假,我沒有很聰明但也不笨,就是理解力弱了些,不過這些並不妨礙我學習,雖然我鑽牛角尖,但也並非壞事,至少我會找到所有我能找的方法去解決我眼前的問題。 我從來沒有正規的學習過電腦的任何東西,什麼excel、word、autocad...,但就是做中學,不知不覺也都會操作使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是讀書人的終極目標!所以讀書人並不看學歷,只看是不是手不釋卷,只看有沒有理想、道德觀! 而知識份子基本上是專業跟職業對接的產物,與人性道德一毛錢關係都沒有,所以只看文憑、証照。而在拿到文憑、證照後,可能就離書本愈來愈遠了! 因此,我們這個社會到
  每一種知識,都有不同派別的解讀方式,對我來說只要能學到知識,不論什麼派別,對我都沒有差別,因為我可以自己去做取捨,自行思考,甚至我覺得,越多不一樣的意見跟想法,對學習就越有幫助。
每次我的臉書或Threads推薦給我很多抄書仔的內容, 我都會為自己難過,是不是自己的閱讀習慣, 讓演算法誤以為, 我想吃這些第三第四第五手的資訊排遺。 有一類的帳號,專門把書籍課程等已經有結構的資訊, 做簡化,弄成精華版, 誇誇而談那些自己沒有的經驗。 而
Thumbnail
做老師,經常聽到一個問題(或者自己都有想過)——這些東西學來有什麼用?我去街市買菜又用不著。
Thumbnail
國小時,接觸課外閱讀很少,到高中會到圖書館看雜誌、倪匡小說,開始有些略設課外閱讀,求學背景被成績內心所綁架,認為考上一間好的高中、大學是自己求學目標,到大學考試完,對於升學考試幻滅,至於為何幻滅這留在結尾分享。 大學到北上求學,大一開學初期到假日時,宿舍人煙罕至,內心也充滿一些孤獨感,為
Thumbnail
大多數學生在職涯諮詢時都疑惑為何需要學習。然而,學習對每個人意味著不同,而這篇文章探討了學習是如何幫助人找到自我的手段。這不僅是為了考高分,更是為了發現自己無法想像的風景。作者通過個人經歷分享了學習如何幫助她發現自己不曾見過的一面,這也成為了她的驅動力。
Thumbnail
懂這麼多道理,為什麼卻過不好這一生? 這是一個大哉問! 在台灣,小時候讀書就是為了考試,希望透過考一個好學校,改變命運。 這對於60年代出生的長輩或許是,但對於80後的我,好像沒有什麼感覺,就算我已經讀到了台灣第一學府。 這是思維的錯誤,讓學歷變成待罪羔羊 但事實是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知識複利的概念,如何把所學變現,並在當前AI快速發展的時代中,重新思考學歷與知識的價值。作者分享了讀書的意義和知識的累積對職場生涯的影響,並介紹了《知識複利:將內容變現,打造專家型個人品牌的策略》一書,揭示瞭如何利用知識創造更多的價值,進而實現財務回報。
Thumbnail
強調 : 超討厭讀書 , 因為課本的內容 , 理解上都蠻障礙的 , 每次還沒讀懂 , 就要小考 , 還要月考 , 還要模擬考 , 以雲垛來說根本來不及吸收 , 誰能理解呢 ? - 最高學歷 國立中央大學 學習與教學研究所 博士班進修中 中原大學 商業設計學系研究所 碩士 清雲科技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做中學學中做,這句話屬實不假,我沒有很聰明但也不笨,就是理解力弱了些,不過這些並不妨礙我學習,雖然我鑽牛角尖,但也並非壞事,至少我會找到所有我能找的方法去解決我眼前的問題。 我從來沒有正規的學習過電腦的任何東西,什麼excel、word、autocad...,但就是做中學,不知不覺也都會操作使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是讀書人的終極目標!所以讀書人並不看學歷,只看是不是手不釋卷,只看有沒有理想、道德觀! 而知識份子基本上是專業跟職業對接的產物,與人性道德一毛錢關係都沒有,所以只看文憑、証照。而在拿到文憑、證照後,可能就離書本愈來愈遠了! 因此,我們這個社會到
  每一種知識,都有不同派別的解讀方式,對我來說只要能學到知識,不論什麼派別,對我都沒有差別,因為我可以自己去做取捨,自行思考,甚至我覺得,越多不一樣的意見跟想法,對學習就越有幫助。
每次我的臉書或Threads推薦給我很多抄書仔的內容, 我都會為自己難過,是不是自己的閱讀習慣, 讓演算法誤以為, 我想吃這些第三第四第五手的資訊排遺。 有一類的帳號,專門把書籍課程等已經有結構的資訊, 做簡化,弄成精華版, 誇誇而談那些自己沒有的經驗。 而
Thumbnail
做老師,經常聽到一個問題(或者自己都有想過)——這些東西學來有什麼用?我去街市買菜又用不著。
Thumbnail
國小時,接觸課外閱讀很少,到高中會到圖書館看雜誌、倪匡小說,開始有些略設課外閱讀,求學背景被成績內心所綁架,認為考上一間好的高中、大學是自己求學目標,到大學考試完,對於升學考試幻滅,至於為何幻滅這留在結尾分享。 大學到北上求學,大一開學初期到假日時,宿舍人煙罕至,內心也充滿一些孤獨感,為
Thumbnail
大多數學生在職涯諮詢時都疑惑為何需要學習。然而,學習對每個人意味著不同,而這篇文章探討了學習是如何幫助人找到自我的手段。這不僅是為了考高分,更是為了發現自己無法想像的風景。作者通過個人經歷分享了學習如何幫助她發現自己不曾見過的一面,這也成為了她的驅動力。
Thumbnail
懂這麼多道理,為什麼卻過不好這一生? 這是一個大哉問! 在台灣,小時候讀書就是為了考試,希望透過考一個好學校,改變命運。 這對於60年代出生的長輩或許是,但對於80後的我,好像沒有什麼感覺,就算我已經讀到了台灣第一學府。 這是思維的錯誤,讓學歷變成待罪羔羊 但事實是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知識複利的概念,如何把所學變現,並在當前AI快速發展的時代中,重新思考學歷與知識的價值。作者分享了讀書的意義和知識的累積對職場生涯的影響,並介紹了《知識複利:將內容變現,打造專家型個人品牌的策略》一書,揭示瞭如何利用知識創造更多的價值,進而實現財務回報。
Thumbnail
強調 : 超討厭讀書 , 因為課本的內容 , 理解上都蠻障礙的 , 每次還沒讀懂 , 就要小考 , 還要月考 , 還要模擬考 , 以雲垛來說根本來不及吸收 , 誰能理解呢 ? - 最高學歷 國立中央大學 學習與教學研究所 博士班進修中 中原大學 商業設計學系研究所 碩士 清雲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