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說從我寫「談寫作」系列開始,我就一直把我的目標讀者鎖定在追求內容變現、文字品牌的寫作者;也就是我最近定義的「品牌寫作者」。除此之外,我也特別強調,但凡是想靠寫作「得到什麼」的人,都屬於我所謂的品牌寫作者,不應該用任何奇怪的藉口掩飾那份「想要什麼,卻又不想付出」的惰心。
先前跟大家分享過,我的寫作觀基本上都是建立在長年的寫作與平台接觸經驗;不過其中呢,也有一部分成分,是跟我接觸過的各式各樣的寫作者有關;上述的觀念,其實多少也有經過衝突產出的。
記得沒錯的話是2021年吧!當時我在Matters寫了差不多快兩年。2021年差不多就是武漢肺炎疫情、人們開始在網路尋求生活出口後一年,蜜月期(?)差不多褪去的時候。原本Matters那「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氣氛,逐漸因為各種奇奇怪怪的因素開始產生微妙的變化;而其中,就有一群「寫作只是為了寫放鬆紓壓」的寫作者,跑來「指教」想要靠寫作做品牌賺錢的寫作者,「幹嘛不去工作,把自己搞得那麼辛苦幹嘛」。
這邊我們要分清楚:寫作變現,跟賺錢工作生存,是兩回事,不衝突。雖然大家都想寫作變現,但不一定會想靠寫作養活自己。而且就算想要寫作變現,也不代表寫作者「就沒有在工作」。更何況,別人想要寫作變現,是關你屁事啊?
所以當這些指教出來時我就覺得很督爛,所以連續寫了好幾篇文都在嘴他們;其中我講了一段得到很多寫作者認同,大意是:
「想要變現的寫作者,跟想要寫來自爽的寫作者,追求的東西本來就不一樣,你們沒事跑來指教我們根本莫名其妙。」
這件事情後來沒有什麼後續發展,畢竟Matters就是個你不爽我我不爽你,大家各自發文也不會有交集的社區環境;除非是那種重大到需要連吵三天三夜的議題,否則都不會有進一步的火花。但也因為這次罵人(?)經驗,我開始注意到「區分清楚寫作者的需求」很重要。於是我後來只要寫談寫作,尤其是那種銅臭味重的內容,都會特別強調「這是為了品牌寫作者而寫;至於寫自爽的人呢,我有提醒了,你們自己識相一點。」
其實從我的經驗可以發現,不同寫作觀的寫作者是很難有交集的。創作自由、自由寫作,這是每個寫作者都認同的共識。可是當我們上升到「想從寫作得到什麼」,這就因人而異了。然而,如果把它當成「方法」、「必然」,試圖想要「說服」某個人或某群人,那自然就會像前面我遭遇的狀況,演變成衝突。
我忘記是甚麼時候,好像噗浪曾有過一次小說家們在為寫作心得還是方法之類的爭辯;然後當時就有人覺得,這些東西根本不應該拿來吵,而是各自寫成一篇文章純當分享就好。
這樣想是對的,因為我們都知道寫作是很私人的行為,而關於寫作衍生的情感與思緒,同樣也依附於個人體驗。個人體驗是最不容他人質疑、否決的,畢竟都是真實、事實;那當我們將個人體驗拿來爭辯,自然會有各種矛盾與衝突。可是當成心得甚至是故事說出來,它給人的感受就明顯不一樣了。
要比喻的話,每個寫作者的寫作觀,就像各自擁有的聚落,彼此涇渭分明,各講各的各過各的,沒事不要互相找麻煩,都很好說話。可是若硬要跨過那條界線,那當然會打起來啦!
說到這邊我只是想講:寫自爽的沒事別來找我們這些品牌寫作者的碴啦!顧好你的小生活小輕鬆,不多嘴沒人會礙著你🙄(過好幾年還是想嘴一下(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