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漫讀(73):『乘桴浮於海』與『待賈者也』—孔子難免有灰心和消極的時候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電子書:《論語漫讀》      

大多數時候,孔子非常積極地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但也有灰心喪氣和消極等待的時候。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公冶長第五)。

 

(fú),小木筏。,通裁,削減

raw-image

 

孔子說:『我的仁道恐怕不能施行於列國了,乾脆就乘木筏飄浮到海外。跟隨我的也就子路吧?』

 

孔子感歎他的主張沒有多少人認同。還不止一次如此感歎。

 

子曰:『誰能出不由戶?何莫由斯道也?』(雍也第六)。

 

孔子說,『誰能到外面去不從大門通過呢?但為何沒有人願意走上這條道路呢?』這條道路就是孔子主張的仁道。只有走上仁道,才能實現天下大治。孔子將仁道比著通向天下大治的門戶。

 

這句話可能不是當面對子路說的。子路從同學那裡聽說後,感到很高興。大概就立馬準備隨孔子出行。孔子聽說後,就對其它同學說,『子路這個人!做事比我有勇氣,但不知道取用和裁減。我就這麼隨口一說,他就當真了』。

 

孔子說乘桴浮於海,明顯是氣餒之下的一時之言,與『子欲居九夷』(子罕第九)同理。過後,仍然會孜孜不倦,堅持不懈地宣揚推行他的主張。子路心直口快,不善於揣度他人言語,以為孔子真想出海,叫他保駕護航。孔子見子路動真格的,於是說子路不懂得揣度事理。

 

子貢曰:『有美玉於斯,韞匱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子罕第九)。

 

(yùn),收藏;(guì),櫃子。

 

子貢善於用比喻講道理,這次他將孔子比為美玉。他對孔子說,『我這裡有塊美玉,是找個寶箱收藏起來呢?還是找識貨的商人賣掉呢?』子貢會做生意,就近取譬試探孔子的心思。孔子當然明白子貢想問什麼,就回答說,『賣掉吧!賣掉吧!我也等待識貨的買者呢!』

 

或許孔子在經歷了諸多挫折後,某段時間比較消沉,沒有一如既往地積極主動推銷自己。子貢看在眼裡,因而委婉地詢問孔子到底是咋想的。就此藏之於世呢,還是仍然想得到國君大夫的重用。孔子的意思,自己仍然想得到重用,不肯就此罷手,但又不想再主動地去列國遊說,而是等著有人來召用自己,比較消極。

 

這很正常。再樂觀的人,也不可能自始自終保持積極的心態。在遇到一連串的挫折後,難免會有消極甚至灰心的時候。好在孔子休整一段時間後,能恢復積極樂觀的心態,重新上路。

 

中國自古以來,才學的出售對象基本都是當權者。諸子百家,大多是為當權者獻計獻策。後世『學成文武藝,貨於帝王家』,說得更直白了。但春秋戰國時代,列國紛爭,才學的買家和賣家間有一定競爭。有才學者,可以擇買者,買者也可選擇賣者。例如孔子遊說齊國衛國,但齊衛終不用他。但另一方面,孔子也不是誰召用他,就一定去。比如孔子就瞧不上魯國權臣陽貨,不想為他做事。招用與接受招用是雙向選擇,留下和離開也有相當大的自主性,與現代人才市場一樣。到了天下一統,就只有一個買家了,成為買方市場。只有買家選擇賣家的份。唐代詩人李商隱就哀歎到,『老女嫁不售』,自喻嫁不出去的老女人,比孔子鬱悶多了。

 

2020年6月16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江上小堂的沙龍
97會員
334內容數
從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等多維度對中國社會透視研判。
江上小堂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1/28
互鄉難與言,童子見,門人惑。子曰:『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述而第七)。  這段話也很難理順,怎麼解釋都有說不太通的地方。勉為其難吧! 先建立時間線。互鄉這個地方有個年輕人來見孔子,然後孔子與他對談了一番,弟子
Thumbnail
2024/11/28
互鄉難與言,童子見,門人惑。子曰:『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述而第七)。  這段話也很難理順,怎麼解釋都有說不太通的地方。勉為其難吧! 先建立時間線。互鄉這個地方有個年輕人來見孔子,然後孔子與他對談了一番,弟子
Thumbnail
2024/11/21
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恆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述而第七)。 孔子又一次哀歎世道衰落,見不到聖人和善人了,能見到君子和有恆者就不錯了。腹中空空卻自視甚高,內心空
Thumbnail
2024/11/21
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恆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述而第七)。 孔子又一次哀歎世道衰落,見不到聖人和善人了,能見到君子和有恆者就不錯了。腹中空空卻自視甚高,內心空
Thumbnail
2024/10/31
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述而第七)。  孔子多次用『二三子』稱呼弟子們。『非我也,夫二三子也』(先進第十一);『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陽貨第十七)。儀封人也如此稱,『二三子,何患於喪乎?』 (八佾第三)。
Thumbnail
2024/10/31
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述而第七)。  孔子多次用『二三子』稱呼弟子們。『非我也,夫二三子也』(先進第十一);『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陽貨第十七)。儀封人也如此稱,『二三子,何患於喪乎?』 (八佾第三)。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論語》是記錄孔子言行的經典著作,強調仁愛與同理,並對禮貌與尊重提出重新定義。此外,書中還提倡修齊治平的觀念,以及個人修養的重要性。文章通過介紹書中主要觀點,並結合個人的學習體會,呈現了孔子思想的核心價值。
Thumbnail
《論語》是記錄孔子言行的經典著作,強調仁愛與同理,並對禮貌與尊重提出重新定義。此外,書中還提倡修齊治平的觀念,以及個人修養的重要性。文章通過介紹書中主要觀點,並結合個人的學習體會,呈現了孔子思想的核心價值。
Thumbnail
子曰:『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第六)。  畔通『叛』,背離的意思。  孔子把學習擺在第一重要的位置,而且特別重視博學。博學包括學文和學藝。其中,又特別重視博學于文。博學于文是對君子的一項要求。文指前人撰述的人文典籍,如《周禮》,《樂經》,《尚書》,《詩經》和《易
Thumbnail
子曰:『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第六)。  畔通『叛』,背離的意思。  孔子把學習擺在第一重要的位置,而且特別重視博學。博學包括學文和學藝。其中,又特別重視博學于文。博學于文是對君子的一項要求。文指前人撰述的人文典籍,如《周禮》,《樂經》,《尚書》,《詩經》和《易
Thumbnail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雍也第六)。  孔子多次將智與仁並論,如『擇不處仁,焉得知?』(裡仁第四)。這裡講智者和仁者的一些不同特質。  三句話,三個層次。首先是表像,智者喜愛如水一樣,仁者喜愛如山一樣。樂水樂山,並不是說智
Thumbnail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雍也第六)。  孔子多次將智與仁並論,如『擇不處仁,焉得知?』(裡仁第四)。這裡講智者和仁者的一些不同特質。  三句話,三個層次。首先是表像,智者喜愛如水一樣,仁者喜愛如山一樣。樂水樂山,並不是說智
Thumbnail
人若道法自然,也無須成為他人。
Thumbnail
人若道法自然,也無須成為他人。
Thumbnail
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願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公冶長第五)。  輕裘,輕軟的皮衣。皮革處理得輕軟,越貴重。伐,誇耀。施,散佈。
Thumbnail
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願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公冶長第五)。  輕裘,輕軟的皮衣。皮革處理得輕軟,越貴重。伐,誇耀。施,散佈。
Thumbnail
大多數時候,孔子非常積極地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但也有灰心喪氣和消極等待的時候。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公冶長第五)。  桴(fú),小木筏。材,通裁,削減  孔子說:『我的仁道
Thumbnail
大多數時候,孔子非常積極地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但也有灰心喪氣和消極等待的時候。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公冶長第五)。  桴(fú),小木筏。材,通裁,削減  孔子說:『我的仁道
Thumbnail
 子曰:『放於利而行,多怨』(裡仁第四)。 放,按照。孔子反感依利而行,唯利是圖。認為違背了義,還帶來了不好的結果。依利而行,會患得患失,怨念多。沒有稱心如意得到想要的東西或利益,就怨恨他人或怨恨自己。 這顯然是小人行徑,道德上的小人和地位上的小人皆是如此。
Thumbnail
 子曰:『放於利而行,多怨』(裡仁第四)。 放,按照。孔子反感依利而行,唯利是圖。認為違背了義,還帶來了不好的結果。依利而行,會患得患失,怨念多。沒有稱心如意得到想要的東西或利益,就怨恨他人或怨恨自己。 這顯然是小人行徑,道德上的小人和地位上的小人皆是如此。
Thumbnail
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裡仁第四)。 如果一個士人有志於仁道,卻以吃得差穿得差為恥,這種人不可與他探討仁道。惡,粗劣。  孔子看不起這種人,不願花時間和這種人交談。認為這種人雖然有士的身份,看上去也有為仁的志向,但卻是不合格的,只是
Thumbnail
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裡仁第四)。 如果一個士人有志於仁道,卻以吃得差穿得差為恥,這種人不可與他探討仁道。惡,粗劣。  孔子看不起這種人,不願花時間和這種人交談。認為這種人雖然有士的身份,看上去也有為仁的志向,但卻是不合格的,只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