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無法決定藍色──阿西莫夫〈真愛〉與影集「茲瑪藍Zima blue」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無法決定藍色是更接近天空還是大海?摘自影集

我無法決定藍色是更接近天空還是大海?摘自影集

最近觀看影集「愛與死與機器人」,18篇短故事,是多位國際大導的同題異構,每集7-15分鐘,很適合吃一餐份量,不過不算輕鬆向,議題很多元,其中蠻多集也頗值得深思。

課堂進行到阿西莫夫〈真愛〉,打算就讓學生看了第14集「茲瑪藍Zima blue」。

故事說的是一位舉世聞名的畫家,名叫茲瑪。作為畫作特色,他總在畫中央留下小塊藍色正方形,號稱「茲瑪藍」。

摘自網路

摘自網路

茲瑪在藝術巔峰舉辦告別展,在全球支持者觀看下,跳入泳池,分解後露他的本相,驚動所有人。

摘自網路

摘自網路

原來他是小型清掃泳池機器人,最初被小女孩發明出來,天天洗刷泳池四周藍色的方形磁磚用的。後來女孩賦予他自我決策的視覺和記憶體,逐漸迭代成高級智能機器人。

茲瑪在最後一刻選擇在泳池解離自己,完成最後的畫作。他說:「回到完成一項任務的簡單快樂,我對真理的探索已結束,我將回家。」

不過在女記者的訪談裡隱約得知,茲瑪還有更早的一層身世,原來他曾是哈爾科夫8號星球的人類,被改造為生物機器人,用來探索宇宙,與之交流。


raw-image

女記者說:「你是一個有機器零件的人,不是一個認為自己是人的機器。」

茲瑪卻說:「有時候,甚至連我自己都很難理解自己變成什麼樣,更難記起我曾經是什麼。」

raw-image

茲瑪最終選擇回歸的生命源頭是清洗機器人,讓人類畫家作為神般的聲音崩塌,泳池清潔小機器人的意識則視為自我被喚醒。似乎象徵著,忘卻征服宇宙的雄心、剝除人事浮華的經歷,回到自身認定的那個簡單快樂的最初,就是宇宙真相。


附錄:

不知道導演Robert Valley是否有意致敬?「茲瑪藍」會讓人想起法國藝術家Yves Klein著名的「克萊因藍」。1960年,克萊因襄贊新超現實主義,推動最早的行為藝術和極簡主義。他以單色畫聞名,認為用最單純的色彩才能喚起最強烈的心靈感受力。他在米蘭展出八幅以純粹之藍滿版繪製的畫作,為這種顏色申請了專利,命名為International Klein Blue,成為一種藍色的主人。

克萊因說:「藍色代表的是天空、水和空氣,是深度和無限,是自由和生命,藍色是宇宙最本質的顏色。」









avatar-img
1會員
13內容數
所有吹泡泡的孩子眼睛都是亮的。所有學習都像吹泡泡,是一場輕盈、美好而自由的未知實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吹泡泡 的其他內容
1972年,陳列因「為匪宣傳」被捕,判刑七年,後因1975年蔣介石逝世獲減刑,實際服刑四年八個月。他的「罪行」僅僅是回答了一個看似無害的課堂提問。
劇本設計讓南渡後的李清照,寧可捨棄安神湯,夜夜覽觀舊文物,與丈夫亡魂相會。她夢回汴京,與剛從太學回家的青春趙明誠,重溫大相國寺挖寶的文青日常。劇中的易安,賭書逞才、趁夜搨碑、與春花爭妒、立雪地裡懷人。真真是道盡了易安的「三痴」:痴心於文學、痴迷於金石、痴情於知己。
墨子以「兼愛」、「非攻」為志,卻需要以戰爭的力量來贏得世人的尊重。而烏薩奇則以自由自在的姿態,遠離語言的束縛,展現出個人的本色。當世界錯愛你,你要如何面對這矛盾?
《鹿港乘桴記》是洪棄生的重要作品,經歷了長時間的忽視與回歸。文章探討洪棄生的複雜身份與抗爭精神,並分析其作品在當代文學教材中的定位、爭議及歷史價值。通過細膩的文學特質,讀者能夠理解洪棄生對鄉土的懷念與對不公政權的抗議,並反思過去與現代的文化交錯。此文不僅是文學的探討,也是對於歷史與身份的深入對話。
1972年,陳列因「為匪宣傳」被捕,判刑七年,後因1975年蔣介石逝世獲減刑,實際服刑四年八個月。他的「罪行」僅僅是回答了一個看似無害的課堂提問。
劇本設計讓南渡後的李清照,寧可捨棄安神湯,夜夜覽觀舊文物,與丈夫亡魂相會。她夢回汴京,與剛從太學回家的青春趙明誠,重溫大相國寺挖寶的文青日常。劇中的易安,賭書逞才、趁夜搨碑、與春花爭妒、立雪地裡懷人。真真是道盡了易安的「三痴」:痴心於文學、痴迷於金石、痴情於知己。
墨子以「兼愛」、「非攻」為志,卻需要以戰爭的力量來贏得世人的尊重。而烏薩奇則以自由自在的姿態,遠離語言的束縛,展現出個人的本色。當世界錯愛你,你要如何面對這矛盾?
《鹿港乘桴記》是洪棄生的重要作品,經歷了長時間的忽視與回歸。文章探討洪棄生的複雜身份與抗爭精神,並分析其作品在當代文學教材中的定位、爭議及歷史價值。通過細膩的文學特質,讀者能夠理解洪棄生對鄉土的懷念與對不公政權的抗議,並反思過去與現代的文化交錯。此文不僅是文學的探討,也是對於歷史與身份的深入對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失戀這條路只能一個人走完。但只要你是愛電影的人、拍電影的人,都可以很幸運地,被這門藝術接住。看看銀幕上的故事,或用攝影機寫下自己的故事,陪你度過那段波濤,讓悲傷不會停留在悲傷,而是通往更認識自己。
Thumbnail
《藍色恐懼(Perfect Blue),1997》改編自竹內義和(Yoshikazu Takeuchi)1991年的小說,動畫大師今敏(Satoshi Kon)得到自由修改劇本的允許後首部執導的動畫電影。 (內文有雷及可能令人不適的內容,請觀影與斟酌後再讀)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曾經有篇小小的短文,簡單介紹了大島渚拍攝的電影感官世界裡,相當迷人的的色彩視覺與配樂美學,電影感官世界當中光是色彩與配樂便足以滿足觀眾的感官。今天想要來聊聊另一部也光是色彩與配樂便足以滿足觀眾的感官的好電影,這部法國、比利時合作,由阿根廷裔的編劇導演加斯帕.諾埃監督拍攝,2015年於坎城影展首映的
Thumbnail
“當我們對待一件真正的藝術品、一件傑作時,我們對待的是一件自在之物,對待的是一幅和生活本身一樣令人費解的影像。”
這篇文章是關於觀影者對於黑白電影《馬克白》的心得分享,文章內容包含了對光影、演員表現以及觀影環境的描述,並提出適合觀影的條件和感受。文章整體表達了觀影者對於電影獨特之處和受眾觀影情境的建議。
Thumbnail
亞歷山大潘恩再次展現他對於人與人之間的溫情與和解的那一面。全片充滿著七零年代的復古懷舊風格。劇情上並無太多轉折,慢火細燉卻也情緒飽滿。
Thumbnail
標籤:電影 評分:⭐️⭐️⭐️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失戀這條路只能一個人走完。但只要你是愛電影的人、拍電影的人,都可以很幸運地,被這門藝術接住。看看銀幕上的故事,或用攝影機寫下自己的故事,陪你度過那段波濤,讓悲傷不會停留在悲傷,而是通往更認識自己。
Thumbnail
《藍色恐懼(Perfect Blue),1997》改編自竹內義和(Yoshikazu Takeuchi)1991年的小說,動畫大師今敏(Satoshi Kon)得到自由修改劇本的允許後首部執導的動畫電影。 (內文有雷及可能令人不適的內容,請觀影與斟酌後再讀)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曾經有篇小小的短文,簡單介紹了大島渚拍攝的電影感官世界裡,相當迷人的的色彩視覺與配樂美學,電影感官世界當中光是色彩與配樂便足以滿足觀眾的感官。今天想要來聊聊另一部也光是色彩與配樂便足以滿足觀眾的感官的好電影,這部法國、比利時合作,由阿根廷裔的編劇導演加斯帕.諾埃監督拍攝,2015年於坎城影展首映的
Thumbnail
“當我們對待一件真正的藝術品、一件傑作時,我們對待的是一件自在之物,對待的是一幅和生活本身一樣令人費解的影像。”
這篇文章是關於觀影者對於黑白電影《馬克白》的心得分享,文章內容包含了對光影、演員表現以及觀影環境的描述,並提出適合觀影的條件和感受。文章整體表達了觀影者對於電影獨特之處和受眾觀影情境的建議。
Thumbnail
亞歷山大潘恩再次展現他對於人與人之間的溫情與和解的那一面。全片充滿著七零年代的復古懷舊風格。劇情上並無太多轉折,慢火細燉卻也情緒飽滿。
Thumbnail
標籤:電影 評分:⭐️⭐️⭐️